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杠杆,物理杠杆基础知识
比如今天要说的杠杆,你找一根不会明显形变的硬杆,然后想办法固定住杆上的任意一点(称为支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杠杆结构。当你确定了固定的点之后,有外物再对杆本身施力的时候杆就不能整体发生位移运动了,你会发现杆本身只能围绕着支点运动,当杆受到某一个力时,他会向一个方向运动,如果受到另外相反的一个力时,杆也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但是对于杠杆来讲,我们前面说过它是有一个固定点的,所以当力的方向指向这个固定点时,我们发现作
其实当力学讲到这里的时候,剩下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说都比较简单了。
比如今天要说的杠杆,你找一根不会明显形变的硬杆,然后想办法固定住杆上的任意一点(称为支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杠杆结构。当你确定了固定的点之后,有外物再对杆本身施力的时候杆就不能整体发生位移运动了,你会发现杆本身只能围绕着支点运动,当杆受到某一个力时,他会向一个方向运动,如果受到另外相反的一个力时,杆也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但是对于杠杆来讲,我们前面说过它是有一个固定点的,所以当力的方向指向这个固定点时,我们发现作用力本身是作用在固定点上的,所以杆相当于不受力,所以不会动。
可以想象作用在杆上的力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但是对杆的作用大小我们如何考究呢?
这里我们介绍一个杠杆中很重要的概念;力臂,也就是作用力和固定点的距离,这个距离怎么测得呢。我们之前讲过力的示意图,用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里需要一点初中的数学知识。就是通过支点做一个力的作用线上的垂直线。这个垂直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力对这个杆的作用力臂,力对杠杆的作用就等于力的大小F*L(力臂)。
当两个相反的力作用在同一个杠杠时,如果F1*L1=F2*L2,杠杠就会保持不动,也就是说杠杆平衡。
初中物理杠杆的知识点
杠杆受力有两种情况:
1、杠杆上只有两个力: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杆上有多个力:
所有使杠杆顺时针转动的力的大小与其对应力臂的乘积等于使杠杆逆时针转动的力的大小与其对应力臂的乘积。这也叫作杠杆的顺逆原则,同样适用于只有两个力的情况。
概念分析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杠杆原理
初中物理杠杆的知识点
公基考试涉及到的物理常识内容庞杂,覆盖面广泛,本文就常见的杠杆原理这个知识点进行梳理。
杠 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
2. 杠杆五要素(如下图所示):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注意: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杠杆原理
1. 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杆杠原理告诉我们,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2. 杠杆原理的应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