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长期冷暴力,长期冷暴力的婚姻
两个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之时,由于一些问题产生摩擦,如果没有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向对方发泄不满,就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此时,夫妻二人大吵一架,谁也不愿退让,谁也不愿搭理谁,这就是冷暴力。
冷暴力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手段,夫妻二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却老死不相往来。想说什么话只能憋着不说,想做什么事只能一个人做。这种感觉,如同便秘,每多待一分钟,都是一种煎熬。同时,冷暴力对于夫妻感情的伤害也十分大。由于人处于这种压抑的生活环境下,就不免会有各种各样消
夫妻之间的冷暴力是什么呢?
两个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之时,由于一些问题产生摩擦,如果没有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向对方发泄不满,就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此时,夫妻二人大吵一架,谁也不愿退让,谁也不愿搭理谁,这就是冷暴力。
冷暴力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手段,夫妻二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却老死不相往来。想说什么话只能憋着不说,想做什么事只能一个人做。这种感觉,如同便秘,每多待一分钟,都是一种煎熬。同时,冷暴力对于夫妻感情的伤害也十分大。由于人处于这种压抑的生活环境下,就不免会有各种各样消极的想法,开始怀疑夫妻感情,怀疑爱人。要知道,夫妻之间能够稳定的基础就是彼此信任,没有了信任还哪来的感情呢?
既然冷暴力如此让人难受,对夫妻感情伤害如此巨大,为什么有的夫妻很喜欢使用冷暴力呢?其实这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体现。而心智的健康发展,跟原生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
02:原生家庭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这么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未来的一生,包括人际交往、工作事业、婚姻家庭。
有的人,在跟他人交往时,往往因为一句话大发雷霆,甚至动手,造成的结果就是被周围人疏远。有的人,在谈恋爱时缺乏自信,总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造成是结果就是被恋人抛弃。有的人,面对问题之时,总是抱怨、纠结、生气,造成的结果就是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
如果深入去研究这些脾气暴躁、性格浮躁、过度情绪化的人,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父母拥有同样的问题。在苏珊福沃德的著作《原生家庭》中,开篇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就像是高速公路上发生连环追尾事故。上一辈人的问题,会传给下一辈,下一辈人如果不加以修正,还会继续往下传。
那么,有的人在婚姻之中喜欢使用冷暴力,突出了什么样的原生家庭问题呢?
答案就是两个字:缺乏关爱。
对于各方面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只有两种东西最重要。第一是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衣食住行这方面。第二就是家庭的关爱,父母二人缺一不可。
可悲的是,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只需要挣很多钱把孩子养大就是尽职尽责了,却忽视了家庭关爱对孩子的重要性。家应该是爱的港湾,一些失职的父母由于自身问题,将家变成阴冷的冰窖。孩子在这种家庭之中忍受无助、责骂、语言暴力、忽视等等,经历这番折磨之后,性格就会变得畸形,完全继承了父母的特性。
从不健康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结婚之后,种种问题便会凸显。其中有一个很显眼的问题不容忽视:太过情绪化。也就是容易冲动,缺乏理性。面对婚姻问题时,负面情绪会涌上心头,然后发泄给身边人,激化矛盾。当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之时,就会使用冷暴力进行报复。这种报复,会给内心带来畸形的满足感,将别人的痛苦变成自己的快乐。
这种畸形满足感,是从小缺乏家庭关爱导致的。有些孩子总是被父母忽视,于是通过做坏事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自己想要的关爱。孩子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能够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可是,时间一长,这种行为就会融入到骨子里成为性格的一部分。结婚后喜欢使用冷暴力,就是在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03:改变
原生家庭带给人如此重大的影响,有没有改变的方法呢?方法有,但是改变起来非常困难,需要持之以恒。
第一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言行。
很多人之所以拥有性格上的重大问题,还不自知,其实是因为自己压根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说了什么。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是在过度情绪化的内心环境下产生的,没有经过理性的筛选。因此,想要改变,得知道自己的言行,并记录下来。在理性的时候,好好品味,看看都存在什么问题。
第二种方法:反省自己的言行。
反省是一种提高自我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孔子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反省就像是照镜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出问题,加以改善。当回味自己的言行之时,找到不妥的地方,就需要反省自己,为什么会说这种话,做这种事?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换一种方式会不会好一点?长此以往,理性被加固,那些不合理的言行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是,种种事实证明,很多人压根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错,想方设法为自己找借口。这就是恶劣的原生家庭造成是另一个问题:自尊心太脆弱。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不敢面对自己所犯的错,心智永远也长不大。
用正确的方式守护人心,用爱守护纯真,我是菱形心脏,感谢大家的阅读和关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