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桥梁在生活中很常见,可是跨海大桥就比较少见了,因为跨海大桥的技术难度很高。那么如果放弃现代技术,用古代技术修建跨海大桥,是否能够做到呢?福建泉州的古石桥就给出答案。
洛阳桥始建于公元1053年,坐落于洛阳江水道之上,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它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没有使用钢筋混凝土加固,而是选择在桥上种满生蚝加固桥基。
在最开始的时候,洛阳桥只是几个石墩和木板搭建的浮桥,一遇到涨潮和台风天气,桥梁就会出现问题。就算将所有材料换成石材,在当时的复杂条件下也不能保证桥梁经受住时间

桥梁在生活中很常见,可是跨海大桥就比较少见了,因为跨海大桥的技术难度很高。那么如果放弃现代技术,用古代技术修建跨海大桥,是否能够做到呢?福建泉州的古石桥就给出答案。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洛阳桥始建于公元1053年,坐落于洛阳江水道之上,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它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没有使用钢筋混凝土加固,而是选择在桥上种满生蚝加固桥基。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在最开始的时候,洛阳桥只是几个石墩和木板搭建的浮桥,一遇到涨潮和台风天气,桥梁就会出现问题。就算将所有材料换成石材,在当时的复杂条件下也不能保证桥梁经受住时间考验,时间一长,桥基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不比今人差,直接将生物学和建筑学结合起来,当时就有人提出使用牡蛎来加固桥基。牡蛎有很多种,我们常见的就是生蚝,它喜欢钻进石头缝里吸附,吸附在石头上很难取下来。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当时的方法就是,先在水中用石头打下地基,然后大量繁殖牡蛎,只要牡蛎数量足够多,就能保证桥基历经风雨而巍然不动。为了保证洛阳桥的安全,宋朝泉州还专门制定了一条规定,不允许偷挖牡蛎,否则就要流放两年。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使用了“种蛎固基法”之后,洛阳桥果然稳如泰山,就算台风到来也动摇不了桥基。到了如今,洛阳桥也经历了多次修复,幸好最后一次修复恢复了古桥的旧貌。在桥上养殖牡蛎的方法也沿用至今,现在的洛阳桥上都养着很多生蚝。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其实生蚝在福建,除了修桥之外,还被用来建造房屋,当地特有的“蚝宅”也堪称一绝,这应该算是真正的“靠海吃海”吧!#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我国现存年代最长、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是什么桥?

洛阳桥: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洛阳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桥上养着生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洛阳桥的简介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桥上现存亭2座,石将军2尊,石塔5座。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
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桥基层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成功地采用了“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在全世界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九百多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在全国堪称第一的海港大石桥,而且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了泉州人民的骄傲。在泉州,“站着象东西塔,卧倒象洛阳桥”的俗话,代代相传,而且远播海外,不是没有道理的。
泉州因为最早在这里建设了如此宏伟的洛阳桥,创造了古代建造梁式石桥的成功经验,所以有宋一代,泉州桥梁建筑空前兴盛,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盘光桥等相继建成,因而得到了“泉州桥梁甲闽中”的美誉,文人墨客也写了大量诗文,传颂千秋,历久不衰。连京剧传统剧目,也以此作为题材,描述了当年建桥之艰巨,以及桥成之后“三百六十行过桥”的欢乐情景,感染了观众,使洛阳桥更加名闻天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5816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英雄联盟里这些英雄被称作混子「为什么英雄联盟里这些英雄被称作混子」 下一篇:林冲躲进山神庙「这五个关键道具帮助林冲摆脱山神庙的死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