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的悲惨生活「黑人奴隶的生活这么惨真有心情唱歌跳舞吗」
奴隶在主人房间里跳舞
其中一幕是,在主人的房子中,黑人奴隶被要求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欢快热闹。另一个场景是,当一个黑人奴隶累死在棉花田里之后,其他奴隶在坟墓前悼念他,唱起了悲伤但很有节奏的歌曲。
那么,在真实的种植园里,黑人奴隶真有心情“唱歌跳舞”吗?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奴隶一直在种植园里寻找“归属感”。
美国南方种植园的扩张速度很快,一个奴隶想要适应这里的生活,并不容易,首先就是交流问题。
在一部著名的好莱坞电影中,展现了黑人奴隶的两个生活片段。
奴隶在主人房间里跳舞
其中一幕是,在主人的房子中,黑人奴隶被要求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欢快热闹。另一个场景是,当一个黑人奴隶累死在棉花田里之后,其他奴隶在坟墓前悼念他,唱起了悲伤但很有节奏的歌曲。
那么,在真实的种植园里,黑人奴隶真有心情“唱歌跳舞”吗?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奴隶一直在种植园里寻找“归属感”。
美国南方种植园的扩张速度很快,一个奴隶想要适应这里的生活,并不容易,首先就是交流问题。
想在种植园生活下去,作为一个奴隶,必须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黑人都是一条心,他们甚至都语言不通。19世纪20年代,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奴隶,大部分只会说法语,当他们来到新奥尔良的时候,完全无法和其他奴隶交流。南卡莱罗纳低地的奴隶,很多则说着以英语为基础,混合西非各种语言的“格勒语”。
那个时代的奴隶,就算是说英语,也往往掺杂着大量的非洲语言,一旦到了新的环境中,很难有人能听懂。
那奴隶之间到底怎么交流?很不可思议的是,为了顺利交流,也是为了寻找归属感,19世纪初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的奴隶,不知道用了多久发展出一种“新的语言”——以英语为基础,混杂着各种方言,形成一种特殊的口音、词汇和语法,让当地的奴隶们可以顺畅的交流了。
交流的目的,是为了生活。
对于黑人奴隶来说,如果不打算死,那就只能好好活着。大多数情况下,主人允许奴隶组建家庭,甚至会主动安排奴隶的婚姻;一些奴隶忙完自己的工作,甚至可以离开种植园去找“亲戚朋友”聚一聚;主人也允许奴隶做手工制品换钱,可以拥有私人财产……
这其实不算什么宽容和仁慈,毕竟对于奴隶主来说,这些黑人奴隶能给自己带来巨额财富,能让他们在种植园里安稳的生活、劳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要能干活不惹事,可以留一些时间让奴隶感受“生活”。
很明显,奴隶们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馈赠”。被分配到一个小木屋生活的人,彼此间互相照应,分享衣服、食物、工具,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小欢乐,努力的贴近“正常”的家庭生活。
比如,生活在一个小木屋的人,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凑一些钱,买几条毯子,然后给每个人裁剪一件暖和的衣服过冬。再比如,领到每周的配给玉米之后,他们要排队在院子里磨成玉米面。于是大家抽签决定顺序,一个磨完之后主动去叫下一个,免得大家都浪费时间排队……
一旦想活着,一旦努力适应这种生活,奴隶们就会想方设法的寻求快乐。电影里唱歌的黑人奴隶
唱歌跳舞是奴隶主和监工不反对的事情,因为这样的“娱乐”代表黑人奴隶接受了种植园生活,不会主动闹事了。在主人的房间里跳舞,是很有可能的场景——只要不是白天太劳累,黑人奴隶不会有怨言。
实际上,大多数的黑人奴隶喜欢歌舞。一个名叫弗朗西斯·弗德雷克的黑人奴隶,回忆了1820年一个晚上发生的事情,黑人奴隶的“快乐劳动”。
肯塔基州的种植园主泰勒,院子中堆了小山一样的玉米,他准备今天晚上就把玉米剥好皮,全部运到仓库里。为了这个工作,他从附近的两个种植园,“借”来了超过300名奴隶。
奴隶主之间互相借用奴隶很正常,当天有一个名叫鲁宾的黑人小伙子,决定让这个晚上欢乐一些。他和另一个种植园的朋友商量好,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谁能得第一名。
到了泰勒的种植园,鲁宾和选出的两个队长商量了规则,然后把玉米分成了两大堆,一队负责一堆。男奴隶负责剥玉米,女奴隶都围在周围加油鼓劲。
鲁宾一宣布比赛开始,两队就开始干起了活。队长都站在玉米堆上,鼓舞士气,他们一开始讲一些小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之后,两个队长都开始唱歌——曲调大家都很熟悉,队长会临时编几句朗朗上口的歌词。
干活的奴隶一边传递着一壶威士忌,每个人都能喝上两口,与此同时他们还能和队长一唱一和。围观的女奴隶们也会参与进来,跟着唱歌。这种即兴歌曲非常流行,几乎每个黑人都很喜欢,他们甚至会通过歌词开玩笑“嘲笑”对方。
干活确实很累,但是中间有了欢歌笑语,时间会过得特别快。种植园里的奴隶
午夜过后,其中一队取得了胜利。他们高兴的又蹦又跳,然后向奴隶主汇报自己赢得了“比赛”——之后,胜利者又赶紧回来,帮助失败者干完所有活。
这种临时的工作往往会有一些奖赏,奴隶主泰勒给这些奴隶准备了一些食物,其中还包括烤肉——干完活的奴隶高高兴兴的享用了一顿“大餐”。
虽然这在种植园里是少有的快乐,但奴隶们确实喜欢用唱歌跳舞的方式,让生活稍微丰富一些。
在美国南方的种植园里,奴隶主确实残酷的压榨着这些黑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每天疲惫至极,被迫与家人分开,有时候私下聊天都会挨打——唱歌,是仅有的表达情绪、寻求安慰、获得快乐的途径了。
于是,只要是奴隶主和监工不反对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很自然的唱起歌来,很多歌词都是临时编出来的。有些不善于表达的奴隶,也会情不自禁的融入进来,跟着大家一起唱。
所以,在19世纪美国南方的种植园里,到处都能听到黑人奴隶唱歌的声音。这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被逼出来的技能。
工作单调枯燥,唱歌吧。
心情郁闷难受,唱歌吧。
想要发泄不满,唱歌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