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有起床气怎么办「孩子上学有起床气可能是父母管太多2个思维3个要点态度大转弯」
接下来还要穿衣、洗漱、吃饭根本来不及。
为了叫孩子起床,每天绞尽脑汁。
而孩子呢?
根本不急,仿佛上学不是她的事儿。
看到上学来不及,家长着急会催。
孩子委屈,就会哭。
于是就有了
家长越催,孩子越慢;孩子越哭,家长越心烦的一幕。
在我家这样的循环,周一到周五必演,
由于起不来,大人孩子都不高兴。
如不改变,全家内耗,苦不堪言。
孩子有问题家
学校要求8:00到校,7:30孩子还在床上,
接下来还要穿衣、洗漱、吃饭根本来不及。
为了叫孩子起床,每天绞尽脑汁。
而孩子呢?
根本不急,仿佛上学不是她的事儿。
看到上学来不及,家长着急会催。
孩子委屈,就会哭。
于是就有了
家长越催,孩子越慢;孩子越哭,家长越心烦的一幕。
在我家这样的循环,周一到周五必演,
由于起不来,大人孩子都不高兴。
如不改变,全家内耗,苦不堪言。
孩子有问题家长有一半责任
都说“孩子的问题家长要占一半的责任”。作为妈妈,我仔细想了想是有很大问题,于是决定先摆烂,当个什么都不管的“恶人”。
没想到刚摆烂两天,孩子就有了惊人变化。
她从以前起床老大难、出门拖延,到现在第一个到校,180度的大转弯,让老母亲幸福得猝不及防。
紧接着,我复盘了自己和孩子的变化,发现2个思维,3个要点是成功的关键。
转换思维打破僵局,改变看得见
一、打破“固定思维”,从控制变引导
一直以来,叫孩子起床上学是我们家的固定模式。从前,我妈妈是这么做的,到我这,我也这么做,唯一不同的是,这招对我孩子不管用。
为什么呢?
原因是我妈能控制我,而我控制不住孩子。
我小时候上学,我妈叫我起床,如果不配合,轻则被唠叨掀被,重则上手。一般为了避免挨打,就主动配合了。
而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吃这一套。
你唠叨,她更慢;你骂她,就哭给你看;如果你动手,她说她有“未成年人保护法”。
总之,让家长很为难。
都说“谁难受,谁改变”。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改变固有思维,只提前和孩子约定应做事项,并引导她怎么做。
她慢,我不催;她拖延,我不急。
等到她收拾好要出发了,如果我慢了一拍。她就着急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曾经的经验不一定适合现在,唯有灵活变通,跳出固定思维,才能顺心畅快。
二、被动变主动,激发内驱力
孩子越催越慢;家长越唠叨,越不配合,极可能是因为孩子缺乏内驱力。
有个比喻叫缺少内驱力的孩子,就好比一辆汽车,没了发动机,或没了汽油,只能由家长推着往前走,不累才怪。
的确,我们在“催促”孩子做这做那的时候,外在控制动机已经悄悄地占据了上风。而想要孩子主动做事就要调动内驱力。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对于内驱力的分类提炼成三句俗话:好好学习(认知内驱)、天天向上(自我提升)、有人赞扬(附属内驱)。
迁移到孩子早到校这件事上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到校会很自豪;早到有时间复习,默写不出错会被老师表扬;家人看到她的近期变化会给她点赞。
对孩子而言,用赞扬代替了批评,用鼓励代替责备,会让她很受用。
同时也说明,当一个人内驱力足够强大时,是可以战胜很多“懒病”的。
3个要点 成功事半功倍
想好了就去做,在此之前我和孩子做了一次沟通。我发表了我的想法,她诉说了她的委屈,我对她表示理解,然后答应陪她一同早起。
在此期间,我和孩子明确了以下3方面内容
课题分离,明确哪些人该做哪些事我给孩子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以前奶奶怕我上班迟到,每天都有叫早起服务。但有时刚好在深度睡眠中会被惊醒,我就很生气。奶奶看我生气,她也很不开心,觉得好心没好报。
后来,我明确拒绝了奶奶的叫早起服务。跟奶奶说:“上班是我的事,如果我晚起,我自己吃不了早饭就饿着。如果我迟到被扣钱,那我也活该。”
奶奶表示理解,以后再也没叫过,我也达到了想多睡会的目的。
同样,用到孩子上学上,上学是孩子的事,送孩子上学是我的事,我只需要7.45准时出发就行。如果孩子因为赖床吃不了早饭,那么自己饿着;如果迟到被老师批评,自己受着。
孩子点点头,表示听懂了。
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我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学到的,叫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有三类:
一是自己的事,自己可以掌控的,比如孩子几点起床,不赖床等;
二是别人的事,不能被掌控,比如孩子不会骑车,需要父母骑车送她;三是老天的事。比如下雨、刮风、堵车等。
课题分离能将复杂的事情变简单,用它能轻而易举解决让人烦恼的事。
同样,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有类似的理论,它叫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就是某件事情发生之后,紧跟着会发生的事情,比如赖床就没时间吃早饭,肚子会饿。来不及去学校会迟到等。
逻辑后果:孩子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是假设和推理出来的。
比如孩子因赖床迟到,会错过听写,会被老师批评甚至是惩罚等。
孩子懂得了课题分离,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后,那她就可以自主选择了,至于怎么选无所谓,只要她愿意承担相应后果即可。
赋予孩子选择权,从责备到尊重
以前孩子不 是被动起床,现在我把主动权交给她。
她思考了下定了7:00整起床,孩子说到做到了。从起床到到校,比以前提早了15分钟。
如果说内驱力让孩子从被动变主动,那么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则让孩子感受到了尊重,持续坚持指日可待。
及时复盘,做到更好做第一个到校一直是孩子的心愿,当她得知有同学7:05分就到校时,她发誓也要做第一。
她反思做不到的原因在于起床晚,出门晚,因此她再次做了调整。第二天成功第一个到校。满足了她争第一的愿望。
复盘是一种成长型思维,能从过去的事件中思考,总结,优化便有了进步的空间和持续成功的可能。孩子做到了,为她骄傲!
《正面管教》里说“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放开手,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