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娃的心理分析「朋友圈晒娃是什么心理」
编辑|知了知了
在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常常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维系情感纽带和群体归属感。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以熟人为主的强关系群体,强关系间的群体成员其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大多相似,同质性较强。
微信朋友圈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圈子有着相似的特征,存在着圈层关系。
在朋友圈中,有亲朋好友组成的“地缘”“血缘”关系,亦有基于某种利益需求而认识的好友组成的“生人圈”,最终组成了以“已”为中心的社交圈。
强关系的维护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以“
文|余时
编辑|知了知了
在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常常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维系情感纽带和群体归属感。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以熟人为主的强关系群体,强关系间的群体成员其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大多相似,同质性较强。
微信朋友圈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圈子有着相似的特征,存在着圈层关系。
在朋友圈中,有亲朋好友组成的“地缘”“血缘”关系,亦有基于某种利益需求而认识的好友组成的“生人圈”,最终组成了以“已”为中心的社交圈。
强关系的维护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以“差序格局”描述了传统的人际关系,“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扩展的社会网络关系,依据自我与他者亲疏远近的关系去区分关系圈子。
尽管强关系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彼此保持着相对密切的交往,但由于时间、空间所产生的距离,其交往相对于社交媒体中的交往缺乏即时性和便捷性。
“晒娃”者的观众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其分享互动行为弥补了时空的距离。
父母认为通过“晒娃”的方式能够让熟人了解孩子的近况。
“结婚后就去公婆家住了,婚后生活过得怎么样,娘家也会想知道自己女儿过的好不好。
晒娃主要就是想让亲人知道我嫁的挺好的,孩子健康可爱,这样也能让家人能够放心。”
“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父亲平时跟我交流很少,我爸挺沉默寡言的,他一般也不给我打电话或者过问我太多的事。
但是每次我发什么东西他总是一条不漏的点赞,我知道他其实很关心我的生活,也很关心我的家庭婚姻情况。”
弱关系的加强与拓展
弱关系群体间异质性较强,其加强与拓展需要建立共通意义空间。
传受双方在有了共通意义空间时才能实现信息的互动。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要实现共通的意义空间首先需要双方对传播过程中的文字、图片符号意义的理解具有一致性,其次是需要拥有较为相似的文化背景或者是生活经验。
有关家庭的话题往往是个体熟悉的生活内容。
父母发表关于“育儿”的话题能够促使不同社会特质的人相互连接,促进人际交往的开展。
“我晒娃也是希望让更多朋友去了解我的动态,了解我孩子的动态,维护双方的情感和社交。
我其实平常不怎么会晒娃,但是偶尔也会‘冒冒泡’,有些朋友很久没联系了,下次朋友聚会我们还能聊一聊关于育儿的话题。”
“有个高中同学,好久没见了她,突然看到她晒娃,我就点进她朋友圈看了下发现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然后感觉我宝宝和她宝宝也差不多大吧,就突然私聊她聊起来了,熟络起来了,后来还有时候约出去吃吃饭什么的”。
弱关系的拓展,既包括较为疏远的朋友,也包括对于不相熟顾客的吸引。
Y是一名微商,晒娃是她的日常。
她会每日频繁地更新自己的育儿动态,于她而言,晒娃不仅是展示自己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亦是吸引发展产品营销“下线”、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
“希望自己成为经济独立自主又关心孩子成长的母亲,可哪里那么容易,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做微商是很多妈妈的选择。
经常晒娃是因为自己宝妈微商的人设需要。
我是一名宝妈微商,那我需要营造的是一个含辛茹苦、独立自强的宝妈形象,所以平常也会发一些带娃辛苦的日常,这样就会让人觉得你的生活很真实,觉得你很可靠。
那顾客会比较青睐于和你买产品。
而且微商很多都是宝妈在做,你通过晒娃可以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就是做微商可以给宝宝带来更好的生活,这样吸引更多全职宝妈加入到微商团队中。
二是晒娃的话也可以顺带捎上自己的产品营销。
比如卖一些桂圆干、土蜂蜜一些农副产品,就会把小孩子偷吃产品的一些小视频、照片放上去,侧面突出农产品的品质好、纯天然嘛。”
受访者M是做芦荟美容产品生意,她偶尔会让儿子拿着芦荟胶产品在店门口进行广告词的吆喝,并录制小视频发到朋友圈里。
“小孩子蛮可爱的,也愿意配合妈妈的工作。
那天晚上我就让他穿了一件写着‘全村的希望’的T恤衫,在店门口叫卖‘九十九块九,卖芦荟胶咯,九十九块九,卖芦荟胶咯……’效果还是挺好的,有他出场的小视频一般都点赞很多,有时候顾客过来买东西还会夸他懂事又可爱”
寻求群体归属感
从众行为能够带给人们群体归属感,以保证个体不会被群体所孤立,同时在心理层面能够建立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社群。
朋友圈里的好友大多与个体具有相似性,或大多处于为人父母的人生阶段,“晒娃”成为了共同圈子常见的媒介分享行为。
O今年快30岁,她的朋友们逐渐开始迈入“晒娃”的圈子,在这样的氛围下,她也逐渐开始加入到宝妈的“晒娃”的队伍中,用她的话来说,晒娃是出于“别人晒我也晒,我想融入圈子”的目的。
“我觉得晒娃就像年轻女孩去网红店打卡,恋爱的人晒礼物一样,表示我和大家一样,为了参与公共话题,展现自己跟大众一样的属性,融入某一个圈子;
就像别人吐槽男朋友,别人吐槽写论文,吐槽期末考试,我也吐槽一样,会引起大家点赞和评论”。
M表示,在假期期间,带娃出游、亲子互动的活动是父母们“晒娃”的重要内容,朋友圈中许多父母都会“晒”出家庭出游的内容,在这样的氛围下自己也想“跟风晒”。
“会想跟着晒,比如像劳动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朋友圈里都是带小孩去旅行,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的,在这种氛围下你就会觉得我也应该晒下亲子出游之类的。
要不总有一种‘热闹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觉”。
美满家庭的呈现
在不少包含晒娃的内容中,亦存在着“他者”。如孩子与他人的合影照片,或从文本内容中体现孩子与他人的互动。
这种类型的晒娃往往是体现伴侣对孩子的陪伴,或长辈对孩子的关切等。
尽管表面上是记录孩子的活动,但深层动机更多是“晒”出自己所拥有的的美满家庭关系。
如L的丈夫因为工作常年出差,大多数时候由她独自抚养年幼的孩子。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L的丈夫常常为了兼顾家庭与工作两头奔波。
为此,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为了他的宝贝女儿,这位老父亲不辞辛苦,每周往返一次,上海——新沂”
并配图父亲怀抱幼儿的照片,照片显得十分温馨。
Q则记录了一家三口逛超市的场景,她在朋友圈文本里写
“一直叨叨,说妈妈答应比赛得第一名就奖励自行车的,怎么还不买?今晚来迪卡侬试骑,你满意了,可是你娘嫌贵咧。”
又在所发朋友圈底下附加自己的评论,“上个厕所回来,人家耙耙已经买单了,我的500块呀,难为你妈一件39.9的短袖都舍不得买”。
一方面突出自己妈妈“小家子气”的性格,而另一方面,有意抬高父亲“对孩子阔气,愿意为孩子花钱”的性格,突出父亲在育儿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观察,发现一般晒伴侣的多为女性。
受访者表示,“借娃炫父”一是为了向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们秀出丈夫对待家庭认真负责的形象以此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二是在朋友圈“公开表扬”的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夫妻关系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认可激励父亲在以后的育儿工作中能继续付出。
父亲育儿成为妻子炫耀的资本的背后,彰显出了父职在家庭育儿工作中边缘化的问题。
在传统性别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母亲成为了育儿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家庭更多照顾孩子的责任。
一方面,“丧偶式育儿”成为了大众媒介反思教养母职化现象的重要议题;
另一方面,“借娃炫父”在个体的社会化媒体的呈现中亦成为主要内容;
媒介如镜子般映照着现实社会育儿生活,折射出的是母亲在家庭育儿问题中的理想愿景。
在密集型育儿、精细化育儿的背景下,“育儿难”愈发成为当今家庭生活的困境,消除“密集母职”的迷思,唤醒男性照顾意识与自觉成为母亲们的重要诉求。
除了晒父亲之外,还有晒孩子外婆、外公,爷爷奶奶等对孩子的陪伴和帮助,其目的都是分享突出自我的幸福感。
尽管主体不同,但其目的都大多相似,即“晒出我有一个好婆婆能够帮我带孩子”“我的父母对孩子照顾得贴入微等”等目的,突出自我在一个美满家庭关系的环境中。
无论重点是呈现理想的父母形象,或是通过“晒娃”彰显阶级品味、突出家庭关系美满,实际上都是向外界构建理想自我的方式。
“晒娃”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呈现,是经过修饰、重塑后的自我表达,这种表达可能真实也可能是人为刻意去营造,其背后动机是父母们获取自我满足、寻求认同的心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