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为什么南飞「农村北雁为何非要南飞」
农历初五,喜迎财神。本想初五出行的人会少,没想到在高速上与车群撞了个满怀。从儿时记事起,每年的八九月份,天气秋高气爽,抬头观望总会看到一群大雁从北方,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有时排成“人字形”、偶尔排成“一字型”,匆匆忙忙地飞向下一个生活地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间也出现了以农村为代表的一群“大雁”开始向南迁徙,而我自己也成为了雁群的一员,不同的是它们在天上,我们在地上,它们是秋天飞向南方,我们是春天飞向南方;相同的是我们都是为了生活。农村北雁步履不停,匆匆忙回北方过个春
农村北雁,为何非要南飞?
农历初五,喜迎财神。本想初五出行的人会少,没想到在高速上与车群撞了个满怀。从儿时记事起,每年的八九月份,天气秋高气爽,抬头观望总会看到一群大雁从北方,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有时排成“人字形”、偶尔排成“一字型”,匆匆忙忙地飞向下一个生活地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间也出现了以农村为代表的一群“大雁”开始向南迁徙,而我自己也成为了雁群的一员,不同的是它们在天上,我们在地上,它们是秋天飞向南方,我们是春天飞向南方;相同的是我们都是为了生活。农村北雁步履不停,匆匆忙回北方过个春节,年初便继续南飞。为何非要南飞,归根结底还是农村发展环境出了问题。
提起乡村环境,不得不提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指示方针。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则不得不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呼吁离乡青年返乡,提倡筑牢人才支撑,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是必行之路。其实乡村对于多数乡亲们自有一种独有且难得的感召力。但凡面临差不多的机会,乡邻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乡村。尤其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可以说只要有过得去的机会,谁也不会想撇下亲人向外讨生活。因为,家乡不仅有想见的人,对于自己的家乡,还有种不自觉的包容与爱意,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
记得我第一次去某一线城市的偏远县城时,土房间四处乱窜的老鼠拖着长长的尾巴让我恶心地半天没吃下饭。时不时跳出来的蟑螂和马陆,让我不得不时刻保持着高度紧张,但猛得一见还是毛骨悚然。旁边的本地朋友习以为常,看到就踩死,一脚一个。而有幸第二年夏天这个朋友与我来到我的老家,苏北农村。他先是对农田里小房子式的坟包感兴趣,兴致冲冲地拍了几张照,然后才向我请教为什么会盖这么小的别墅在田野里,是土地庙吗?当我告诉他是坟包时,他差点把手机扔了。我在邻省住了一周,而朋友三天就待不下去了。因为我妈妈招待了他特色菜油炸金蝉。这可是好东西,一年四季就吃这么几天。而且随着环境的破坏野生的蝉也越来越少了。朋友接受不了,我却觉得习以为常。我俩就深入探讨了一下两地特色饮食,他先举例讲出蛇汤,我一哆嗦推出了蚂蚱,蚕蛹和临县特色豆虫。他问我豆虫是什么,我指了指旁边树叶上的毛毛虫说“和它长得差不多,就是没有毛。”他连夜坐火车跑了。独留我一人于此领略我的家乡风光。
这片见证了我出生长大一路成长的县城,路旁依旧种着四处飘棉的杨树,街道上的门面房依旧是低矮破败,老板们都操着亲切的乡音,大着嗓门招呼着不买没关系,看看也欢迎。我一路走过大街串过小巷,坐在从建了就没多少人用,被岁月侵蚀陈旧的公共基础设施上发愣。看着这上面晒着各式各样的破旧东西,摊着今夏的玉米,金光闪闪,香味扑鼻。
那一刻,虽然身处家乡却极具乡愁。在外上学期间我便想念家乡的味道,稻谷成熟的味道,玉米暴晒的味道,大蒜播种的味道,豆荚爆开的味道。想想越来越年迈的父母亲人,我决定回县城扎根。父母都觉得走出去才有出息,但我据理力争。伟人都曾讲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加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农村娃子,我更应该回到家乡,报效家乡。舌战群儒的我本安心于县城,安心于家乡建设和发展,却在半年后选择离开苏北县城,到去苏南去拼杀。返乡失败具体失败原因如下。
一、快速上涨的房价。
刚毕业的有志青年们谁不想扎根广阔乡村,绽放青春理想,用所想所学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但,飞速上涨的房价仿佛再向我声讨,越来越多的零汇聚成三个字:“你不配”。二线城市下的县城,环境不大,人口不多,没有城市的拥堵和繁忙却有着城市同样高攀不起的房价,相比三线城市的新区住房也所差无几。相比住房环境和质量却远远不敌价格。如此不成比例,青年们只能选择从农村迁徙,去大城市分羹汤。用他们的话就是:与其在县城花相同的价格购买住房,不如到大城市闯荡。至少,房子的价值有升值空间。
二、就业岗位的缺乏。
离家的青壮年们不想回乡吗?当然想,做梦都想。要不然2018年宿迁市泗阳县那封题为 " 不用撇下老和小,就业还是家乡好 " 的信件就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挖去才能引水,筑巢才能引凤。许多县城还在延续着以往的就业岗位和环境,以至于学成归来的学子们压根没有工作岗位。我同村的叔伯家上中专技校的00后小姑娘,也成为离家外出打工的一员,我问这么小,怎么放心一个人出去呢?叔伯答“当时也不知道,就觉得新专业好就业,谁成想家里压根就没有使用这新技术的厂子,只得出去打工。”适宜的岗位都没有,育才后又该何以留才?
三、薪酬待遇的低廉。
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是犹不待雨而求熟稼,必不可之数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县城的便利性与交通化,已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越拉越近,生活设施的完善与新入驻企业的前景都十分可观。但就县城目前的发展现状,过高工资与福利的确是不大可能,可若是生活成本也同样低廉,则完全可以弥补低工资的缺失。毕竟无论赚多少钱,都还是为了生活。如果在县城3500一个月有吃有穿,节俭一些也存得下钱,买得起房。怎么会去追逐大城市的一万块蜗居节衣缩食呢。但收入差距过大,生活成本更高,只打着亲情牌是实现不了人生价值的。预计薪酬是纸糊的大饼,一触就破,不充饥也不保暖。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生活我们背井离乡四处奔波,以至于农村好像是离别最多的地方。小时候的离别是父母外出打工,长大后的离别是自己也外出打工。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我接过他南飞的棒子,他嘱咐我,好好拼搏,争取以后我的孩子不用感受这种离别。
夫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人才与乡村本就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更应该彼此助力。县城想要发展,就要拿出诚意来,如果一味端着不匹配的标准却不提升自身竞争福利,是无法长久发展的,早晚要鸡飞蛋打,曲终人散,落后发展,直至没有发展。独留一座座虚高的房产,化为一座座空巢,老人终会老去,而年轻人再也不会回到这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