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要想富先修路解决非洲长期贫困和落后局面的唯一解决途径」
非洲:要想富先修路
非洲作为面积和人口的第二大洲,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却很落后,世界上最穷的十个国家中有九个位于非洲。非洲总是和贫
我们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分为七大洲,除了南极洲之外,我们对另外六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来一个对比分析,那么非洲无疑是最为落后和贫穷的大洲。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接壤,东临印度洋,南望南极洲,总面积为302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亚洲,总人口约为12.26亿人,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洲。
非洲:要想富先修路
非洲作为面积和人口的第二大洲,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却很落后,世界上最穷的十个国家中有九个位于非洲。非洲总是和贫穷、战争、饥饿、疾病等词语联系在一起,非洲之所以称为苦难的非洲,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非洲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宜发展农耕文明,特别是非洲的气候条件,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非洲夜间灯光地图
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代表的广大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而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雨林茂密;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是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明显的雨季和干季,每当干季来临,常常几个月不下雨。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限,很难去克服气候的不利条件。
非洲卫星地图
另一方面,非洲还经历了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殖民统治,当时欧洲的列强如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几乎瓜分了整个非洲。在统治期间,欧洲列强极力压榨非洲财富,获取大量自然资源、农产品、人口等,使得非洲很难发展。后来,在二十世纪虽然非洲国家纷纷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落后,饥饿、死亡、疾病、战争始终伴随非洲人民。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为了帮助解决非洲的困难局面,很多发达国家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后,但是他们帮助非洲的方式几乎可以理解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非洲人民发生了饥荒,缺少粮食,那就提供粮食援助。非洲缺少药品,则提供药品支援,这样虽然降低了因为饥饿和疾病的死亡率,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种直接提供物资的救援方式,并没有改变非洲的生产力水平,降低了死亡率,反而使得人们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粮食压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没有起色,粮食生产能力有限,就业岗位也有限,靠救济活下来的人们还是不能自食其力。后来,我们中国人去了非洲,我们带去了我们脱贫致富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中国在非洲投资的铁路项目
“要想富,先修路”是经过我们实践证明,有效的发展途径。当地政府启动修路项目,可以提供劳动力就业岗位,等道路修通之后,政府可以设置关卡,进行收费,增加非洲当地政府资金来源。另外,道路的修建,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来往,物资运输也得以畅通,商业活动也可以开展,然后继续修新的路,逐步就可以摆脱贫困,走上发展道路。
富饶的非洲
【延伸阅读】
世界著名城市系列7: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世界最古老的城市
非洲“穷国”埃塞俄比亚:世界上第十三个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国家
有人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人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有道理,原因是:落后的交通阻碍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进度,落后的交通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旦交通得到了改善,当地的资源优势就能迅速的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生产力产生的成果,如果没有路,生产力就提高不上去,商品也没办法尽快运送出去流通到下一步,这样社会生产力就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比如城市,附近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可是没有路,产品运输就特别麻烦,由此造成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减少,GDP就会减少,慢慢恶性循环,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没有了积极性,工厂就会减少。
修路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利益,修路可以带动当地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工人和包工程的,他们可以赚到钱,然后是路附近居住的人,还有当地政府,因为修路可以带来更多可能,吸引外来资金。
扩展资料
中国现状:
1978年,中国农村公路里程只有58.6万公里。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支持力度,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为乡村公路提供制度性保障。
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掀起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
截至2018年6月,全国通客车的建制村总数已达到55.5万个,建制村通客车率提升至96%,公共交通出行已成为老百姓的最佳选择。农民朋友“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已成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
截止2018年12月,交通运输部2018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新增5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5000个建制村通客车,实际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公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内蒙古乌兰察布:修通扶贫路火了“蔬菜村”
为什么说“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到任前,小岗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交通极其不便,为了打破闭塞,沈浩决定修一条水泥路。他将村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按劳取酬,修建了后来的友谊大道。友谊大道的修建,也让小岗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通路之后,沈浩带领村民制订了“三步走”战略:引进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岗村启动了“二次土改”,率先推行并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机制,跳出种粮单一结构,走向规模经营。
小块土地收益有限,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集约利用土地。道理简单,可实施起来却困难不少。关友江记得,2006年,沈浩开会动员村民流转土地时,村民们以为要收回土地,疑虑重重,“实际上我和沈浩当时只是想集中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家一户(分散)太浪费,平整之后也比较好种,到时候该还给他还给他,该流转流转。”
关友江率先把自己的土地流转了出去。他算过一笔账,假如小岗村一户家庭将自己的5亩地租给企业,每亩500元,1年可获得2500元;这样一户可以解放两个劳动力,再被企业雇佣或外出打工,每月收入按1200元算,每年可收入14400元,总共是16900元。如果让农民自己耕种,每年只能得到大概2000元。通过土地流转,一户家庭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约7.5倍!
“要想富先修路”是很多乡村的口号,事实上的确如此,因为修好了路,才会接受到外界的物资,也就是新技术,只有不断创新,或者接受新事物,才会成功,从而致富。只有路修通,通向各个地方,经济才会有所发达,文化交流会更深,可以更好的发展城市。
而对于山区,这种话更是具备现实意义。根据户外君到太行山的户外经验,更是有深切体会。在道路不通的时候,很多山里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有些人一辈子也就出去过一两次。要想富先修路绝不是口号,路修好了,致富的手段就多了。
道路通了,风景好的可以开发成景区,即使不是景区,只要交通不是特别不方便,也依旧会吸引驴友的到来,从而带来消费能力。但是,道路修好之后,也有一些不是那么文明的致富手段,比如有些地方的村民拦路收费等。这里,我们就大致总结一下山区致富的手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修路带来了物资的双向流通
交通的便捷让山里的一些特产有了销路,以前这些山里种植的果实只能自己吃或者拿到很远的集市上去卖,非常不方便,现在就可以通过大宗物流送出去了。
另外,交通带来的便利是双向的,工业产品进入山里的价格也会便宜很多,现在山里的通讯也是移动联通的竞技场。
2、修路带来的还是旅游
其实,仅仅靠物资流通给山里带来的作用是有限的,效果明显的还是旅游。旅游带来两方面的收益,一是景区门票和交通费,二是游客和驴友的消费。
景区门票收入一般无法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收益,不过有些公交等不同的地方,给当地山民给创造了工作机会。相对而言,消费的潜力更大,这样山里的东西就直接卖给了游客,完全不需要运出去。
3、山里景区应以消费带来发展而非门票和交通
越是落后的地区,门票越贵,地方越想通过门票赚钱,所以西部景区门票最贵,东部最便宜,东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免门票了。凤凰古城经过收费后的惨淡,现在又再次免门票了。这应该能给予我们足够的启示。消费带来的收益是持久的,并且有利于景区形象的打造。
扩展资料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有”路县长“之名的徐启斌说的。
徐启斌同志是四川省眉山县复盛乡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72年先后在眉山县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书记,区委副书记。1973年任眉山县副书记,1980年任眉山县委副书记、县长。1987年任洪雅县委副书记、县长。现任乐山市政协副主席、槽渔滩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长。
1982年加宽改造眉山县公路建设,同年在交通部在眉山现场会上,向全国推广了“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并得到中央书记处认可。
因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生产力产生的成果,如果没有路,生产力就提高不上去,结晶也没办法运送出去流通到下一步,这样社会生产力就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比如城市,附近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可是没有路,产品运输就特别麻烦,由此造成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减少,GDP就会减少,慢慢恶性循环,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没有了积极性,工厂就会减少。
但是更严重的是城市本身,城市就是围绕路建造,没了路怎么聚集成城市,可以说是路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越发达,城市发展会越来越好,有着凝聚作用。
参考资料:光明日报网-小岗村40年:在改革中走向“不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