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2017全国高考物理一卷解析,2017全国一卷高考物理

夏梦迪:各位亲爱的考生朋友们、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来观看我们今天2017年高考物理全国新课标Ⅰ卷的解析。整张试卷大家看完有一个感觉整个出题思路是比较传统的,8道选择题,2道大题和3道选修,我们即将备战的考生朋友们要需要备考哪些内容我们来看一下。
题目:
14.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夏梦迪:各位亲爱的考生朋友们、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来观看我们今天2017年高考物理全国新课标Ⅰ卷的解析。整张试卷大家看完有一个感觉整个出题思路是比较传统的,8道选择题,2道大题和3道选修,我们即将备战的考生朋友们要需要备考哪些内容我们来看一下。

题目:

14.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解析

我们看一下14题,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或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多少?我们先拿到这个题首先要判断它考查的是什么内容,通过这样的试题前三行的内容相信考生朋友们关注到一个词,这个词不会出现在过往全国卷必修的里面,往往是在选修里面。它的落点是火箭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动量大小为多少,这样一道题其实考查的是动量、冲量。大家知道在动量板块当中学到的知识有四个,第一个是P,第二个是I,第三个是物体P的变化和受到各种各样I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第四个就是动量守恒规律。很明显这个题考查的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它通过具体情景的描述让我们直接计算在这个火箭发生之后动量的大小,就是P的定义,如果你这么想就有解决的思路。但是你可能要有另外一个思路,这个题研究的对象是火箭,火箭的动量大小是多少,正常是拿质量×速度,但是这时候没有给火箭本身的速度,而是喷出燃气的速度,这个结合了非常重要的模型来考查,一个火箭1.00kg,燃气是50g,一开始初速度是0,然后立刻产生了分离,它的速度一开始是0,因此整个初动量是0,这个我们叫做反冲模型,在平时讲课过程会和另外一个现象列举起来。在爆炸时候有一个特点,由于总动量是0所以应该相反,由此在这样的情景下考查得比较基础,如果深入挖掘这样的基础一般涉及到能量的转换,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动能发生损失变成别的情况,因此这样的一道题由它这样的情景可以看到全国卷在动量的板块中间它整个出题的思路,今年出的题也比较简单,因为它是反冲模型,是爆炸模型,在大小上火箭和反冲出去的气体是一样的,稍微进行转换我们把研究对象确定一下,相信不太难计算出,最后得到的结果应该是选A30kgm/s。

这是整个试卷的第一题,难度也并不是特别大,但是由于这样的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必考范围内,希望同学们稍微关注一下。动量和近代物理的内容从2017年开始加入了全国卷高考中间,需要同学们知道在一开始前几年过程中考非常复杂的模型变化和计算概率比较小,更多的时候考查的是基本的定义和基本的思考方法,关于这个题让我们有这样的启示。

题目:

15.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 速度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 速度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 速度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 速度度较大的球在下降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解析:

15题,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正前面依次水平射出,有经验的同学应该立即搜索自己所有的信息,开始调用以前的知识去想,正前方其实就是平着的,而且强调水平射出,不用看就知道这个考查的就是平抛,所谓平抛就是水平抛出这个词的缩写,这个题考平抛难度也是适中的。它说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先思考一下,这个题中间所描述的情景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速度大的球比较容易飞得远,速度小的球它可能飞得会比较容易飞得近,如果你用物理语言,用物理规律解读。你就要想,它到底有没有过这个网,事实上它发出的高度是一样的,在平抛运动中高度能决定好多东西,最基础的能决定的事情叫做时间,我们知道平抛竖直是匀加速,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辨别出h=gt2/2,因此高度能决定时间,当时间是确定的时候,你会发现速度会和时间一起确定平抛的水平位移,因为x=Vo×t,虽然这两个是从同一个角度出发的但是由于速度不同达到的水平不一样,如果你能保证这个球能顺利发到对面的球台上,那么高度下落的值一定是有限度的,所以飞到中网时间也有极限值的,在同样极限值下速度越快就越容易实现,如果你想发到对面的球台你飞过的水平位移是一样的,速度越大你需要的时间就越短,需要的时间越短下落的高度就越小,下落的高度越小就越容易飞过球网。我们正着反着把这个公式写完之后看怎么把它结合一下,第一说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这个根本不用思考,距离和时间的关系认为是和速度直接有关的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所以A是错的。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下降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B选项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这件事情其实首先是错的,其次就算竖直速度有差别也不会影响这个球,所以B也排除掉。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这个应该和时间呈反相关的关系,因此这个题是C选项正确的。

D.速度较大的球在下降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无论是竖直的素质还是竖直位移都和时间有关系,和这个水平竖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道题正学答案选C。

这道题做完之后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不得不说这个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尤其相对来说比较常规的板块,同时还是比较靠前的位置,但是研究这个题的时候你依然会发现,不是平抛的公式能解决就能做出来,你还需要了解在平抛过程中除了能帮助你计算内容以外还能给你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决定时间和高度,时间和高度是一一对应的,而决定水平位移的是速度。由此我们可以在延伸一下,如果各位对平抛板块有所了解的话,你会了解到整个平抛运动无论难题还是简单题,这个物理量往往是时间,因为水平运动是由这个决定的,它们俩本来是独立的两个个体,而你发现在这两个竖直中间只有一个字母出现了,这个字母就是时间。毫无疑问在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性质和特殊的表示,就是具有等时性,但它其实是解决复杂平抛运动的抓手。只要你搞定了时间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一切都要搞定时间。在中档题目中搞定时间方式往往和角度相关的,这个题目没有出现,而在过网全国Ⅰ卷是考到的。

前两题看完了并不是特别复杂。16题,同样迅速判断一下这个题考的是什么东西。

题目:

16.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学&科网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量,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b,c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a,mb,mc,已知在该区域内,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纸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解析

当一道题出现图的时候大家要把注意力放在图上,由于图是物理中间密度最高的信息,我们看这个图中间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符号,有很多X和往上的尖头,如果你高二物理学的不错就知道往上的尖头是电场,这个是电磁复合场。电磁复合场是电磁学中间的一个难点,不过由于它在这个场中间所做的运动不同,给予的初始情景不同有难易之分,现在是第三道选择题,一般来说难度不会特别大。我们看一下在电磁复合场中一个比较适合选择的东西是什么?是速度选择题。换句话说,让带电粒子以垂直方向运动,很可能你会发现当它竖直达到确定的比例中,很有可能电场力会达到平衡。还有一些其它的情况,比如如果万一在这样的题目当中带着重力场这个题目难度就更大,如果是三场复合,那么这个粒子它所受到往上电场Eq和往下mg会有关系。不得不说这个题和前两题比起来有很大得劲度,原因是你必须迅速识别出考查的内容,这些事靠考场上灵机一动是不够的。

它说有两个场,三个带正电的微粒,也就是这三个粒子每一个受到电场的方向不需要研究,不需要探讨。质量分别为ma、mb、mc,为什么给质量呢?很有可能说明这个提还和重有关。已知在该区域内,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你马上就会想到带电粒子在每个场中最容易做这样的运动,答案是在匀强磁场,但是这个不是匀强磁场?在三个场都有可能的情况下只做一个场的运动,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外两个场抵消了,所以如果你能迅速反映过来就说明对于第一个粒子而言,这个粒子向上的Eq与向下的mg抵消这个题就有做出来的可能性。b在纸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纸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都做直线运动,方向不同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向上Eq,向下mg是平衡的,在C粒子受力过程中往上Eq=mg Bqv,B和C的方向就是Bqv,原来微粒子告诉我们道理它等于重场力,b粒子要大一些,一个等,一个大,一个小,最大的是b,其次是a,再其次应该是c,所以这个是D选项。

这个题是目前所有题当中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道题,相对比较难的知识点是复合场,当你判断出来它是复合场之后,如果你对复合场之间的种种变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可能你看到这六个字会漏神,所以平时的训练和适当的总结是必要的。当前面的难点跨过去之后,这个本身的受力分析并不会太难。

这三道题一般来说在高考题当中是比较想送你分的,而这些分怎么能够拿得更好就是知识不要有缺漏,同时复习的过程中对于基础题要提高水平。

题目

解析

按照以往的惯例全国题从第四题就开始有事了,由于动量整个书变成了必修,所以今年会拿这个考,但是这个题不可能考太难,这个题曾经在2010年选修题当中出过类似的。它给了我们一个氘核剧变的方程,然后告诉谁的质量是多少,问释放的核能应该是多少,这个题哪怕没有功底的积累,我相信你看到这样的词,一个质量是多少,一个释放的核能是多少,应该会想到这个东西考查的是什么东西能把质量和核能联系起来,就是E=mC2,在核反映中绝大多数会发生亏损的,而在亏损过程中释放核能,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前面是两个氘核,两个氘核应该是2×2.0136u,然后减中指质量,然后减兆伏,这个技术含量并不是特别高,而且是新出的,这个题就不多说了,后面具体的计算相信大家能够搞定。

题目

18.扫描对到显微镜(STM)可用来探测样品表面原子尺寸上的形貌,为了有效隔离外界震动对STM的扰动,在圆底盘周边沿其径向对称地安装若干对紫铜薄板,并施加磁场来快速衰减其微小震动,如图所示,无扰动时,按下列四种方案对紫铜薄板施加恒磁场;出现扰动后,对于紫铜薄板上下及其左右震动的衰减最有效的方案是

解析

18题,这个题非常诡异,这个题如果你真的知道该怎么应考可能解决起来最多就是10秒钟时间,但是这个题你真的字斟句酌的去扣每个细节就非常痛苦。右边根本都是看不懂的图,可加磁场区、底板,这些东西都是在考试之前没有见到过的。下面给了四个图,这四个图看上去就很奇怪,黄的东西部知道是什么,然后放了一堆X,然后有一个角,这边整个右边的头都完全浸泡在了磁场里。这个题到底干嘛呢?一看题干,扫描对到显微镜STM可用来探测样品表面原子尺寸上的形貌,各位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非常复杂的迅速要掌握关键词,并施加磁场来快速衰减其微小震动,如果你是有经验考生就知道这个题干嘛,施加磁场来快速衰减其微小震动,现在微小震动衰减了按就完了,为什么施加磁场了?加完了之后为什么衰减震动呢?所以看到这儿我想你应该感觉到了,这个题没那么难,这就是考查定论。

快速衰减,衰减是一个主动的动作,如果咱们把衰减换一个词,你使别人衰减,叫做你怎么它的运动?就是耳熟能详的字叫做阻碍。这一题如果我换一种说法,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觉得这个题一定可做。叫做同志们下列四幅图中哪一个可以阻碍,看见阻碍是楞次定律,这个定义叫做任何闭合线圈内部的磁通量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新产生的感应电流一定会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这一堆给我们的是小黄铜线圈,如果书上给一个绳子在磁场中间阻碍,你对那过图有印象的话到处都是回路,回路不是你担心的事,你担心的是什么?怎么才能阻碍,一定要有什么的变化,这个叫做磁通量。你还会发现这个题还有具体的要求,叫做对于紫铜薄板上下及左右震动的衰减,B里面原来在磁场里,现在还在磁场里,是全浸泡式的,所以这个东西首先排除,C也一样,把点场换成X场能解决什么呢?什么都解决不了。D稍微有一点变化,它的磁场并不是完全在图片范围内的,出去外边之后还有一个场,这是什么意思?这实际上告诉我们其实你想象一下,这个图片如果往外或者往里震动,那它整个角度会发生变化,它的角度发生变化那磁场里的磁通量会发生一些变化,其实D就是防止左右运动,是不是就选它了呢?不好意思,肯定不是。这道题正确答案应该选A,因为题目说了不仅左右敏感,还要上下敏感,左右要放在磁场在右边,上下怎么敏感呢?就放在下边就完了。所以这个你看懂题相信选出来并不是特别难。

这样一道题,现在位置已经比较考后了,已经是单选题最后一个,做到这一题就稍微体现了全国卷的精髓,其实每年高考题把大家难倒的并不是最后一道题最后一问,并不是选修的题,真正区分度高的题是这种题,包括刚才讲的电磁复合场的题,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比较常规的结论或者定律,我重新给你换一个新的包装,加上一些吓人的东西扔在你面前可能一半同学就不认识了,可能剩下一半同学想着想着就想开了,这个没有办法,只能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大家具备。我相信这个题讲透了之后,只要高二对这个有所涉列能够听懂,但听懂是一回事,能够判断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接下来三道题难度就会相对大一些。

题目

解析

19题,如图三根相互平行的固定长直导线L1、L2、L3,有图就先看图,看到这个图有经验的同学会想到一几事,一个圈一个X出现代表的不是灯泡,一定是导线,X代表的是导线中电流的方向,这些导线放在正三角形上,中间还拿虚线连接起来,相信你应该不会理解这题考的是电路,它只能考的是电磁,导线和导线放在一起没有磁场,那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你会发现每个导线都会在周围激发出磁场,再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大小,同样这个题如果用我刚才说的方法,L3产生了逆时针的方法你又废了,因为考试过程中不仅要做出来,而且要比较快的做出来,这时候有一个结论又出来了,就是电流有趋同的特点,但凡两个电流方向相同,他们彼此之间是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但凡两个电流方向想返回有彼此排斥的趋势。有经验的同学看到这个题的图根本不会看这个题干问什么,上来先做5秒钟搞定的小记号,先把这个用箭头表示出来,这个题基本上可以说应该不会跳这个范畴,这样的情景说实话在我们平时的练习题出现过太多次了,所以能不能立刻想到干什么事就可以。

又说三根导线电流大小相同,我画的六个红色的箭头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长度都一样,或者大小相等。然后我们看问什么,L1所受磁场作用力方向怎么样,L3所受磁场作用力分享怎么,然后C是L1、L2、L3单位长度所受磁场作用力的大小,这个不需要深究了,不要把刚刚图象搞明白就可以。请问这两个力加在同一物体上最后的合力应该是在什么方向?如果是角平分线就错了,同样这两个力也是合成之后是角平分线,这里面有基本的几何关系,我画出了三个60度的菱形,我在这里是F3,这两个力是正三角形,所以这两个都是原来的F,所以这四个选项最容易判断出来正确答案是C选项,是1:1:根号3,所以C先勾出来。AB两个选项肯定有一个正确,但是说的非常拗口,说L1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2、L3所在的平面垂直,什么是L2、L3所在的平面?因为这个图是立体的图,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平面,要自己脑补进去,所以L2和L3所构成的平面其实指的是在这儿沿着这条虚线往里插进去的一块板,他说这里垂直是扯,明显是平行的关系,哪个力垂直呢?应该是刚才做出来的,F3很明显,垂直于L1、L2连线,都垂直于这根线了必然垂直于这个,所以AB正确的选项是B。

这个题如果你有基本的模型,如果你上来就能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向难度并不大,所以大家会发现其实选择题考到这儿基本上是考查你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不仅是计算能力,你知识的理解、记忆,能不能背出公式,不是这些,而是你对过往的情景能够建立起条件反射。

题目

解析

然后到了20题,这个题一看到很多同学蒙圈,问这个什么?一个R,特别不清楚,ABCD,问题也提的奇奇怪怪的,问Ea:Eb,然后Ec:Ed,看不懂。

这个题其实有两种解决思路,第一种解决思路如果你临场反映比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可以沿着这个图慢慢分析,慢慢扣看横坐标、纵坐标一点点读没问题。除了这个以外,如果你之前就能够有一些知识积累可能解决这个问题难度会更低,什么样的知识积累呢?既然这个题问的是静止点电荷的电场,静电场我们有一些最基本的式子,比如说F=k×Qq÷r2,然后你能得到第二个式子就是E=k×Q÷r2,还有那E去乘可以得到另一个结论就是φ=k×Q÷r,这个都是和R是反比例的关系,你有这样的理解之后再看这个题我觉得你心里就知道的,很明显这个图象画成这样的样子就是反比函数,分别一个是φ,一个是Q。这就是初中学过的函数,y=6/x。ABCD四个点到场圆的距离也有了,所以各位我们看看前面的选项。A选项、B选项问的是电场强度,你都知道到场圆的距离了,那么电场长度可以迅速反映过来像2:1不是平方数一定不对,所以A对。然后看C和D,Wab、Wbc,所谓W是功,如果你对高一功有印象的话,功是能量变化的体现,能量变化就是Q,所以能看到从A-B是3,然后差值是1、1,所以间距是3、1、1的关系,C说这两个是3:1,然后D说是1:3,D应该是1:1,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A和C。

你会发现在咱们平时考试中能够拿到高分得同学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类别,有一类同学是功底深厚,他立刻就能够通过题目中给的条件想起以前曾经学过的东西,这种同学他就可以在信息读取上稍微弱一点,返过来如果你功底本身并不是过于深厚你就需要仔细的观察提供的信息,这个题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相对比较新颖的,以图象的方式给你问题。

题目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这个题其实难度相当大,虽然这个选择题最后考的是力学题,但是请你简单看一下这个问的是什么,说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外一般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α。这个题属于三角形法则相关的问题,而这一题也是比较难的三角形法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三角形法则有一个力发生变化就可以把三角形拿起来转来转去,但是这个是两跳线都在转,这两个绳子一起转动的时候同时他们还不是一根绳子,不能说是两个力合成起来角平分线,这个题应该怎么做呢?它其实考查的是物理当中关键的思想是相对。这个中间的节点一个受三个力,有两个力转,有两个力不转,你把这样的两个力往右方拽上去其实等同于你把选点下方的重力或者拉力顺时针转过来,在这样的基础上你如果能想到拽两个力和一个力没有区别就成功了一半。另外是比较难的知识点,它贻害需要你把旋转不断方向发生改变的重力投影,然后通过观察得到变化,最终的答案就不详细画了,太复杂,这个题最终一个力是逐渐增大的,另外一个力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到底哪个增大哪个减小?大家不妨换过来。

讲到这儿题就全部讲完了,说实话全国卷比较简单,全国卷之所以它是在整个全国范围内大家考的最多的一份卷子,也是所有考试无论考不考新课标Ⅰ卷都会关注这个试卷,原因它是整个教研团队的核心思路。我们发现单选题考固定化的模型,考常见的情景,在比较常见的情景加新的框架这样的思路被延续了下来。而后面三道多选题,除了后面考的是思想方法以外,其实前面两个题也是考虑基本的能力,比如读图能力,比如对于公式的深入理解,比如对于我们之前常见结构的应用,所以这整张全国试卷的选择题今年出的难度相当高,前面比较容易,也比较容易上手,而后面对于大家基本物理的思想考查是非常不错的。

题目

22.(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如(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为有效数字)

解析

我们快速的看一下后面的大题,其实这个对备考考生来说没特别大的帮助。比如22题,探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滴水计时器”,看到底谁就应该换成打点,区别在哪儿呢?30秒之内共低下46个小水滴,这个一般比较好算,因此你会发现会算出时间间隔等于2/3s,它肯定是减速,是从右往左运动的。然后让你算速度大小,按照计时器的法则是用平均速度和均等速度来算,这是基础的实验题。

题目

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用另一电源E0(电动势4 V,内阻1.00 Ω)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图,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闭合开关S,在R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____W,最大功率为___________W。(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解析

实验题第二题相对来说有一点小变态,要探究小灯泡伏安特性,这是最常规的,力学最核心的实验计时器,电学最核心的是伏安法。它让你用0-3.8V范围内对灯泡电压进行测试,然后让你说明电阻率怎么样,这个应该填增大,接下来是串联电路不用多说了。

最后一点时间看今年两道大题考的是什么。

题目

24.(12分)一质量为8.00×104 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处以7.5×103 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 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解析

大家先看一下24题,然后看一下25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常见的规律再度出现了,作为整张试卷必修题,25题出的是电学题,作为倒数第二道题出的是力学替,看见太空飞船很多人会想偏,很多人会想这个题是不是考查的和万有引力相关的,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它说了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它肯定考的是重力势能,那么它肯定就和能量相关,也就印证了在大题第一题中这个事不可能跑得了,就是动能定理。能量无论是在动能还是力学,在选择题还是大题中间都是核心的要点。第一个把数据代进去就可以。第二个问克服阻力所作的功是多少,有各种各样的功让你求绝对值难度不是特别大。

题目

25.(20分)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在油滴处于位置A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油滴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t1和v0应满足的条件。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v0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B、A两点间距离的两倍。

解析

25题技术含量也会稍微高一点,这个题虽然叫做匀强电场,考的是电学,但是整个题先让它做了匀速直线运动,接下来在A点时换了电场强度,持续一段时间是又突然电场反向,所以第三段运动认为是匀减速运动,所以这个题是套着电学的壳给了复杂的加速度过程,但是这个题归根结底还是考2015年、2014年连续两年特别容易考的分段运动问题。像这样的问题第一可以用动量武器加以解决。第二是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大小,这个和上一个题一样,依然是动能定理,当然你如果结合了动能定理去算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个题并不会占到特别多的便宜,因为更多的是字母运算然后判断范围的问题。这个题出得非常复古,具体的计算过程也不是特别难,大家可以回去照着刚刚的思路重现一下。为什么这个题出得比较复古呢?因为这个题出现了这样的东西,叫做复杂的字母运算,而事实上在过往的几年全国卷试题当中,这个已经逐步有点淡出全国考卷了,这个这两道大题,第一道是复杂的数字运算,第二道是复杂的字母运算,可能这代表一种新的趋势,在物理高考必修板块内可能现在去求新、求异的思路并不是我们要关注的,选择题告诉我们要关注常规的模型,要关注最基础的定律和最基础的定理的原理,而两道大题要我们关注得数的能力。

后面的选修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在这儿给大家做过多的解读了,也欢迎大家更多的关注整个新东方在线以及新东方最后的课程。

在今天最后想给备考同学说两句话,毫无疑问对于很多理科考生来说物理的试卷真的是非常头疼的事情,曾经有机构做过一个调研,对全国很多地区理科高三学生做问卷,然后问他你认为语数外理数化中间最难的是什么?66%的人选了物理,因为它难度确实很大,无论是技艺上出现了问题,还是思考上出现了问题,还是模型识别上出现了问题,还是书写表达上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你。很多人认为物理更多的是靠天赋,更多的是靠积累,我想说这句话前半句在高中并不成立,你需要积累的是你对题目的感觉,你需要积累的是有限的题目中一些固定的思维方式。

还是那句话,训练有素往往比天赋更加重要,希望各位未来一年的备考过程中能够抓住时间和机会能够把自己的短板尽快找到,能够把自己的短板尽快让它成为自己的长处,如果各位需要的话可以来新东方学习。

今天的解析就到这里结束,我是新东方夏梦迪。

本篇由新东方在线、北京优能中学、北京优能1对1、东方优播联合解析

2017全国高考物理一卷解析,2017全国一卷高考物理

如何评价2017年高考全国卷1的理综

2017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部分,较好地贯彻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在保持历年来一贯的严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试卷的整体难度呈阶梯型分布,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高校科学地选拔人才,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试题也考虑了不同省区的教学实际。
命题难度:稳中有升
今年的试题总体难度较往年有所上升,灵活性增强。选择题整体难度比往年略有上升;实验题考察形式新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变通能力要求较高;计算大题设问层次分明,计算难度有所下降,但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提高;选考题比较中规中矩,平稳过渡。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的难度起点都较低,都是由易到难的连续性难度设计,易、中、难比例合理,以中等难度为主,拓宽难度分布范围,对大部分层次的考生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多数题目难度不大,但计算题依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明显的选拔效果。

2017全国高考物理一卷解析,2017全国一卷高考物理

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介绍分享

物理都被称之为最难得学科,一度使很多同学想要放弃。那么关于高考物理题型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希望大家喜欢!

物理选择题类型分为五种

1.定性判断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而设定。同学们要从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规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成立或适用条件、与规律有关的物理模型等方面把规律、概念、模型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将物理规律之间作横向比较,形成合理、的解题模式。这就需要同学们对基本概念、规律等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喽。

2.函数图象型

以函数图象的形式给出物理信息处理物理问题的试题。物理图象选择题是以解析几何中的坐标为基础,借助数和行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象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 方法 。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特别是选择题)的有效方法。在图象类选择题中使用排除法的频次较高。

例如:如图甲所示,导体框架abcd放置于水平面内,ab平行于cd,导体棒MN与两导轨垂直并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置于垂直于框架平面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MN始终保持静止。规定竖直向上为磁场正方向,沿导体棒由M到N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为导体棒所受安培力F的正方向,水平向左为导体棒所受摩擦力f的正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快解秘诀:分析0~t1时间内可知磁通量无变化,导体棒不受安培力,可排除C选项;A、B选项中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分析t2~t3时间内可知电流方向为正,可排除A选项;然后多选题可轻松判断B、D正确。

3.定量计算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掌握和思维敏捷性而设置,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有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考生的悟性、平时积累的速解方法加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来迅速解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夯实基础, 总结 和掌握解题方法、归纳物理推论,这样才能在考场内得心应手。

其中一些量化明显的题,往往不是简单机械计算,而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有些则只需估值就可做出判断。当然,如果计算时遇到困难,请不要忘记图象法,图象法是解定量计算型选择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4.信息应用型

从信息角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新概念、新知识、新情景、新模型、新科技的"新知型",要求以此信息来解决题目中给定的问题;另一类是在考生已学的物理知识基础上,以日常生活、生产及现代科技为背景的信息给予“生活型”题。

解答信息给予题的过程分三步:(1)在审题中进行信息处理。排除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提取对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抽去生活、生产背景,建立相应的物理过程;这一步是关键,也是难点,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2)是解析所建物理过程,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3)求解。

例如: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并非只发生一次衰变就达到稳定状态,而是要发生一系列连续的衰变,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某些原子核的衰变情况如图所示(N表示中子数,Z表示质子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到的衰变是α衰变

B.已知的半衰期是T,则8个原子核经过2T时间后还剩2个

C.从到共发生5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

D.图中发生的α衰变和β衰变分别只能产生α和β射线

注意:本题关键是要从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除去与选项相关的元素,直击目标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本题的选项判断中。

解析:由到放出电子,则此衰变是β衰变,选项A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原子核不遵循,选项?B?错误;变为,质量数少20,则发生了5次α衰变,根据5×2-n=8得n=2,知发生了2次β衰变,选项C正确;图中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往往伴随γ射线产生,选项D错误。

5.类比推理型

将两个相似的物理模型、物理性质、物理过程、作用效果、物理图象或物理结论等进行类比,给出似是而非的相关选项,增强了选项的隐蔽性,着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

解类比推理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叙述,分析、理解题给两个类比对象间的相似关系,从相同中找不同或者将不同类比对象统一到同一个物理模型中,从中寻找选项中的对立矛盾和相同特征,排除干扰因素。

当然,对于既有单选又有多选的物理选择题,要想多得分,就需要同学们在答题时有很好的策略:

1.对于多项选择来说,一定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宁愿少选也不可错选;

2.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修改选项时,必须确定所改的选项100%正确才动手修改。

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介绍分享相关 文章 :

1. 2017年高考物理题型解析

2. 高考物理备考经验分享

3. 高考物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4. 2017高考物理常见题型

5. 高中物理28种题型解题思路

6.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分享

7. 高考物理五大复习方法

8. 2016高考物理题型

9. 高考常考三大典型物理试题解析及复习方法

10. 高考物理考前复习指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2912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山东镁卡车轮,汽车车轮正常脱落 下一篇:那些会努力的人到底做对了些什么事,人最努力的时候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