教育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学能力培养
这里主要讲教育心理学我们图片只展示了5个阶段,没有展示成年后的阶段,因为图片是理论知识我们简要的整理了什么阶段孩子心理需求什么?家长具体怎么做。
0-18个月的婴儿<
首先是我们为什么分年龄阶段来培养孩子?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也叫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持续的一生,人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会面临着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就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产生消极影响。
这里主要讲教育心理学我们图片只展示了5个阶段,没有展示成年后的阶段,因为图片是理论知识我们简要的整理了什么阶段孩子心理需求什么?家长具体怎么做。
0-18个月的婴儿
需求:需要的是信任感,安全感
父母怎么做:始终如一的满足婴儿的需求,需要尽可能多的陪伴他。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
18个月-3岁的儿童
需求: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儿童发展了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感。
父母怎么做:给他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比如穿衣吃饭,对他自主尝试的行为需要鼓励,不可以嘲笑羞辱。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意志训练,自我控制,做出决策。
3岁-6岁的儿童
需求:培养孩子的主动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的情境,发展出目的感。
父母怎么做:应该多给儿童,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比如让他选择自己要穿的衣服,让他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决定要带什么,尽可能多的让他做选择。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和目的性,自信和责任感。
6岁-12岁
需求:培养孩子的勤奋感,避免自卑。儿童发展出面对不同任务时的胜任感,尤其在学习上;否则,儿童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不可能成功,容易自卑。
父母怎么做:多使唤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能做的家长绝不代劳;多让他学习干家务,让他体会父母的辛苦。在学习上鼓励儿童将自己目前的成绩与从前的成绩相比,而不是与别人横向比较。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能够因工作的完成而自豪,学会处理知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青春期
需求:同一性。有固定的奋斗方向,有目标。青少年探索自我认同的各个方面,他们或者形成一个整合的自我概念,自我期望;同时避免他对自我概念和将来的期望感到混乱。
父母怎么做:应该鼓励青少年进行自我认同,并给他们树立榜样。多给与他更大的空间,看到他不足的时候不要着急去否定他!要多与孩子谈心沟通,多倾听他的想法,需要去明白他,理解他。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对内在的一致性连续性有信心,对未来有憧憬,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获得了同一性。
希望此篇文章能人大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有个简单的科学认识,科学地去指导培养自己的孩子,这样不仅孩子发展更健康,同时我相信作为家长也更轻松更放心。文章理论观点整理来自《教育心理学》。
我是心理学笔记,每天学习分享一个心理学知识,生活更美好!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巴关说:每个人都必须懂一些生命发展的基本心理学,以及当孩子在五岁、十岁、十五岁、二十岁时,会有什么样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模式。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多的谜都源于此。孩子叛逆不听话、不服从你、不与你说话,全都受到生理的控制。
当你具备这些知识,一半的问题就消失了。此外,对待孩子时,你必须也成为一个孩子,将自己放在孩子的角色中。回想自己五岁、十岁、十五岁大时的样子,你就会知道要如何对待孩子。
还有,不要把孩子当小孩来对待,要将他放在与你平等的位置上,而不应视为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人。在印度有个通则,长久以来一直是指导原则,几千年来帮助了数百万人民:在孩子六岁前,待他像个国王或皇后;六岁至十二岁时,待他像个王子或者公主;十二岁后,则把他当作朋友来对待。我们严格遵循此原则,成果斐然。
在这之后,你必须做好父母,也就是你的内在必须没有冲突、恐惧、焦虑,你必须是个整体,内在绝不能分裂,必须保持完整;你必须看见自己本来的样貌,如实如是地爱自己与接纳自己,这是你可以对自己做的,如此一来,无论之后你做什么,对孩子来说都是完美的,他会忠实地回应你、但是如果你内在不和谐,那么不论做什么,都只是做出动作而已,这样就会对孩子创造奇迹。
一、把孩子当国王皇后般对待
教育0-6岁的孩子时,请做到:给予丰沛的爱、注意力与关怀;试着不要说‘不’。
在孩子0-6岁的成长期间,你要倾注爱、注意力与关心在孩子在身上。做所有你能做的事,但必须持续爱着孩子,不要在这期间伤害他。还有一点很重要:你要减少对孩子说‘不’的次数。这个年纪的.孩子非常难以管教,且会持续跟你要这个、要那个,总是跑来跑去、动个不停。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对他说:‘别做这个,别做那个,这个不是给你的。’像这样持续地说不,通常孩子就会渐渐养成暴力倾向,因为孩子的内在没有可以接受拒绝的系统。
尽可能减少说 ‘不’的机会,试着去顺从孩子的希望。你当然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希望,也许是因为财务状况不允许,或者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因此,为人父母者必须好好辨别。如果你无法提供某些事物,尽可能就别让孩子看到它。试着防止孩子产生要它的欲望,因为即便是大人,要对自己的欲说‘不’也很困难。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经验宇宙与生命,所以尽可能陪在他身边。孩子六岁之前所体验的品质,决定了他日后的观点如何发展。如果要孩子未来成为快乐的人,就尽可能给他欢乐;如果要他未来成为有感知能力的人,就尽你所能地给他爱;如果希望他变成懂得感恩的人,就多多赞美他。做所有你能做的事,直到这个孩子满六岁为止。
二、把孩子当王子公主般对待
养育六到十二岁的小孩,则必须:在自由与纪律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孩子的模范。
在六到十二岁的阶段,你必须像对待王子或者公主一样地对待孩子。此时你开始找寻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平衡。不是透过强迫来规范孩子,而是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制约,对生命有正确、全面的观点与意见。如果你希望孩子尊重工作的价值、关系与财富,那么请以身作则。找一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看着孩子模仿你,而在这过程中,你也会有所成长。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要是看到父母互相破口大骂,他很快也会对父母大声顶嘴,不能对孩子说‘不要大吼大叫!’‘你还小’这类的话,因为他只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不会听你的话,他只是模仿自己所看到的。
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操控的,像是我们无法控制孩子跟哪一种朋友交往,也无法得知生命本身会提供何种教导,但只要父母能接受自己,彼此关怀并相亲相爱,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很棒的人。
三、把孩子当朋友般对待
对待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建议你:成为孩子的朋友,带着尊重来爱他;帮助你的孩子思考与做决定、父母必须把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当作朋友,你们是平等的。
在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孩子和你都是平等的,而你必须带着尊重来爱他,因为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伟大的个体。满十二岁以后,你和孩子的对话必须有所改变,里面没有指令,只有建议和提问。
如果父母能培养问适当问题的艺术,协助孩子思考、做决定等,对孩子会相当有帮助。满十二岁以后,孩子可能会养成拒绝你的习惯,去做那些你不要他做的事。比方说,如果你要他早点回家,他可能很晚才回家;如果你说不要跟某人玩,你会跟你唱反调;如果你建议某个课程可能对他有益,他就会拒绝去上。
通常孩子都会度过这个‘说不’的时期,这在孩子人格的演化上是非常自然的阶段,因为他需要确立自己的个体性。在这个阶段,孩子试着找出‘我是谁?我是什么?’无法再把自己想成某某人的女儿、某某人的儿子,而是试着将自己和父母分开,去寻求并证明自己是谁。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的拒绝你,即便你提供的建议可能更合理。但是,无须担心或惊慌,因为孩子满十八岁或二十岁时,自然会度过这个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么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当然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具体应该怎么教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5岁/2岁-3岁)幼儿期
1.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一般两岁的宝宝就开始有了同情心,与此同时,还有了羞耻感和怀疑。所以,如果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对孩子有指责有挑剔的话,孩子会很敏感的捕捉到。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感非常强,所以需要对他有点耐心。关于刚才有妈妈提到体罚这个问题,我们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是不太合适的,可以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挨打,我们会开心吗?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况,体罚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
2.从孩子的角度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但从大人的角度确认为是错的,比如他不知道玻璃杯掉到地上会摔碎,那么他就会尝试把杯子丢到地上看看会不会碎。面对这类的问题,你可以试着耐心引导他:你这样玻璃杯会“痛”的,我们要轻轻的放,你把小手伸出来,拿着杯子轻轻放,这样呢,玻璃杯就不痛了。所以,这一个时期家长陪伴幼儿时耐心非常重要。
3.在这个时期孩子陪伴的过程中,由于他年纪大了一些,所以开始不受大人的约束,有时你引导他轻放杯子,他可能听不懂,他还是会强行尝试着将玻璃杯摔到地上、墙上或家里的其他地方。这样的话,有两种解决的方式,一种是你可以让他去体验一下,让他感受到玻璃杯摔碎的结果,还有一种是引导他:这样摔,玻璃杯会痛的,你的手手碰一下是不是会痛呀,玻璃杯也会痛哟。我们比较提倡第二种方式,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处于泛灵论阶段(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只要孩子认为这个物体是有生命的,会和他一样有相同的感觉,会疼痛,那么慢慢的,他就不会去破坏东西了。
(3-6岁)儿童期
1.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情感敏感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他的内疚感会比较强一点。因为他开始有一点的道德意识,但是这种道德意识是被父母内化的(即父母长期说这件事不好),那么孩子就会主观认为这个是不好的,所以当他做了父母不开心或是不满意、不接受的事情时,他就会有内疚感,所以这个时期家庭成员的陪伴就非常重要了。
2.与前两个时期主要由母亲陪伴相比,这个时期父亲会参与进来,在孩子情绪敏感期中,父亲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这个时期男孩和女孩都需要父亲的陪伴:男孩会在这个时期感受到家庭中父亲是如何做男性的,并让他有了性别意识;那么女孩也开始知道家里有男性,并开始学习母亲与父亲的互动来取悦父亲,建立将来跟男性交往的一种方式。
3.所以这个时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夫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陪伴的过程中行为非常重要,而非言语上的陪伴。
4.这一时期孩子的好奇心也非常多,那么父母的态度就要尽量温和,最重要的是明确你的态度,因为4岁左右是孩子建立规则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不断挑战不断尝试,那么家长就要规定孩子探索行为的界限,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只要不逾越这个界限怎么样都是可以的,告诉他越界会有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是我可以接受的,另外,在孩子这一时期,家长要多理解孩子,而且要多从理性角度考虑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要对孩子有耐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