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难忘在部队看电影的往事说说,回忆部队青春岁月

w-415# 原创作者:铁四师 朱德全 铁道兵战友网 2022-09-21
几天前,有战友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怀念从前的露天电影》的散文,我看后颇有同感,同时勾起了在部队看电影的许多往事。
  我1968年春天参军后加入铁道兵部队,部队驻扎在北京郊区的山沟里。那时,部队文化生活贫乏,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看电影是主要的文化活动。每次看电影,全营官兵聚在一起,好像是一次愉快的欢聚,难得的精神享受。
  那时候师部有电影队,团部有电影组,轮流下基层给部队放电影。上级要求一个月要保证让

w-415# 原创作者:铁四师 朱德全 铁道兵战友网 2022-09-21

几天前,有战友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怀念从前的露天电影》的散文,我看后颇有同感,同时勾起了在部队看电影的许多往事。

  我1968年春天参军后加入铁道兵部队,部队驻扎在北京郊区的山沟里。那时,部队文化生活贫乏,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看电影是主要的文化活动。每次看电影,全营官兵聚在一起,好像是一次愉快的欢聚,难得的精神享受。

  那时候师部有电影队,团部有电影组,轮流下基层给部队放电影。上级要求一个月要保证让战士们看一场电影,可那时候可以放的电影片子太少了,只有 “老三战”和新闻简报,战士们总结为“老三战”一明星。老三战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一明星即柬埔寨流亡国王西哈努克亲王。“老三战”是电影中的经典,战士们都爱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每次放电影,前面加演新闻简报,很多新闻简报里有柬埔寨流亡国王西哈努克亲王的身影,于是,他成了战士们笑侃的“电影明星”。

  “老三战”看了许多遍,电影里的人物包括台词都记得滚瓜烂熟,《南征北战》里的高营长、小胖子,《地道战》里的老钟叔、高传宝、汤司令,《地雷战》里偷地雷的,“高,实在是高”,“偷地雷的来了”,“又进步了”等台词,人人都能模仿几句。电影中的情节成了大家时常的话题,有的则是战友们开心的笑料。

  《南征北战》影照“又进步了”

  《地道战》影照

  当时,部队驻扎在山沟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电影只能在露天的山坡上。营部旁边有个山坡,比较平缓,全营看电影、开大会都在这里。前面埋两根杉木杆子,银幕挂在杉木杆子上,就是电影场了。别看场地简陋,每次演电影,都是一次快乐的享受,银幕前不时地发出欢笑声。

  1970年,部队搬家到了山西灵丘县的白崖台村,营区下面是条河沟,河沟里乱石滚滚,只有雨季才有水,没有水时,河沟就是我们的电影场。在干涸的河床上埋两根电线杆,挂上银幕就可以放电影了。这露天的电影场还不是固定不变的。雨季,河沟里有水,就挪在河沟旁边的高处,雁北地区风沙大,刮大风时,再找个背风的地方。

  部队到来之前,山沟里住的老百姓很难看到电影,有的青少年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听说部队晚上放电影,附近十里八乡的老乡翻山越岭、打着灯笼来观看。每次放电影前,营长都交待,给老乡们留些位置。乡亲们站在队伍旁边,有的坐在石头蛋上,军民一起看电影,其乐融融。

  露天看电影有利有弊,视野开阔,空气新鲜,随时随地,但炎热的夏天,免不了遭受蚊虫的叮咬;寒冬腊月时候,冻手冻脚的。但天气挡不住战士们看电影的热情。看电影时,部队着装整齐,战士们全副武装,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电影场。炎热的夏天着装整齐,扎着武装带,荷枪实弹,腰间绑着子弹夹,看一场电影,准能捂出一身臭汗。冬天看电影,穿着棉大衣、棉鞋,冻得手脚冰凉。但每次演电影,银幕前总是坐得满满的,有时候银幕后面也有人。在文化娱乐活动贫乏的年代,在现场劳动一天了,晚上坐在银幕前看电影,既可以休息疲劳的身体,又得到了精神愉悦。

  两年以后,我调到了团机关工作。当时团机关驻在山西灵丘县的东河南村,机关建有个简易礼堂,能坐下几百号人,看电影的条件比营连好多了。但团机关放电影大部分还是在室外的操场上。操场开阔,坐人多,村里的老百姓也可以来看。每次放电影,我们还没有接到通知,村庄的大喇叭就喊了:“社员同志们,今天晚上8729部队大院演电影《红灯记》,欢迎大家观看”,那带着浓重雁北腔调的声音好听极了。第一次听见,我还把“红灯记”误认为是“花大姐”呢!

  后来,部队搬家到河北省三河县,团机关驻城关镇北关。县城比山沟和农村繁华,条件也好。团机关的礼堂也高级多了,白天也可以放电影。我记得第一次看彩色故事片《青松岭》是1973年春节大年初一上午,我站在礼堂后边正看得入神,忽然发现银幕下方出现一行字:“保卫股朱干事,外面有人找,有急事”。因为发案出现场,我只看了一半。在团机关,看电影方便,彩色电影《创业》刚出来不久就看了。外国电影也有了,主要是朝鲜、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的片子。朝鲜故事片生活气息浓郁,大家爱看。《鲜花盛开的村庄》和《摘苹果的时候》两部片子,色彩艳丽,“老裴大哥”“老笤帚”等人物演得生动活泼。“老裴大哥”的雅号就由此而来。

  1974年,我“又进步了”,被调到了师机关。师机关驻扎在河北省蓟县(现天津市蓟州区),部队接收了原天津医学院的房产,有个礼堂,属于“胡子”工程,还没有完工,礼堂里没有座椅,没有窗帘,也比较小,机关放电影大多在露天的篮球场。

  每次放电影,尤其是演新片子,除了值班的,机关干部战士、家属孩子全部集中在篮球场。我调到机关后不久,看电影时出了点“事”。有两次演电影,有人乘机翻窗进入女兵宿舍“刷浆糊”。机关发生这样的事,保卫科长罗明兴非常气愤,说一定想办法抓住他。每次机关演电影,他就指示我带领警卫排两个战士在女兵宿舍附近蹲坑。我想看电影,但更想抓住那个“贼”。每次机关放电影,我都提前到场,在电影场露露面,电影一开演,我就悄悄地离开去蹲坑。第三次蹲坑,那“贼”果然出现了,可惜有个警卫战士行动时碰倒了旁边的凳子。那“贼”听到响声,跳窗拔腿就跑,比兔子跑得还快,近在眼前没有被我们抓住。从此机关放电影都“平安无事”。

  1975年,部队移防山西,师机关驻太原市老军营,看电影的次数更多了,多数在机关的礼堂里看。那时候师机关人多,家属孩子也多。天气好时也是在外边露天放电影。机关看电影不集合、不站队,随意坐,听说放电影,有的孩子提前去占位置。随军家属中有个智障孩子,爱看电影,每天去电影队打探消息,每次放电影他先知道,通知没出,他的“小喇叭”就广播出去了。

  有段时间看“内部片”时尚。“内部片”即没有公开发行的片子,大多是外国片,名曰“试看”和“审片”。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刘贤权是国务院的文化组长,近水楼台先得月,听说铁道兵机关经常放内部片,听说后很羡慕。

  我看过两部“内部片”, 一部是前苏联电影片《解放》,一部是美国电影《巴顿将军》。其实,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内部片”。

  看《解放》电影,大概是1973年的春天。当时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苏联扬言要对中国实施包括核打击在内的侵略战争,全国上下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战备。为了解苏军的装备和具体打法,上级要求,部队排以上干部都要看苏联片《解放》。我们团的干部分批到师机关的礼堂看。我是第二批,早上6点钟从驻地三河县的团机关出发,坐着解放牌敞篷汽车,到蓟县师机关礼堂看电影。7点多到达,7点半正式放映。我们列队进场,门口有警卫战士把门,一个个检查,穿四个兜衣服让进,穿两个兜的不让进。礼堂里没有坐椅,摆放着一排排的方木,电影放映前,一个战士拿着竹竿挑关窗帘。《解放》片子又臭又长,画面多是飞机、大炮、坦克,情节简单,连续放7个多小时。我们看完电影,已经下午二点多了,下午四点多才回到团机关,10来个小时没有喝水,没有吃东西,又渴又饿又累。

  第二次看“内部片”是1979年,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那年秋天,位于太原市河西区小井峪的16团家属院发生了一起“五四式”手枪被盗案,师保卫科和太原市公安局共同组成联合专案组破案。师首长指示:“一定要想办法破案,把枪支追回来。等你们破了案,联系内部电影院慰劳你们。”看内部电影,大家翘首以盼,专案组成员个个精神振奋,决心尽快破案。过了一个星期,案件有了眉目。我向首长报告说,案件有了重要线索,很快就能破案。首长高兴地说,我马上派人联系,晚上让你们看内部电影。

当天下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到案并交代了作案过程。但他盗枪后害怕,把枪扔到苞米地里了。找枪的过程并不顺利。一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才把枪追回来。在七点多钟的时候,枪还没有着落。我给首长打电话汇报,不知道啥时间才能找到枪,枪找不到我们就不收兵,就别等我们看电影了。首长说:“你们什么时候找到枪,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开演。”专案组全体同志闻听非常感动,全体紧急行动,晚上九点钟抓获了另一名嫌疑人,人枪俱获。当专案组成员走进机关礼堂时,受到了首长和大家的热烈欢迎。当晚放内部电影是美国片《巴顿将军》。

(编辑:彩云追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1696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用听诊器能听出心脏病吗,听诊器是不是能听出心脏病 下一篇:苹果下载更新出错,iphone更新失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