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林斌还在小米公司吗,小米总裁林斌是揭阳人吗

过去五年半的时间里,小米从手机操作系统MIUI,到手机、电视和路由器,再到通过投资的方式建设生态链,其投资的生态链产品几乎覆盖了大家能想到的所有智能家庭细分市场。
小米公司总裁林斌,复盘了小米公司过去五年的故事和扩张逻辑。
林斌1968年出生于广州,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跟雷军创办小米之前,林斌曾在微软和谷歌的中国区做过高管。
1.“为什么雷军还要创业呢?”
林斌跟雷军是2009年初认识的,当时林斌在谷歌负责安卓在中国的研发。想着自己要创业,考虑过互联网音乐等项目。<

过去五年半的时间里,小米从手机操作系统MIUI,到手机、电视和路由器,再到通过投资的方式建设生态链,其投资的生态链产品几乎覆盖了大家能想到的所有智能家庭细分市场。

小米公司总裁林斌,复盘了小米公司过去五年的故事和扩张逻辑。

林斌1968年出生于广州,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跟雷军创办小米之前,林斌曾在微软和谷歌的中国区做过高管。

1.“为什么雷军还要创业呢?”

林斌跟雷军是2009年初认识的,当时林斌在谷歌负责安卓在中国的研发。想着自己要创业,考虑过互联网音乐等项目。

雷军当时投资了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那会正担任UC的董事长,谷歌和UC合作比较密切,于是林斌跟雷军有了交集。

刚开始小米更多是谈谷歌和UC,后来自然谈到了安卓。当时安卓还很小,但都认为安卓会在中国有大发展。

每次林斌跟雷军一聊就是五六个小时,有时在盘古大观,有时在当代商城的一个小咖啡馆。雷军特别能聊。后来发现是雷军想拉林斌一起做一个安卓手机。

当时主要担心两个问题,一是用电商的模式卖手机是否靠谱,二是创业的资金怎么解决。

一开始林斌比较担心电商模式能否做成,因为林斌看到了谷歌电商的失败。但雷军在2000年就做过卓越,后来卖给了亚马逊,他坚信电商能做成。林斌不停质疑,最后雷军说,“你就相信我吧,我一定能把电商做起来”

对于创业资金问题,雷军有句话,他说“我拿着谷歌和微软的股票无非是为了投资,但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 如果我们自己的钱花完了怎么办?雷军说可以去融资!如果融不到怎么办?雷军说去看看金山的财报,他持有的金山股票还是值点钱的。

看完他的财富林斌很纳闷,他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个事。

但最后林斌就说,好吧,跟你干,反正老大你有钱。就这样,林斌卖掉了大部分谷歌和微软的股票,全部投入到小米。

当时林斌和雷总在一个咖啡馆,用餐巾纸在上面画小米的商业模式:先从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切入,做好用户体验,等操作系统被用户接受了,再做手机,然后通过电商模式卖产品,最终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来赚钱。

所以,小米先做了手机操作系统MIUI,然后做小米手机,再是打造MIUI生态圈,在MIUI上提供小米金融贷款等服务,以及第三方服务,比如外卖、预约挂号、火车票、手机充值和打车等。

雷军还在餐巾纸上画小米的公司架构设想以及潜在的合伙人名单。对合伙人的选定主要是根据创业需求在不同领域找到最合适的人。2009年底,开始物色合伙人,这就有了后面几个合伙人,包括阿黎(黎万强)、KK(黄江吉)和洪锋。

2010年4月,小米正式成立,一开始想过很多名字,有的大家觉得太高调,比如大米。还有的无法注册,比如红星,工商部门说红星二锅头注册了这个名字的商标。

一开始是13个人,都是男生,5个合伙人,8个工程师。其中4个工程师是我在微软的老同事,4个是雷总在金山的老同事。

2.把智能硬件当电脑来做

2010年底,小米开始去日本和台湾到处拜访供应商。当时供应商问一年打算卖多少台,小米硬着头皮往上报了个数字:30万台。供应商的朋友很客气,当面没有说什么,但见完后就没有消息了,估计是对方嫌预期销量太少,不愿意给生产。

后来又去台湾见一个供应商,对方很礼貌地派了个经理商谈。他们问小米的预计销量,雷军说预计一个季度卖30万台。出门后林斌问雷军,我们之前不是对外说预计一年卖30万台吗,怎么变成一个季度30万台了?雷军说,话讲出去了,我们一定要做到,手机卖不出去我们自己掏钱买下来。

自己对小米模式很有信心,但供应商对小米的模式很陌生,尤其是小米找的都是大的供应商,订单量不到一定程度对他们来说价值不大,所以他们一开始不愿意给小米账期,得先付钱给供应商,他们才给生产。

小米花了很多时间去跟供应商沟通。林斌自己参与过小米手机的屏幕、处理器和内存等20个核心元器件的供应商谈判,很多谈判雷军会跟着去。一开始小米只能见到底层的业务经理,当小米的销量起来后,能见到副总裁,后来就直接跟CEO谈了。

第一年最困难,所以大家看到小米手机1花了很长时间才发布,当时的产能爬坡确实是最主要困难。

但很幸运,第一年卖了719万台手机,第二年卖了1870多万台,这完全出乎小米自己的意料。小米发现他们的模式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强大,所以从2013年开始决定进入电视和路由器市场。

大家买电脑都喜欢看配置,看内存和CPU。小米觉得手机就应该是一台电脑,只不过手机更个性化、更小,通信只是手机这台电脑的其中一个功能而已。小米做手机一直是沿着这个思路走的,后来做电视和路由器,也是这个思路。

小米增强电视的智能度和交互性,让看电视只是电视机的一个功能,让电视跟手机连接。接着又把路由器变得智能起来,让路由器变成未来家庭的中心。整个思路是把智能硬件看成电脑,用智能的安卓系统来做软件体验,通过电商把价格降低。

做了电视和路由器后,小米发现还有更多的智能硬件可以用小米模式来做,但精力实在有限,所以2013年雷军提出用投资这个比较轻的办法来进入手机、电视和路由器之外的智能硬件市场。这就是小米生态链。寻找那些有潜力的智能硬件公司,通过投资他们,让他们把智能硬件当作电脑来做,通过小米网销售。

3.越来越像精品电商

很多时候用户会告诉你不要什么,但不会告诉你他们要什么。

小米的用户不太一样,手机都是通过网上卖出去的,所以我们的用户大部分都是互联网活跃用户。小米有1.3亿的活跃用户。相比而言,很多手机公司的产品,用户买去主要是打电话,偶尔上上网。

小米的用户比较清楚自己的需求,并且会把需求反馈给厂家。这跟小米的定位很有关系。小米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所以很多用户是互联网重度用户,其中很多人很懂智能手机。

到今天,小米从雷军到员工,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跟用户互动,了解和吸纳用户需求依然是基本功和必修课。

发现这些用户需求后,会去看看业界有没有这样的企业,如果有,小米愿意以投资的方式跟他们一起开发产品。对于生态链的公司,除了提供资金,小米还提供一些设计理念,甚至会参与一部分研发,但都是轻度参与。最后宣传、推广我们会帮着做,销售用小米网。

比如移动电源,小米发现用户希望也做一个。公司内部就开始讨论当时市场上各种型号、容量和外观的移动电源。结论是只做一个型号,并且做一个容量最大的产品,雷军在一张纸上画了外观,就这么做出来了,没想到发布后一个月卖了200万个。

当卖了大半年后,用户说需要一个更轻薄一点的,小米又做了一个迭代品。

小米的产品,看起来挺多的,但其实只有100个左右的品类,比如京东和天猫少多了。小米自己只做最核心的三个产品,手机、电视和路由器。而且,小米生态链上的最核心的产品也是跟小米三大核心产品相关的。比如净化器、电子秤、血压计和智能灯,都是跟手机连接的,以手机为中心开发的。并且让生态链的公司聚焦做好一个产品。

还有一些产品比如小米插线板,刚开始跟手机没有关系,但它是生活必备品,正在做一个能跟手机连接的插线板。

生态链的产品,有的带小米名字,这些产品大部分质量和性能都特别好。还有一些产品不带小米名字,大概占了小米生态链公司的20%左右。

生态链的产品,如果用户关注度不高,小米就可能会下架。

一旦小米认可了某个方向,决定要投资一家生态链公司时,会选择在这个行业做得最好的公司进行投资。什么是最好,就是看团队。

当然,对于生态链公司们来说,供应链和库存是很重要的问题。他们的供应链跟小米重合度不大,跟小米的库存管理也是分开的。但在选择生态链企业的时候,看重他们在供应链和库存方面的能力。

电商最核心的是流量运营,很多电商网站花好多钱获取流量,一个用户的成本,少则一两百,多则两三百。很多电商平台跟线下零售相比的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弱。

但我们的生态链,能给小米网带来流量,这个作用也是我们的意外收获。发现小米的模式越来越像是精品电商,不花钱就能获取流量。我们未来不会做成大电商平台。

4.小米确实快但每一步都很谨慎

林斌记得答应雷军一起创业后,当时商定,把融资的钱花完,如果不成功,再融一笔,给自己两次机会,如果连续三次还不行,那就得认了。

雷军这几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求非常高,甚至有些要求高得让人很难接受,但就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成就了小米。

记得2013年发布红米手机,两个项目一起启动,代号HI和H2,两个平台,不同的芯片,并行推进,原本预计的是先发HI,H2用来升级,但后来发现HI性能表现不够理想,然后改进,到临发布前,还是不满意。那时候芯片订单都下了20万片,价值4000万元左右,大家觉得还是不能浪费,雷军说,我们不发HI,取消了HI发布。

在外人来看,小米太快了,但其实每走一步都很谨慎,比如小米的国际化,从港台市场开始,然后进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但这些市场都比较小,小米模式要发挥作用最好是在人口大国,所以2014年7月进入了印度。但现在国际化还是需要时间,比如印度自己的智能手机公司也起来了,现在很多国家提高了进口手机的关税。比如印度,从6%上调到13%,小米只能在印度设厂。巴西的税更高,小米卖到巴西,成本要翻一倍。

由于精力有限,小米还没有去的一些国家,黄牛把小米带过去了,比如韩国。

小米很多人都跟雷军一样爱滑雪,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运动。滑雪的人,学会了初级道,一定想上中级道,然后是高级道。每一次的升级,都伴随着摔跤,但大家还是愿意去挑战自己,因为这是一群不安于现状的人。

林斌还在小米公司吗,小米总裁林斌是揭阳人吗

藏在雷军背后的男人:成广州新首富,坐拥500亿资产,凭啥?

202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林斌”这个名字赫然出列。


坐拥570亿财富,成功跻身富豪榜百强名单,一跃成为广州新首富。


那么,林斌是谁?


说起林斌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提起雷军这个名字,许多人恍然大悟,国产手机大亨“小米 科技 ”创始人。


其实,林斌也是小米创始人之一,更是小米中一个重要人物。

2010年林斌和雷军等人共同创办小米 科技 ,并担任小米公司总裁、副董事长。作为一名“技术大拿”,林斌在小米中主要负责手机研发的核心业务,是小米的中流砥柱。


而小米,在几位创始人共同带领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成功问鼎全国销售之王,达到年销售2600余万台的业绩,一跃成为国产之星。


而林斌作为小米最核心的人员,身价暴涨,早在2018年便资产过亿,进入胡润百富豪榜68位。


林斌这一路怎么走来的呢?

有句话说:“一代伟人的成长历程,总归是和普通人有着很多不同之处的。”


对于林斌来说,他的成长历程,多了更多的初心与坚守。


出生在广州的林斌,小时候家境还算殷实,接受着良好的学习教育,努力刻苦的他成绩一直很好,还考上了省重点,广州实验学校。


1984年,上高中的他,数次期中末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而且还多次获得省市的竞赛奖项,在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进中山大学电子系。


林斌对电子的兴趣其实早早就开始了,初中时,因为母亲带回了一台电脑,那时候的林斌对这陌生物件儿很是感兴趣,开始不断摸索,还自学电脑编程,并编写了一款小 游戏 。


这时的他不过才十几岁,说他是少年天才一点也不为过。

大学毕业后,林斌依然向往更为深厚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他放弃了国内好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奔赴美国攻读计算机科学研究生,直到1992年正式毕业。


要知道二十年前的互联网还是鲜少人驻足的领域,而他却早已站在了金字塔尖。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自始至终都坚定如初的人并不多,而林斌就是其中一个。


毕业后的林斌,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向他抛来橄榄枝,有华尔街高薪的工作,还有软件巨头微软,不过相比高薪,微软给到的报酬低的可怜,不过对计算机编程狂热的他,最终选择来到微软。


他也从此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触了互联网 科技 ,成为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其中我们熟悉的Windows、Exchange 2000等大型软件,就有林斌的一份力量。

是金子,无论何时何地都光芒万丈。


2000年,在微软小有名气的林斌,被互联网 科技 大拿李开复看中,并找到他,希望他能回国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发工作。


回国后的林斌开始大展拳脚,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70多项技术转移,覆盖多个技术领域,我们熟悉的Office、MSN、Windows 等多个微软产品,他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2003年,林斌又和张宏江,张亚勤一起创办微软亚洲工程院,并担任总监,进行研发工作,因突出的成绩,他在2004年获得微软公司最高贡献“金星奖”。


三年后,李开复再次找到林斌,邀请他去谷歌,随后他在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担任副院长,技术总监。


从微软,到谷歌,林斌可谓是一路猛进,在互联网领域深耕发芽,成为举足轻重的栋梁之材。


不过对于林斌来说,这些只是他的技术累积,并算不得什么,直到认识雷军后,他才迎来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知己往往是相见恨晚的。初次见到林斌时,雷军便被他对产品的热爱深深打动,雷军曾说:“林斌在工作和产品上都非常投入,非常下功夫。”


而林斌第一次见雷军时,也惊讶了,他发现雷军和自己一样,都喜欢背个背包,里面装满各种各样的手机。


于是,二人像是老友重逢般,开怀畅谈起来,一聊就是大半天,有时候还聊到半夜。


就这样,两个相见恨晚的人走在了一起,林斌也从此登上了雷军的战舰,走向小米时代。


此后,林斌和他的小米战队,也开启国产手机的巅峰时刻。

选择之后,就是义无反顾地向前。对于林斌来说,就是如此。


创业初期,其实并不容易,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为了有充足的资金流转,林斌卖掉了自己在谷歌和微软的股票,将收益都投入到小米当中。


有了资金后,最急需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只靠他和雷军两人,能干得了什么。


于是二人又开始广泛搜索人才,加入小米大家庭。雷军先后找到KK、周光平、虎哥等人,成功将他们带进小米战队中。


团队成型之后,他们开始正式的运营销售,其中林斌主要负责小米的供应商战略合作、运营以及销售等工作。


然而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哪有那么容易?供应商难找,销售不佳……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林斌雷军远赴万里的日本,去进行供应商洽谈,而那时候日本地震、海啸仅仅过去两周。


为了打开销售渠道,了解用户需求,林斌又兼任市场营销工作,去研究新媒体,看论坛,微博,尽可能地收集用户信息。

也正是如此,小米成功卫冕“销售之王”。


在2017年双十一购物节,小米夺得天猫双11手机销量五连冠,其中安卓手机销售额排名第一,线上旗舰店总支付金额超过24.64亿元。


如果说雷军是小米开疆拓土的引领者,那么林斌则是保持小米屹立不倒的支撑者。


林斌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小米当中,就像他自己所说:“从创业第一天,我就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小米。对于我,小米就是我事业的全部,没有之一。”


确实,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

不过,如此辉煌的林斌,也似乎“跌下”了神坛。


一年多前,一则“套现”消息将林斌推到风口浪尖。


2019年,林斌连续三次卖出小米股票,合计4131.34万股,套现约3.7亿港元。


那时的小米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为了稳住股价,增长信心,小米一直在回购股票,而此时的林斌却在减持套现,引发很多人猜想。


面对压力,林斌在微博上曾做出回应,承诺未来12个月都不再减持股票。


而在2020年,林斌再次出售3.5亿股股票,总价值最高达10亿美元。


这次,众人纷纷猜想,林斌可能要退居二线。


确实,在2019年,林斌便卸任集团总裁之位,并且工商信息中显示,林斌连续卸任多家小米企业法定代表人。


不过对于现阶段的林斌来说,其实不难理解。


年过50,已身价百亿的林斌,早已成为行业的成功者,对于他来说,退居二线,将机会留给更多年轻人,以指导者的身份去培养新鲜血液,才是企业经久不衰的法门。


就像马云所说:“未来是年轻人的未来。快50岁的人,最好的黄金时间都已经过去了,等于爬到山顶再往下走,下山下得漂亮才好,你不肯下来,结果就可能摔下来。”


让自己的后半生回归家庭,回归 健康 ,从此“工作便是生活,生活便是工作。”


也是一种人生幸福。

林斌曾说: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


无论是前半生为理想与热爱不断奋斗,还是后半生选择回归生活,都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而在小米时代里,林斌依然是最闪耀的那颗星,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作者:三月嘉杨

林斌还在小米公司吗,小米总裁林斌是揭阳人吗

雷布斯很忙——小米造车的全部逻辑,就藏在雷军的行程中

十一年前,雷军带着林斌、周光平、洪锋等七人组成的初创团队喝了碗小米粥,于是一家叫“小米”的公司在保福寺桥银谷大厦悄然开张;时至今日,这个被雷军称之为“最后一次创业”的企业已经是一家年营收超2400亿元(2020年)的存在。发展速度之快,令整个业界侧目。

然而,奋斗不息的雷军终于在51岁这年,打破了他本人立下的“将小米视为最后一次创业”的FLAG。

3月底,雷军带着小米集团1080亿元现金储备的底气走上舞台,并决定将造车视为人生“真·最后一次创业”。他在那天晚上说道:这将是我人生中第四次创业,也是最后一次,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小米造车赶了时髦。如今外围资本不断涌入新势力造车,造手机的苹果、搞引擎的百度、酿酒的五粮液,搞金融的宝能、做地产的恒大……其领域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这也再次印证了 汽车 行业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新能源 汽车 的未来是前景无限的。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实际能源发展状况来看,新能源 汽车 都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为什么各领域的英雄们不谋而合,将发展的矛头指向造车。

而雷军在大潮之下选择吃着手机市场的“碗里肉”,惦记着造车行业的“锅里食”,同样是想借力上青云,实现小米的造车梦,从而打造出更加完善的小米生态。

然而造车绝非易事。那雷军为造车做着哪些准备呢?

取经,不断地取经

“这些年来,在小米高管会上,我们也偶尔讨论过几次造车。直到今年1月15号,董事会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电动车产业。讲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在面对造车问题时,雷军向大众分享着自己的心路历程。从不愿意造车到主动投身大潮、拥抱时代,雷军在小米决定造车与宣布造车之间的75天里,说干就干,参与了85次拜访沟通,与200位 汽车 行业人士深度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和2次正式董事会。

而在官宣造车后第三天,雷军就牵头组织了一场华夏同学会,这个和泰山会、江南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并称“四大顶级富豪圈”的聚会现场,几乎集齐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李斌、理想、何小鹏、王传福等悉数到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关于小米造车的誓师大会。

这还没完,随后雷军的行程更加密集,先后造访相关车企和供应链企业。

4月初,雷军拜访王传福,有人猜测小米造车是找比亚迪代工,有人猜测雷军是要用比亚迪的电池电控,虽然未露出谈话内容,但王传福曾公开表示:确实在洽谈相关项目;随后,雷军造访宁德时代,面对两家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厂家,如果雷军此行是为了选电池的话,那么,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还是更安全的磷酸铁电池,不知谁能入得了雷总的法眼。

接下来,重庆网友爆料并截图,小米创始人雷军到长安工厂参观两江工厂二厂区。消息爆出后,瞬间引爆重庆本地网络。从图片看,雷总乘坐的鱼化寨门口两块钱一趟的观光车,是他此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话说回来,如果爆料属实,长安也便成了小米合作意向车企之一,即便不属实,重庆也可以借此跟华为谈判,捞点话语权。

五月,在小米一季度财报发出的第二天,雷军就现身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产基地,参观五菱宏光MINIEV的生产车型,并洽谈了合作事宜。

周知,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中,有两类(或者说两种)车型热度持久,一是“特斯拉”,一种是“宏光MINIEV”,前者依靠品牌影响力和智能化先入为主,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后者则以亲民的价格和市场把握力抢占了销量第一的位置。

据此雷军接受访问时透露,在车型定位上,小米本来已经确定好首款车型,但因为网友投票较高的车型是SUV和轿车,小米又将首款车型换成待定状态;在定价上,雷军表示价位大概在10万 30万之间,同样出于米粉投票考虑,最受欢迎的依旧是10万元以内的区间。

因此,此次探访宏光MINIEV生产基地,多半是雷总学习五菱在新能源市场的经验。如果未来能看到类似红米手机,小米造车推出一款亲民的低价微型电动车型,我们也不必太惊讶。

紧接着,雷军从柳州飞往武汉。这个曾就读于武汉大学的湖北人,在宣布造车后的足迹里没有忘记湖北。尽管东风否认了雷军到访,但由于当天武汉市长程用文也出席了这场“非正式会谈”,让“小米 汽车 研发在北京,制造在武汉”的说法更加趋于事实。

随后的6月8日,雷军夜访位于保定的长城 汽车 研发中心。其实早在3月就有报道称,小米正在和长城 汽车 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 汽车 。尽管该报道遭到了双方否认,但长城 汽车 在互动平台回应称,该报道并不属实,但公司对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新的合作保持开放态度。

对于造车,小米是“门外汉”,因此,赌上全部声誉的雷军自然要更加主动,不能停歇。从比亚迪到宁德时代,从柳州到保定,谁又能肯定小米 汽车 是否会配备宁德时代的电池,比亚迪的电控,在武汉组装,小米负责渠道。

雷军马不停蹄地到处取经,这一幕和他决定造手机前的四处奔波,如出一辙。

两次创业,一种模式

早在决定亲自做手机之前,雷军就看中了智能手机的发展空间,所以想凭借自己的资金来投资一家手机企业。于是,魅族就成为了雷军的选择目标,他认为魅族是一家真正用心做手机的企业。

当然,关于雷军和黄章,魅族和小米之间的恩怨情仇,那是后话。

彼时的雷军就已是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炮,当金山杀毒软件被周鸿祎的“免费”口号干掉后,雷军沉闷了很久,不过他也没闲着,五年时间里,以投资的名义广泛而认真地布局手机市场,从硬件到软件,都能见到他投资过的痕迹,IT 桔子数据显示,2016 年之前,雷军就有过 40 多起投资。

因此,哪怕千元机起家的小米没能在手机上赚钱,也可以从手机行业其他细分板块(比如应用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从中也不难看出雷军造手机的路子:不是因为赛道足够大,而是有了背后多年的积累,打造出成功的生态,规模制胜。由此诞生出了所谓“小米模式”--提供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硬件本身可以不赚钱,但形成规模后可以通过互联网业务赚钱。

现在轮到造车了,如果将来不在造车上赚钱,同一逻辑下,小米亦能在 汽车 行业的其它细分领域赚钱:小米手机能做到的,小米 汽车 也有机会。

根据36氪鲸准公布的数据,2013年之前,雷军只投资过两家和 汽车 有关的企业,一家是做锂电池的珠海冠宇集团,一家是 汽车 电商车品汇,但在拜访埃隆·马斯克之后,雷军带着顺为资本在七年时间里,先后投资了多家新能源 汽车 的相关企业,从车险到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从车用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到人工智能视觉,车载 娱乐 音频,资金甚至超过30亿。

而小米选择造车,既是雷军对 汽车 赌局定音之锤,也是他对偶像埃隆·马斯克的正式宣战。

目前电动车市场可以分为三类:互联网造车、跨界玩家和传统的企业厂商,小米是第二类。作为初闯陌生领域的小米,必然对产品、营销、渠道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同样是雷布斯的杰作,小米手机的成功能复制到小米造车上吗?

恐惧,是前进的原动力

打破自己“最后一次创业”的FLAG,毅然押上1080亿元现金储备,雷布斯造车是为什么?归根结底,乃是出于对企业未来前景的忧思。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小米手机正逐渐显出颓势。

2011年,M1以高配置和相对低廉的售价,异军突起;到了2013年,红米系列更是以799元的极致低价,带起一整高性价比智能手机的风潮。“性价比”三个字,可以说是小米崛起的根本。

小米的“成”,靠的正是“性价比”三个字,希望它千万别败在这三个字身上……

在最低的价格上做到最好的性能,以极致的性价比抢占市场,是小米赖以崛起和壮大的根本。为了证明自己的质优价廉,雷军甚至公开承诺:小米手机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

这话可是雷军你自己说的……


做到了当年功能机时代“山寨机”般的低价,但却在性能上不缩水打折,更有着极度重视用户体验的MIU。这些,都是小米品牌在短短时间内,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性品牌的关键。

然而,在“性价比”的另一面,却也隐含着“便宜货”的意味,在小米品牌诞生10年以后,这俨然已经成了这个品牌欲罢不能的魔咒。甚至,在所有小米进军的领域内:智能家电、飞行照相机等、智能玩具等等,都有着相似的问题。

无论手机还是电器、其他智能设备,高端品都有着更高的利润率,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好的美誉度。近年来,雷军并非没有做过努力,然而自诞生以来塑造起的市场观感,岂是那么好打破的?

这种状况最典型的恶果便是,华为在遭到美国实体清单制裁后,因芯片断供而被迫让出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多被苹果收入囊中。以2021年第二季财报为例,苹果的大中华区营收同比激增达到87%之多。而包括小米在内的其他国内品牌,唯有干瞪眼的份。

放眼国内乃至世界市场,在手机产业里能够和苹果的品牌力掰几下手腕的品牌,可以说屈指可数,其中属于中国的也唯有华为而已

既然在手机这个堪称老本行的领域内,迟迟无法提升品牌形象,而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的增长黄金期已经结束,那么如何考虑为小米找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就成了雷军这个掌舵人的当务之急。毕竟最近20年的 历史 已经一再证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国际企业的生存竞赛犹如逆水行舟,不去力争上游的结果,只能是一溃千里。

鉴于 汽车 已成为我国当前最具增长潜力的大众消费品,又恰逢 汽车 产业百年未有之剧变时代。基于对苦心创立企业前途的忧虑,精明如雷布斯这般,会将新的目标选择 汽车 方向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小米造车原因的深层分析,可参见我司公众号 汽车 公社的《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小米不愿造车才有问题 | C次元》一文)

当然,车不是那么好造的。

汽车 行业历来有着“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美誉。一辆民用燃油车,通常集成了2万个零部件,甚至车上一个总成的产业链长度都要超过整台手机。全球能存活至今日的传统车企,无一不是积数十年发展之功,手握数以百计专利技术的巨头。

有 汽车 分析师就曾算过一笔账,按照自主品牌乘用车15万辆产能设计,前期研发一款车型的费用大约3 4亿元,再加上其它环节,一个乘用车项目正常运转需要至少30亿元。

新能源 汽车 时代以及 汽车 智能化的大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产业的格局,催生了门口的野蛮人——造车新势力的出现。但是和手机乃至家电产业相比, 汽车 产业无论从产业链/供应链长度、耐用/可靠性要求、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小米也不是没有其优势。除了手握1030亿现金这一“钞能力”之外,雷布斯现在入局还有一个优势——恰逢5G网络全面铺开,车联网正从概念向着现实落地,这就给了以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见长,有着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的小米一个难得的机会。

正因为怀着对前途的深刻忧虑,在这个正展示出前所未有变局的大时代,一家“为发烧而生”,立足于“做最适合中国人的手机系统”的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商,不但在智能家电领域深耕不辍,现在正将未来的目光转向了电动 汽车 ,这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为了避免“晚节不保”,为了八年前硅谷之行的震撼,为了打造更强的小米生态,51岁的雷军选择忙碌,从深圳到武汉,用步伐丈量小米与造车的距离,从五菱到长城,用态度探寻小米造车的逻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2119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数字人民币的操作使用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工商银行数字人民币 下一篇:手机关机可以充电开机充不上电知道其中奥秘快速解决省钱更管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