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为什么之前你帮助过的人到最后会诋毁你,表面是朋友背后诋毁你

这两年,关于诽谤诋毁的事情非常多,在网上都能看到许多铺天盖地的小作文,甚至不乏一些名人被伤害的故事,最为典型的就是央视主持人朱军的案件。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是花了数年的时间才能洗清这个罪名。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家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如今捏造事实、诽谤的事情越来越多,很难有客观合理的真相摆在大家面前。不仅如此,生活中许多人也曾遭遇过被诋毁网暴的痛苦,稍有矛盾,就会有人放大这个冲突,无中生有捏造许多事实来攻击他人。
有些人甚至之前还受过当事者的帮助,但到最后都变成一地鸡毛,变成升米

这两年,关于诽谤诋毁的事情非常多,在网上都能看到许多铺天盖地的小作文,甚至不乏一些名人被伤害的故事,最为典型的就是央视主持人朱军的案件。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是花了数年的时间才能洗清这个罪名。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家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如今捏造事实、诽谤的事情越来越多,很难有客观合理的真相摆在大家面前。不仅如此,生活中许多人也曾遭遇过被诋毁网暴的痛苦,稍有矛盾,就会有人放大这个冲突,无中生有捏造许多事实来攻击他人。

有些人甚至之前还受过当事者的帮助,但到最后都变成一地鸡毛,变成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为什么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的过程愈加频繁?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客观分析,这里面也许会存在两种因素,造成这样的局面。

为什么之前你帮助过的人到最后会诋毁你,表面是朋友背后诋毁你

一是存在受害者心理的现象,导致个体认知和情绪上存在严重缺陷。所谓受害者心理,是指一个人会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进行外归因,把造成的伤害和痛苦归咎于客观环境以及他人身上,通过指责外界事物来获得自我宽慰,从而达到心理慰藉以及推卸责任的行为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对夫妻在一起生活,某一天丈夫的妈妈生病了,被送进ICU抢救,此时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然而妻子这边没有顾及丈夫的感受,在网上依旧大肆购买名牌服饰,花了不少钱,也把丈夫要住院的钱花完了。

丈夫知道以后,生气地说了妻子两句,说: “你怎么能乱花钱呢?家里面有人住院,正是抢救的关键时刻,你还到处买东西?”

妻子听了以后,觉得很委屈,内心很不满丈夫对他的指责,于是第二天气急败坏的把事情的过程写成小作文,发朋友圈和社交媒体,试图借用舆论的压力来给丈夫施压,表示“我没有错,你必须给我道歉”的态度。

像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理”模式,也是很多人身上会存在的心理困扰。出现问题以后,他们从来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一旦有人批评他、指责他,他就会觉得是别人的错,从来不会认真地去思考关系相处中自己存在的问题。

明明是自己做得不合理,影响关系发展了,还要指责是别人的问题。

如果真的把事情摊开来讲,让大家评理,客观的人都知道妻子的这个做法会有点过,自己的婆婆在住院,丈夫也非常痛苦,不仅不能陪伴支持,还要无理取闹给丈夫施加很大压力,于情于理都有点说不过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把病人照顾好,把这段困难的时间度过,然后再去买东西,到时候就不会有太大意见。

拥有受害者心理的人,他们大概率会存在极强的报复心理,由于惧怕伤害的感受,往往他们会夸大事实本身的真相。

为什么之前你帮助过的人到最后会诋毁你,表面是朋友背后诋毁你

二是社会感染的双向性,导致群体的暴力伤害事件。社会感染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现象,是指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在这过程里面,受信息缺失、沟通压力以及情绪的煽动影响,可能会发生极端、偏执的情况发生。

比如一个人在单位里工作,发现领导有贪污的现象,他觉得不爽,然后把领导举报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其它员工知道了,心里面也有情绪,受此事件影响,他会对“举报者”产生怨恨、仇视的心理。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主要是举报之后,单位的工作环境会不稳定,万一领导被追责,极有可能造成自身工作的影响,甚至也有可能被裁员和辞退的可能。

由于每个人的利益不同,所处的背景和环境不一样,继而在内心里面容易产生焦虑痛苦的情绪。这种情绪上来,再加上不明事理的人群煽动,就会造成大规模的伤害事件。

另外在这过程里,人也会有从众的心理,为了不被社会所抛弃,有些时候人们会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想法和行为。虽然有时候他们并不一定是真心相信这些事情的,但是受舆论影响,也会寻求行为的参照,从而避免群体偏离现象的发生。

为什么之前你帮助过的人到最后会诋毁你,表面是朋友背后诋毁你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坑你的人,都是你帮过的人的过程,明明你之前帮助过对方了,对方也知道你的情况,但是他们依然要攻击你、诋毁你,主要是他们也得照顾到自己的利益,还有内心感受的不适。

有时候碍于环境的压力,他们也会违心做出一些要伤害别人的行为。

所以这也告诉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得做到力所能及和保持边界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得注重保持距离,同时也要做好维护自己权益和感受的准备。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具有同理心的状态,过于付诸感情,到时候也会遭遇反噬的危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8587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109斤男子结婚7年体重暴增老婆翻出结婚录像带想向婆婆退货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要祭祀,祭祖发朋友圈的句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