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灌的艺术 增强疏的效果
灌输是启发的原则和目的,启发是灌输的有效实现形式,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就必须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的有机融合。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便提出了“十大教授法”,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论教育和思想启发相结合。新时代,习主席针对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再次强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习主席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灌”与“疏”的辩证关系。当前,做好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着力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召力。
所谓灌输,是指教育主体以正面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将外在的思想理论和文化知识输入受教育者头脑中去,变成他们自己思想的教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灌输概念。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列宁认为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是组成革命政党的必要条件。1902年3月,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当时提出“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并不仅仅是指向工人提供解答某些问题的现成结论,最重要的是指引导工人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灌输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应该扩大共产主义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 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正是靠有效灌输,我们党才实现了理论武装群众、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接班人的目标。新时代,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各类思潮暗流涌动。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类非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去占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应毫不动摇地坚持灌输原则,旗帜鲜明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切实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帮助广大官兵筑牢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启发性教育是以引导和启迪为方法,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意识自觉为意图,并以人的自主发展为结果的理论教育活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为团结群众、鼓舞士气,以讲故事的形式,形象地将工农革命军比作“小石头”,将蒋介石反革命势力比作“大水缸”,使部队深刻理解了“小石头终将打烂大水缸”的革命道理。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官兵主体意识的不断提升,要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对启发式教育的运用与把握。学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努力引导官兵在深化认知过程中,不断厘清问题、找准战位;注重对问题的设置与解答,提升官兵学习兴趣,激发官兵探索精神,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导向,切实引导广大官兵主动获取认知,努力实现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由外在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化。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既不能一味“大水漫灌”,也不能“放任自流”。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找准穴位,打准鼓点,遵循时代特点规律,尊重官兵个性差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性,既要通过理论讲授让受教育者理解教育内容,又要发挥教育者的牵引职能,在不断启发中让官兵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自觉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目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坚持细水滴灌、润物无声,注重把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学习训练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官兵,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功效。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如何提升幼儿的艺术教育效果
为了增强幼儿的艺术教育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教具及素材的选择
1.运用有趣的教具。
如果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的话,教师就应有一百种表现方式,教师应大胆地将绘画融入音乐活动中,如在学习长音和短音时,我把生动的形象,如小猫融入学习中,音长时用长线,小猫走路节奏慢;音短时用短线,小猫走路快。孩子们开心地游戏,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2.选用有趣的素材。
在带小班时,我的活动《办家家》就是抓住了好的素材,被评为了优秀课例。活动中有用肢体表现煮菜的欢快,有瓶瓶罐罐交响曲的共鸣,等等,这些素材都贴近幼儿生活,整个活动有趣、流畅,深受幼儿喜爱。
3.巧妙利用各种资源。
教师应注重资源的开发,以开放的形式,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探索。在音乐角中,我们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物品制作了很多乐器,幼儿一到区域,就自由选择材料,敲打、听唱,逐步积累节奏感。
美术角中放一些随手可以取的美术材料,如:各种不同的笔和纸,让幼儿可以在不同质地的纸上尽情圈涂,在涂画中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
二、内容的选择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
流行歌曲对幼儿生活有很强的影响力,将自己熟悉的旋律哼上一段,或编入自己的歌词哼唱都是十分开心的事。
2.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应更具有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近来,孩子们对“神舟”七号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让活动与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最新成果相融合。
3.内容的选择要有空间,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
在开放式教学中,生动活泼的艺术活动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4.内容的设计要适应时代需要,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扩展后的幼儿艺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式的艺术性
在艺术教学中,教学方式应该遵循艺术的美的规律,使艺术教学本身艺术化、审美化。
1.语言的艺术美。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少而精”。艺术活动更应如此,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启发性和艺术性较强的语言。前者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后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对象的形、色、音的特点和运动变化的特点的描述,帮助幼儿把眼前的外在形象加工成完整的、鲜明的、深刻的审美意象;调动幼儿的审美情感,主动进行心理操作。
2.节奏的艺术美。
节奏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音乐要有节奏,诗歌要有节奏,美学家朱光潜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艺术教学的教学过程应该像奏乐一样,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动律地变化,会使教学节奏呈现出明快、生动的韵律之美、流动之美。我们遵循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以曲线式的节奏推进教学,设置课堂教学的若干“浪峰”、“波谷”,让幼儿解除学习的倦怠感和单调感。美学大师朱光潜说:“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而愉快。”
3.整合的艺术美。
艺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艺术创造实践,这种实践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经历分化和综合的过程。每个艺术门类和其中的各种样式,都是一个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封闭的。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它们就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营养,甚至同其他艺术结合起来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种,以丰富和发展自己,并使整个艺术体系得到发展。
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舒曼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获益匪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雕像,而对于演员来说,雕塑家雕塑的作品又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在一个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却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根据幼儿好动易疲劳的年龄特征,我们尝试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成为综合艺术教学活动,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增强了活力。
如在综合活动《闪烁的小星》中,首先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带领幼儿一起坐到地毯上,熟悉音乐旋律;组织绘制《找星星》,引导幼儿分别利用绘画(用构线笔在铅画纸上勾勒出星星的形状并涂色)、剪贴画(将蜡光纸上印着的星星剪下来贴到蓝色铅画纸上)、棉签画(棉签蘸有各色水粉颜料,在蓝色铅画纸上画想象中的星星)、玩油泥(捏出大小不同的星星,贴在泥工板上)等表现手法找星星,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充分感知星星的特征;组织新授歌曲,指导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最后组织游戏表演《摘星星》。
三、借助多媒体
1.借助多媒体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技术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爱学、乐学,进而学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激发了学习兴趣。
如在听说游戏《我给小鸡起名字》中,当出现一只只可爱的FLASH动画小鸡时,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随着课件中的小鸡做着憨态可掬的动作,并纷纷给小鸡起自认为最好听的名字,活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又如在讲述活动《粉红色的雨靴》中,课件中动态的信息因为富于真实感而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不仅仅将它单纯地作为某一知识去理解,而是在积极运用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时,产生好奇和疑问,积极质疑:“小鸟没有家了,小兔是怎么帮助它的?”“小鸡过不了河,小兔是怎么帮助它的?”“最后小兔是怎么回家的呢?”当部分孩子提出问题后,另一部分幼儿马上积极解答问题。与此同时,我用鼠标控制画面,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通过交流、表达,更充实地把握了故事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
2.借助多媒体为幼儿呈现丰富的情境,促进创新思维。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方便地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从而在幼儿艺术感受和创新思维的整合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如在散文诗《云彩和风儿》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我们运用电脑课件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云彩图片,让孩子想象“云彩像什么”,静止的画面利于孩子将云彩想象成各种物体造型。接着,课件演示风儿在吹,云彩在缓慢变化,变成了小船,变成了羊群和狮子,变成了胖娃娃,孩子们通过观看变化的画面,深刻理解了风儿吹动云彩发生变化的场景,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最后,引导幼儿仿编新的散文诗内容,在幼儿创编后,我及时用电脑显示出幼儿所创编的相关内容,给幼儿以积极的回应,肯定了他们的创造。在活动中,幼儿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始终专注于语言活动的内容,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又如在美术欣赏活动《花瓶》中,我利用电脑幻灯片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个艺术性极强的花瓶作品,引导幼儿充分感知花瓶造型、材质、花纹图案、色彩等方面的特点,一个小小的课件容纳了丰富的信息量,更克服了搜集真实作品难的问题。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被激发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所有花瓶作品集中在同一画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利于孩子模仿。
书法艺术对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学习书法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素养,形成书法特长及爱好;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写的比一般同学好,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在班集体的威信,使少儿增加自信心。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促进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书法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对字帖的观察与分析,对书写过程的思考与领悟,对书法习作的评价与反思,将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书写毛笔字能够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运用毛笔进行书写,可视为一种操作过程。在这种操作过程中,神经要进行不断地传导,手的操作感觉被及时传递到大脑,大脑的思维活动不断地发出指令,纠正改善着操作过程。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合乎逻辑的积极思考,因此书写毛笔字能够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
许多家长都觉得的孩子特别调皮,静不下来,不利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书法能使学生提高专注力,因为学习书法需要脑、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学习习惯
四、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书法的练习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专注、写好每一个字,都需要大脑指挥手和眼睛配合完成,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时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无数事例证实,学习过书法的孩子,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
五、提高人的整体能力
我们假定有两个人,有相同的学历、经历,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练过书法,另一位没有练过书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高于后者,他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周围学习书法的中小学生中间,那些书法写得好的,往往也同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
六、学习书法还应注意:
1、由于孩子较小,缺乏自制力,家长尤其要多加关照。不骂、不打,多表扬。你要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这时就要做什么样的人给他看,他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你的影响。
2、孩子写字家长要一直陪在身边,因为这时,他还没有定型,要一个孩子做到非常的努力用功,是不现实的。如果不监督,他很可能会乱写,偷懒,如果动作坏了,反而适得其反。这样家长就会比较累,学生坚持不下去,实际上都是家长坚持不下来的缘故。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耐心。
3、有些好习惯,也要在这时注意培养,比如,不让孩子动作效率过低,做事要强调连贯,有效动作之间的无用动作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在他上学后,就不至于做事拖沓,作业完成不了,这样,晚上睡觉太晚,家长、孩子都会非常疲惫而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
4、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找个好的书法老师。老师不但对孩子要有爱心,还必须是个掌握教育心理学,能灵活运用正确书法教学和心理疏导方法的老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