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歌曲大全「每周问答丨土味歌曲到底土在哪」
为什么有些歌曲听起来那么“土”呢?我们又为什么会觉得一首歌很“土”?
——夜与霓虹灯
说起“土味”歌曲,在华语乐坛里,凤凰传奇或许首当其冲。他们的音乐朗朗上口,非常接地气,再加上与广场舞密不可分的联系,导致大家一提起他们的音乐,就是一种感觉——“土”。
当然,其实早在凤凰传奇之前,土味歌曲就在中国诞生了。
从那英吐槽“只有农民才听”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一度广为传唱的《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土味情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一边吐槽
☟本周问题☟
为什么有些歌曲听起来那么“土”呢?我们又为什么会觉得一首歌很“土”?
——夜与霓虹灯
说起“土味”歌曲,在华语乐坛里,凤凰传奇或许首当其冲。他们的音乐朗朗上口,非常接地气,再加上与广场舞密不可分的联系,导致大家一提起他们的音乐,就是一种感觉——“土”。
当然,其实早在凤凰传奇之前,土味歌曲就在中国诞生了。
从那英吐槽“只有农民才听”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一度广为传唱的《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土味情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一边吐槽着这些音乐的“土”,一边又不断被这些旋律洗脑。近几年来,《野狼disco》《沙漠骆驼》等土味神曲的出现告诉我们,土味音乐依然没有消失。
这些音乐究竟“土”在哪里?为什么总是会有土味音乐诞生呢?
一首歌的气质,首先肯定是由很多综合要素决定的。
对于华语歌曲来说,大家往往非常看重歌词,很多歌曲之所以充满土味,通常是因为歌词比较庸俗直白,没有内涵,不符合国人含蓄的审美。比如,我们会认为“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的爱是高雅、深沉的表达,而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的爱,就是低俗、肤浅的表达。
当然,也有一些歌词其实并不算低俗,却依然被大家划分为“土味”歌曲的音乐,比如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荷塘月色》等等,歌词本身还是很优美的,可我们听起来依然会觉得有点土。
所以在歌词之外,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这类歌曲的音乐性了。
通常来说,我们往往会把歌曲的“土”归结为旋律太俗套、编曲配器太低级等原因。这些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我想说,很多人忽略了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音乐的节奏。
我们通常说一首歌是“土”还是“洋气”,主要就是看这首歌是不是偏欧美风,整首歌听起来是否有一种自由飘逸的律动感。而这种感觉,往往就在于音乐的节奏。
与电影上的节奏感一样,不管剧情、画面多么精彩,如果节奏让人不舒服,那么电影就是有问题的。同理,在音乐上,哪怕旋律很好听、和声很高级,但如果在节奏上刻板、老套,没有自由畅快的律动感,整首歌也并不会很“洋气”。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周杰伦的《菊花台》、《稻香》等名曲换成凤凰传奇最常用的“动次打次”节奏型,是不是瞬间就变得接地气了?
当然,我知道受限于中文铿锵有力的语言特点,华语歌曲在节奏的创作上总是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中文独立的单音字,在填到音乐中时,很容易做成“一字一拍”的节奏,从而陷入俗套。
这样的作品长期占有市场,也导致国人们最常听也是最习惯听的,就是这种一板一眼,传统节奏型的音乐。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有段时间非常流行的“喊麦文化”,听起来确实洗脑,但同时也成为了“土味”代名词。
当然,这并不代表用中文就写不出来节奏高级的作品。
我们之前多次举过李荣浩和方大同的例子,两首同样是八六拍、抒情悠缓的音乐,方大同的《黑白》比起李荣浩的《老街》,听起来要自由、洋气很多。
原因就在于方大同能够很大胆地打破汉字与节拍的对应关系,改变歌曲的轻重拍位置;而李荣浩的作品,则是一板一眼将歌词填进了每一个节拍里,听起来朗朗上口,却毫无新意,没有任何想象空间。
再举个例子说明节奏的重要性:很多土味音乐,旋律、和声不变,单单是改变节奏,同样也会有洋气、高级的感觉。
华晨宇曾经在《天籁之战》中改编过《老鼠爱大米》,大家可以重点听主歌部分,尽管旋律听起来没什么变化,但改变了节奏的强弱拍位置,也就是用了我们常说的切分音,这个小小的变动,就让一首歌的气质变得年轻、时尚,让之前死气沉沉的节奏变活了,明显有了生命力。
所以,对于华语音乐来说,想要创作出耳目一新的作品,那就要让歌词最大程度地为音乐服务,而不是让歌词“绑架”音乐的节奏;不要把节奏都写得那么绝对,而应该想办法让音乐流动起来。
我认为节奏感是最能够代表一个人的音乐感觉的,每个人的节奏感都不尽相同,决定他创作出音乐的气质也不一样。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应该好好地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节奏感,创作出具有独特节奏感的音乐,丰富大家的耳朵。
当然我相信凤凰传奇并不是写不出来不土的歌,他们只是选择这样的标签、走这样的亲民风格;同时,“土”与“洋气”也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大家可以有各自的音乐偏好,听得开心就好。
我只是建议大家,如果想要听懂更多,就要大胆地打开耳朵,去听一听不同节奏的音乐,感受下不同气质的歌曲,而不是停留或沉迷在常见的、单一的节奏里止步不前。
老年人刷的抖音是如何音乐那么土的
抖音。这个风靡全球的App,通过短视频,配上合宜的音乐,便可发布你的日常,你的脑洞,你的想法
这个短视频App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配乐。音乐配的好,很大一部分决定你是否红,是否火。
但,很多歌,被反复利用,甚至没有获得版权。在音乐平台再听这首歌时,总会带入抖音的画面。一首原本可能表达的是一种孤独,但在抖音配上特定的画面后,表现出来了的可能是戏谑,之后单一的去听这首歌时,你会发现失去了原作的本意,也失去了你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感觉。
在网易云音乐平台,抖音音乐的评论下,总会有一些评论:这首歌烂大街了,失去了本味。
在还没在抖音火的音乐的评论下,也会有类似评论:希望不要被某音带歪!
例如I Love Poland 这首歌,因为抖音对口型而火,但发音皆成了“掰了否冷”,误导了一大群众,可能一部分带有空耳戏谑的人,但传播起来,对话国际友人时,他们可能也听不太清。
当然,抖音也只是一个平台,说土味,说毁歌都是借口,人就是矛盾本体,与人自身有关,通俗歌曲红在抖音也毁在抖音,实际上并不全在于传播平台,它也是我们自身喜新厌旧的心理和通俗歌曲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带来的结果。流行歌曲浅显直白,没有深奥的道理,红遍大街小巷后,多次简单重复听一首歌,很快会造成生理厌倦、审美疲劳。圣诞来临时若要问老外最讨厌什么歌,十之八九会回答:圣诞歌,年年此时反复听,早就腻了。流行的东西还有转瞬即逝的短寿特点,各领风骚三、五月,之后被新的流行曲取代。除了极少数经典通俗歌曲能百年后犹有余响,大部分在岁月长河里冒个泡就消失了,抖音不过是给它们的消亡增添了加速度而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