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增强职业教育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在海外建立25个“鲁班工坊”……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斐然。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

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在海外建立25个“鲁班工坊”……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斐然。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大批尖端科技人才,同样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比如,我国的国产大飞机C919能够飞向蓝天,除了要有顶尖的科学技术人才进行设计和创造,同样也要有高技能型人才进行打造,拧好每一颗螺丝,准确无误地焊好每一条焊缝。高科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样要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年来,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满足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技能人才需求。当前,我国正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而现实是,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万人,缺口率达48%。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推进,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加速推进职业教育是时代所需,是发展之要。因此要像抓普通教育一样抓职业教育,一方面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搭建便捷“立交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试办社区学院,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总而言之,职业教育要从生源上、结构布局上、办学特色上实现新的突破,增强吸引力,提高知名度,培养更多高质量技能人才。

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让技能人才“香”起来。早些年在一些地方,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审方面存在不如意之处。此外,长期以来,也有不少人认为,职业教育是“无奈选择”“低人一等”的兜底教育选择。为此,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业教育学生上升的通道,此举极大地调动家长和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但要消除“重普轻职”的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要将职业教育方面的好政策好举措落实落细,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认同感,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坚持唯才是举导向,一视同仁,让技能人才有“为”更有“位”,做到才尽其用。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应深挖教育潜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按下职教“快进键”,积极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增强我国高质量发展“技”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加速跑”。(中国青年网杨奕铭)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增强职业教育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下面一起来看看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1

创新。 要求我们摒弃心中的浮躁之气,潜心修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浮躁之风尤为严重。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工匠精神,是我们对职业的一种精神,具体包含对职业的专注,认真与负责。这是国家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培育工匠精神的方法:

1、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源头培育。要通过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强化职业教育,让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让学生在锤炼技能的同时,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心。

2、着力开辟优秀技工的上升通道,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与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大力评选表彰杰出技能人才,树立工匠精神先进示范,经济上要有保障。

3、营造环境。

4、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只有把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精神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2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培养工匠精神:

1、教育是根本

在多年的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人们关注理论,忽视实践,淡化工程。英国教育家肯·罗宾逊在他的新书《让思维自由》中指出,改革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坚实一步,“心灵手巧”是创新者最本质的写照。为此,要让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让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更大的分量,让实践教育贯穿我们的中小幼教育。

2、强化对工匠的奖励机制

德国工匠勃兰登堡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工作,本来研究的是“传输高保真音乐”技术,但他对“去除多少声音信号而不让耳朵听出失真”技术更感兴趣,并且取得了成功。值得重视的是,他的成功背后有一个有力的奖励机制,即德国政府要求雇主将一部分专利收益让发明者分享。这样的政策,使得勃兰登堡所收取的专利费大大超过他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工资。

3、建立让工匠专心于技术的组织

微软前首席技术官纳森·梅尔沃德创办的高智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资助新发明”的公司。保护发明家的利益不受大企业的侵害,给工匠们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相应的,有100位高级发明家相助,高智公司现在拥有世界第七大专利组合。

4、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建立创新失败补偿机制

技术、发明、创新属于高风险活动,因此,我们要破除在科技创新上存在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老观念,大力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创新创业来不得浮夸,回归“工匠精神”,用实干与可靠的技术、发明来扎扎实实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产业技术进步的瓶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核心和根本保障。

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3

弘扬工匠精神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精神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

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

增强职业教育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

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生对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技能教学的发展,等等。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技能;教育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丁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熟练的职业技能外,更应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如何完成中职学校这一培养目标,是每一个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的责任和追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生对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加之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他们眼界较开阔、知识较丰富,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同时,中职学生往往是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对于没有进入高中学习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加之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够清晰,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而对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知和认识,造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教师循循善诱,通过列举历届优秀中职学生的实例、创造条件让学生适当地参与一些工作岗位的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激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热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

  二、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国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每年国家都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各省、区、市也都分别举办各种专业的技能大赛,并采取了各种有力的奖励措施。例如,山东省日照市从2009年起,其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已形成制度,每年举行一次,比赛的优胜者将被授予“日照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按照有关规定直接晋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得以推荐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而根据福建省高职单招的改革方案,福建省将逐步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通道,扩大中职升高职比例,调整高职单招录取政策,对于技能突出的中职毕业生在录取政策上给予照顾。广西也紧紧抓住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国家高度来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同时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联系,授予获奖者一定的职业鉴定等级。

  可见,举办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应紧紧抓住职业技能比赛的契机,鼓励并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技能教学的发展

  中职学校应建立与专业设备要求相适应的、永久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总体状况、技术含量应适应企业需要,“量”与“质”都应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为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实训基地是中职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场所,应按照职业工作任务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其具有仿真性的特点。如超市商品销售实训室,设有真实商品、收银机、会计室等,完全按照超市企业对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超市会计、出纳岗位的需要进行设计。实训基地的工位设计和环境营造则按照企业的需要设计,以“小型性一人一位一岗”的工作岗位的特点设置,实训工位与环境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四、完善技能教学机构及其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首先,应在实训基地建立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专业部门领导、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负责基地的总体管理工作。基地的各个实训室应建立专门性的规章制度并且予以公布以便于监督。各个岗位均应建有岗位责任制,规范基地管理与教学的行为。同时,应在基地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基地管理领导小组的成员共同组成的实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基地的建设、发展、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进行指导。

  其次,实训基地在实训过程的管理应坚持规范操作。应在实训过程中建立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专业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编写专业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和规范的实训教材,制定因材施教的考核办法,并与学生考证结合起来。

  五、结合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由于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科性和知识性的教育。然而,对我国这样一个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来说,更急迫地需要能够动手操作,能够完成优质产品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的人。而职业教育与学科性和知识性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应得到重视,这也要求每一个中职教师在自身的学识和素质上有所提高。

  首先,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应掌握该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掌握专业操作技能,能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同时让自己和学生的技能适应当前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参与到实践中去,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学习和演练,并将实践操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 摒 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的部分,运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会计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且涉及的`知识量较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一旦进人工作岗位,也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在学校掌握操作技能,并且与企业的实践操作达到零距离的接轨,在会计教学基础期应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单据,如发票、借款单、人库单、报销单等,并用实际工作中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来记账;在会计教学的巩固期,则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衔接起来,利用企业一个经营周期的业务进行完整的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注重每一个实际工作岗位不同的职责和操作规范要求,分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练习,同时根据会计软件的普及应用,在实训中既进行手工的账务处理,又进行会计软件的应用和处理。这样,可保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管实际工作条件如何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操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5220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多次暴打孩子连杨绛都忍不了的傅雷为何能成为家长学习的榜样 下一篇: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素质导向还是应试导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