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考古新发现「秦始皇陵2002年考古学家全面勘探了秦始皇陵发现五个惊奇之处」
秦始皇不仅功绩显赫,其留下的秦始皇陵也让后世为之向往。关于秦始皇陵的传说实在太多,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帝陵,它神秘的面纱始终没有完全被人们揭开,直到现在也没有对其进行挖掘。
“千古一帝”秦始皇
虽然自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便开始下令保护秦始皇陵,后来历朝历代也是如此。但还是不免有些人对陵墓进行破坏,就如项羽就曾经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令后人震撼与敬佩。他一手建立的朝政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赞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不仅功绩显赫,其留下的秦始皇陵也让后世为之向往。关于秦始皇陵的传说实在太多,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帝陵,它神秘的面纱始终没有完全被人们揭开,直到现在也没有对其进行挖掘。
“千古一帝”秦始皇
虽然自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便开始下令保护秦始皇陵,后来历朝历代也是如此。但还是不免有些人对陵墓进行破坏,就如项羽就曾经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毁坏。那秦始皇陵里到底有什么?为什么我们到现在也不敢挖开它呢?它到底有多神秘?
神秘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始建于秦王嬴政元年(公元前247年),历时39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动用修建陵墓的人最多时达到80万。
秦始皇陵3D复原图
秦始皇陵目前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拥有奇特结构和丰富内涵的帝王陵墓之一。
关于这座帝王陵和地宫,千百年来有无数神奇的传说故事。燃不尽的人鱼油灯、形似江河湖川的水银湖、堆砌成山的罕见珍宝...然而由于这座皇陵的特殊性,我们至今也没有动土挖掘。
秦始皇陵构造想象视图
秦始皇陵的考古历时40余年1962年,考古学家对秦始皇陵做了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探,根据勘探结果绘制出第一张秦始皇陵的平面布局图。秦始皇陵的范围有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有78个故宫那么大,令世人震惊。
1974年,一位陕西的农民在土里铲出一个陶土人头,这座沉睡了2000年的地宫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被揭开。这是对秦始皇陵成立的第一支考古发掘队,考古专家在骊山脚下的那片石头滩上开始了细致的探寻与勘测。
出土的兵马俑
这一次挖掘出来的三个兵马俑坑多达两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八千多件陶俑和陶马,十万多件青铜兵器。这样大的陪葬坑规模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见,由此兵马俑坑也被列入“世界八大奇迹”。
尽管考古专家在这次机缘巧合之下挖掘出一部分兵马俑,但实际上还只是在秦始皇陵的地宫门口来回勘探,并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如今距离我们发现秦兵马俑已经经过40余年,但我们对皇陵的认识和现有的技术,以及现实环境并不足以让我们打开地宫,看到秦始皇的地下盛景。
兵马俑坑被列入“世界八大奇迹”
2002年,全面勘探秦始皇陵2002年,考古专家们借助遥感技术和传统探挖方法,又一次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全面的勘探,震惊世界的五大惊奇之处浮出水面。
兵马俑复原图
78个故宫的超大规模此前专家就已经对秦始皇陵的面积进行过勘探,其总面积大约56万平方千米。根据兵马俑坑的位置和秦始皇陵墓的位置,二者相距1.8公里,而这也只是挖出的三个兵马俑坑给出的数据。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由封土夯筑而成,其形状似金字塔,面积达25万平方米。经过专家测量,整个封土高为51米,底部周长1700多米,相当于有17个足球场。再往外延伸后发现两圈城墙,内城墙周长为3.8公里,外城墙周长为6.4公里。
秦始皇陵专家复原的立体结构
但此时距离兵马俑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最后专家通过脚步和铲子丈量,得出秦始皇陵整个陵区大概是一个边长为7.5公里的正方形。而骊山的南北之间大约7千米,也就是说整个骊山和渭河,大概都是秦始皇的藏宝地。
根据多年的勘探和史料的记载,我们已经了解到,秦始皇陵就是对咸阳城的仿建。其陵园有四个层次划分,以地宫为核心,由内到外一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其中地宫就相当于是秦始皇生前所居住的“宫城”。
秦始皇陵复原图
内城是垣内的地面地下设施最多,并且有南北之分,根据其中的建筑我们可知南部为重点建设区,背部为附属区,这样的修建内涵也与宫廷的结构相一致。
外城中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密集,在南北区没有发现相关遗迹、遗物,在整个陵园中的重要性较次。在外城以外的地区则有三处修陵者的墓地和一些打石场等,地位更次。
秦始皇陵内部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几乎就是对地面咸阳城的复刻。
100吨水银汇聚的江河湖川之所以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的最大阻碍便是其地宫中的水银。
在《史记》中曾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这些水银还会日夜流动。不过,专家们对其中的水银仍然存在疑问。
秦始皇陵有水银河
水银,指的便是化学元素汞,不需要经过加热,在常温下就会挥发,会释放慢性毒素。
根据专家的探测结果,秦始皇陵中的水银大约有100吨,然而1981年,中国水银产量一年才300吨,而秦始皇在两千年多年前就用100吨来铺地宫,未免有点夸张。
水银
于是专家对地宫的土进行化学分析,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物探结果表明,地宫中的汞含量确实存在异常。并且根据汞含量的分布来看,东南、西南含量高,东北、西北含量低。如果将这真的是秦始皇陵中的江河,其对应的便是渤海与黄海的位置分布。
然而专家们还是对这一数据有疑问,到底这些汞含量是由水银蒸发得来还是秦朝人的某种手段?
用水银来保存尸体
根据记载,在宋朝流行用水银来保存尸体,让尸体百年不腐。但当时宋朝一年的水银产量也只有两千多斤,要得到100吨的水银,在宋朝提炼水银的技术上都需要90年。
如果秦始皇陵当真有100吨水银,那短短的39年,是如何得到那么多水银的?
丹砂
这100吨的水银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得到证实。这一册是司马迁专门记叙从事商业活动的杰出人物的列传,巴寡妇清是其中唯一一个经营丹砂(也就是提炼水银所需的东西)而入选的人。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秦始皇和巴寡妇清的雕像
《史记》中对巴寡妇清的记载正如上文,秦始皇与这个女商人的关系可谓是相当的好,甚至还允许她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且为她造了一座怀清台。巴渝文化专家李永明认为,如果这100吨水银存在,那么唯一有能力提供给秦始皇的就只有巴寡妇清了。
秦始皇地宫的位置有关秦始皇地宫的位置,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地宫是用来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品的地方。在《汉旧仪》一种书中有一段关于地宫深度的介绍。
丞相李斯
大概是说丞相李斯带领72万劳工在骊山底下挖了很深,不知挖到了哪里,突然便凿不动,也烧不燃,敲击时还会发出空鸣之声。于是秦始皇便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这样一来,地宫的位置便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根据这一故事,不少人猜测,地宫的位置应该是在骊山底下,从封土往骊山底下挖时,或许是碰到了花岗岩之类的岩石,秦始皇才下令让其绕开那个挖不动的石头,旁行三百丈。
秦始皇陵
不过在2002年的勘探过程中,专家就否认了这个说法。考古专家段清波说:“我们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其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
地宫中的不灭油灯《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还有“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人们对于这个人鱼烛能燃多久?现在是否还能照亮地宫?人鱼烛是由什么制成的?感到十分好奇。
古时候的灯
据《史记新解》和《史记正义》中记载,秦始皇陵中的人鱼应该指的是娃娃鱼。由于其“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因为被人们称作“人鱼”。但从娃娃鱼身上提炼的鱼油可以燃烧那么久吗?显然不行。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用的鱼油应当是鲸鱼油。
在《史记》中,记载过秦朝时期有一位方士徐福到海外给秦始皇寻找可以长生不老之药,但有一只大鲛鱼让他们不敢前往,于是秦始皇亲自率军出海将其射杀。这里的鲛鱼大抵就是鲸鱼,秦始皇陵的人鱼烛便出自此。
鲸鱼
原本考古专家认为秦朝时他们并不具备可以出海并捕杀鲸鱼的能力,但在2002年,在一口水井中却打捞上了大量竹简,其中就有描述秦始皇射杀鲸鱼的记载。
不过即便是有了这能够长明的人鱼烛,地宫中的氧气足够它们持续不断地燃烧吗?虽然根据考古专家讲述,确实在地宫下勘探到有明亮之地,但其是否是人鱼烛的光亮,我们也不得而知。
传说中的人鱼
或许这个光亮是其他能够发光的物品,就如《史记》中记载的,魏王拥有的能够挂于车顶,照亮后方十二两的夜明珠吧。
九层妖塔2002年,遥感组在勘探过程中在封土地方发现重力异常,经过计算,封土底下可能有一个很高大的夯土台。
洛阳铲
专家用洛阳铲在封土上铲出的土,果然与一般的封土不同。封土的土层一般较松软,而这一铲却十分结实。第二铲带出的夯土足有60-70厘米,却还没有到底。难道这个封土底下还有一座祭坛吗?
根据钻探结果,在封土底下确实存在一个高出地面30米的夯土祭坛,形似金字塔。
中山王墓地上享堂复原图
一般来说,祭坛为后人修建来祭祀先祖所用。例如中山王陵的享堂,就是修建在封土之上的祭坛。然而这座祭坛确实修建在封土之下,那么这断不是用来给后世所用。
此前,当地有一传说,讲得是秦始皇会带着他的阴兵登上这座祭坛,来俯瞰他的帝国。但传说始终是传说,这里的祭坛究竟有何用处,还需要专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发掘秦始皇陵
一直以来,在是否发掘秦始皇陵的问题上有很多争议。实际上,虽然其地宫中或许存在着很多珍宝,对我们研究秦朝文化有一定益处。
但秦始皇陵实在太过复杂,我们目前的技术与环境等设施还没有达到能够将其从尘封千年的地方挖出来还保存完好的水平。
兵马俑
更何况,国家文物局也早有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任何一种底下文物的挖掘,都无法免对文物造成损伤和破坏。
如果要解开秦始皇陵的秘密,我们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且有足够的动机对其进行发掘,否则就违背了考古的科学精神。
秦始皇陵墓有多少哪些令人惊奇之处?
俑坑数量四。角坑深度为5米。
约共有16100个兵马俑,每个兵马俑约高1.5米。
秦始皇陵墓建于公元前210至259年,陵墓的面积约是56.25平方公里。
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在仍高达约76米。
秦始皇陵墓原料要求也严格,都是产自特定产地。由专门的工匠开采加工。建造过程中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秦始皇陵存在哪些未解之谜?秦始皇陵九大未解之谜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层恋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秀丽,带着神秘色彩秦始皇陵的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 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 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 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 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 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