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收到骚扰短信「大调研|为啥总能收到骚扰短信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是这样泄露的」
刚在网站浏览了买房信息,就接到房产中介公司的骚扰电话;
刚给孩子报了课外班,就收到类似机构邀约短信……
当我们在网上留下痕迹时,个人信息也许正面临着被窃取甚至被利用的风险。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是降低风险隐患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网银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社交账号、邮箱账号等账户信息;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
刚在银行办完业务,就接到理财推销电话;
刚在网站浏览了买房信息,就接到房产中介公司的骚扰电话;
刚给孩子报了课外班,就收到类似机构邀约短信……
当我们在网上留下痕迹时,个人信息也许正面临着被窃取甚至被利用的风险。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是降低风险隐患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网银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社交账号、邮箱账号等账户信息;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隐私信息以及你的设备信息、社会关系信息、网络行为信息等。
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可能会导致——
除了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烦恼,还有个人身份被冒用这类较为严重的问题。同时,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法分子在精准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编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诈骗场景,继而对公众实施欺诈。
因此,我们应了解以下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各类单据泄露个人信息
快递包装上的物流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网友收到货物后不经意把快递单扔掉导致信息泄露;火车票实行实名制后,车票上印有购票者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很多人在乘坐完火车后,会顺手丢弃火车票,不法分子一旦捡到,就可以通过读票仪器窃取车票中的个人信息;在刷卡购物的纸质对账单上,记录了持卡人的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同样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社交小细节泄露信息
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与人进行线上互动时,不自觉透露姓名、职务、单位等信息;家长在朋友圈晒娃的同时,无意中透露了孩子的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部分网友旅行发朋友圈打卡、晒火车票、登机牌时,忘了将身份证号码、二维码等敏感信息进行模糊处理……这些网上社交的小细节,都有可能出卖你的个人信息。
网购平台泄露信息
网上购物平台需要注册信息,如手机号,QQ号码等。通过这些,不法分子可以从QQ资料、空间等渠道获得更多个人信息。
有奖活动泄露信息
在街上,人们有时候会碰到商家邀请参加“调查问卷表”、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会员卡等活动,他们一般会要求路人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这相当于把自己的信息送上门!
海投简历泄露信息
大部分人找工作都是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进行,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以极低价格转手。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这些私人信息赢得你的信任,对你进行诈骗。
打印资料泄露信息
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经常要登记个人信息。一些打印店、复印店为了牟利,会将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然后转手卖掉。
“个性化服务”泄露隐私
很多个性化服务都需要个人信息,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为例,不少商家与社交网站合作,通过无线网络确定用户位置,从而推送商品或服务。更为可怕的是用户被实时“监控”,这为诈骗、绑架勒索等打开了方便之门。
那么,该如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呢?8个建议助你远离侵害:
一是在处理快递单等含有个人信息资料的文件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二是在外使用公共网络,下线要先清理痕迹,或者开启隐私模式;
三是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留下个人信息;
四是网上留电话号码,数字间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到;
五是朋友圈晒照片,一定要谨慎,尽量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
六是一般情况下,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家庭信息,身份证号码等不要过于详细;
七是注册各类社交平台、网购平台等尽量使用较复杂的密码;
八是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综合:新华网、央广网、经济日报
审核:王韶云
校对:施娇娇
编辑:魏 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