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人真正说出那些生育后被忽视的屎尿屁疼痛和尊严的丧失
JZ(网名:花开富贵老娘发飙)关注到了这个空白。“生育给人带来的代价,漏尿都只是基础线。”这句话,来自她在五月初发布的文章《生育后那些没有人告诉你的屎尿屁:是苦痛还是自由?》。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对此感同身受,在微博开启了一条有关“生育后那些没有人告诉你的事”的话题,收获了2000万阅读和上万回复。
JZ从没想过,她在2019年春天会引爆女性生育上的一个真空话题。她觉得自己并没有
每年母亲节,关于生育的剧痛都会被提起,它预示着一位女性成为母亲。但除此之外,我们对生育之后的事了解甚少。
JZ(网名:花开富贵老娘发飙)关注到了这个空白。“生育给人带来的代价,漏尿都只是基础线。”这句话,来自她在五月初发布的文章《生育后那些没有人告诉你的屎尿屁:是苦痛还是自由?》。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对此感同身受,在微博开启了一条有关“生育后那些没有人告诉你的事”的话题,收获了2000万阅读和上万回复。
JZ从没想过,她在2019年春天会引爆女性生育上的一个真空话题。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只是有人第一次把镜头对准生育后的女性,第一次在公开平台上严肃讨论生育之后的“屎尿屁”、痛苦以及尊严的丧失。
以下是JZ的自述。
文 | 马拉拉
编辑 | 金匝
1
女性生育之后是很难逃过漏尿的。作为生过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自己经历过,这是太普遍的现象,而且我相信,把跳绳随便扔给一个生育过的女性,十跳九漏,生得越多,漏得越厉害。还有个朋友说她生完孩子回家后几天,一上厕所,子宫掉出来一部分。当时我还特别傻,说:“啊,难道掉到马桶里了吗?”她狠狠地白了我一眼。
5月2日,我在微博上开了个帖子,让大家来谈一下生育后有关屎尿屁的事情,让没生的人知道会发生什么,没想到它很快变成一个公共话题,有了2000万左右的阅读量,上万人给我发评论和私信。假如我是一个大V,这也正常,但当时我发这条微博的时候只有2万粉丝,每天就发一些琐碎的日常,连个小V都算不上吧。
截至5月11日,这条有关产后屎尿屁的微博,已经有了1.4万评论。 图 / 微博@花开富贵老娘发飙
漏尿那件事,一开始我完全是当作生活里的一个笑话讲出来的。我来美国10年,做市场咨询,一直有健身的习惯,有个妹子向我抱怨,教练小哥总是让她热身跳绳,她不肯,教练问,这么好的热身运动,为什么不做?她说生过孩子后,一跳绳就会漏尿,教练就红着脸低下了头。也许年轻男性不太明白,但在我生活的圈子里,这是生育过的女性都知道的事情。
那个笑话讲出来之后,我惊讶了——很多女性回复我说,自己会有类似的问题,但在我说出来以前,她们从来没有想到这些屎尿屁的事情会跟生孩子有关。也是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大家对生育的问题,了解和讨论真的太少了。一些母亲私信我说,自己是第一次触碰这个话题,更多情况下,大家都避免去谈,甚至连我们的母亲也不会说,就好像女人忍受这些是天经地义的。
一个叫“Kingberlee”的读者在下面评论说:“不是个例,现在很多人喜欢拿以前那些生七八个还下地干活的女人说事儿,实际上根据以前下乡医生的笔记,那些农妇几乎都有子宫脱垂,她们基本都不愿意告诉家人,不愿意就医,掉出来的子宫就和内裤一直摩擦生脓溃烂,直到疼痛难忍才去就医。”
那么多人向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倾诉,让我觉得自己有了一些责任,想到之前有一个做财务自由的公号,我把那些评论收集起来,又看了很久的资料,花了4个小时写了一篇长文:《生育后那些没有人告诉你的屎尿屁:是苦痛还是自由?》,也迅速10万+。这个话题会引起这么强的讨论,我想可能和它触碰到了一个我们文化里的真空地带有关。
有些人看完那篇文章,可能会觉得我很惨,虽然我自己也经历了漏尿、产后痔疮、乳腺炎这些问题,但我真的觉得,自己比起大部分母亲,已经足够幸运,更多母亲的痛苦,是没有被看到的。生育过的女性,有的是大声咳嗽都会漏尿,有的是不知道自己在尿尿时该怎么用力,在马桶上要坐一分多钟才能成功,还有的人说自己放个屁,感觉蹦出一坨屎……而这些,都还只是生育最基础的代价。她们还告知了我一些病症的具体表现,比如,耻骨分离会让人疼得完全动不了,只能用手搬着自己的腿挪上床,更严重的,生育一年后,都没办法提重物,走远路。
在脱口秀《黄阿丽:铁娘子》中,黄阿丽用动作展示了她的朋友在产后“漏气”的窘状。 图 / 《黄阿丽:铁娘子》
我收到的回复里,也有女性说自己生育之后没什么问题。的确,也会有这样的情况,生育非常顺利,恢复得也很好,但自己没有经历,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不存在,不能用幸运偏差来对别人的苦痛消声。
有个网友给我提供了一篇来自美国国家健康机构的论文,论文称69%的女性都有产后损伤。另一个我最近查到的数据是,中国50%的育后女性有盆底功能受损,漏尿就是这样发生的,60%有妇科病,而且农村女性妇科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女性。有一条评论让我印象很深,是一位读者说,自己完全不知道有关生育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因为她的妈妈从来不会说这些,她只看到,卫生间里总是放着洗液。(编者注:洗液并不能真正治疗妇科疾病,还请及时就医,谨遵医嘱。)
你看,这些问题是存在的,但它们就这样停留在了真空地带。真的,我从来没想到,到2019年了,我们对这个话题的认知还是这样。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件事一半心酸,一半荒诞。
2
事情越来越发酵,我才发现,更让我惊讶的还在后头。
当时我在公号推送这篇文章后,除了收获很多女性的共鸣,还受到很多攻击。这些攻击里,骂得最凶的是一些男性。我收到了超过300条类似于“你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这样的留言,能想象,是相当愤怒的口气,而且几乎都是男性读者。第一次,我觉得自己在历史长河里这么重要,真的受宠若惊。还有些男性一上来就是国骂,一会儿不刷,他能连续发好多条,不拉黑都不行。
我自认为那篇文章里没有任何负面评价男性的话语,为什么会引起他们这么强烈的愤怒,其实这个是很值得被探讨的。还有人骂我“贩卖焦虑”、“贩卖恐慌”,骂我是咪蒙第二、咪蒙第三。我不是一个职业写作者,男性也不是我这篇文章的目标受众,我不是为他们而写的,但最后结果是这样,所以我还是会分析偏差的原因。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可能从来没听到过这个话题,不习惯有这样的声音。就像是一个人在黑屋子里睡觉睡久了,你想叫醒他,他会觉得,你为什么要打扰我睡觉?他不想听你说,屋子着火了,待不下去也好,还是说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出去看看更好,他不想听这些原因,只是因为叫醒这个行为本身,打破了他的正常状态,就让他们很愤怒。
他们会觉得女性不要发声。这有什么好发声的?所有女性到了一定年龄,都要生一个孩子,生完的女性们,不都也活着吗?为什么要说这些来放大焦虑,放大恐慌,然后让人断子绝孙?——这是很多人的推理过程。
还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拿出数据来,为什么只写个体?可是,个体的苦痛不值得尊重吗?今天哪怕不是有一万条留言,一万种痛苦,哪怕我只写我一个人的苦痛,难道就不行吗?这背后的逻辑,是他们认为家族的传宗接代是最重要的,人的个体是不需要被讨论的。
《生育后那些没有人告诉你的屎尿屁:是苦痛还是自由?》一文的评论区中,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基于这种逻辑,我发现,成为一位孕妇,意味着在那个期间,她对自己是没有掌控权的,这个权利被外置了。微信上有位读者跟我说:“我是颤抖着给你赞赏的,因为我想到了在顺转剖的时候,我的丈夫死都不肯签字让我剖。”这种描述是非常血淋淋的——一位丈夫,可能会因为金钱的缘故,或者他自身知识的匮乏,就有权利拒绝顺转剖,让妻子继续接受折磨。
何况,生育只是一个开始。生育后,还会面临许多问题。有个女生说自己在生育之后得了痔疮,但之后的好几个月里,为了下奶,婆婆还是天天给她吃大鱼大肉,一天六七顿,整个月子里都没正经排便过。便秘、痔疮、肛裂,这些搅在一起,没有经历的人,是很难去想象这种痛苦的。
坐月子,也意味着一部分家人可以“正大光明”地干涉孕妇,应该吃什么,孩子怎么喂,什么时候可以出门。当然,这些可能真的是出自关心,可实际的过程里,女性一定会丢失一部分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
也有一部分女性提到,在怀孕或者产后,因为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她们的丈夫出轨了,而且怪罪于她们。这本来这是女性情绪最微妙的一段时期,周围人应当对她有最大的尊重和呵护,但有些女性不仅得不到不呵护,还在被更可怕地对待。
相比于产后带来的物理伤害,精神伤害是更普遍和更严重的,月子也是产后忧郁的高发期。我自己第一个孩子是顺产,可是说实话,我现在已经不太记得那种剧痛,这可能是生物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人对高痛状态是会遗忘的,所以会有人生第二个、第三个。但产后忧郁和生育剧痛是不一样的,一位女性如果患过产后抑郁,让她再生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是不可能的。
3
说了这么多,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生育后的女性不选择站起来,勇敢说出来她们的遭遇?
的确,很多女性给我这样一种感觉:面对现实很无力。一开始我跟她们说,“你的身体你作主”,你的问题和你的需求,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但是后来我才明白,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如果身边一千个人是这样,只有她一个人站起来,不是强大到一定程度,是没有办法来抵抗这种压力的。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强者,就算她作为弱者,也是应该被尊重的。
在她们所处的环境里,疾病是被耻辱化的。她们可能会因为疾病遇到种种被羞辱的理由:为什么平时不好好锻炼身体?肯定是月子没坐好?心情不好,是太想不开了吧?在这样的语境里,生育后的那些问题,不仅仅是病了,它还带着一种隐喻,把痛苦标签化为你的错误。可实际上,作为母亲,是生育这件事让你承担了上述种种。
很多时候,即使作为女性本身,对于痛苦也是默认的。比如我们的母亲,也不会告诉我们生育后的屎尿屁、痛苦和尊严这些问题,这可能是一个很强大的、传统的东西,也可能是因为她们本身也缺乏这样的认知。我就从来没有听过我妈说她生育的问题。直到她看到我生孩子,才想起来说以前她生我生了40个小时,所有的指甲都被掐断了,生完之后,在北方寒冷的11月份,爸爸只能用一俩板车把我和她拉回家。
所以这样的环境里,真的很难指责每一个无力的人不够勇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有一千个中间有先站起来的,那渐渐每个人才会站起来。而且,我们更需要的是,多做做这方面的科普,看有没有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能让生育后的女性过得尽量舒适一些,精神压力小一些。
我从来没想说鼓励女性不生育。我自己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生孩子,是我自己非常想要这两个孩子。有一些女性会给我留言,说我要很爱这个男人,才能为他生一个孩子,或者说,我要不婚不育,但其实这还是一个很客体化的表达。生孩子当然要出于自己的意愿,是我想和这个男人一起生个孩子,而不是说我想为他生个孩子。
“为他生个孩子”这种观点,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它容易让母子关系变得沉重,有点像情感勒索。因为做妈妈的,如果生孩子不是基于她自己的意愿的话,很容易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没有感动过。
我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传达理解。有很多女性告诉我,说她们自己看哭了,因为从没有想过会有人把这些事情说出来,也从来没有人和她们说这一切不是她们的错。也许,我是说也许,这也会引起一些男性的关注,让这个问题能够有一部分的解决。
更重要的是,一个女性是独立的个体,生育则是夫妻之间的共同选择,每个女性都有在生育的过程中得到被尊重的权利,当然也有知道生育会付出什么代价,在此基础上再做决定的权利。
也有好多人跟我留言说,看了你的文章,更理解我妈了,觉得亏欠她,回去要把我妈放在第一顺位。这也不是我的本意,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母亲们觉得自己是被亏欠的,因为这很容易形成一个闭环的依恋机制。当一位女性,觉得自己是被亏欠的,从丈夫那里得不到补偿,从社会那里也得不到补偿,她会很自然地向孩子寻求补偿,要求孩子以她为主,把她当成一切。
正好,明天是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日子。当然,母亲是需要被感谢的,但从我的角度来说,真的不需要因为我生了他而感谢什么。我只希望,孩子能够觉得和我生活在一起很快乐,就足够了。
图 /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公号(ID:meirirenwu)
赵丽颖被曝产后抑郁:对女人最大的骗局,是为母则刚
文 |肥猫来源 |国馆(ID:guoguan5000)产后抑郁不是矫情,是真的生病了。
说起赵丽颖,很多人会联想到“拼命三娘”的形象。
一年拍7部戏,365天都待在剧组。
曾因坚持不用替身,导致腰伤、膝伤,体重降到不足八十斤。
还在拍骑马戏时,弄伤腰椎,自此无法久站。
就连在生孩子的前一天,也在待产房里选择剧本。
她说:“每个演员都有黄金创作期,趁着拥有激情的时候,更多地去演戏,把表演的激情像蜡烛一样燃烧!”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娱乐圈劳模,也有撑不住的时候。
近日,冯绍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生完孩子的赵丽颖,性格变得非常敏感。
没有以前坚强了,遇到一些小事都会忍不住哭泣。
有次给孩子喂奶,一回头发现赵丽颖哭了,一边哭还一边对他说:
“你抱孩子能不能温柔一点啊!”
甚至有媒体爆料,赵丽颖已经患上了轻度的产后抑郁。
都说生完孩子的母亲,都是濒临崩溃的存在。
这一点也不假。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怀孕生子,都会给你生活以沉痛一击。
再坚强的女人,也会在这个时候脆弱不堪。
产后抑郁不是矫情,是真的生病了
有人认为,产后抑郁就是矫情。
不就生个孩子,生完有医生护士陪护,月子中心调理。
还有家人帮忙照顾,凡事都不需要操心。
有什么好抑郁的呢?
但事实却是,产后抑郁真的是病。
早在五十年前,精神病学专家Pitt.B就提出了产后抑郁的概念:
由于分娩后体内激素的剧烈波动,雌激素和孕激素断崖式减少,就会引起产妇抑郁,这是不受控制的。
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也有数据显示:
在我国,女人生孩子后出现诸如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烦躁不安等抑郁症状,比例高达50%~70%。其中,有50%的产妇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我的朋友小雨,就曾受到产后抑郁的煎熬。
生娃之后,她从一个妆容精致的女孩,变得蓬头垢面、衣衫不整。
跟人交流双眼空洞无神,说话也心不在焉。
她跟我说: “之前听人说,抗抑郁是一场战争,当时觉得是矫情,现在觉得是真的。”
由于情绪极其不稳定,小雨每天不想出门,也不想见人。
但呆在家又容易孤单、发脾气、胸口闷,容易困,又睡不着。
每个夜里,悲伤情绪莫名涌来,然后忍不住哭泣。
哭完又陷入深深的自责和鄙视中,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没用的妈妈。
那段时间,简直是地狱般的经历。
这让我想起《妻子的浪漫旅行》里,章子怡也提到产后抑郁的痛苦。
她说: “除了要忍受心理上的不适,还要经历这辈子最大的疼痛——涨奶。”
虽然医生也提醒过她,涨奶期间乳腺炎会很疼。
但完全没有想到,会疼到这种程度。
要知道,章子怡为了拍戏受过很多伤:
指甲盖被掀掉、韧带撕裂、吊威亚摔下来当场摔晕……
对于这些伤痛,她都面不改色。
现在却说涨奶疼,可想而知,这得有多大的痛感。
除此之外,剖腹产还让章子怡产生了严重便秘。
只能在床上用开塞露,每次使劲一两个小时。
第一次下床小便,尿液经过每一处器官都像被鞭子抽打,疼得刀口都没有感觉了。
这样的经历,大部分产妇都会有。
刚生完孩子的她们,不仅身心俱疲,情感脆弱,还会有易哭、心烦意乱、担忧等不良情绪。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喜欢将这些归咎于女人的矫情、羸弱。
每当新生儿降临,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迎接孩子的喜悦中。
却往往忽略了,那些独自和产后抑郁做斗争的妈妈们。
刚生完孩子,是女人最难熬的坎
中国女人很难,前脚刚从生产的鬼门关走出来。
不经任何喘息,就又一脚踏进了人生中最难熬的坎。
为了方便男人理解,有人做了如下比喻:
你刚在手术床生生断了几根肋骨,拖着还没痊愈的病体,下床不到一个星期,就马上投入到一份24小时随叫随到,而且完全没有经验的工作里。
稍微有一点没做好,就要受到所有外人和亲人的职责。
而且,这份工作还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收入和前途。
相信这样的事情,没有一个男人能接受。
但在女人这里,却变成了理所应当。
作为生育中最大的功臣,母亲本应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却在孩子出生后,一下子被全世界抛弃。
孩子成了家庭重心,自己只能忍受着家庭地位的下降及尊严的缺失。
主持人李静说: “生完孩子后,感觉身体像机器,所有人跟你讨论的都是你的器官。”
别人照顾你坐月子,只不过是因为孩子需要喂奶。
如果你拒绝吃下奶的食物,那么所有人都会指责你。
特别是当孩子饿了,你又挤不出奶的时候。
身边的压力会让你产生极强的负罪感,觉得孩子没有奶吃,都是自己的责任。
总之,产后的妈妈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一种和孩子共生的关系而存在。
很多妈妈辞职在家照顾孩子,每天面对屎尿屁,一天24小时连轴转,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一位新晋宝妈抱怨道:
“当妈后,多少看不到的崩溃,都藏在了深夜里。”
孩子怎么哄都不睡,横着抱、竖着抱、客厅抱、卧室抱……
好不容易合上了眼,刚躺下没多久,就又哭了起来。
有时实在太困想喊老公帮忙,却睡得像死猪一样,怎么也叫不醒。
这样一天天身心疲惫,变丑变憔悴,抑郁情绪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但身边的人,包括老公,却对自己情绪不管不问,才更让人心累。
产后抑郁,本来就很可怕。
但最让人心寒的,是最亲密的人对此无动于衷,让本就破碎的心一下跌落深渊。
多少坚强的女人,死在了产后抑郁
常有人说,“不亲身经历,就无法懂得女人产后抑郁的绝望和崩溃”。
产后抑郁的另一头,可能就是自杀。
有数据统计:20%的产后死亡是自杀导致的。
在全国首个《自杀预防自救准则》中,也将“产后抑郁”列为自杀的一项重要因素。
前几年,武汉二胎妈妈跳楼自杀的新闻轰动了全国。
医院里,10岁女儿大哭地嚷着“我要妈妈”,爸爸怀里还抱着一个刚满月的婴儿。
事情的发生,让家人十分不解。
据婆婆回忆,儿媳虽然偶尔会闷闷不乐。但毕竟已经生过一胎,而且是一位女强人,所以就没把她的心理问题当回事。
谁知道这天,她突然就冲到阳台,纵身跳了下去。
这个新闻,让我十分痛心。
如果家人能够多注意妈妈的心理健康,也许能避免悲剧发生。
与一般的抑郁症不同,产后抑郁的可怕之处在于,导致的自杀往往还包括杀婴。
心理学上称之为 “扩大性自杀” 。
在南宁安阳,一位患有产后抑郁的母亲和丈夫吵架后,将孩子丢下31层高楼后,自己纵身跃下。
湖南湘潭,31岁的妈妈留下万字遗书,带着一双不满3岁的儿女跳楼自杀,三人全部身亡。
江苏淮安一位产后抑郁的妈妈,也在接受访问时,吐露了孩子在三个月大时的绝望情绪:
“我给他洗澡,有两次想松开手淹死他,脑子里还想着理论上水位多深,他才会淹死。”
“他死了之后,我要选择怎样的死法。”
都说虎毒不食子,这些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死,心理经受的是多大的折磨。
可在中国家庭,产妇总是最不被理解和重视。
大家都认为,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理应乐观快乐。
怎么会性情大变,变成了一个抑郁、低沉、不可理喻的人?
多少坏脾气的妈妈,直到永远离开的那一刻,才被发现心底里最无以言说的痛苦。
丈夫的关爱,能有效缓解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很多时候是可以缓解的,关键在于丈夫的关爱。
只要男人不做甩手掌柜,分担压力,让妻子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那么,这份坏情绪是可以被分担出去的。
知乎有一个提问:产后抑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网友“命好小圆子”的回答,获得了1万个赞。
宝宝出生之后,老公就把游戏卸载了,在医院里守着孩子照顾我。
晚上孩子睡了,他还是半睡半醒,偶尔看几眼孩子,防止半夜呛奶呕吐之类事情。
那段时间,老公整个人都恍恍惚惚,不仅白天跑腿、晚上不怎么睡,吸收我的负面情绪。
还要处理因为脾气不稳定而引发的婆媳问题。
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担在了身上。
他睡眠不足,还操劳。
很快,他变得话少,闷闷不乐,看起来很抑郁。
人们都说产后抑郁,没想到是我产后,老公“抑郁”了。
因为我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一个月的时间,情况就稳定了,慢慢的他也好了些,整个人又精神了。
目前孩子一岁,妈妈性格很好,爸爸很负责,经常帮忙带娃,家庭非常幸福。”
在评论区,大家都表达了羡慕和赞赏,认为她嫁了一个绝世好男人。
而我,却看出了一丝酸楚。
试想,就连一个没有怀孕,也没有身体损伤的男人,每天照顾孩子和老婆都容易抑郁。
更何况一个身体刚刚被摧残过的产妇?
如果男人什么都不管,产妇就只能自己承受睡眠不足+焦虑+劳累,这能不抑郁嘛。
所以,一个好的丈夫,应该多进行陪伴、交流,分担家务,共同担起育儿的职责。
即使再忙,哪怕只是稍微体贴一点点,也是对产后抑郁的一剂良药。
这个时代,对女人太苛刻了。
不仅要生孩子,带孩子,还要跟男人一样,去职场打拼,赚钱养家。
不能身材走样,不能邋里邋遢,要保持“一个女人该有的精致模样”。
特别在生完孩子后,更要为母则刚,肩负起家庭的重任。
这里我想说,女人,你们已经很优秀了。
不必时刻苛求完美,稍微降低一点对自己的要求。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一些负担,甚至还能省下一大笔育儿经费。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史上首款产后抑郁新药。
只需要三天,就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
一个疗程,约合人民币20万元。
看到这个价格,相信很多没有抑郁的人,心里都隐隐抑郁了吧。
最后,提醒所有人,对家里的女人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指责。
希望每一个迎来新生命的家庭,都能给新妈妈多一些关注、支持和理解。
作者简介/肥猫,国馆:一个有品有内涵的公号。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
英语里面那些屎尿屁的故事(并没有很臭啦)
这两天周末外面太冷(对,本地日间摄氏15度左右)不想出门,想趁无聊写点啥,却憋不出什么来。刚好上了个大号时看了些英语学习的文,就想要不写写英语里面的这些东西吧。一般标题里面加了“英语”两个字点击率就会变高,但牛人介绍怎么学习的文多了去了,我也没有很棒,那就看看有没有人对这个感兴趣。屎尿屁并不粗俗,人人都有也都要做的,而且不止“Sh*t”和“Urine”。具体有什么好笑好玩的故事,大家看下去就知道了。首先嘛,上面提到的“Sh*t”,相信人人都知道是脏话了。记得我看过唯一一次并没有很脏的用处,便是电影《Forest Gump》(阿甘正传)里面主角踩到一坨狗屎后的神来之笔:“Shit happens”(台词好像译为“常有狗屎事)。当时一个专卖Bumper Sticker(就是车尾防撞杠上面的贴纸)的老头子正在请他出主意来一句有意思的话,后来有人在后面加了一句鸡汤,结合起来居然充满正能量:
Shit happens, but life goes on.
平常在电视里使用时必然被“哔”掉的这个字,一被这样引用,感觉就不需要打星号了(偷笑)。
不过如果生活里要提到这个词,又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在讲脏话,通常大家会改叫它“ S word”,就像咱们的“TMD”一样。这个“S word”却又引发了最近一件有点尴尬的事情。某天女儿向我打小报告,说弟弟讲了个S word。这可不得了,得赶快教育纠正啊。我连忙问女儿,他是怎么说的。女儿答曰“他说电视里那个人stupid啊。哦,JK!”我脸上顿时冒出三条线:还好先问了一下,忘了小朋友的标准跟咱们不一样啊。这时候才想起平常我偶尔用到这个形容词都会被她批评,而且后面必须补一个“just kidding”(她简称“JK”),以示清白。
除了用“sh*t”,还有一个屎叫做“crap”。这个词比“S word”文明一点,用作感叹词类似“糟糕”“死定了”(粤语“死硬”“死火”“弊家伙”)。例如忘了带手机,可以说“Crap! I forgot my phone!”用作形容词,“crappy”当然也不是说什么好东西,烂货一件就对了。
唉,怎么讲起脏话来了。好吧,咱们来点正经的,就说说最基本的大便“bowel movement”。其实这么正经的说法我还真没试过(证明我是多么没文化的人哪),除了看医生填身体状况,就只是在第一次生小孩碰到过。
那时候的我还没有生产经验,只是在书和电视上看过产妇满头大汗杀猪似地喊疼,旁边的人一个劲儿地给她加油“用力!用力!”而对于该怎么个用力法,我可是毫无概念。用epidural打完半身麻醉,被医生下令要开始生了,资深助产护士在身边指导道:“Push like you are making a bowel movement!”我马上就惊呆了!原来生小孩和大便一样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脑中七荤八素的,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自己最后一次上大号是什么时候。要是在一堆人面前大便出来怎么办?如果小孩出生时一下子掉到我的大便里,这画面实在太刺激。
Anyway,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小孩抱到我面前的时候没有臭味,至于这中间发生过什么,医生也没有告诉我,我看不到也没有勇气问,所以就让这一页直接掀过去吧。
刚才那个故事,主要是为了说明“make a bowel movement”是多么正经的说法。如果你不是学医的不是去看肠胃科不是去生小孩,要上大号最好简单地说“go to the restroom/bathroom ”。人家听你这么说,没人会问或者想知道你去里面是去大号中号还是小号,最多留神你是去打电话找人来帮忙结账还是趁机溜走而已。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除了这个最斯文的字眼以外,当属连小孩都喜欢用的“poop”或者“poo”。曾经参加过一个Baby Shower(老外不办满月,因为生小孩前已经办过这个party了),里面有一个很搞笑的游戏,叫“Name that poopy diaper ”。具体玩法就是找几种不同牌子的Candy bar(巧克力糖棒),分别放到几块纸尿布里面,放微波炉叮三四十秒取出,然后大家通过各种方式验货来猜。如果你的神经没有很脆弱的话,其实这个游戏还挺好玩的。
对了,差点忘了,上面讲到上大号小号的,其实英语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No.1和No.2。有次在马路上看到一辆通渠公司的车经过,车身一条广告语写着“We are No.1 in the No.2 business”,把我给笑坏了。到底哪个对应哪个,大家自己动动脑筋吧。
除了这些,对这方面抱有浓厚兴趣的小伙伴还发明了 讲大便的一千种方法 ,有时间的话欢迎观摩。
其实日常生活中用到“urine”或者“urinate”的情况不多(男厕所里的尿兜“urinal”倒是比较“常用”,哈哈),除非你是个一本正经看着字典生活的人或者是医务工作者。但是万一你喜欢翻字典的话,应该会看过或者听别人提过“Piss”这个同义词。
但是英英词典里面又是怎么说的呢?
简单对比一下,英英词典里根本没有提到“Piss”。这并不是说这个词跟尿没有关系,而是它不能用来代替或者代表“urine”。这个词比较常见的用法,只是用在描述惹毛人的时候。例如 He pisses me off 就是他把我给惹毛了的意思,所以有道里面第二个例句的翻译就变得很好笑了。那个句子里的上半部分“Pain in the butt/a**/back”,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讨厌到死(最后那个字都是指同一个地方,打星的字自己猜吧)。
在上图英英字典解释的众多同义词里面,老少咸宜的尿尿“pee”可以算是最直接的。怀孕那会儿,每次产检都要验尿。从专业角度来说,护士姐姐应该说的“empty your bladder”没听过几次,多数是来一句“give me some urine sample”或者直接叫我“Pee in a cup”。
等小孩子出生了,“Pee”仍然是新生儿阶段仅有的三种技能“Pee Poo Puke”之首。等到要戒尿布了,才可以稍微斯文点说“Use the potty”。万一尿湿了床或者裤子,解释成“wet the bed/pants”或许也能稍微保留一下小孩的自尊。长大以后,除了以上提到的“go to the restroom/bathroom ”(上厕所),“No.1”、“Take care of business”、“Relieve yourself”都是很常见的说法。我的个人最爱是这个:
对,是“tinkle”。我觉得这个拟声词相比咱们的“嘘嘘”更可爱些,非常girly的感觉。爱干净的小女生怕脏不肯直接坐到厕所板上,使出坐空气椅子的绝技解决,画面感加上这个原意是叮玲玲声音的词,简直不能再妙。记住不要和彼得潘的小叮当Tinker Bell 搞混了哦,把人家叫成“Tinkle Bell”小心被揍(咒)死。
一提起“Fart”这个字,马上想起动画电影《Despicple Me》(神偷奶爸)里面那个耳背的博士发明的臭屁枪。原本主角Gru让他做一支Dart Gun(飞镖枪)出来,结果被博士误听成Fart Gun。但是从攻击力的角度看,臭屁可能不比飞镖枪差呢。
不过鉴于任何从身体发出的声音都被视为不雅,屁这个不需要上厕所解决的问题,在古今中外引发的笑话和尴尬犹如天上繁星,多不可数。有鉴于此,本人一向也是尽量克制并遵守禁忌,一般不会提起。如果遇上万非得以的情况,就用“pass gas”。
只可惜啊,怀孕生小孩后私隐权自动丧失,慢慢就习惯向别人报告屎尿屁这些生理功能了。记得刚生完小孩后,护士小姐每次查房都会很关心地问到“Did you pass gas today? You cant leave before having a bowel movement.”于是我前所未见地时刻努力,最终提前达标,光荣出院。
好了,讲得差不多了,补一些相关的词吧。
眼屎::eye boogers
鼻屎:booger
耳屎:ear wax
鼻涕/痰/:mucus in the nose/throat
如果你看过和我上面说的不一样的东西,那只能代表我的见识浅薄和为人粗俗。最后献上一个忠告作为结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