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房优惠政策「福建买房思考题结婚房改善房是否非买不可什么才是真刚需」
我们不禁感到疑问,它们是如何厚着脸皮敲下这些违反常识的字眼?既然承认楼市凉房价跌,也得承认不少人因为高位接盘付出惨重代价。那么从正常人的思维出发都能想到,这时应该告诉别人不要买
我们知道,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些房产营销号往往是不肯承认楼市转凉的。所以当它们都不得不承认成交低迷、房价大跌的时候,实际情况远比它们肯写的还要糟。与此同时,它们一边承认市场已经凉透,装出一副好心提醒购房人的模样,但最终总会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相同的观点,说刚需和改善需求的人可以买房,投资客户不要指望房子升值空间等等。
我们不禁感到疑问,它们是如何厚着脸皮敲下这些违反常识的字眼?既然承认楼市凉房价跌,也得承认不少人因为高位接盘付出惨重代价。那么从正常人的思维出发都能想到,这时应该告诉别人不要买房,不要高价接盘。为什么这些年来无论市场多冷,它们拐弯抹角绕来绕去最终目的都是喊人买买买呢?
在那些房托营销号嘴里,刚需和改善需求的人就像大冤种一样,不管跌多少,亏多少,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不顾一切赶紧买房。然而我们知道,事实上随着房价下跌很多购房需求都已消失,看到买房会亏多少刚需瞬间消失。于是如今每逢有人说自己是刚需的时候,我都希望他们先仔细想一想,自己真是什么刚需吗?所谓的刚需和改善,就一定要买房子吗?
前段时间本号文章底下有一则留言,问的是父母给孩子买房贷款做担保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孩子收入不够还要父母来担保,说明他们根本不该买这套房。孩子买不起房可以申请公租房、保租房,或者去买更便宜的房子,或者多存款学精通等房价跌到买得起。要不然做父母的辛苦了大半辈子,养老钱都给孩子当首付还要帮孩子还债?
这段问答让许多有正义感的读者产生共鸣,大家感到愤慨,做子女的只想着自己买房,难道不打算让父母安享晚年吗?这确实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但在现实中的的确确大量存在。或许有些做子女的还振振有词,说买房结婚是刚需,要么是对象催得急,要么把丈母娘拉出来当挡箭牌,说这房子急着要买不得不买。事实果真如此吗?结婚买房真是刚需吗?
平时读完文章还有关注留言板的读者们会发现,这些年来很多类似提问都会被我怼回去。特别是某些人以结婚为理由来问我“杀猪房”能不能买,说自己是刚需的时候,我经常会回答一句:结婚不是刚需,活命才是,租房就不能结婚吗?
事实就是如此简单,吃饭和活命才是刚需,如果有些房子你算一算觉得负担很累,就要明白这不是你该买的房;如果看来看去还是觉得没有合适的房子,说明现阶段买房不是你该干的事。尤其那些为了结婚强行去买本不该买的房,那些超出自己偿还能力强行贷款的人,靠着“啃老”支撑月供注定无法长久,一旦断供房财两空,这婚结完又能持续几年?随着家庭经济的崩塌,婚姻自然也就走到尽头。
而且就算勉强买房结了婚又能怎样?负债若是过重到头来也生不起娃。试想,长达二三十年的按揭压在身上,两夫妻“996”辛苦工作还得靠父母帮忙,生活太累没有质量,还完月供连奶粉钱都存不下。这种状态还怎么生孩子呢?被掏空“六个钱包”的父母在一天天老去,再想帮衬也已有心无力,何况人不可能永远健康无疾无病。
如今出生率大幅下降的背后固然是高房价导致了结婚率的降低,但将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得让年轻人买得起房、结的起婚,还得让年轻人在买房的时候付出尽可能低的代价,还完月供还能保留尽可能多的存款,养孩子也要花很多钱。
所以明白人都能理解,为什么这几年来有些事情我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呼吁(不管他们听不听),包括低价出售安置余房给外地刚需,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要继续大量建下去,人才房要降低售价扩大“人才”定义范围等等。并且尽力阻止刚需家庭买房被宰杀,劝说年轻人买房要务实,不要爱慕虚荣,要多存款少负债,能少借点钱就不要榨干一切。这都是从长远考量,降房价是关系一个城市发展存续的大事。而那些恨不得把购房人扒皮抽筋吃干抹净的房托们,全都是反其道而行之。
至于某些人嘴里的改善房,既然称为改善,说明自家已有房子,或许小了点,或许稍旧点,想让自己住得更舒服一点无可厚非。但为了这些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既有房子在手,说明不买也有的住,并不是非买不可,没有那么迫切的购房需求。
此时,我建议这些并不迫切的改善型购房人好好思考一个问题,改善的前提是你的家庭经济状况一片向好,收入增加能够支持你的住房消费。以这几年的经济局势,你家收入是增是减,将来是否有把握确保自己收入不降低?买了更贵的房子,背上更重的债务,一旦家庭财政状况出现风吹草动还能不能负担得起?
就算买了更大更新的房子,但你为还按揭要把每个月大部分的收入填进去,只能省吃俭用紧巴巴过日子,这样的生活质量能不能和原来手头宽裕时相比?这房子买来真就是改善吗?请记住,改善房绝不是什么“刚性需求”,而是一种“奢侈品”,有那个财力的人才能消费,家底不够厚的人切莫把改善也看作刚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