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新基础教育为什么可以坚持20年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这十年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0年11月A刊 。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
悄然间,“新基础教育”变革研究已经在上海闵行、江苏常州落地20年。无论是作为旁观者,还是作为参与这项改革的亲历者,在我看来,这是“非凡”的20年。构成“非凡”的原因,首先在于“20”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各种“思潮”涌动,各类“流派”兴起,各色“旗帜”飞扬,各级“课题”遍布,被命名为“某某教育”的改革也举不胜数,但很少有一种改革,像“新基础教育”一样,自1994年,在中国,在上海,开启了变革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0年11月A刊 。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

悄然间,“新基础教育”变革研究已经在上海闵行、江苏常州落地20年。无论是作为旁观者,还是作为参与这项改革的亲历者,在我看来,这是“非凡”的20年。构成“非凡”的原因,首先在于“20”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各种“思潮”涌动,各类“流派”兴起,各色“旗帜”飞扬,各级“课题”遍布,被命名为“某某教育”的改革也举不胜数,但很少有一种改革,像“新基础教育”一样,自1994年,在中国,在上海,开启了变革历程之后,已连续走过了20周年,而且还在持续推进之中……

是什么原因,或者什么动力,让致力于推进“学校”整体转型变革、专注于“成事成人”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能够让这么多试验学校、这么多校长、老师和家长,一直在追随中不离不弃?其中的奥秘或真谛在哪里?

我相信,在20年的岁月里,这些学校和校长一定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思潮、新流派、新旗帜或新课题的“诱惑”,为什么他们依然选择了且跟定了“新基础教育”?一位刚刚加入“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不久的深圳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能够做20年的一定是好东西,不然早就不再做了!

“新基础教育”到底“好”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好”,或者,什么样的“感受”,能够让置身其中的人坚持20年?

一是感受到了“真实”。

如同有校长所言:20年来,我们见过很多团队,只有“新基础教育”这个团队,在“真”字上最能体现。

“新基础教育”的“真”,表现在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始终怀着一颗“真心”,真想通过变革研究,改变学校、改变师生,因此,他们力求“讲真话”“做真事”,努力“真做研究”“做真研究”。

这里的“真”最终要落到“实”处,落于实实在在的“捉虫”,帮助老师找“真问题”,落在实实在在的“重建”,给老师提供具体可行的“真建议”。

正是这种种的真,伴随了“新基础”人20年。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也不论在何处,越是真实、真切、真诚的东西,越能打动人、激励人,也才越会持久。

二是感受到了“贴地”。

20年来,“新基础教育”创造了很多独特的研究方式,其中最具标识性的是“贴地式深度介入研究”。这里的“地”,就是真实具体的学校日常生活,就是每天都在进行的课堂教学与班队活动。

这种研究方式,要求“新基础教育”团队中的“教授军团”“博士军团”,常年介入到学校常规性的策划、实施与评估之中,具体介入且持续参与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与写课之中,陪伴着校长们、老师们一遍遍反思重建……

由于有了如此贴地式的指导,所以“新基础教育”研究,打破了实践者之前形成的一套成见:“理论”都是一些“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甚至“虚无缥缈”的存在。转而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研究更“贴地气”,更贴近他们日常的生活,更贴近他们的心灵。有了这样的贴地,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这两类主体,有了前所未有的“融合感”,从“我”和“你”,变成了“我们”。

三是感受到了“力量”。

通过“新基础教育”,校长和老师们感受到了“理论的力量”,认定这样的理论,能够改变学校、改变老师、改变学生,甚至改变家长。

有了对理论力量的认同,实践者们才会发现:之前他们眼里只能“站在云端”的理论研究者,也是能进入实践,读懂实践,进而改变实践的人,是既能上天也能入地的人。

其次,他们还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通过加入大大小小的“生态区”或“生态圈”等“新基础教育”共生体,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只有通过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等两类主体的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区域或学校之间的团队合作,才可能带来的改变与发展。

此外,他们还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面对改革中的种种困难、重重艰辛,尤其是面对“痼疾”和“蜕变”的艰难,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才会迎来累积式的改变,这是只有“坚持”才能生发的改革之力,这是只有坚持20年,才可能迸发的强大改变之力。

四是感受到了“成长”。

“成事成人”始终是“新基础教育”一以贯之的宗旨与魂魄。在历经一件件、一次次的“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和“千锤百炼”之事以后,从中走出的是一批批拥有“知难而上,执著追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团队合作,共同创造;实践反思,自我更新”等“新基础教育”研究精神及教学新基本功的教师,培育出了一群群具有“生命自觉”的“理想新人”。

这些带给“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师生的“真实的生命成长”,他们在20年中已经充分感受到了。

还有什么样的感受,能够比为自己带来“改变”和“成长”,更能打动人、吸引人?

对于试验校长和教师而言,最彻底的改变,在于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从此有了新的人生,这是不参与、不亲历“新基础教育”,就不会有的新生活和新人生。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5276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网警课堂|防范网课爆破守护网课安全 下一篇:民法典 高考顶替,冒名顶替苟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