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那么强大为什么会被苏联打败「欺软怕硬所以无敌为何德国前期横扫西欧后期却被苏联吊打」
事实上德军在二战时从前期无人能敌,后期却被吊打的蜕变,在静夜史看来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德国军队本身以及面临的局面一直在变,这导致了德国在二战前后期表现得不像一群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居高不下的伤亡率
虽然纳粹德国直到1943年才开始全国动员,但是德国在1939年开始就倾巢而出。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
这个问题,希特勒表示很想打你!你以为德军的战斗力都和男人在不同年龄段一样,都一如既往地保持喜欢20岁的小姑娘啊!
事实上德军在二战时从前期无人能敌,后期却被吊打的蜕变,在静夜史看来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德国军队本身以及面临的局面一直在变,这导致了德国在二战前后期表现得不像一群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居高不下的伤亡率
虽然纳粹德国直到1943年才开始全国动员,但是德国在1939年开始就倾巢而出。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为缓解经济危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就是疯狂扩张军备,并一步步打破凡尔赛体系。
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海军和空军,陆军规模不得超过10万人,然而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开始秘密扩军。到1935年希特勒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后,德国的军备扩张更加迅速。
到1939年,德国国防陆军已经从原先的7个步兵师加3个骑兵师增加至39个步兵师、3个山地步兵师、5个坦克师、4个轻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共计52个师的强悍力量。
作为希特勒扩张的资本,这52个师是纳粹德国最为精锐的部队。1940年后,为准备对苏战争,希特勒又扩编了46个师,但是由于德国人口的限制,这46个师多数年龄偏小,军队素质和原先的52个师不可同日而语。
在海军方面,虽然1935年德国跟英国签订了《英德协定》,规定德国舰队总吨位不得高于英国舰队总吨位的35%,但希特勒并未被束缚手脚,到1939年,德国共装备了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3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6艘、驱逐舰22艘、雷击舰20艘、扫雷舰2艘、作战舰艇35艘、远洋潜艇22艘、鱼雷舰艇17艘。
不过相比于英国,德国海军依然十分薄弱,这间接导致了不列颠之战的失败。
而在空军方面,希特勒也迅速建立起强大的空军,到1939年,德国飞机总数达到2500架,拥有5个航空兵师和1个伞兵师,不过飞机质量不及英国。
应该说希特勒的扩军备战非常高效,但是基本将德国的潜力发挥到了极限。这意味着德军虽然军队战斗力强悍,但是死一个就少一个。
不止是士兵,空军和海军装备也是一样,虽然德国也在不断补充,但是补充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等到1943年以后,德军在苏德战场遭遇了连续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此时的精锐已经基本消耗殆尽,后继的新兵蛋子和先前军队素质相差甚远,不被吊打才怪。
日本也是一样,之所以后期日军在我国大陆和太平洋被吊打,就是因为先期精锐被基本消灭,后补充的新兵蛋子不仅年龄小,而且缺训练,没装备,除了当炮灰,基本没有办法。
2、敌人一直在成长
和德国居高不下的伤亡率相比,盟军特别是苏联的伤亡明显更多,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由于德国在苏联几乎倾尽全力,因此给苏联造成了异常惨重的伤亡,苏德战争前期的交换比一度超过1:5,也就是说,打死一个德国士兵,至少需要五个苏联红军的生命。
但是在苏军攻打柏林时,苏德两军的交换比一度达到了1:1甚至更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德军因为巨大的伤亡新兵素质严重滑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盟军特别是苏军一直在成长。
伤亡大没有关系,只要这些士兵的牺牲,能够总结出些许有效对抗德军闪电战的经验,那么他们的牺牲就不算毫无意义。
事实上苏军也正是在异常惨重的伤亡中,才逐渐摸索出有效克制德军的办法。
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时,苏军几乎是猝不及防。因为先期大清洗的影响,苏联全军高层几乎被换血,很多军事干部被卷入这场运动丢了性命,后继的军事干部缺乏经验且训练不足,很多都是滥竽充数,这给了德军连战连捷的可能。
但是随着德军战线的拉长,闪电战的缺点开始陆续暴露,苏军稳住莫斯科阵线后,德军的凌厉势头终于被遏制。
在战争前期,苏军对于德军的闪电战几乎毫无还手之力。除了朱可夫元帅,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军高层干部,对于德军的战略意图以及战争潜力都认识不足。因此到莫斯科会战前夕,短短四个月时间,苏军已经损失了超过300万军队,仅仅是基辅之战,苏军就有超过60万人被俘,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观。
而且到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整个苏联都弥漫着亡国的气氛,很多人对于能否战胜德军缺乏信心,若不是朱可夫和斯大林重振士气,苏联真的可能一溃千里。
而在莫斯科会战之后,苏军逐渐找到了德军的缺陷。面对德军的闪电战,苏军开始使用苏联军事理论家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早期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成功解决了组织与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战略进攻等一系列军事问题,使得苏军在苏德战争中逐渐占据主动。
到1944年,苏联红军就将德军逐出了苏联本土,敲响了纳粹德国灭亡的丧钟。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我国抗日战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我军和日军通过不断交手,逐渐摸索出日军的作战特点并总结出适合我军作战的军事理论。例如在关家垴之战后,刘伯承元帅曾亲自视察日军的防守基地,对于猫耳洞等一些先进的军事战法进行了充分肯定。
正是在战争中的不断锤炼,使得法西斯特别是德军面临的对手不仅没有因为德军的进攻而消亡,反而是越打越强。
3、德国面对的对手不同
除了交战双方军队素质的此消彼长,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面临的对手也是不一样的。
简单说来,在德军攻无不克的二战前期,面临的对手都是西欧小国这样一些开胃小菜。例如德军进攻丹麦时,攻占丹麦全境只用了四个小时。
在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时,虽然波兰有超过百万的军队,但是其落后的军事思想使得波兰军队根本就不堪一击,加上苏军的助攻,波兰亡国在所难免。
而西线,虽然法国自诩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但是呆板的法军天真的以为马奇诺防线能够阻止德军的进攻。因此对于德军的凌厉攻势缺乏必要的准备,使得法军在二战中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可以说德军能够横扫西欧和西欧国家面积较小有密切关系。比如法国在遭遇了致命的战略失误后,只能以亡国作为最终结果。
但是在面对苏联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苏联的国土面积太大,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面积是欧洲的两倍还要多。这使得即使德国全民皆兵,也不一定能够拿下并有效占据苏联。
德国的闪击战,主要特点就是讲究战役发动的突然性,以优势的陆空军队配合,对毫无准备的敌人发起突然的打击,以期达到一击必杀的效果。
这种战术对西欧而言是非常适合的。西欧地区国家众多,国土面积相对袖珍,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军闪击战基本上是一次战役,就可以灭亡一个国家甚至多个国家。
而且西欧地区发达的硬件设施,例如完善的公路铁路网,也是德军能够成功进行闪击作战的重要因素。
但闪击战在东欧地区,效果却非常不理想,虽说德军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就取得了歼灭苏军300万的“光辉”战绩,但是由于苏联的国土面积太大,庞大的纵深可以最终拖垮德国,而且苏联多达1.6亿的人口,也是保证苏军兵源充足的重要因素。
最关键的是东欧地区相比于西欧而言,经济发展更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使得德军发动闪击战时没有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可以使用,德军的先进坦克,战车只能行进在苏联的田间地头,遇到苏联绵延不绝的雨季,就只能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
事实上德军在二战前期之所以不可战胜,主要是因为他面临的对手都太过弱鸡,就连法国也被轻易打败。但是一旦德军面临真正强悍的对手,比如英国苏联,德军的推进就会变得非常缓慢,甚至伤亡惨重也无法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而且最可怕的是此时的大洋彼岸,美国正源源不断的对英国和苏联进行军事援助,这使得英国和苏联在德国的打击下不仅没有受到重创,反而依靠美国援助和其强大的再生能力,在战争后期取得了人员和装备的优势。
这也导致了德国的最终战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