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男女「华语男歌手郑风曾经爱得那么深为何要分手即将全网发布」
作词:刘树隆
作曲:刘树隆
演唱:郑风
编曲:郑风
出品:刘树隆
发行:歌娱文化
多想还能有个理由
还能陪伴在你左右
哪怕只是只是做个朋友
可却也已也已不再能够
每当想起相处时候
每当想起你的温柔
总忍不住眼泪一再要流
心里一再充满无限哀愁
曾经爱得那么深为何要分手
曾经说得那么好为何却要走
把我丢在人来人往的街
曾经爱得那么深为何要分手
作词:刘树隆
作曲:刘树隆
演唱:郑风
编曲:郑风
出品:刘树隆
发行:歌娱文化
多想还能有个理由
还能陪伴在你左右
哪怕只是只是做个朋友
可却也已也已不再能够
每当想起相处时候
每当想起你的温柔
总忍不住眼泪一再要流
心里一再充满无限哀愁
曾经爱得那么深为何要分手
曾经说得那么好为何却要走
把我丢在人来人往的街头
为何你要狠心让我如此出丑
曾经付出那么多怎能当没有
为何爱得那么倔走也像头牛
人越想你心里就会越难受
曾经你对我的到底是真与否
每当想起相处时候
每当想起你的温柔
总忍不住眼泪一再要流
心里一再充满无限哀愁
曾经爱得那么深为何要分手
曾经说得那么好为何却要走
把我丢在人来人往的街头
为何你要狠心让我如此出丑
曾经付出那么多怎能当没有
为何爱得那么倔走也像头牛
人越想你心里就会越难受
曾经你对我的到底是真与否
曾经爱得那么深为何要分手
曾经说得那么好为何却要走
把我丢在人来人往的街头
为何你要狠心让我如此出丑
曾经付出那么多怎能当没有
为何爱得那么倔走也像头牛
人越想你心里就会越难受
曾经你对我的到底是真与否
曾经你对我的到底是真与否
诗·郑风什么意思
诗经郑风》【摘要】“郑风”一直是《诗经》中争议最多的篇章,大量描写爱情的内容为它招致“淫诗”这一头衔,这个头衔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麼“郑风”真正的评价应该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个讨论。
【关键字】郑风 爱情诗 积极健康
前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郑风”又是其中爱情诗歌最多的。长期以来,在否定与压抑性爱与情爱的正统观念看来,《郑风》有那麼多热恋、失恋、男女欢会、夫妻唱和的诗,便以“淫声”一言以蔽之。《论语卫灵公》中说:“郑声淫。”《吕氏春秋本生》亦写道:“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名之曰伐性之斧。”《汉书艺文志》则说:“(郑国)土狭而险,山谷居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宋代的理学家朱熹更是直斥:“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可见在历史上《郑风》是向来被卫道人士所不耻的,是“靡靡之音”的代表。但其实,“郑风”的价值一直被埋没,被误读。只有在撇开了卫道人士既定的价值观以外,才可以做出真正的评价。本文试图撇开封建卫道理念,对《郑风》重新作一个解读。
正文
一、“郑风”为何被冠以“淫诗”之名?
一、“郑风”被冠以“淫诗”之名的原因。
古人所谓“淫”,一般是指男女情事。因此历代以来人们所谓的“郑风”之“淫”,正因为其爱其诗之多,且风格大胆。首先,从“郑风”自身的特点上来讲,“郑风”的爱情诗数量之多,是“国风”之最,即使和同以“淫”齐名的“卫风”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朱熹在《诗集传》中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啻七之五。”这些诗所涉及的男女交往,是各式各样、丰富多采的:有的是在河边嬉戏,如《溱洧》;有的是在野外偶然相遇,一见锺情,如《山有扶蘇》;有的是在城墙根约会,如《子衿》等,不一而足,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女的各种情感。
这些爱情诗同其他国风中的爱情诗比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数量多,比例大。朱熹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啻七之五。”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风”诗。
(2)这些爱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全都是女子,这就是朱熹所说“卫犹为男悦女之辞,而郑
皆为女惑男之语。”
(3)诗歌的情调大都很欢快热烈的、自信的、满足的、大胆的,单纯美好的。看不出所谓的讽刺之意。
此三个特点是“郑风”有别於其他“风”诗的重要标志,也是“郑风”被冠以“淫诗”的重要罪证,导致它千百年来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封建卫道士的口诛笔伐或者以“政治讽刺诗”的名由刻意歪曲。然而其实,这些爱情诗的产生,都是有其顺理成章的社会背景的,是社会正常发展的产物,是郑地文化传统的必然结果。以上三个特点的产生都是与整个的社会背景离不开的。
二、形成“郑风”之诗风的社会背景
首先,对於“郑风”的第一个特点,即数量之多,可以看出爱情在郑人的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何这样重要的地位没有出现在其他国的“风”诗中呢?爱情是人类高於物质的一种精神需求,马克思的理论说,人们只有当解决了吃的问题以後,才能去从事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文艺的诸类问题。换言之,只有生活相对富裕安定的时候,人们才会想到从事思想活动。而郑国正是一个经济发达之国,《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是东周初经郑桓公以太子身份励精图治,到武公夺取了当时居天下之中心的咽喉要地,使之处於洛水、济水、黄河、颖水之间,西部靠近东周的国都洛阳,南与楚交界,东与宋相邻,东北部是鲁国和齐国,北部、西北部是卫国和晋国。其的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郑国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 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郑国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商业的发达是郑国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支柱,促进了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郑风”的爱情诗之多,正是社会发展,生活相对安定平和的象徵。
而另一个“郑风”中爱情诗较多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郑国是较早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因此隆祭祀、重占卜、爱好歌舞等殷商文化在这裏可谓根深蒂固,在周人灭商後,虽然周文化开始侵入,但是古老的商文化依旧在郑等较古老的地区得以延绵,一些原始的传统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郑风”的情诗之多,又写得十分开放,与原始古朴民风有很大关系。这种古老文化的放荡不羁与充斥著的野性,以及祭祀、歌舞和男女相会的风俗为情歌的广泛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 因此,历来那些封建卫道士责郑地的人民是民风不正,有伤风化,是完全错误的。正是因为郑地保留了殷商时代古朴的民风,才会有如此开放地表达情感的广泛社会基础。
其次,对於这些爱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全都是女子,这就是朱熹所说“卫犹为男悦女之辞,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 这也是“郑风”为後世所病垢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社会裏,对於女子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在朱熹看来,“男悦女”尚可原谅,“女惑男”却是大逆不道的。但是朱熹却忽略了一个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即当时社会还残留有许多古老社会的习俗。而对於“男悦女”和“女惑男”的不同看法,则是极强烈地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但是,如果以人性的观点来看,爱情乃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并无男女之分,从“真善美”的角度来看,“女惑男”恰恰体现了郑国女子的真诚和大胆,这种遵从自己内心,大胆热情的性格正是淳朴的民风之下才特有的表现。
第三,从情感的基调来看,这种大胆泼辣而欢快的基调,完全背离於封建女则的性格,也是受封建卫道士批判的原因之一。然而这正是郑国女子泼辣干练、真性情的体现。在传统的殷商文化残留的影响行啊,整个社会弥漫著一股祭祀、歌舞和男女相会的风俗,体现了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纯真,这也是整部《诗经》的一个引以为豪特色。而“郑风”的这种真性情正是和叠字叠句等人类婴儿时期口语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朱熹云:“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则几乎荡然。是则郑声之淫,有甚於卫者。”其他的爱情诗,很多可以被解释成“政治讽刺诗”而纳入所谓的正统范围之内,而“郑风”中的爱情诗却是直白大胆,几乎无法被牵强附会。因此难怪封建卫道士们要对它恨之入骨了。
二、“郑风”之内容及思想的重新评价
在瞭解了郑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和经济社会环境之後,我们对郑地的民风习俗有了瞭解,也更瞭解为什麼郑地会出现那麼多的爱情诗歌,细细阅读“郑风”中的爱情诗,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其内容和情感都是健康而积极的。
一、 内容
“郑风”的爱情诗,内容包罗万象,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恋爱以及婚姻生活的趣味,充满和谐的气氛。郑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乐观的,在其他的“风”诗中充斥著弃妇诗、思妇诗(针对行役诗而言)的时候,“郑风”却在歌颂热恋中的情侣的快乐约会、青涩酸甜的初恋这一类美好的感情。纵观全部,“郑风”中只有一篇描写弃妇的诗歌(《遵大路》)和一篇女子苦苦哀求丈夫不要听信他人谗言的诗歌(《扬之水》)属於负面的,其他的爱情诗都是积极健康、活泼向上、富有趣味的基调。有约会的快乐(如《溱洧》),有一见锺情的热烈(如《野有曼草》),有情侣吵架的患得患失(如《狡童》),有初恋的羞涩与矛盾(如《将仲子》),有对爱情的忠贞(如《出其东门》),也有等待以及相思之苦(如《东门之墠》、《子衿》)……总之,在“郑风”之中,对於恋爱的各种情绪都有所描写,并且基本都是以正面的描写为主。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郑风”中对於婚後生活也进行了描写,且是和谐的婚後生活的描写(如《缁衣》、《女曰鸡鸣》)。而在其他“风”诗中,这类的诗歌则多有弃妇诗,如《卫风虻》便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可见在郑人的感情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健康是其主调。在“郑风”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一轴郑国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画卷,描绘了形形色色的情感和各种各样的人物。
二、情感
“郑风”的情感真实,丰富多样,细致地描写了恋爱中人的各种细思微想。
(1)女性化的细腻情感
“郑风”多以女子的口吻来写作,这就是朱熹口中的“女惑男”的诗作。女性往往更容易体味到细微的情绪变化,善於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体会爱情的滋味,温柔细腻,情感真切。例如《将仲子》借著女子的口将爱情生活中复杂微妙的情感矛盾表露无遗 。面对前来约会的情郎,女子的心裏充满了甜蜜,可是这样的约会是偷偷进行的,女子害怕被父兄发现会遭到责备,被邻居们发现会遭到招来闲言碎语,於是请求情人不要来找她,起先,她站在“仲子”的对立面,保护杞、桑、檀,表达了对父母、诸兄、邻人的畏恐,可是沉浸在爱情中的小伙子似乎不管这些,不顾女子 “无逾我裏”、“无逾我墙”、“无逾我园”的请求,层层递进,而女子则步步退让,却在内心做著激烈的斗争:“仲可怀也,父母之言(兄弟之言、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道出了女子的顾虑——初恋时的“一种莫名的恐惧,无端的忧虑” 。这是一幕复杂微妙的心理短剧。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这出心裏短剧中探寻出我们民族的爱情生活中这种理智对情感的压抑,早在“郑风”之中已存在雏形——要爱而不能放任去爱。再如《东门之墠》,也是在这样的一种“要爱而不能放任去爱”的情况下产生的。女子暗恋住在附近的一位男子,却苦於女孩子的矜持,无法让那个男子知道自己的心事,痴心望著“东门之墠”的男子的家,望眼欲穿,不由得发出“其室则迩,其人则远”的感慨,这是何等苦恼之事啊!下一段中,女子抱怨“岂不尔思?予不我即”,自问自答,表现了女子感情的升华,从含蓄到直露,从羞怯的玄想到大胆的独白,从朦胧的憧憬到热烈的追求,全诗虽然短小,却容量颇大,展现了这个女子情感发展的全过程 。全诗在女子大胆吐露心声的时候戛然而止,馀音嫋嫋,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最终这个女子会和心上人幸福结合吗?这就有待读者自己去想像了。再如《丰》的女主角,则是表现了另一个类型的女子在爱情面前的心理,憨厚的小伙子早早地等在门外,小夥子俊美的脸庞、健壮威武的身躯,也强烈地吸引著女主人公,可是她却故意不出去和他相见,或许是为了考验他的耐心,或许是少女特有的矜持,又或许是羞怯的心理在作怪。当情人满怀失望地离开之後,她却又後悔不及。再如《狡童》中的女主角,对恋人的“不与我言”、“不与我食”,竟然焦急得吃不下睡不著,这种可爱单纯的心理,也使人心生怜爱。“郑风”中这样的诗歌比比皆是,这种对於女子心裏和情感特徵的细腻描写有如神助,是“郑风”一个鲜明的特点,也是“郑风”高度艺术成就的一个表现。
(2)热烈奔放,大胆真诚
“郑风”的爱情诗歌的另一个特点便是热烈奔放,大胆真诚,甚至带点泼辣。《山有扶蘇》与《褰裳》就是这样的两首诗歌。这也是历来被病垢最多的两首“郑风”诗歌。《诗集传》评《山有扶蘇》曰:“几乎荡然无复羞愧悔恨之萌。” 将它说得一文不值,然而以现在的眼光来欣赏,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样的俏骂戏谑,大胆泼辣 。正是这种女子对男子的主动戏谑和调笑,展现了郑国女子的坦率真诚的真性情。“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不见子充,乃见狂且”明明是相约而来,却故意说对方不是自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恰见其对男子的深爱之情。少女的调笑,想必也会引来男子不甘落後的热烈回应,来往应答,必然使场面热闹有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少男少女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健康欢快的戏剧性场面。 而《褰裳》则更是粗犷泼辣更为甚也。“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子不我思,岂无他士?”两句的戏谑中,饱含深情。乃是“戏中有真,谑内寓庄”。
(3)自由开放,质朴真诚
“郑风”的爱情诗歌之多,也是因为社会风气的自由开放,这在诗歌中也能够深刻地体会的。《褰裳》、《山有扶蘇》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其他的诗歌,如《丰》、《溱洧》甚至包括《将仲子》都是约会诗歌,甚至有一首《蘀兮》的诗歌还是专门在男女欢会游乐的场合所唱的,即记敍了三月三上巳节男女欢会游玩的情景。《溱洧》便是描写此节日中情侣的欢乐场景。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豔阳高照,鲜花遍地,热闹非凡。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著春天的气息,享受著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然而这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著和谐、自由、平等,散发著愉快与天真的气息。因此“自由开放、质朴真诚”应该是“郑风”引以为傲的特色和优点,也是“郑风”对人性的最好诠释。
三 结语
撇开封建传统的束缚,“郑风”的爱情诗将散发出动人的光辉,其内容和情感上大胆真诚的态度,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其文学特色上的精华,亦是值得借鉴的。随著时代的进步,对於人性的关注和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对於“郑风”的评价和研究,必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全文解释及赏析
《山有扶苏》,《诗经·郑风》的第十首。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这首诗写一位男子在与情人欢会时,怀着无限惊喜的心情对自己恋人的俏骂。就是这样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却因历代说诗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烟雾,仿佛诗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毛诗序》说,“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郑玄笺说:“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颠倒,失其所也。”以为是讥刺郑昭公忽的,这就有失牵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山有扶苏
题解:女子俏骂情人。
【原文】
山有扶苏,①隰有荷华。②不见子都,③乃见狂且。④
山有桥松,⑤隰有游龙。⑥不见子充,⑦乃见狡童。⑧
【译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
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
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注释】
①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
②隰(xí席):洼地。华:同"花"。
③子都:古代美男子。
④狂:狂妄的人。且(jū居):助词。一说拙、钝也。
⑤桥:通"乔",高大。
⑥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⑦子充:古代良人名。
⑧狡童:狡狯的少年。
【赏析一】
宋代老夫子朱熹何以惹来后世的谩骂,我看跟他对《诗经》的评价有极大的关系。他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其实他哪里听到“郑卫之乐”了?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三千年前的诗句文字,而且此人很不地道,先是赞成《诗序》,继而又反《诗序》,为何变化如此之大耶?无他,只不过要把《诗经》的“经”的地位降下来,而把自己所编的“四书”抬上去。
《诗经》变成文学作品,进而变成民歌,就是从他这里来的。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人世间的事就是这么阴差阳错。不过倒也因了这些阴差阳错,给尘世间增添了一些乐趣。
正如《郑风》中的这首《山有扶苏》,本来是诗人用来讽刺郑国的公子忽,“所美非美”,结果却成了一首非常俏皮的情诗。诗中的女子本来是在等待她的帅哥,结果却等到了一个狂夫;本来这个名叫子都的帅哥,只是诗人随意虚构出来的一个名字,结果却使“子都”的美男子之名传遍天下。
我也不反对现代人把这首诗看成是女子与情人约会之时,和他打情骂俏。
娇爱和戏谑,是女人男人两情相悦、激情碰撞之余的火花,更是性爱之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了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满目都是情,满脸都是春。正如五代时一位号为“曲文相公”的诗人和凝写他自身的经历:“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把自己和心爱的女子尽情欢谑的场景写得那么令人艳羡,连他自己也不尽得意地说:“今夜仙郎自姓和。”
《山有扶苏》中显然也是这样一个女子,自己约会等待的情人明明是个美男子(即便不美,在她眼里也是美的),却偏偏要说他是“狂夫”、“狡童”,正如我们现代人,爱把自己的爱人称呼为“死鬼”、“冤家”一样,其实在这些言词的背后掩不住心中的骄傲与欢喜。
人性使然,古今同理。
诗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起兴,对应的正是自己心中的恋人,高山上长扶苏,湿地里开荷花,各得其所,各称其美。自己心中的恋人其实也和子都、子充一样的美。至于子都、子充是什么人,谁也不知,只有姑娘心自知。《孟子》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不过,诗中的子都还真有其人。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作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是当时的一个有名的偶像派人物,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虽美,却是个小心眼。《左传》隐公十一年里便记载了他因争车未遂而在阵前射杀己方大将颍考叔的事情。
而子都的盛名,仅靠这一件事还炒作不起来,若不是因为这首《山有扶苏》的诗,子都不过就是无数美男子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得不到那么多的“粉丝”。仅凭这一首诗,子都入选中华美男榜,便是实至名归的了。
孟子何尝又看见过子都?孟子所看到的“子都”,还不就是诗中女子心里的子都。其实这“子都”,就好比今天追星族眼里的“刘德华”、“李连杰”一样,只可远观而不可近得的偶像。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乃是众多郑国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
后人说,郑国是情歌的沃土,我信。至少这一首诗便足以证明郑国的男男女女都颇解风情。这可能得益于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时郑国的国势吧。
《毛诗正义》中说,郑国“右洛左济,前华后河,食溱洧焉”,可见其地理位置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有山有水。这样的地方即便不产美女,也容易生产多情人。
另:据说秦始皇之妻郑妃常唱此曲,便给郑妃生下的大公子取名扶苏,希望他能像扶苏一样繁茂。
【赏析二】
《山有扶苏》为《郑风》的第十首。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与情人欢会时,怀着无限惊喜的心情对自己恋人的俏骂。就是这样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却因历代说诗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烟雾,仿佛诗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毛诗序》说,“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郑玄笺说:“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颠倒,失其所也。”以为是讥刺郑昭公忽的,这种解说完全是曲解了诗意。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高亨《诗经今注》以为这诗写“一个姑娘到野外去,没见到自己的恋人,却遇着一个恶少来调戏她。”二说似乎都较牵强。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写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的诗。”有一定道理。而宋儒朱熹则认为《山有扶苏》是“淫女戏其所私者。”此说倒比较接近诗旨。所谓“戏”,即俏骂之意。至于称诗中女主人公为“淫女”,完全出于道学家的偏见,因为在他看来,《郑风》中的所有恋爱诗都是“淫奔之诗”。今人袁梅《诗经译注》“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之类的说法,即脱胎于朱熹之说,但扬弃了朱说的糟粕。
关于诗中所写的情景,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想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野外僻处,一对恋人约定在此幽会。姑娘早早就来了,可是左等右等却不见心上人来。最后,姗姗来迟的爱人总算见着了,姑娘心里当然很高兴,可嘴里却骂骂咧咧地说: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样的美男子,可不是你这样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样的良人,可不是你这样的狡狯少年啊!处于热恋中的古代青年男女在欢会中的愉悦的心情,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现,诗中所描写的那种俏骂,不更表示他们的亲密无间吗?小儿女的情态在诗中确实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至于诗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和“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这四句,读者大可不必当真,以为是恋人约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清代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得好:“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也说:“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本诗中的起兴就属于这种性质。当然,无论是高山上长的扶苏树、松树,还是水洼里盛开的荷花、红蓼,这些美好的形象,从烘托诗的意境的角度看,还是很有作用的。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全文解释及赏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