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为什么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关于中小学生减负课题

目前,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再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我们一定要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原因,望读者不吝赐教。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教育是门科学,教学应该讲究技术和方式。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不正确的教学方式只能说是在摧残人、毁人和愚弄人,而不是在教育人。
用纸笔考试的方式不能及时测量出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其所谓的“成绩”对人身心发展状况的“反映”是片面的,甚至不是主要的。片面追求纸笔考试成绩的结果必然是急功近利、忽视了人的全面

目前,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再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我们一定要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原因,望读者不吝赐教。

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

教育是门科学,教学应该讲究技术和方式。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不正确的教学方式只能说是在摧残人、毁人和愚弄人,而不是在教育人。

用纸笔考试的方式不能及时测量出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其所谓的“成绩”对人身心发展状况的“反映”是片面的,甚至不是主要的。片面追求纸笔考试成绩的结果必然是急功近利、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合作、创新等长远发展能力为重点,而不应该以积累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重点。用纸笔考试的方式只能比较准确测量出学生在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而难以测量出上述各种能力。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是在对知识的探究、质疑、批判、交流、反思和再发现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以学生的纸笔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或唯一标准,那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简化为以背诵和记忆知识为主,其它能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此即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可参阅头条号姚世龙文章:人会被知识的海洋“淹死”)

学习负担过重的危害

一般来说,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指在接受教育时,在课业方面应达成的任务(主要指纸笔考试成绩)和因此承受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压力。负担过重不仅必然会导致肤浅,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中小学课程门类较多、较杂,教学方式又普遍陈旧——机械训练、简单重复、题海战术,至今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校外补课班更是如此)。

给学生适当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使其智慧潜能得到应有的滋养、生发,从而逐渐形成他们对世界的深刻、独到的感悟、体任、理解和把握。反之,过重的负担容易使孩子从小养成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毛病,不利于学生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不倦的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批判精神、怀疑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不唯书、不唯上,不轻信、不盲从的独立人格的形成。

所谓“超纲学习”和“超前学习”实际上就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同伴中获得较高的纸笔考试成绩,略去了学习知识过程中应有的对知识的探究、质疑、批判、交流、反思和再发现的过程,以牺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长远发展能力和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得眼前选拔性纸笔考试所需要的较多较难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以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为主,“动手做”和“动脑悟”的过程大大减少,主要是在考试的压力下被动学习,感觉到“负担”过重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一定程度的自主快乐学习是必须的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则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在这三种学习方式中,探究学习是核心。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提出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真正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自主的尊严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育即生活(杜威语)。学习如果能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不断满足过程,是在主动的“玩中”、“做中”和“思中”去学,那即使在外人看来学的很累,学生心里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学习负担也会大大减轻。

因此,一定程度的快乐学习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应该是必须的。

从本质上来说,中小学生“减负”能否取得成效,有赖于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和制度的建立,有赖于依法治校理念的落实,有赖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为什么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关于中小学生减负课题

学生减负的目的是什么?对教育有什么长远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学生减负的话题一直讨论的很激烈,大多数人认为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让孩子整天沉浸在书本中,认为减负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切的一件事。但也有大部分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孩子就应该多学知识才能获得好成绩,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学生减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学生减负对于教育又会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呢,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1、我认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就是减少孩子们在校学习的时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活跃在家庭和社会中,不仅让孩子受到学校教育,更让孩子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往往能教出来一个好孩子,孩子减负后,父母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真正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社会教育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学习接受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在社会中就可以把书本知识真正的转换为实践上的知识,从而更深入的去理解,在社会中也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通过减负对于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减负后会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学生可以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慢慢地,人们就会对于“高考决定命运”这种观念有了一定的改观,让孩子在以后投入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在减负后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会极大的减少,从而学生的身心也就能够更好的发展。

总之,学生减负是值得提倡的,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为什么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关于中小学生减负课题

减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减负的目的和意义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补课、各种辅导资料、重复练习等使学生没有一点自由空间,学生成了书本的奴隶,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培养了“书虫”,培养不了人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教育的发展。

提出减负,是适时的正确之举。实践也证证明,正确的减负不会影响学生的“主课”成绩,相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只是减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是注重能力的培养。



减负变相

大多数学校都在逃避减负,因为升学压力大、升学率指挥棒等,胁迫学生汇报符合规定的不实情况、暂时做样子等,瞒天过海,骗过了上级领导的教育检查。对于中小学生“减负”的效果,专家们也存在很大的疑问。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减负”现象变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对于学校来说,减负令在校园内得到了实施,可是在校外却根本得不到实施。在校外丛生的“辅导班”是减负不能实施的的根本;可是家长们则焦虑,面对重重的升学压力和激烈的“择校”竞争,如果不给孩子多报一些辅导班,多做一些练习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5242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学前教育和幼教专业有什么区别,学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当小学老师吗 下一篇:教育学一刻也离不开儿童研究吗,教育学前沿问题研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