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肚子里有气往上顶,肚子有气气血上犯
其实她这种症状,中医有个很形象的病名,叫做“奔豚气”。意思是她自觉肚子里有气往上顶,就像有一头小猪一样在人体内横冲直撞,冲击人的心脏、肝部、咽喉部,让人气机喘促、胸闷心悸、烦躁不安、心惊肉跳、腹痛腹泻、寒热交替,甚至很多人发作时会有濒死感,十分痛苦。
所以,作为医者,不管病人的病症多离谱,都要详细听病
遇到一个很奇怪的病例,她总感觉自己肚子里有气往上顶,一有气往上顶,就开始心慌、惊恐、烦躁、腹痛。百般检查,身体上上下下都没毛病。可身体却在日渐消瘦、精神也渐渐萎靡,总觉得自己活不长了……
其实她这种症状,中医有个很形象的病名,叫做“奔豚气”。意思是她自觉肚子里有气往上顶,就像有一头小猪一样在人体内横冲直撞,冲击人的心脏、肝部、咽喉部,让人气机喘促、胸闷心悸、烦躁不安、心惊肉跳、腹痛腹泻、寒热交替,甚至很多人发作时会有濒死感,十分痛苦。
所以,作为医者,不管病人的病症多离谱,都要详细听病人把病情说详细,不要根据主观臆断,认为患者有幻想症、精神问题,而不将患者的病情和痛苦当回事。
中医认为奔豚气的出现,常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多因情绪失调,导致肝气上逆,上冲心胸所致;也可因脾肾阳虚,阳气温煦功能减弱,导致水寒之气停留下焦,汗后心阳不足、水寒之气上逆心胸所致。
调理此症的要点是——“疏肝降逆”配合“温通心阳”。
“奔豚气”,近似于现代的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多种疾病。
调理这种问题,《金匮要略》中有一个药方,叫做“奔豚汤”,清热利湿、养血行血、和胃降逆,治疗此证效如桴鼓。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组方:甘草、川穹、当归、黄芩、芍药、半夏、生姜、葛根、李根白皮。
君药——李根白皮
其性苦辛寒,清热下气,平肝疏肝,能使肝气不上冲,是治消渴心烦、奔豚上逆的主力军。李根白皮比较少见,如果买不到,可以用川楝子替代。
《长沙药解》:"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
臣药——芍药
其性酸苦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舒经降气,能调养心肝脾经血,收肝气逆疼,止心悸,缓腹痛,安心神。
《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佐药——当归、川芎、半夏、生姜、葛根、黄芩
当归性甘辛温,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既能养血又能行血,善治血虚、血滞、血寒诸痛,帮助芍药止心悸。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善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肝血瘀阻之胸胁刺痛。
王好古说当归:"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本草纲目》:"芎䓖,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善于除胸中多余痰饮。生姜温中止呕、温肺下气,善除体内寒湿。两者合用,组成小半夏汤,降逆止呕,专治心下有支饮之症。此为治本,专治肾水凌心之症。
《药性论》记载半夏:"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药性论》记载生姜:"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葛根清胃生津,既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又能生津止渴,还能除烦止泻。缓解胃痛、心慌之症。
《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
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能泻实火,除湿热,能消痰利气,让湿热从小便而出。
《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
使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根据上文,我们知道奔豚气发病原理为:阳亡脾败,陷遏肝木,肝气郁发,冲于脐腹胸膈,则生疼痛而兼寒热;缘肝木上冲,胃胆俱逆,少阳郁迫,内与阴争,胜负迭见,故见寒热往来。厥阴肝木之气,风动血耗,温郁为热,故致肝胆湿热。
所以奔豚汤九味药共用,以甘草补土缓中,生姜、半夏,降甲戊之上逆,黄芩、生葛,清胆胃之郁热,芎、芍药,疏肝而润风燥,李根白皮清肝而下冲气。九者共用,奔豚气自去。
当然,还是要老生常谈,提醒大家一句:方是好方,但临床依然需要详细辨证。而且奔豚气病症与情绪关系密切,调理前后,患者都需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过于激荡。
另外,奔豚气并非小病,需要患者朋友引起重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疗法,就会引起肝肾脾胃等脏器的病变,导致身体多个器官出现损害,严重者会有手脚冰凉、抽搐等症;更为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胃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