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为什么现在身边离婚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高考完了离婚越来越多

离婚
一、择偶标准越来越物质化,缺少保障婚姻长久的特征。
如今受网络和时代潮流影响,青年男女择偶标准越来越物质化,共同特点是向钱看。
男士择偶白富美,女士择偶高富帅,如此简单明了的择偶标准看不到一点白头偕老的特点。
父母那辈人的择偶标准是男士老实可靠、本分顾家,有上进心;女士能生养、有教养、安分守己,会照顾人。上一辈的择偶标准保障婚姻长久的特征是男的顾家,女的顾人,共同特点都是守本分。
现在男女之间自由恋爱,看上眼了就在一起,同居两三年就谈婚论嫁,个别寻求

为什么现在身边离婚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高考完了离婚越来越多

离婚

一、择偶标准越来越物质化,缺少保障婚姻长久的特征。

如今受网络和时代潮流影响,青年男女择偶标准越来越物质化,共同特点是向钱看。

男士择偶白富美,女士择偶高富帅,如此简单明了的择偶标准看不到一点白头偕老的特点。

父母那辈人的择偶标准是男士老实可靠、本分顾家,有上进心;女士能生养、有教养、安分守己,会照顾人。上一辈的择偶标准保障婚姻长久的特征是男的顾家,女的顾人,共同特点都是守本分。

现在男女之间自由恋爱,看上眼了就在一起,同居两三年就谈婚论嫁,个别寻求刺激的还来个闪婚。婚前婚后男女之间除了领了一个结婚证一切还是老样子,角色身份转换并没有让双方心理产生任何变化,谁也没想过守夫妻本分,甚至连夫妻本分是什么都不清楚。还是像婚前同居一样我行我素,即使生了孩子依然如此。婚后用争吵处理生活琐事,时刻谋划大难来时分家产各自飞。

二、受父母过度照顾,成年人孩子气越来越多。

受生育政策影响,如今的成年人受父母过度照顾,虽然成年了,但心理并不成熟,遇事处事容易情绪化、撒孩子气。

进入社会后为人处世缺乏理智,控制不住情绪和欲望,分不清轻重缓急,不辨因果、不论得失,缺少大局观和远见,还像在父母身边一样。

选择结婚对象以貌取人,缺乏看人识人的能力,感觉遇到真爱,谈恋爱时看到了对方光鲜的一面,就以为是对方的全部。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都那么完美。结婚后才发现,曾经的光鲜都是他/她父母伺候照顾出来的,离开父母,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别奢求照顾伴侣和孩子了。

小夫妻婚后面对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头雾水,手足无措,一脸茫然。都想靠对方挺身而出,独当一面。事与愿违,最后发现对方靠不住时,就开始抱怨指责这哪里是找了个同甘共苦的伴侣,完全是从别人家领养了一个孩子,不但生活很儿戏,连情绪也经常放刁撒娇,需要哄,时刻宠。双方父母任小夫妻俩整天奴役,一旦有一点怨言,婆媳关系就变成了家庭主要矛盾。

为什么现在身边离婚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高考完了离婚越来越多

奴役父母

三、家庭分化越来越小,夫妻矛盾失去缓冲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人员自由流动,原来固有的大家庭逐渐土崩瓦解,以前靠分家拆分家庭的模式直接变成了地域自动拆分,致使儿媳孙媳很难融入男方大家庭扮演好各种角色。

儿女进城安家落户组建小家庭,二人世界组建的小家庭在处理摩擦和矛盾处理过程中全部采用情绪催动,指责、抱怨、吵架、冷战、负气离家。

整个矛盾处理过程没有任何外力缓解或制约,有了孩子还可以牵线搭桥中间传话,没有孩子就只能靠某一方主动服软道歉赔罪求和,或者双方父母以大局为重主动说和,如果都没有就进入了”离开谁都过“的状态,相互之间另结新欢,一拍两散。

四、容易得到的,也就容易丢弃

过去婚丧嫁娶仪式繁琐,过程复杂,夫妻之间要经过艰难险阻才能走到一起,婚前两人见一面都难,更别说发生性关系甚至同居。

结婚后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生娃持家,分工明确,夫唱妇随。离婚更是被道德层层约束,男人浪荡、女人失德才可能离婚,高额的离婚成本导致男女宁愿丧偶都不愿离婚。

如今男女关系开放自由,结婚自愿、离婚自由,缺乏道德约束。

你情我愿谈情说爱,双方愿意随时随地可以发生性关系。

婚姻不再神圣,仅仅成为了生孩子的条件,早已失去了男女同居的门槛作用。男女换对象像换衣服一样容易,男女结婚像参加一场活动一样简单。

男生爱色,女生爱美(美需要钱实现),人性使然,移情别恋和见异思迁可以司空见惯,离婚当然可以家常便饭。

孩子曾经是夫妻离婚前最后一道羁绊,双方父母挺身而出,让小夫妻再无后顾之忧,一别两宽,理所当然。

为什么现在身边离婚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高考完了离婚越来越多

离婚争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8642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说婆婆也是妈,多少婆媳矛盾都是婆婆的 下一篇:交公粮的年代才是幸福感最强的年代可惜专家不同意这说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