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为什么会上瘾,心理学上瘾症怎么治
我不明觉厉,问,你什么意思啊?
他说,就是希望你每天睁眼就急忙看我,每天临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我。每天被你捧在掌心里,享受你最高级别的关注。无时不刻,都想着我。
哇哦,还挺浪漫的。
虽然,我最后没有和他在一起。但这个比喻,我倒是记了好多年。
我发现,现代人除了阳光、食物、水。就是不能没有手机,更准确的说,是不能没有网络。
脱离了与网络的连接,让人窒息。
其实,过度地迷恋一个事
导语
有个台湾男生跟我告白,他说,下辈子,我希望做你的手机。
我不明觉厉,问,你什么意思啊?
他说,就是希望你每天睁眼就急忙看我,每天临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我。每天被你捧在掌心里,享受你最高级别的关注。无时不刻,都想着我。
哇哦,还挺浪漫的。
虽然,我最后没有和他在一起。但这个比喻,我倒是记了好多年。
我发现,现代人除了阳光、食物、水。就是不能没有手机,更准确的说,是不能没有网络。
脱离了与网络的连接,让人窒息。
其实,过度地迷恋一个事物,并无法控制地沉迷其中,是一种病,叫“上瘾症”。
现代人有各种各样的上瘾症,玩手机只是其中的一种。
还有聚会上瘾、爱吃甜食、习惯批判他人,甚至喝咖啡、抽烟、喝酒、打游戏、沉迷健身、频繁换对象都是一种上瘾。
那产生上瘾的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3个原因:
1. 无意识恐惧的深度和强度
每一种上瘾,都对应着一种深层次的恐惧。因为害怕面对,所以采取了上瘾行为。
因为在做上瘾的事时,我们的痛苦和焦虑是被阻挡在外的,短暂的快乐或者麻痹,可以让我们不去思考,不去面对脆弱的自我。
我们真正的焦虑痛苦,或者恐惧紧张,在上瘾行为的期间被按了暂停。
比如有很多学生特别喜欢打游戏,有的甚至可以打通宵,严重影响了学习。
但是经过心理咨询师的沟通,他们发现,其实这些孩子非常缺爱。
他们沉迷游戏的目的只是,逃避面对家长不关心自己的事实。或者是为了表达,他们需要家长的关心。
而其实,如果家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时,他们可以放弃打游戏。
这些学生害怕的是,一直得不到父母的爱。
而有些男人非常喜欢抽烟,经常没多久就去抽一根,一天可以抽好几包。
并不是香烟真的有多香,一方面抽烟是一种口唇刺激,是心理防御机制中“退行”的一种表现,也就是成人故意退回到儿童时代来抵御羞愧。
另一方面也是上瘾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逃避内在的恐惧。
所以,要克服这些上瘾行为,必须找到行为的根源,也就是对应的恐惧。
2.羞愧
羞愧导致我们对生活和自己根深蒂固地缺乏信任。
也许是曾经的失败经验,也许是小时候的阴影,我们有时候很无助,容易感到羞愧。
所以,羞愧拿走了我们的能量,让我们容易对产生简单快感的事上瘾。
比如刷手机,即使知道自己在手机上花的时间很多,也没有那么多信息量,还是会忍不住不停地玩手机。
因为,我们只想要舒服的感觉,不想许下承诺、专心致志。因为,那太累了。
如果做不到,就不如让自己颓废一点吧。
但是,我们不该忘记,感受痛苦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带来思想的深度和智慧。
只有对自己重建信任感,并能够不屈不挠、忍受挫折、专心致志才能克服上瘾行为的诱惑。
我突然想到自己在画画的时候,是可以一下午都不玩手机的。
你也可以想想,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做什么,那相应的上瘾就会得到缓解。
3. 缺乏帮助成长和静心的支持
我们的内心好比一个容器,当发生了不顺利的事情,容器的大小将决定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
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
随着我们的阅历累积,容器会越来越大。但偶尔,我们还是会承受不来。
所以,家人和朋友是我们的第二个容器。当我们感觉到受伤,难过时,他们的支持会让我们舒服很多,这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容器借给我们了。
心理咨询师,也是容器,是比家人和朋友更大的容器。他们也是一面镜子,帮助来访者去看清自己,获得力量。
通常,陷入上瘾的人,是自己的容器不够用,又没有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所以,他们迫切地去寻找一个逃避的空间,上瘾行为可以让他们再度感到完整和有活力。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找到内心支持的力量,才是治疗上瘾的最佳解药。
当我们充满正能量,生命力会开始爆发,我们也会更加自信。
总结:
虽然了解了成瘾的原因,但是克服成瘾需要长期的练习。探索自己的内心非常困难,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更是不易。
当我们能够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羞愧,并获得支持,我们会脱胎换骨似地重生。
就好像一个毛毛虫变成蝴蝶那样,开始的束缚和痛苦,其实都是为了之后的破茧成蝶,虽然也是叫“变态”,但也许用“飞升”更为恰当。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吃甜品、喝咖啡、做运动还是可以去做,但是要控制相应的度。就好像拉一个弓箭,不紧不松,刚刚好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其实人有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我们可以勇敢地面对自己,勇敢地面对挫折,整个世界都会变得不同。
愿你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快乐,而不是靠上瘾去假装快乐。
快乐是你和真实之间的一种和谐,不快乐是你和真实之间的一种不和谐。
哇哦,很妙对不对?
*本文有打动你吗?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
参考文献:《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作者简介:
#听楚沛冬说#,10年 外企内部沟通经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智EAP热线专员,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心理专家,自由撰稿人。希望写出更多暖心的心理科普文,让更多的人收获真正的快乐。
#心理咨询师说##心理师赋能行动#
大学生手机成瘾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1.1当代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差,好奇心强,容易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明了,每天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而努力学习,到了大学以后,学生学习压力瞬间变小许多,而与此同时他们丧失了目标,丧失了学习压力,当然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并且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往往毫无规划,昏昏噩噩的过着每一天,为了消磨时间而沉迷于手机娱乐,长时间的放松,导致许多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玩手机娱乐的坏习惯,以至于到最后演变为手机成瘾。
1.2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兴趣。
在大学里我们的专业知识是枯燥无味的,而就刚升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刚刚摆脱了高中那种魔鬼式的学习训练,他们更想拥有的是轻松、快乐、自由的大学生活。因此便造成了大学生厌学的这种心理。刚升入大学的他们离开了父母的束缚、脱离了老师的管束,所以学习也就很容易松懈下来,当大学生再次面对索然无味的专业技能知识时厌学心理便在心中悄然出现。堂上无所事事,为了消磨时间,便利用手机进行娱乐,从而导致了手机成瘾。
1.3大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不严格。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大校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了普及教育,对学生的管理也趋于松懈了。为了让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看得过去,大多数课程的笔试成绩都采取易避难的方法。因此大多数大学生面对较难的题目、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假思索的也就放弃了,时间久了大学生便产生了轻轻松松是四年,辛辛苦苦也是四年,那何必不让自己轻松快乐自由一些的这个错误心理。因此,许多大学生逐渐沉迷于手机,最后愈演愈烈为手机上瘾。
1.4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其内容不断丰富,结构不断优化,操作程序也日渐简单,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手机产品也是不断的智能化、手机市场也更是日新月异,所以手机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的是手机制造成本的日益下降,就现在而言手机可以说是物美价廉,手机价格由以前的两三千一部降到几百块钱一部,而这一价格的变化刚好满足了消费能力不足的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1.5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展现出了世界各地的新鲜事物,而手机作为互联网的一种载体帮助我们展现出了这个世界的奇妙;除此之外,互联网还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畅所欲言,充分的展现自我。互联网吸引了他们而智能手机作为互联网的载体更有利于大学生满足自身需要,所以手机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手机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一、孩子手机(电游、网游等)成瘾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只能求助于虚拟世界。父母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父母感情不好甚至离异,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对人生很绝望;孩子人际关系很差,觉得跟人在一起没有意思;孩子生活中遇到了巨大挫折,比如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以至于被老师批评甚至瞧不起、青春期孩子失恋后情感无处寄托、家庭经济困难被人看不起或被自己看不起等等。二、孩子对虚拟世界的好奇情绪没有被父母及时发现和制止。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会抱有好奇情绪的,他们想把所有好玩的事情都玩一遍。虚拟世界里面的花花绿绿更是吸引孩子的眼球,孩子自制能力差,通常是经不起诱惑的。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导致孩子对手机(电游、网游等)的好奇情绪转化为爱,从此会一发不可收拾。
如何预防或戒除孩子手机(电游、网游等)成瘾呢?
如果能让孩子完全不接触手机(电游、网游等),当然可以一劳永逸。但不太现实。
一、从小培养好孩子高尚的兴趣爱好;
孩子不是天生就爱手机(电游、网游等)的,但孩子天生有对生活的兴趣爱好,比如音乐、绘画、舞蹈、体育运动等。那些从小就培养好了高尚兴趣爱好的孩子,几乎没有手机(电游、网游等)成瘾的。能成瘾的孩子,几乎没有高尚的兴趣爱好。
二、让孩子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成长;
孩子之所以对手机(电游、网游等)成瘾,实质是因为现实生活对他很无趣。无趣的根源就是缺爱。父母感情好的、好朋友又多的孩子,很少有成瘾的,除非父母和好朋友本身也成瘾。
三、从小多教导,在孩子刚接触手机(电游、网游等)时讲明白它们的危害性、打好预防针,使孩子产生害怕情绪;
孩子来到人世间带有三种情绪:好奇、害怕、爱。孩子的好奇与害怕情绪是相生相克的,好奇情绪重,害怕情绪就会下降;反之亦然。所以,增加孩子对手机(电游、网游等)的害怕情绪会降低孩子对它们的好奇情绪,从而克制孩子对它们产生爱。
四、大人做好榜样作用,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少上网等,多陪伴孩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