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抑郁症的正确看法,关于抑郁症的一些偏见
心理疾病从被认知以来,就颇受争议。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被人赋予常态化意义,也不像手术那样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疾病仿佛一直在边缘徘徊,偶尔被人想起,却又时常被遗忘。
导致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其不了解。对心理疾病的偏见,不外乎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有一天抑郁症变
最近,关键词“抑郁症”频频出现,30个热搜词条中20%都是和抑郁症有关的。往好的方面想,说明大家对抑郁症这类心理疾病的认识更多了,接受度也更高了;不好的方面,这也许侧面印证了,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饱受心理疾病的煎熬。
心理疾病从被认知以来,就颇受争议。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被人赋予常态化意义,也不像手术那样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疾病仿佛一直在边缘徘徊,偶尔被人想起,却又时常被遗忘。
导致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其不了解。对心理疾病的偏见,不外乎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有一天抑郁症变得和感冒一样正常,你还会因为TA抑郁而嘲笑对方吗?或是因为患上抑郁而变得自卑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图片源自网络
和普通疾病有所区别,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表现形式、临床诊断等都较为复杂,但针对其的研究从未中断。相反,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各类心理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得益于此,也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尽快从亚健康心理状态中恢复正常。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2019-2020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指出,高中生重度抑郁的检出率高达10.9%-12.5%。而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受制于各种现实因素,有能力和实际接受过专业治疗的比例实在是小。
关于抑郁症的各种信息,很容易就可以在网上获取,各类科普也做的越来越全面和专业。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什么是抑郁症,而是如何正确看待抑郁这件事。
抑郁症不是“矫情”很多人提起抑郁症,第一反应都是“这人太矫情了”,尤其是在看待学生患上抑郁症这件事上,甚至连家长的反应都是“现在的小孩就是太闲了,我们那个年代比现在苦多了,不照样都过来了吗”……这些措辞是不是不陌生?
“抑郁症就是矫情”论,听了多多少少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的。归根究底是一种疾病,谁又会轻易让自己生病呢?其实家长只说对了一部分,这个年代是不一样了,从物质条件来看,现在的孩子确实更有优势一些,但条件好了心理状态就能稳步提升吗?并不是的。
成长的环境总在变化,环境会变心理也就会变。条件好了,压力却更大了。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送进兴趣班,上学后还要参加各类补习班,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怎么融入新环境,如何跟同学相处交流,也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父母辈的儿时生活是简单朴素,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是复杂多变,又怎能在不考虑差异的情况下强行要求必须有好的结果呢?
不要再说抑郁症是矫情了,这只会让抑郁症患者听了更难受。如果有的选,没有人愿意患上这类心理疾病。就像最近很火的一句话:“面对你,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勇气”。和抑郁症作斗争,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图片源自网络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不一样,有着本质区别。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核心特点包括抑郁情绪,而有抑郁情绪则不一定是抑郁症。
抑郁情绪的存在比较普遍,大坏境的压力下,我们多多少少会带着一些抑郁情绪,但这种情绪是可调节的,通过一定的努力能从中走出来。但抑郁症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单靠积极面对还远远不够,而是需要药物和治疗以及专业咨询的介入。
抑郁症已经是一种疾病,诊断时不仅需要做测试题目,还要配合仪器检测;治疗时也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药物,严重时还要住院,否则会面临生命危险;好转后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直到彻底康复,或定期接受心理咨询疏导。
图片源自网络
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指责和抑郁症做斗争时,身边人的帮助也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他们非常渴望被理解,希望身边人能懂他们正在经历一段特殊时期,他们也想尽快从中走出,恢复正常的生活。
指责无用,不但对抑郁症患者的恢复治疗没有帮助,甚至会让他们产生无价值感、无意义感等,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导致不可逆的后果产生,这才是最可怕的,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结局。
抑郁症不单单是心理生病了,而是大脑和躯体也病了。不要有偏见,不要戴有色眼镜,就把TA看做普通病人,给予该有的陪伴和尊重,这对他们来说弥足珍贵,是他们困难时期的一道光。
【文章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