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如何助推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须补齐体育设施这块短板」
作者:辕固(媒体评论员)
近日,有网友在媒体平台的领导留言板上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言:“希望可以把资金多放一点在农村或者郊区等不发达的地方,多建设一些体育设施,比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等,因为这些运动对下一代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很重要,希望国家可以重视。”这个朴实的建议,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包含多维度目标任务的系统工程,其中乡村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色的重要标尺。当前,很多农村孩子因为缺乏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
【光明时评】
作者:辕固(媒体评论员)
近日,有网友在媒体平台的领导留言板上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言:“希望可以把资金多放一点在农村或者郊区等不发达的地方,多建设一些体育设施,比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等,因为这些运动对下一代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很重要,希望国家可以重视。”这个朴实的建议,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包含多维度目标任务的系统工程,其中乡村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色的重要标尺。当前,很多农村孩子因为缺乏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在成长过程中较少得到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养成运动习惯的最佳年龄窗口。
推进乡村振兴,不能让体育缺位,要补齐乡村体育健身设施这块短板。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而根据估算,我国乡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15平方米,还不到全国均值的一半。正因如此,刚刚闭幕的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补齐乡村体育设施的短板,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从城市到农村,从市民到村民,体育锻炼和休闲健身都不应成为一种奢侈。早在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将农村公共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快补齐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
客观来说,乡村体育设施存在历史欠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由来已久。补齐这块短板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平均用力,要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建设体育设施,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群众强身健体,因此要因地制宜,结合人口结构、群众喜好、天气条件等有针对性地补短板。例如,北方冬季较长且气温寒冷,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多建室内运动场地;而贵州的“村BA”打得火热,两广地区的乡村篮球赛也广受欢迎,那么不妨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篮球场,更好满足群众对这项运动的场地需求。
此外,补齐乡村体育设施的短板,建是一方面,管是另一方面,要避免陷入只建不管、只使用不维护的误区。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了农村学校体育设施与农民健身资源共建共享和运行维护补偿机制,大大提高了农村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还有的地方将体育设施与本地特色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发展休闲体育和文化旅游产业,也受到群众欢迎。只有建管并举、因地制宜,才能使乡村体育设施更好发挥作用,让乡村体育锻炼蔚然成风。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途径有什么呢?
发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探索,也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中亟待挖掘的特殊价值。从外部、内部和协同层面多方位加以推进和保障,有利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健康发展中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破除体制性痼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贴合农村发展实际的、高效率的现代治理体系。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应着力从政策法规层面为推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保障,做好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划,凸显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本理念。
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培育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大政府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明确基层政府在推动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在政策、资金、条件、场地、人员上予以组织发展一定程度的倾斜,放宽其登记和备案条件,加大培育力度。提升外部监管水平,确保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规范性、有序性和合法性。
此外,加快制定保障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增强基层法治力量,实施以法治为核心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尽快出台乡村社会组织法,明确乡村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义务和责任等重要内容。依据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合理制定基层地方性法规和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激励制度,从根本上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支撑。
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水平是推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实现持续、良好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历史表明,虽然在传统社会中,政府对乡村的控制并不彻底和完备,但中国乡村并未享受过真正的自治。面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灵活性强、流动性大等基本特点,要促进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外扶助推提升组织的内生动力。
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做文章、下功夫,以“控权其内”“放权其外”“控放结合”的方式重构政府角色、加强政社互动。特别要通过鼓励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立自律公约、发布组织章程以及实施内部监管等,加大组织内部管理力度,改变散漫的组织形态,充实空泛的组织架构。同时,加强对参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活动的乡村群众的宣传和培训,提升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自律意识。
通过激活组织自身的治理功能,满足组织自治需求,推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成为再造乡土团结、重塑社会团结的有机载体,以有效的组织治理带动乡村产业、生态、乡风和生活不断提升层次。在此方面,有学者对名为“黎明脚步组织”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研究表明,该组织志愿者运用新媒体手段实施自主管理,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QQ 群等方式,更好地发挥了组织的自治作用,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