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在非洲开车一不小心汽车后视镜就被偷了是真的吗「网友在非洲开车一不小心汽车后视镜就被偷了」
答应是肯定的,尼日利亚人没有不偷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记得有一次,因为公司要采购配件,我开车去市场上。当时街上非常拥堵,我坐在车上发呆,就在刹那间,几个非洲小伙来到车旁,我还没弄明白他们要干嘛,他们已经把我汽车的后视镜卸载下来了。气得我赶紧下车去追赶,发现他们已
在非洲尼日利亚打工多年,虽然单位有车,但我很少开车出门。因为尼日利亚路况糟糕,经常堵车,而且当地交警见到中国司机,会想尽办法罚款捞钱。除此之外,还有被盗的风险。很多没去过非洲的朋友可能会好奇,我不把贵重物品放在汽车上,也会被盗吗?
答应是肯定的,尼日利亚人没有不偷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记得有一次,因为公司要采购配件,我开车去市场上。当时街上非常拥堵,我坐在车上发呆,就在刹那间,几个非洲小伙来到车旁,我还没弄明白他们要干嘛,他们已经把我汽车的后视镜卸载下来了。气得我赶紧下车去追赶,发现他们已经跑远了。
尼日利亚当地的小偷就是这么嚣张,让我又生气又想发笑。在尼日利亚待的时间长了,对小偷小摸的行为习以为常。只要是有用的东西,不管价格多少,只要你没有防盗意识,都有可能被偷。汽车后视镜被偷,损失还不算大。有个买车了的中国同事跟我说,有一次他开车外出钓鱼。
把车停在草地旁,离钓鱼的地方也不算远。等到他钓完鱼,准备开车回家的时候。发现汽车轮胎被人卸掉了一只,气得他牙齿发颤。那些小偷是如何偷走轮胎的,他至今都没弄明白。尼日利亚为什么小偷多,主要原因是太穷了。经济形势不好,治安环境差,小偷就多了起来。而且,当地的警察也没什么作为。
你的东西被偷了,如果报警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在非洲生活,千万要注意防盗。就算是和你关系很好的非洲朋友,你如果给他机会,他也可能会偷你的东西。除了贫穷这个原因外,我觉得当地小偷多,和他们文化教育程度低有关。当地很多穷人,并不觉得偷东西可耻。有的人被抓到了,还嬉皮笑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那些我去了非洲才知道的事
“ 你回忆在东非高地上的短暂逗留,你会吃惊,竟然有在空中生活了一段时间的感觉.......在这么高的地方,呼吸顺畅,心情平静、轻松。在高地上,你早上醒来之后会想:我在这儿,这才是我应该在的地方。———— 丹麦作家 凯伦 布里克森《走出非洲》 ” 来肯尼亚之前,说起非洲,脑海里闪现而过的是贫穷、疾病、蚊虫、战乱等等,如果非要说点好的印象,也就只有动物世界里看到过的动物大迁徙了。五年前,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认知出发的。五年后,我想写写我看到的非洲。
01
Africa time = 不守时 对非洲人的不守时深有体会,比如约定了一个上午九点半的见面,对方没到,打电话过去永远的回复都是“半个小时到”,但直到下午,他可能都不会来。在非洲,每一件事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再简单的事情也要预留出等待的时间。乌干达作家比特克在他的《 拉维诺之歌》中描述了非洲的两个季节:“ 雨季意味着在地里干活、播种、除草、收获,意味着天亮不起床,旱季意味着快乐、舞蹈、打猎、追女人。”——你看,没有一件事是是需要精确到分秒的。 非洲人不守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路差交通拥挤;生意的机会很少,即便是按时见面也不一定拿到订单;按计时的工作工资低,迟到也并不会带来很大的损失等等。但最重要的是非洲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There is no hurry in Africa!(在非洲,没有什么事是急事。)”
02
走在街上是会被抢的 来非洲之前,我就知道内罗毕Nairobi又叫Nairobbery,也记得在书里看到过的段子:怎么知道你到了内罗毕呢?就是你把手伸出窗外,等再收回来,手表不见了,那么恭喜你,你到了内罗毕。听起来并不可怕,但实际经历一次还是会留下阴影。基于好几个同事在回家的路上拿着手机打电话被抢了之后,我已经小心到几乎不会在上街的时候掏手机出来了。但打车的时候例外。有一次叫了Uber在路边等车,想看一下司机到哪了就拿出手机,旁边有一辆摩托车经过的时候,快擦着我过去的,心里刚狐疑了一下大马路这么宽为啥要卡在路边走。很快摩托车后面坐的那个人就伸手抓我的手机,还好当时握得紧,他并没有得手。但是他那种理所当然地抢,没有得手后恶狠狠地说话的表情,还是吓得我腿软。好在Uber到了,我赶紧上了车,关好车门后才敢回想下发生了什么。之后出门,除了手机我再也不会任何贵重的东西了,口袋里会放两三千先令当做“保命钱”。如果身后有脚步声,我会赶紧回头看,让他走在我前面。有个“保命钱”壮胆后,出门的次数慢慢变得多起来。几年过去,为了弥补肯尼亚通货膨胀给劫匪们带来的损失,我会多带个1000先令。
03
非洲人和巧克力 我听过的一个说法:非洲人不吃巧克力,因为会咬到他们巧克力色的手指。我记得这个带有种族歧视的笑话,它暗示非洲人黑色的肤色以及他们又蠢又笨。2016年我刚来肯尼亚的时候,公司有一个司机,是个当地人,他在空闲的时候坐在车里画画,当然没有彩铅,就是很短的铅笔头,我觉得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于是借给他彩铅笔和彩铅书。他还算细心,每次都装在袋子里保护得很好。可能是出于感谢,他一直跟我说要送我一个礼物,虽然我知道他经济拮据,但我想着可以称呼为“礼物”的东西应该比较正式吧。他提了好几次,但是一直都没有给,我渐渐地淡忘了这件事。直到圣诞节的前一天,他悄悄地塞给我两颗巧克力,我才想起来这是他说“礼物”。因为在口袋里装了很久,巧克力已经有点软化了,隔着包装纸也能感受到。————这是我收到过的最简单却有又最心酸的礼物。我们听完就忘掉的一个笑话,可能也是别人眼里最珍贵的东西。
04
非洲的物价真不便宜 因为非洲的很多和生活相关的日用品都依赖于进口的原因,导致当地的物价奇高。刚开肯尼亚的时候,还没适应当地的物价,超市里一瓶海飞丝的洗发水要70RMB左右,三个塑料衣架要20RMB,一个喝水的杯子60RMB,而刚来的时候又正是需要备生活用品的时候,每次去超市带上1万先令,要比对好一会儿,才能选一个不那么贵的东西。有一段时间想要一个床上用的折叠小桌子,在当地还买不到,本地的朋友找了一个可以定做的木桌的木工给我做了一个,过程漫长到用了一个月,拿到手的时候还能感受到木头刚从森林里砍下来的湿气,表面涂了一层刺鼻的油漆,散了两个多月味才勉强能凑合着用。这个小桌子3000先令(200RMB左右)。
不过非洲的热带水果真便宜,香蕉10先令一根,牛油果、木瓜、菠萝蜜、百香果、树茄都很白菜价,实现水果自由还是轻松达到的。
05
非洲人的辫子是假发 电视里看到过的非洲脏辫,原来几乎全是假发。非洲人虽然民族各异,但是发质却相对一致,每一缕头发都以微小螺旋方式生长。这种发质很难留成长发,也不像直发那样容易造型。为了美观,非洲人长久以来都有编辫子的传统。非洲人辫子有紧贴头皮的“地垄辫”,也有扎起一条条垂下的直辫,还有钩针勾起来的“脏辫”,这些基础的辫子再经过不同的组合和加工就形成了各种非洲发型。在非洲的理发店,比剪刀和推子更重要的是针线和假发,编发是理发师的重要工作。非洲女人会花很多钱在她们的假发上,不管月收入多少,都会预留出一笔用于换发型。一个肯尼亚女性朋友,她有一份相对稳定而且高薪的工作,所以换发型的频率比其他人都高,几乎到了一周一换,最长不超过两周。而且花样很多,虽然一直围绕着各种假发辫子变换。
06
大街上很多讨要食物的小孩
我曾在超市门口遇到过讨要零钱买食物的小孩子,有一次在Westgate的门口,一个小孩坐在地上,朝我伸着手。因为叫的出租车快到了,我没有时间给他东西。但等了一会儿,车子到前面的路口拐弯了,我有时间拿点食物给他。我递给他一个酸奶和一包面包,他够不到,于是开始用手撑着身子往我旁边挪,我才发现原来他的腿是残疾的。那一瞬间让我非常难过,也让我为自己居高临下施舍的姿态惭愧不已。虽然在之后我并不是每次都能见到那个小孩,但在超市买东西或者在KFC吃东西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小孩特意给他带一份食物。碰到了就给他,碰不到了给其他的流浪儿。
我在Naivas的门口碰到过一个女学生,她要零钱是为了买校服。据说肯尼亚的基础教育是免费的,但是学生必须自己购买英式校服,没有校服不容许上课。
07
小贩站在行车道上卖东西 站在行车道上卖东西,可能是肯尼亚的特色吧。堵车的时候,做小生意的小贩一辆车一辆车的问要不要点啥,有卖水果的,有卖玩具的,口罩、零食、报纸、鲜花、小狗小猫、车垫子、油画还有一次碰到在装在玻璃鱼缸里卖的小金鱼,大小生意都有,还有时候一停车,就有几个小孩冲上来擦玻璃,擦完就过来要钱的,那个抹布比车玻璃还脏,扒拉两下,马上留下几道脏印子,令人哭笑不得。
纳瓦沙到内罗毕的一路,售卖的东西大多是刚从湖里打捞上来的鱼,不知道卖不掉的鱼会不会成为他们的晚餐。
08
警察拦下你的车————十有八九是要讹一笔的 外国人在当地警察的眼里就是“行走的钱包”,不管有没有问题,先叫停检查一遍。有问题就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吓唬你,要带你去警局,要上法院,但大多数人因为工作忙或者种种理由不想花时间解决,本着花钱解决问题的思想给点小费就想小事化了。警察也是抓住大多数人不想浪费时间的心理,所以很容易得手赚到外快。有时候检查了一圈并没有发现问题,他也不会立即放车走,他会让司机司机放下车窗,来一顿诉苦的唠嗑,比如没吃早饭或者没吃午饭,能不能给点钱买一杯咖啡?这个时候可以讨价还价,给也行,不给也行。有时候英语不好,还倒能帮个忙,我有次和一个英语不咋好的朋友出门被警察拦了车。警察:I will fine you.朋友:I am fine.Thank you ,Bye.然后开车就走。。。。
09
开车最容易被偷的是后视镜 比起偷车,偷后视镜相对容易多了。每次遇到堵车,每一个靠近你的车子的人,都有可能顺手一把抠下后视镜然后迅速跑了,很多时候,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操作,因为车窗还没放下来,他已经得手了。速度快到只有一瞬间。
为什么不开着车窗等车呢?因为开着窗会被抢手机啊。“玩手机不开窗”几乎是中国人在肯尼亚的共识了。本来被敲掉了后视镜就已经很倒霉了,更倒霉的是这一路上碰到的警察还会因为“没有后视镜“再罚上几次钱。听当地的朋友说,沃尔沃、本田、宝马、福特和现代 汽车 是不太可能被偷配件的 汽车 ,因此在黑市上对其零件的需求较低。而像丰田、五十铃、尼桑、奔驰、雷克萨斯的车配件就比较抢手了,而且价格高容易出手,所以很容易被盯上。也不光是后视镜,车上可以被抠下来的任何零件都有可能被偷。很多人为了防止被偷,车窗、后视镜上会刻上车牌号,这样小偷偷了也卖不掉。
10
蒙内铁路是中国建造的 内罗毕和蒙巴萨的第一条铁路是1902年开通的,当时是大英统治时期。 在此后的100年包括建国之后,肯尼亚都没有新建一条铁路。 蒙内铁路是中国国铁I级标准、120km/h设计时速、5小时单程运营时间,这个总长480km。 是自肯尼亚独立以来建设的首条铁路,也是首条海外全中国标准铁路。 铁路的建设过程经历了些许艰难,因为在肯尼亚做一项工程建设,要经历各种标准的环评工程,欧洲或者美国制定的。这些环评工程增加绕路和成本的不说,还有提高难度和工期。环评组织只关心狐狸妈妈能不能喂饱自己的三只小狐狸,至于内罗毕市区的人类妈妈是否能够喂饱自己的三个孩子,那是人类保护组织的事,专人专责,各管一摊,堪称伟大而又公平。中国又是怎样战胜苛刻的环评标准和更加苛刻的环保人士的?蒙内铁路需要经过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以及内罗毕国家公园,前者是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后者是全球唯一位于国家首都真正的野生动物园,拥有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资源。肯尼亚人本身也十分热爱动物,遇到撞死的动物,他们会把动物及时掩埋起来。中国工人初到蒙巴萨,在路上捡到一根羽毛,或者一根动物骨头,都被肯尼亚人告知不能捡,因为当地法律不允许。所以如果建蒙内铁路真的威胁野生动物,不但西方国家会拿来说事,肯尼亚人民也不愿意。为保护动物正常迁徙,中国参考既有线路2007至2012年间发生的列车碰撞野生动物事故案例,统计动物的过境点,最终确定蒙内铁路应该预留的动物通道位置和数量。同时设置引导设施,引导动物安全穿过线路。线路两侧设置隔离栅栏,以避免动物爬行通过,减少动物与列车相撞概率。在洼处设置涵洞式动物通道,方便斑马等动物饮水。在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察沃国家公园的路段,修建了9处大型的动物通道,包括6处大型桥梁式动物通道和3处涵洞式动物通道,其中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远超普通高架桥梁平均5米的净高,足够大象、长颈鹿等大型动物通过。最长的察沃大桥足足有2公里多长,也就是架起了2公里长的高架桥,让各种动物畅行无阻。
另外,考虑到一般小型动物饮水习惯,项目在察沃河沿线适当延长跨河桥梁引桥,加高桥梁高度;在小河沟等低洼处,设置100多处涵洞。
就连项目需要大量的土方,必须挖坑取土。承建公司将取土地址选在远离动物保护区的偏远地带,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取土时避免挖坑太深,以防雨季雨水大量积存,前来饮水的野生动物不慎坠落溺毙。铁路建成后在2017年5月31日通车,我在Youtube上看到很多蒙内铁路的视频,有时候会特意关注评论区,肯尼亚当地人非常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国家自豪;大多数的中国人歌颂“中肯友谊万岁”,西方媒体一如既往的“债务陷阱”;当地媒体和大部分肯尼亚人挺刻意地忽略“中国”,基本态度是“我们肯尼亚牛逼,欢迎全世界游客来玩”,就好像都是他们自己的功劳。但也有不少的其他国家非洲人羡慕肯尼亚,表示欢迎中国过来给他们建铁路。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的影响非常显而易见。38亿美元的外交大单,带来的是肯尼亚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蒙内铁路为本地创造逾3万就业岗位,培养了铁路工程与运营管理人才。仅仅是蒙内铁路与相关基建工程,使肯尼亚GDP增速提升2%。 我们的目标既是星辰大海,我们的目标也是脚下的每一公里。 我们走的每一步,是通往大国梦的必经之路。我在2018年的时候去坐过一次火车,所有的服务都是中国式的,在车站还有中国人管理人员在给当地员工培训。列车穿过茶沃公园的一段时,可以看到远处的长颈鹿。
11
写点最后 每当朋友问起我非洲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想最好的回答是:它和想象中不一样。不同于在媒体看到上的和别人口中的非洲。那些走马观花或者一笔带过或者以偏概全的描述,都不是真正的非洲。我在内罗毕的大街小巷晃荡的时候,在不知名的小店里吃一顿当地餐的时候,在和大街上的流浪孩子分享一块面包的时候,也在发现我对这个城市的热爱。虽然非洲依旧“又脏又穷”,但它也成为了我安放灵魂的一个故乡。我认识的许多中国人,因为孩子的上学或者自己的工作关系回到国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选择重返非洲。让他们来这里的理由很多,有的人爱热闹的烟火气和空寂的草原,有人爱奔跑的猎豹和慵懒的大象,有的人爱适宜的气候和四季如春的天气。 我爱这里,因为生活是我想要的自由的模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