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时,比利林恩中场战事解说

【编者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全球影史上第一部使用每秒120帧速率 4K高清辨析度拍摄的3D剧情片,李安称这种技术为Whole Shebang。消息一出,各种溢美之辞便铺天盖地而来。多家媒体更是把它早早列为冲奥大热。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纽约电影节闭幕夜(10月14日),这部电影首次向观众露出庐山真面目。


李安在2016纽约电影节上
当天早些时候,李安带着他的技术顾问本·葛文斯接受了美国影视新闻网站DEADLINE记者Mike Fleming Jr的采访——面对

【编者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全球影史上第一部使用每秒120帧速率 4K高清辨析度拍摄的3D剧情片,李安称这种技术为Whole Shebang。消息一出,各种溢美之辞便铺天盖地而来。多家媒体更是把它早早列为冲奥大热。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纽约电影节闭幕夜(10月14日),这部电影首次向观众露出庐山真面目。

李安在2016纽约电影节上

当天早些时候,李安带着他的技术顾问本·葛文斯接受了美国影视新闻网站DEADLINE记者Mike Fleming Jr的采访——面对即将举行的全球首映礼,这位得奖专业户还是显得非常紧张。影片的技术打破了一直横亘在观众与大银幕之间的壁垒,带给观众完全真实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亲睹现实中发生眼前的一切,而不是对着银幕看电影。这对李安来说无异于一场赌博,因为他自己也不确定这种突破能否被观众接受。

而当天放映后的观众评价也确实印证了他的担忧:看惯了24帧的观众并不适应120帧带来的强烈真实感,观者贬多褒少,电影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只有17%,这在“李安制造”中相当罕见。于是众人又开始热炒“李安电影扑街”的新闻。

那么作为李安,他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连iPhone都还没玩转的李安要直奔4K3D120帧/秒这样前无古人的先锋技术,是想炫技获得更好的票房、口碑;是想用更好的技术手段更好地讲一个故事?又抑或是有更宏大的野心,做一个“颠覆者”,在电影的殿堂来一次革命?从Deadline这篇迄今为止最深入全面的专访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关于这部电影,安叔到底在想什么,又做了什么。

DEADLINE:确定大部分电影院都有能放映Whole Shebang的设备吗?

葛文斯:没有,我们基本上要把放映室的东西清空,专门来放Whole Shebang的设备。

李安:Whole Shebang就是每秒120帧、4K、3D的意思,这个太长了,没法描述,但我们还没想出一个更“性感”的名称。要知道,我一开始和汤姆·罗斯曼(《比利·林恩》制片人)谈的时候,是想尝试至少每秒60帧和2K的,我想做成3D,因为在拍完“少年派”之后,我认为使用更高的帧数可以帮我找到答案。

他们给我推荐这本书(指《比利·林恩》的同名原著)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高帧率很适合这个内容,两者会有很好的结合。当时我们只知道48帧率,但我告诉他我做过60的实验,60会是下一代主流帧率。他听了很兴奋,我们做了调查,看了彼得·杰克逊用48帧拍出来的作品。我还拜访了道格·特朗布尔,他正在做一些60帧的试验,詹姆斯·卡梅隆也是。然后我发现,如果能接近120帧,就会逼真得跟实际看到的一样,而不再是一部电影。于是我要做出决定。

彼得·杰克逊的《霍比特人》系列采用的是48帧/秒的帧频

DEADLINE:什么决定?

李安:是留在电影世界,还是搬出电影世界——这是个艰难的决定。看电影时,你能看到画面的闪烁,这在24帧的3D电影里尤其明显;60帧就没那么明显,但你还是清楚知道你是在看电影,在看别人的故事,作为旁观者,你是安全的。

DEADLINE:这么说看Whole Shebang我们就不安全了?

李安:你们在一篇戛纳电影节的文章里称我为“颠覆者”,我就是没有办法抑制这种冲动。我就像受到了伊甸园苹果的诱惑。

最初我对自己说,不行,24帧是天堂的围栏,不要逾越;但我拦不住自己。我们试了120帧,在实验室遇到很多麻烦,因为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处理。事实上,我们使用了军事飞行模拟器,跟飞行员用的一样,而不是拍电影用的。我们是第一个尝试用这种技术来拍摄实景和讲故事。拍电影是一份苦差事,也是大投资,所以我必须先做决定,再选择相信。

回到你的问题,我们刚开始并不知道可以拍120帧,我们想用60帧2K,但后来又想到4K,因为呈现出来的会清晰非常多。

当你想尝试新事物,总需要找个好借口,一个这么做的理由。我的理由是,你可以把士兵在战争中受到的震撼、肾上腺素飙升的紧张感等通通拍出来,然后看着他们返回达拉斯、看着比利·林恩如何精神崩溃,这些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想,在这部电影里我可以把中场秀和战争放在一起,生动表现这个男孩的经历,他在感恩节这天看着大家放映他们的英雄事迹,心里又会怎么想,把这些拍出来会是什么样?

这个题材很有挑战性,它能让我感受到,老兵们最大的痛苦在于他们和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当他们回到家乡,物是人非,他们无法与家人分享他们的感受,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无法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人们根本理解不了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个故事是他们的剖白,它不是真实事件但它折射的现实是真的。他们要么返回战场,要么疯掉。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通过这种新媒体、新视角、新感受来表现这一点会更加生动,让人身临其境。所以我认为这种媒介和题材可以相辅相成,这也是让我想要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

DEADLINE:(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是个伟大时刻吗?

李安:整个剧组都为之一震,似乎都在说,这要怎么拍?就好像把我们曾经擅长的电影魔术、我们所了解的把戏都飞出九霄云外。那一刻真的很……

葛文斯:很多人的脸都白了。

李安:一片沉默,没人讨论,大家都看了(大屏幕试播),然后走出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说话,寂静无声。

DEADLINE:然后呢?

李安:已经准备好要开拍了,大家又迷茫了:要怎么做?

葛文斯:大家只好回去重新讨论,各部门都是。因为画面清晰到可以看清面部最细微的化妆,布景看起来也很假,什么都看得到。

DEADLINE:所以不能用假的东西了?我看了一些片段,就跟我们三个现在坐在这里一样真实。

李安:对于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表演:在每秒120帧的速率下要怎么表演?每个人都已经把台词烂熟于心,要怎么表现得像第一次经历一样自然?

DEADLINE:你们似乎并没有很享受这次科技突破,听起来你们的反应是:“我们制造了一只怪兽!”你都做了哪些调整?你刚刚提到了化妆。

李安:就算是60帧速率也不能化妆。路易莎·阿贝尔(化妆部主管)已经花了几个月时间来准备对肤色的处理,他们得像对待婴儿一样对待演员。

葛文斯:演员们都有特殊的饮食安排。

李安:她找到了一种硅基化妆品,可以透过它看到皮肤。所以如果有人没睡好或有些瑕疵太突出,可以用硅胶打底来掩盖,但这层底是透明的。我相信未来他们会发明出更多的化妆品或化妆方式,但我们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舍弃化妆了。

DEADLINE:演员们怎么想?

李安:年轻人可能会想:所有电影其实都这样,没什么好担心的;至于有经验的演员,我看他们却挺紧张。我就告诉他们:“相信我,没事的。”我们选角时已经确定要做120帧,但我还没看过有演员的画面,哪怕60帧的也没看过。我跟他们说:“可能无法化妆了,你们得做好准备,OK吗?”他们都说'OK,没问题。'

DEADLINE:他们都认为这部电影是一次重要的实验吗?

李安:两者都有。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所做的事情与众不同,而且史无前例。我们想怎么认为都可以。但还是要面对一个现实——这是一部电影,我们还是要拍出一部电影。

葛文斯:尽管我们都心存畏惧,但我们所看到的画面那么真实迷人,即使要推翻重来,大家同时也在想,这真是太棒了。

DEADLINE:那你如何调整对演员的指导?

李安:两方面——减少夸张,充实表演。如果只是减少夸张,人物看起来会很呆滞、肤浅、平面化,和过于简单。

DEADLINE:那你如何改变演员惯常的表演方式,尤其在他们都不知道120帧速率会对他们的表演带来什么影响的情况下?

李安:我得给演员的脑袋里装入更多的想法。

DEADLINE:你跟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或者范·迪塞尔是怎么说的,怎么表达你想达到的效果?他们看过成片了吗?

李安:还没有。(今晚)可能会吓到他们,那可能是另外一个故事。除了“相信我”,我跟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都是未知数,你们要有心理准备。他们都是好演员,都想尝试不同的东西,我也想和这样的演员合作。

我没像大部分导演那样给出很具体的指示,比如你现在的任务是做一件什么事情,让我们看出你有怎样的感觉。我尝试给他们大量潜台词,在每个不同场景给他们灌注更多想法,看看会怎么样,看看他们自不自然,是不是贴近生活,是不是真实可信。这比一般的电影表演复杂多了。

DEADLINE:成片有多接近你做出决定时的想象?

李安:说来奇怪,你怎么想象的并不重要,因为现在都不一样了。电影是怎样就怎样,你必须尊重它。我无法预测观众会怎么想,是不是跳得太远了?是不是这样或那样?最终都取决于观众对3D的感知,尤其是在这样的清晰度下。

这和看2D 24帧是不同的,大家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肯定不会一致,我对此表示欢迎。我认为电影就该如此,观众离场时彼此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那才是最好的。人们的反应都不一样,也许是因为文化,也许是因为眼睛。

DEADLINE:我们总是听说电影遭受重创,因为人们从流媒体和电视上就能看到想看的一切。但你这部电影不像那些骗人的玩意,比如3D转制,或上色的黑白片。这一部是独一无二的,几乎像是剧院里的演出。这是你想到的吗?

李安:在我看来,我们不像过去那么频繁地去教堂、寺庙或清真寺了。但我们还是会去电影院,只是我们现在可以在iPhone上看电影,去电影院就不像从前那么兴奋了。我认为这种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回归电影殿堂。不是每部电影都可以经受住这种画面、这种不同的拍摄心态、不同的体验。

但慢慢会改变,这只是第一步。我想这就是数码电影的新开端,即一种给你不同参与感的新型电影。我们还是可以用常规方法拍电影,这种电影也可以制作两个版本。就像太阳马戏团(加拿大娱乐演出公司,被誉为加拿大“国宝”),我想你不会说,我能在电视上看到,就再也不去马戏团看现场了。因为在我心中,电影院就是神殿。

DEADLINE:没想到的是,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转向了虚拟现实(VR),把眼镜戴上,无论上下左右甚至背后都能看到画面。

李安:有人请我做比较,我给出了一个挺没礼貌的回答,因为我觉得有点可笑。我说:'我是个导演,我认为我的VR比你的VR好。'把那个人说得挺尴尬,我也给他道歉了。但我的话也有一定道理。我认为必须有人做领头羊,好让其他人参与进来。

从文明诞生的第一天起即是如此,从山顶洞人举着火炬描述怎样捕猎狮子开始。一个人给出他的故事版本,你听了以后转化成自己的想象,这是电影,不是虚拟现实。也许两者可以融合,当然,我们可以互相帮助。但我认为导演通过摄像机和布景拍出来、在固定画幅里放映的虚拟现实不会消失。

DEADLINE:詹姆斯·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很早就放给很多顶级导演看,向他们展示3D可以达到什么效果。但你这部新片除了纽约电影节的导演肯·琼斯,还没给其他业内导演看过。你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对其他导演说什么?对Exhibition Community说什么?他们现在很难说服观众到电影院,去感受其他媒介形式在家里无法给予他们的观影体验。

《阿凡达》

李安:坦白说,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吸引一些导演做出创新。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抛砖引玉”,我希望有人看到这种技术后,想用它做出更好的作品。

我的自尊心可能会有点受伤,我喜欢听到别人赞美我的作品,但这次我们只是尽最大努力尝试新做法。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尝试可以让全世界看到,这样我就可以说:听着,请放开思想。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这次可能真的跳太远了。

但说到底,我们并不想在这个领域孤独求索,这太难了,也太寂寞。我们想有人加入进来。电影能变得那么好看就是因为有人看完以后也去尝试拍摄。我希望人们看完这部电影会说,让我来,给你瞧瞧我能做出什么,我能做得更好。我不可能期望所有人都受到启发,但希望能启发到一些人。

DEADLINE:电视或家庭影院能放出你刚才给我看的那些画面吗?

葛文斯:用Whole Shebang格式不可能。

李安:而且未来的10年20年也不可能。所以我希望能凭借这一点将观众带回电影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时,比利林恩中场战事解说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什么时候上映 李安归来开启新纪元

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正式定档11月11日,而之前曝光11月将上映的电影还有《奇异博士》、《神奇动物在哪里》,看来11月比10月还热闹啊。

据台湾媒体报道,《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导演李安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之前拍过12部电影,应该算是颇有经验的导演,但这部片让我深感谦卑。”

前所未见的拍片方式,自然产生各式无前例可寻的疑难杂症,“每个我们意外找出的答案,总引发10个新的疑问。拍摄过程极为痛苦,本身就是一场生存战。”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时,比利林恩中场战事解说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推荐指数:四星+0.5

细腻指数:四星+0.5

基本信息

类型:剧情

编剧:让-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

导演:李安

主演: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等

上映时间:2016年11月(国内)


前天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中场战事》)上映,然后影视圈地震了。李安作为江湖老前辈,从不轻易出手,但凡有所行动,那必然全世界瞩目,赞誉也随之而来,他的好多名作如,《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证明了这点。


我昨晚看了《中场战事》,当看到男主比利作为取悦全美大众的小丑,站在舞台上不动不动时,差点泪崩。

电影散场的时候,我听我身后的姑娘感叹:“拍的是什么啊,都看不懂。”


外界对这部电影的口碑,存在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对电影商业化诉求强烈地欧美地区。堪称影评界琅琊榜的Metacritic网站,对《中场战事》的评分,仅有53分(李安另一部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该网站的评分则是79分)。


安叔每一部电影我都看过,都喜欢。安叔不是一个用强情节去取悦观众的导演,所以很多人看安叔作品的感觉就是:好无聊、特别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对安叔新作的感觉就是连带十个感叹号的好牛 逼。


写安叔电影《中场战事》的影评,应该多看几遍电影,起码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因为此片刚刚公映,在技术上又是采用120帧/4K/3D规格,所以票价特别贵,我只能看一遍,网上关于《中场战事》的资料又特别少。那我只能以我的记忆为依据,写影评了,中间故事有讲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中场战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百度百科有一堆解释,但我觉得不正确。要想理解本故事,最好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一种技术:120帧/4K/3D拍摄格式。

大家都不是搞技术的,可能不太懂帧啊K啊D的,总之这种格式是目前世界上的最高规格拍摄格式。据说,全世界只有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5个城市中的5家影院的5个影厅能够满足这种播放要求。


安叔不是梅卡隆,不会对技术痴迷到魔怔。他之所以采用这种技术,有自己的解释:

“电影不管怎么样,最后都是人的感觉,还是要为艺术来服务,为故事,为人物,为戏剧性服务。我从来不觉得技术在这边,艺术在另一边。”安叔的意思是,技术是为了讲故事服务的。

外人理解这句话,基本上感觉就是废话,拍摄电影的技术当然是为了故事服务的,不然为什么叫拍摄电影的技术。

你错了,朋友。我认为,《中场战事》这部电影,必须用这种技术拍摄,观众才能贴近男主比利·林恩的内心。


电影故事是拍给人看的,故事内的内容讲的是人的故事。比利·林恩就是《中场战事》里的人,他没有故事,只有立场。

有人说,你又生扯吧,没有故事,就没有起承转合,故事就没有看点,那还叫什么电影。


那好吧,看来我必须得承认你说的故事必须有起承转合,但你也要听我讲完这个“不是故事,只有立场的”故事:

比利因为为姐姐凯瑟琳出头教训姐夫,犯了事儿。当兵入伍,是比利的唯一让大家都满意的选择(除了凯瑟琳反对)。

比利入伍后,被派往了伊拉克,此时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早就倒台,伊拉克表面上一切都在美军的控制当中。比利所在的班,叫B班,B班的班长叫蘑菇,蘑菇是一个相信因果报应,有思想的人,他在部队用自己的训练新兵的方法锻炼着比利。

比利跟着B班在伊拉克正常执勤,见过了太多来自另一个国家的信息,比如伊拉克孩子对美国大兵的眼神:愤怒、仇恨、惊恐、贪图、迷茫和怯懦;比如伊拉克群众对美国大兵的怀疑、用炮弹和生命跟美军斗智斗勇。


蘑菇带着B班在一次跟圣战徒的交战中,身受重伤,险些被圣战徒带走。比利见蘑菇有难,冒着枪林弹雨赶跑、并杀死了其中一个圣战徒,救下了蘑菇,然而最后蘑菇还是重伤身亡。

蘑菇牺牲这场战役,本来是一场在伊拉克司空见惯的小战役。但比利英勇救战友的画面,被随军记者的摄像机记录了下来,并传到了美国。因为比利英勇救战友的画面,让比利获得了银质胸章,他和B班成了美国的英雄。

美国政府为了用战争主旋律来服务政治,召回B班所有人回国,让他们在国内巡回宣传。故事开始的时候,比利等人只剩下最后一场宣传活动,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活动:在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橄榄球老板甚至让电影制片人阿尔伯特许诺给B班,只要他们愿意参与与伊战相关的电影,B班所有人都会十万美元的酬劳。金钱让B班所有人欢欣鼓舞,除了比利。


比利为什么不开心呢,是在伊战中杀人得了战争创伤后遗症?还是嫌钱少呢?电影中交代的是在两天前,比利作为美国英雄回到家中后,受到了家人的热烈欢迎,特别是比利母亲,儿子作为英雄让她很骄傲。这一家人中,除了姐姐凯瑟琳对比利深感忧虑外,其它家人对比利的态度是骄傲大于担心。

凯瑟琳因为弟弟是为自己出头才当兵入伍,进入凶险之地伊拉克的,所以极力反对弟弟在国巡回宣传后再去伊拉克服役。姐姐不仅只是口头上反对,凯瑟琳表示,只要比利愿意配合自己,那么凯瑟琳就有能力将比利留在国内。这时比利面临一个选择是听从姐姐建议离开战友还是继续自己的战争机器生涯。

比利听了凯瑟琳的话吗?不知道,但比利在面对十万美金的许诺时,显得闷闷不乐,好像比利有自己的想法。

在最后一场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中,跟比利等人合作表演的是大牌明星碧昂斯、真命天女等人。比利和B班作为美国英雄,在一切看似很风光的背后,实际上,国内的人没人把它们当回事儿。


球场观众把它们当动物,因为只有动物会吃人和杀人;球场工作人员把他们当成完成工作的程序,因为程序按部就班完成了他们才能下班;舞台上的伴舞骂他们是煞笔,不要问为什么,我开心就骂你,作为美国英雄你还能当众打我啊;好事者则说他们是战壕基佬,没有依据,就说了你能把我怎样?;橄榄球队老板,则把他们当成挣钱的工具。总之,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B班与其叫美国英雄宣传队,不如叫动物园英雄巡回表演,因为没有把他们当成英雄。

比利不在乎这些,除了战争创伤后遗症、姐姐让他退伍的干扰外。他对拉拉队员彩虹(她的名字我给忘了)一见钟情,他把彩虹加入进了自己对未来的幻象当中。彩虹也爱慕着美国英雄比利,两人见面两小时,亲密……分钟。


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结束后,橄榄球队老板诺姆,叫来比利和B班现任班长戴姆谈话。因为关于伊战电影很可能要拍,这就意味着比利等人要发财了。无奸不商,诺姆才不管你什么英雄,十万块钱我给不了,五千你干不干,不干就马上走人,用不着你们老子还不拍电影了还是咋地。

面对戴姆的奸商压榨,比利和戴姆捍卫住了B班的尊严:五千不行,必须十万!(这是影片一大亮点,回头我讲)。谈判自己自然谈崩了,因为这是B班最后一场宣传,政府安排的事儿结束后,B班所有人就得回伊拉克当世界警察了。B班没有挣到那10万美金,姐姐凯瑟琳也没有挽留住比利,最后比利跟着部队回到了伊拉克战场,故事结束。



上面的故事,我有加工,颠倒了原顺序,因为影片是两条叙事线(现实、回忆)交叉进行。

故事讲完了,那《中场战事》中,比利到底是个什么角色,他做什么呢?他的战役是什么呢?

比利一直在战斗,只是你一人未发觉:比利有两条重要的线,被导演隐藏了起来。


1,故事结构

通过影片中的镜头语言,我们不难发现,比利在自己世界中幻想时,在比利家中客厅没有收拾的餐桌是彩色的,镜头继续从客厅到卧室,在床上比利跟彩虹的交欢的画面是灰色的。也就是说,在比利心中,吃完饭后,离开家回到战场是他的第一选择,跟彩虹在一起也是他想要的,但是他自己给抹杀了这个选择。

B班在一次室内采访结束后,比利和彩虹一见钟情,在后台亲热,导演并没有拍他们是怎么亲热的,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导演用台词交代比利还是一个处男,也就是说比利和彩虹只是接吻,并没有交欢。比利见到了那个想跟她厮守终生的女人,但还是选择了自己军人的身份。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故事是从第一幕转到第二幕,比利的在中场的战役(成长、身份认同以及更多)打响了!


2,战役

在比利最后一场表演前两天,凯瑟琳就跟比利说,只要比利愿意配合,她有能力将比利留在国内,而不是服从政府命令,回归伊拉克战场。凯瑟琳有什么能力呢?是不是她跟橄榄球队老板诺姆、心理医生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只要比利愿意配合,比如说比利自己有病,比如听从诺姆拍低价电影的建议,比利就有可能留在国内(这条线大家可以忽略,1,诺姆拍电影借助的是主旋律,如果比利不去伊拉克反水,那他可能无利可图,所以可能凯瑟琳没有跟诺姆达成共识;2,游完泳很累了,晚上又看了如此烧脑的电影,只看了一遍有些情节我不敢保证真实)

文章开始时,我说看比利被人们当做木偶一样,站在舞台上,我差点泪崩。当时,舞台上放着音乐,歌词大概的意思是:我爱你士兵的所以原因,因为你是英雄,会给我热泪和幸福。

在比利等人离开场馆时,彩虹出现跟比利道别,比利对彩虹说,他其实有机会跟彩虹永远在一起的。彩虹不明白比利说的话,彩虹的回答是:“你不是英雄吗?”言外之一就是老娘把你当英雄才愿意被你感染和驱使,愿意跟你睡的,不然你以为你是谁。

这场戏的交代,不仅从反面证明了比利选择回归战场是正确的、表明了导演观点,而且使得整个故事比较完整,又省去了拖泥带水的各种交代。(电影中有很多台词:“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军人”、“我必须回去,我有过承诺,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巧妙地来表达比利的心声。)


关于亮点,比利和诺姆在跟戴姆杀价的时候:“五千不行,必须十万!”运用的真是巧妙。我们先不管那五千是定金或给多给少,比如有这样一个机会,如果给你十万,你会不会把你老婆让我睡一个月再还给你,答案一般是否定的,那如果我出一个亿呢?你还答应不答应我这个条件?

所以我个人觉得除了交代故事外,导演是不是有另一层意思:导演自己把B班的战争英雄光环拿下了,告诉观众,B班他们不过也是在交易而已,军人不过是他们的一个职业而已。


关于《中场战事》,很多人说该片含有反战啊社会现实啊这个那个的亮点和立意,你们就扯淡吧。作为一个擅长掌握细腻情感的导演,李安所有心思还是在比利这个人物上,把人物表现好了,反战也好其它也好,都是外壳,自带的光环而已,但前提是把比利这个人塑造的鲜活起来。

所以电影才运用120帧/4K/3D的最高技术规格,才在电影中无数次正面拍摄比利的脸庞、无数次出现以比利视角出现的世界,都在向观众表达比利内心关于这个世界胶着的战役。


影片内含的思考

佛经上有个经典的案例:当智者伸出手指指向月亮时,愚者却朝着智者的手指望去。

那愚者的思路就不对吗?他们眼光没有智者那么远,但他们活在自己的规则中,凡是智者说的话办的事儿,一定是对的。

每个人的人生可能有无限的可能,但世界上有很多跳脱者,无论是思路上,行为上,表达上都有。活着就有可能,张幼仪在18岁之前,在她的认知中她一辈子或许只是相夫教子,从来没有想过会出国,谁又想到后来她不但出了国,还成了职业经理人?


但电影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固定的。每个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每个时代看同一部电影的角度和思路是不一样的。然而人性是想通的,世界看着比利,比利也观察着世界,他得有个立场,他长大了,他必须长大,因为他下了投名状(跟蘑菇生死之交、杀了人),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就得按着成年人的规矩去办事儿。


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办事儿,那智者指着月亮也没人管它了,因为没有人是傻子。他们不是看不见月亮,而是甘心认可手指就是真理。

在《太阳的后裔》中,女主问大尉,我跟祖国非要选一个你会选谁,大尉回答是祖国。好一场主旋律教育!我这里有个问题,大尉爱的是祖国还是爱的他的职业?

如果这个国家是非正义的发动战争,大家明明知道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还要继续战争,那一些战士的牺牲还有意义吗?在影视剧中,大尉必须正能量爱的是他的祖国,但如果现实中,他就是下了投名状,他的世界观必须要维护,哪怕是用生命。


投名状都下了,还有什么事儿不敢干的,我世界的尊严,必须我来维护,我也必须维护!

橄榄队老板下了投名状,所以他无奸不商,极力维护着自己的世界:利益和商业版图。电影中的影视明星下了投名状所以只是跟英雄们客气的打着招呼,以维护自己在影迷心中波澜不惊的形象/或是怕有绯闻(根据镜头语言:在后台明星跟比利等B班成员打招呼的镜头是,明星背对着镜头,正对着B班)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何尝没有下投名状呢。管它什么样的投名状,小三为了转正毒死正室;办公室甄嬛传每天上演,玩死一个是一个。平静的小湖中,实际上暗流涌动。

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则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中(父子、邻居、战友、同事等)体会着乐趣、感受对比、学习带来的认知和满足。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名利场都有交集,这个交集中有一种价值观容不得侵犯,那就是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对每个人的利益都构不成威胁,这个道理比如是正义、比如是善良、比如是付出。


在小众的音乐节目中,大家共同认同的道理是《我是歌手》,那重金广告就来了,也就是说认同也能被利用。

导演眼中,《中场战事》中的爱国主义宣传队B班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下了各自的投名状,各自安排着自己的命运,你若听话和安好,那全世界都是晴天。比利到最后选择了战场,那是他主动的选择,那是他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总是有心无力,管不了那么无奈。

比利在这些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不过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而已,那还怪什么现实社会中的虚情假意,把美国英雄当成蛋糕来分割利益的各色人等呢?走吧,走吧,每个人都要学会长大。


最后抛个问题:比利最后赢了吗?

一个完整的电影,有终点有归宿的结尾好像是标配,但我想一部好的电影,仿若人生,人生又岂止一种可能。

不要问我为什么有钱能看这么贵的电影。博纳影城的会员,每年生日的时候,影院都会免费赠送一场电影看。我就是《独家记忆》中,每年看一场孤单电影的主儿……你明年再看电影时,身边要有菇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2039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杀毒软件免费后病毒减少了,电脑每次杀毒都有病毒 下一篇:手机屏突然变得特别亮,怎么让手机屏幕变光滑又干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