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亲生的父母为什么也会偏心「孩子都是亲生的父母为什么也会偏心」
依稀还记得曾经同事的王阿姨,同样都是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大儿子无论提出怎样的要求都会一口答应,每次找妈妈要多少钱都会多给一些,然后还会问还够不够,可小儿子呢,却从来都是否定,别说多给,10次讨要9次不答应,即便和同事闲话家常也
不管是之前《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又或者是今年热播的《都挺好》都突出了同样是自己的孩子却有着既然不同的待遇,剧中表达的会相对单一,仅仅是重男轻女,其实现实生活中即便是同性别的孩子,身为父母也会有偏袒的可能,那么同样是自己亲生为什么身为父母的还会有偏心的现象出现?
依稀还记得曾经同事的王阿姨,同样都是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大儿子无论提出怎样的要求都会一口答应,每次找妈妈要多少钱都会多给一些,然后还会问还够不够,可小儿子呢,却从来都是否定,别说多给,10次讨要9次不答应,即便和同事闲话家常也会毫不掩饰自己的偏心。
原来当初她非常喜欢学习,奈何家中拮据早早辍学结了婚,虽然两个孩子颜值完全一样,而大儿子性格像极了自己,给的钱也从不乱花,都是消费在采购学习资料上面,学习温习从来不需要父母操心,而且总是在学校名列前茅,而小儿子呢却像极了父亲,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有时候借口逃课就是不愿学习……
纵观社会的家庭结构,不难发现,很多家庭中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基本都存有偏爱和厌恶的现象,区分也只是偏心个体、偏心程度不同而已。
按照性别区分
这种类型的偏心比较常见,也最容易被理解,由于代代相承男尊女卑和香火继承问题,重男轻女如今依然在小城市里,属于常态的一种思想,男人的性别就是尊贵的,因而父母本能的就会多几分关注和在意,虽然现实不一定都如影视剧那般夸张,但给予爱的程度不同是必然的行为。
但即便如此,待孩子长大成人,根据目前国内现象,女儿为家庭的付出和给予能力远远超过儿子,因为男性本就粗心,在婚后依仗的是另一个女人来打理生活,推己及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尚且有偏袒,更何况是毫无血缘的公婆关系。面对伴侣的父母会尊敬会孝顺,但绝对不能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相比,因而有女儿的晚年生活远比儿子的生活要相对幸福,这也是逐渐人们在改变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即便如此,对儿子的偏爱属于本能,不会随着对女儿态度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按照年龄大小
人本能的都会倾向于弱者,所以如今时代下一般家庭来说老二的降生都会老大的难日,因为凡事都是弟弟妹妹优先,而错都要由自己来承担,整个家庭的关注度也会随即投入到更小的孩子身上面,觉得他需要更多的照顾和保护。
相比之下就会和旧社会有所不同,曾经讲究的是长子嫡孙,孩子自己会自然有种责任和使命感,而家中长辈由于寄予厚望,所以也会把更多的爱给长子,但如今社会体系改变下,长子大多是别无选择的,突然被忽视孤立下成长,往往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变得孤僻或者叛逆。而得到更多爱的孩子,会相对变得嚣张跋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调教不当最终让他在成长过程在养成诸多恶习,习惯在舞台上表演,还需要别人的迎合与掌声,这样最终容易导致他玻璃心,受不了未来人生路上别人丁点的否定。
按照性情和长相
挪威心理专家经过研究总结出,家庭中那些“叛逆”的孩子,会让父母感觉厌烦,从而疏远他们。而那些温顺、听话或者和父母性格相近的孩子则受父母的关注程度更大、更多。所以在父母眼中可能不会有美丑的歧视,但却会把更多的爱给予倾向于雷同自己的孩子身上。
就像同事王阿姨一样,同样是儿子同样会偏心,就是由于大儿子继承了她觉得喜欢的性格,可以延续自己的梦想,从而会更加的喜爱,因为他是自己的缩影和延续。所以事实证明,不论未来成年如何,父母都会对更为顺从让自己省心的孩子有更多的好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