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非洲的军事基地,美军隐形战争
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司令部的成立较晚,2007年在小布什任内才正式开始筹建的。而美军的想法是,先在欧洲“筹备”这个司令部的建设,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把司令部迁到非洲大陆。然
大家好,“解密美军全球布局”系列内容进入第四期,前面我们分别讲了美军在印太、欧洲和中东的部署情况及运作模式。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在非洲的军事活动。不过有趣的是,负责非洲战略部署的美国非洲司令部,驻地并不在非洲,也不在美国本土,而是在德国。目前非洲司令部的具体位置,是德国斯图加特市的凯利军营,与欧洲司令部可以说是“邻居”。
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司令部的成立较晚,2007年在小布什任内才正式开始筹建的。而美军的想法是,先在欧洲“筹备”这个司令部的建设,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把司令部迁到非洲大陆。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美国人一直都没有在非洲找到一个合适的驻地。
那么,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大漂亮,为啥在非洲就找不到一席之地呢?聊下去您就知道了。
目前美国在非洲唯一公开承认的军事基地,其实和中国目前唯一的海外军事基地“吉布提保障基地”还是邻居,位于吉布提的莱蒙尼尔营。
这所莱蒙尼尔营,目前有四千人左右的驻军规模,美军的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都有作战人员进驻,部署有F-15“鹰”式战斗机、P-3“猎户座”海上反潜巡逻机,以及多型直升机、运输机,可以执行侦察、监视、情报搜集及特种作战支援等任务。
而且如今,莱蒙尼尔营还成为了美军在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基地之一。自从2007年美国组建非洲司令部以来,就在非洲地区设置了“无人机基地计划”。如今,美军已经在非洲建立了十几个无人机和监视基地,莱蒙尼尔营和附近的沙贝莱机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
沙贝莱机场其实是一座非常简便的小机场,几年前的卫星图像显示,这里最初只是茫茫沙漠中的一条柏油碎石跑道,但在2013年突然来了许多挖土机,竖起了很多卫星天线,如今部署成了一个大型的无人机起降机场。
根据媒体报道,2014年美军从该军事基地出发执行任务的无人机,平均每天起降16次以上。这些美国无人机的活动范围,基本覆盖到了整个中东地区、非洲东海岸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美军却并不承认这座沙贝莱机场和自己的关系,毕竟目前一般认为,无人机袭击属于“暗杀”手段,更会造成平民的伤亡,上不了台面。所以在美军的官方话术中,莱蒙尼尔营仍然是目前美军在非洲唯一公开承认的“重要军事设施”。
我们说回莱蒙尼尔营,这座军事基地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在许多资料上它还有一个译名,叫做“勒莫尼耶基地”。其实这两个名字的拼写方式都是一样的,只是英语读音和法语读音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一开始是个法国人的基地。
2001年,美国从法国人手里“转租”到这处军事基地,并在两年后部署了一千多人的战斗人员。到了2014年,美军又和吉布提签署了一份“20 10”年的租赁合同,最长可以使用这座基地到2044年,这才有了这座美国唯一公开承认的非洲军事基地。
说起吉布提这个国家,它曾经叫做“法属索马里”,最早是法国的殖民地,如今法国在吉布提仍然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如今的法国,尽管总是个被我们“辱法”的对象,但它仍然在吉布提保有自己的军事基地。今天在吉布提的公路边上,也常常能看到“法军陆军医院”、“法军训练基地”等设施,宣告着这里曾经的历史。
历史上,非洲从来就不是美国人的势力范围。在殖民时期,美国也没有参与到“瓜分非洲”的过程当中。今天在网上能搜到的“美国在非洲唯一殖民地”利比里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算是美国的殖民地。
这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黑人解放运动的过程中,那些“获得自由”的黑人奴隶的“返乡安置点”,他们后来直接就地建立了一个独立国家,脱离了美国的管理,成为了二战前非洲大陆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独立国家”。
而在二战结束后,非洲全境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时候,美国人又“缺席”了。当时在非洲影响力更广的,要么是非洲各国曾经的宗主国,要么是苏联。
甚至连中国当时在非洲的影响,都要比美国人“扎实”。毕竟咱们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时候,主席就笑称:“这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这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直到90年代冷战结束后,美国想要借机扩大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但却在索马里遭遇了一场“史诗级”的失败。
美国人趁着索马里爆发了饥荒,直接派出了特种部队,驾着黑鹰直升机,杀向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打算暴力推翻该国政权。可黑鹰直升机却被索马里民兵的炮火击中,坠毁在了摩加迪沙市区。
为了营救直升机上的幸存人员,美军又派出特种部队,和索马里军队打起了巷战,打到最后,弹壳在摩加迪沙街头散落一地,导致19名美军阵亡和73人受伤,之后美军灰溜溜地撤出了索马里。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这是美国人霸王硬上弓,却惨遭“踢裆”的故事。而之所以说是“史诗级”的失败,是因为美国人把这个失败经历拍成了一部好莱坞电影,名叫《黑鹰坠落》。不过影片的主旋律是,尽管直升机坠毁在十字街头,我们也不会放弃救援每一名同胞。这就是典型的丧事当喜事办,大家也就过一把枪战瘾就算了。
总之这场“黑鹰坠落”行动之后,美国人就认怂了,很快就狼狈地从索马里撤军,后来美军的正面部队也很少踏足非洲大陆。然而,美国人却并没有放弃对非洲的控制欲望,只是行动方式更加隐蔽了。
比如现在美军在索马里的行动就有一个外号,被称为是“影子战争”。美国人试图借助以中情局为代表的间谍机构,和人数少但足够精锐的特种部队成员,来“悄悄”地实现自己的军事目标。
美国中情局有一个下属的“特别活动中心”,这一机构原本被称为“准军事部门”,招募了大量从海豹部队等特种部队退役的前美军士兵。据报道,这个机构目前有200多名成员,分成多个小组,在海外执行各种秘密行动。
在索马里的行动小组被称为“欧米伽小组”,它们主要负责对“基地组织”的分支——索马里青年党的成员实施暗杀行动。然而,这些美国人往往是和索马里当地的特战部队“盾牌军”一起执行任务。
名义上,美国人会把这种联合执行任务,称为在帮助当地政府“训练武装”,而到了实际执行任务的时候,这支“盾牌军”就真的成了美国人的“盾牌”,冲在最前面负责开枪和挡子弹,而那些“欧米伽小组”的成员,就可以坐在车里“运筹帷幄”了。
无论是无人机还是特种部队,美军在吉布提和索马里的行动特点,最大的共性就是“节约”。在非洲战场上,美国人尽可能少地派出正面部队交战,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减少本国部队的伤亡。
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曾经提出过一个“轻足迹”的外交军事方针,将无人机、网络战和特种部队确立为美国新军事外交方针中的核心要素。而非洲战场,就是“轻足迹”方针的典型执行地点。
而美军在非洲如此节约成本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非洲地区的投资收益比,还不够高。
比起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亚太、欧洲和中东地区,美国在非洲,既没有“足够强大”的对手,又没有传统的势力范围,也没有足够诱人的石油资源。尽管非洲也有很多矿产,但和石油的战略价值相比还是差了很多,所以美军一到非洲就开启了“节能模式”。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美国打着“反恐战争”的旗号,将中东地区视为21世纪战略部署的要地之一,而实际上,非洲的“恐怖分子”活动频率,一点儿也不比中东地区少。
早在“9.11”事件发生之前,本·拉登就在非洲地区活动了,1991年到1996年期间,他把基地组织的总部设立在苏丹,在苏丹国内“培养”了大量的恐怖分子。
1998年,美国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大使馆发生爆炸案,就被认为是本·拉登在苏丹“培养”的恐怖分子造成的。这也导致美国发起了一场代号为“无限延伸”的行动,用导弹袭击了苏丹和阿富汗的一些目标。
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美军“反恐战争”,基本上都在拥有富集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进行,这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美国“反恐战争”的虚伪一面。
现在非洲有两片区域,被认为是恐怖组织活动的热点地区。一处是包含了索马里、吉布提等国的“非洲之角”地区,另一处是在西北非的马格里布地区和萨赫勒地区。而这两片区域,在美军“反恐战争”中得到的“关注度”,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前面介绍了,在更加靠近中东地区的“非洲之角”地带,美军的驻扎力量会相对更多一些,有永久性军事基地、无人机基地和特工渗透;而在远离石油主要产区的西北非地区,美军在打击恐怖分子时,采用的就是更加“节能”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采用临时派遣的特种部队和当地政府军合作,训练当地人员执行反恐任务。
“马格里布”是阿拉伯语中“日落之地”的意思,一般指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等几个国家。
目前在马格里布地区,美军布局的重点在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是很亲美的,在“9.11”事件发生后,阿尔及利亚政府率先宣布愿意和美国站在一起,打击伊斯兰恐怖组织。
但当时,美国国会却反对政府加强与阿尔及利亚的安全合作,这是因为,阿尔及利亚国内和巴勒斯坦交往密切,国会担心与阿尔及利亚的合作,恐怕会影响到以色列的局势,这就要动摇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了。
在2002年7月,美国联邦调查局提出了“国际圣战运动”的概念,提醒美国政府,恐怖分子是“无国界”的,不打击的话它就会满世界乱跑,到时候别说以色列了,美国和欧洲本土也要遭殃。而从这时起,美国才开始改变对待阿尔及利亚的态度,与该国政府开展了反恐合作。
阿尔及利亚政府也非常配合美国人的行动,它们不仅默许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塔曼拉塞特基地的管理,还允许美国人在军事行动中,可以使用阿尔及利亚政府军的其他军事基地设施。
由于阿尔及利亚允许了美国人使用该国的军事基地,所以美国军方并不需要花费力气建立军事基地,只需要作为“承包商”或者“租客”的身份,不动声色地运用那些已经建好的军事基地就可以了。这被称为“合作安全点”,使用权暂归美国军方,而所有权属于东道国。
2003年,美国军队来到阿尔及利亚南部沙漠地带,入驻塔曼拉塞特反恐军事基地,部署了400名反恐特种部队。第二年,美国的P-3“猎户座”侦察机也从欧洲转移部署到塔曼拉塞特,在撒哈拉沙漠附近执行侦察和情报搜集的任务。后来,塔曼拉塞特成为了“跨撒哈拉反恐计划”的总部据点。
进入阿尔及利亚的第一支美军特种部队,是隶属于被称为“绿色贝雷帽”的陆军特种部队的一支A类特战分队,共计11人。关于他们执行任务的目的,这支分队的队长就在采访中表示,“就是握手、微笑,多喝奶茶,同当地高级军官建立友谊。”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美军来到当地之后,就和当地士兵进行了“友好对话”,双方举行了一场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一次相当有趣的演习,随军记者报道了演习的过程。在一开始,美国人是抱着给阿尔及利亚士兵“上一课”的心态的,然而,他们很快就被“打脸”了。
在抵达后的最初几天,美国士兵们对阿尔及利亚政府军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的装备实在少得可怜。阿尔及利亚的政府军,往往只有一条AK-47,背包里再带着一点儿水和椰枣,连防弹衣都没有。
而反观美国的“绿色贝雷帽”们,主要装备是短小轻便的M-4卡宾枪,还会额外携带各种型号的散弹枪和机枪,加上一身防弹衣、防弹眼镜、手枪挂锁、背包水袋、无线电台、医疗器材等等,可谓是装备比人都值钱。
然而在演习开始之后,美军发现,身负沉重装备的他们并不能发挥什么“距敌于千里之外”的技术优势,反而被那些阿尔及利亚军人的灵巧所震惊。最关键的是,阿尔及利亚军人由于装备轻便、适应环境,在沙漠中根本就不需要向美国人那样大量饮水。
在实战演习中,在缺乏补给的撒哈拉沙漠中,美军特种部队的装备并不能帮他们带来多大的作战优势,以至于演习打到最后,美国人发现,他们能够自信地对阿尔及利亚士兵们指导的领域,就只剩下射击了。
最后,随着美国人把一些射击要领和技巧教给了阿尔及利亚大兵,比如美国步兵作战时的“伙伴奉行制度”——在美军向前突袭时,会结成两人一组,交替掩护前进。整个前进过程中,只有位于前面的人负责开枪射击,避免后面的队友向前开火时会误伤前方的队友。
最后,阿尔及利亚士兵纷纷表示“学到了”,这次双方见面后的第一次演习,也在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如今,美国部队进驻阿尔及利亚执行秘密反恐任务,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然而,阿尔及利亚政府在官方口径中,却不止一次地否认了美国在阿尔及利亚设立军事基地的情况,对美军在其境内执行的行动也鲜有报道。
对阿尔及利亚政府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承认美军设立军事基地,不仅有可能打破其一贯奉行的“大国平衡战略”,甚至还会引起各种反美“恐怖组织”和反政府武装组织的仇恨。
毕竟在非洲,美国的名声确实不怎么样,“美国傀儡”这个标签可太招黑了。果然在阿尔及利亚和美军秘密合作之后,恐怖主义在其境内的活动热度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2008年,“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成员就在阿尔及利亚首都的阿尔及尔机场,试图暗杀美国国务卿赖斯。2013年1月,恐怖组织“血色营”又在阿尔及利亚境内造成了一起大规模的人质事件,它们袭击了一处天然气田,造成了37人死亡,还绑架了800名左右的人质,阿尔及利亚政府通过三天的努力才完成了救援工作。
目前的局面是,随着阿尔及利亚国内的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而阿尔及利亚自身的反恐力量又有限,这就迫使阿尔及利亚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加强和美国的反恐合作。而反过来想,美国在阿尔及利亚“反恐军事基地”的秘密部署,也并不能给阿尔及利亚带来安全。
这就好比是饮鸩止渴。尽管美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秘密行动中,通过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试图协助当地政府军队来提高战斗力。然而,这些政府军战斗力的有限提升,根本抵不过美国在当地拉的仇恨。
美国军队驻扎得越久,当地的反美情绪就越高涨,恐怖分子也会来得越多。尤其是美军不痛不痒的“象征性驻扎”,没办法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反恐战争的力量对比。
这样的话,最后一定会有一天,当地的政府军队将会“防不住”恐怖分子的大量来袭,就如同阿富汗的遭遇那样,在美国驻军后,塔利班的势力反而被越打越多,最后导致阿富汗的亲美政权崩溃,美军撒腿跑路。
而美军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堪称“非洲金三角”的萨赫勒地区所面临的情况,也和在阿尔及利亚的遭遇差不多。
这个“萨赫勒地区”位于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乍得等国的边境地带。这里人烟稀少,容易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与此同时,这里同样贮存着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能够吸引美国人的注意。
所以2002年底,在美国和阿尔及利亚展开合作的同时,还推出了一个“泛萨赫勒计划”,计划向萨赫勒地区四国派遣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特种部队。
根据协议,这些军事成员前往非洲地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这些国家的政府军进行训练,来提高它们的作战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并不参战,只是要求当地人配合美国人,去维护萨赫勒地区的安全。
在尼日尔的海军陆战队营房,就是一座简易的单层水泥建筑,屋顶是彩钢板铺成的,户外有人活动的区域也专门支起了蚊帐。除了在营房外围挂了一圈儿铁丝网进行防御之外,远看就和工棚差不了多少。
可能是为了避免阿尔及利亚演习场上遭遇的尴尬,美军对当地士兵的训练项目,主要也就三个项目,射击、野外定向能力和基本医疗常识。好在美国大兵的射击水平还是有压倒性优势的,在记者的采访中,这些教官们笑称:他们在这边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教会了黑叔叔们“瞄准之后再开枪”。
尽管在我们的视角下,非洲各国好像差不了多少,然而在海军陆战队“教官”的眼里却有不小的区别。萨赫勒地区士兵的战斗力,就明显要弱于北非地区的阿尔及利亚,而在萨赫勒各国内部,也有高下之分。
相对来说,“教官”们会更喜爱尼日尔的非洲黑叔叔们,据他们讲,尼日尔的每个作战排,只有两三名士兵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邻国乍得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文盲。
为了减少伤亡,美军在和这些合作国家政府签订的协议中特别规定,美军在这里只担任训练任务,不参与实际作战,真正的反恐作战任务,都是要由这些被美军训练出来的“黑叔叔特种部队”,或者其他的盟友部队,比如法国驻外部队来执行的。
然而,在尼日尔境内发生的一起“通戈通戈伏击事件”,却仍然让美军的如意算盘落了空。2017年10月4日,在尼日尔的通戈通戈村附近,5名尼日尔士兵和4名美国士兵遭受伏击身亡。
根据美军公布的调查结果,当时战况相当激烈,美军11名特种兵和30余名尼日尔士兵,遭受了50多人恐怖分子的伏击。
战斗发生前,三辆军车载着美国大兵,五辆军车载着尼日尔黑叔叔,混编成一支巡逻队,浩浩荡荡地从通戈通戈村出发。然而,在这支车队刚开出村不久,背后就飞来了恐怖分子埋伏的阴枪。
本来美军对尼日尔黑叔叔寄予厚望,武器也多放置在尼日尔军队手中。可是,在发生交火后不久,两辆尼日尔军车和20余人就不见了踪影,而后又有两辆尼方军车遭受了恐怖分子反坦克火箭炮的打击,直接垮掉。
后来打着打着,尼日尔部队逐渐撤退,只留下美国特种兵留在原地和恐怖分子交战。根据战后复盘,这时美军特种兵还错误判断了形势,以为能够凭借自己的战斗素养和名声迅速击退敌人,甚至都没有呼叫支援。
直到最后,美军发现敌人越打越多,才认为大势已去,被迫撤退,而此时已经有四名美国士兵在战斗中身亡。这次事件是索马里“黑鹰坠落”事件之后,美军在非洲大陆单次死亡人数最多的事件,美军的许多军官在事后因此受罚。
这次事件后续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美军在非洲执行的“训练任务”,到底有什么效果?为什么美国人花了这么大力气来训练黑叔叔的士兵,让黑叔叔获得反恐战斗力。可打到最后,还是美国大兵自己留在那里恋战,试图消灭所有敌人,结果自己还被打得落花流水?
也许,这就是一种“自信”吧。
总而言之,尽管如今美国设立了非洲司令部,但美国人试图在非洲开启“花小钱办大事”的节能模式,并没有为其在非洲带来多好的声誉。
就目前里看,已经有尼日利亚、乌干达、南非、利比亚等国,和马格里布联盟元首委员会、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这两个非洲国际组织,都明确拒绝了美国在其境内建立“非洲司令部”的可能性。这也导致非洲司令部一直留在德国的凯利军营,没有搬入非洲大陆。
对于美国来说,非洲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也确实一直不高。尤其是特朗普执政时期,非洲在他眼中的存在感几乎为零,甚至是个负数。2020年12月,在特朗普下台之前,还特地下令美军撤离索马里,如今美国在非洲的“影子战争”,也越来越面临着摇摇欲坠的态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目前从战略上,美国并不重视非洲,然而美国的全球部署战略,仍然导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军不可能完全撤离非洲。
根据公开数据表示,在2004年以来,美国已经与二十多个非洲国家签署了相关军事协议,在其国内机场、港口等处建立了合作安全点。这就相当于我们在上一期节目中介绍的“睡莲基地”,允许美国预先在这些地方存放军事物资或装备,一旦需要,便可随时启用。
根据统计,美军在非洲得到披露的“合作安全点”至少有六十余个,遍布非洲34个国家。包括在布基纳法索、乌干达等国设立的十多个“空军基地”,在埃塞俄比亚、塞舌尔、尼日尔等国建立的四个“无人机基地”,在非洲各国机场附近建立的29个“燃料补给中心”。也不排除有更多未被披露的军事设施,在未来可能被美军启用。
此外,美军还在非洲大陆的一东一西,拥有迪戈加西亚基地和拉日什基地两个重要的据点。
迪戈加西亚基地是美国在印度洋上唯一的基地,迪戈加西亚距离印度1200公里、距离非洲大陆1800公里,被誉为“印度洋上不沉的航母”。该基地的港口有一个机械化码头,具备两条深水航道,可以停靠航空母舰、核潜艇和预置船队,而其机场可以起降美军各种型号的飞机,尤其是远程重型轰炸机。
而拉日什基地位于非洲西部的亚速尔群岛上,它的地理位置正好位于非洲和北美洲之间,因此,可以作为美军从本土飞往非洲的“中间加油站”,从美国到非洲的空运时间可以缩短一半。
在历史上,这两处基地,主要都是用来稳定中东地区的局势。伊拉克战争期间,从太平洋地区调往海湾的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空军战斗机联队和陆军部队,都是经过迪戈加西亚岛,并在此地加油补给后再开往海湾。在海湾战争期间,拉日什基地曾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向欧洲和中东输送了900多架次飞机和13000名成员。
而一旦非洲地区发生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时,这两处军事基地到时候也可以向非洲大陆提供快速部署能力。所以,我们仍然不能对美军在非洲大陆的快速部署潜力报以怠慢态度。
截止到这期内容,我们几乎说完了美国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军事部署特点和运作模式,那么在美国的大本营和后花园——美洲,又会呈现怎样的军事部署特点呢?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存在过美军的军事部署计划呢?这些我们留着下期详细介绍。喜欢的朋友别忘了一键滴滴滴,我们下期不见不散,祝福大家。
参考文献:
罗伯特·卡普兰:《美军全球运作内幕》;
吕胜利:《浅析美国海外驻军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徐瑶:《美国海外基地体系的演变》;
杨敏:《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扩张与调整》;
熊平生、谢世友、扬兴礼:《浅析美国全球军力新部署及其影响》;
刘中伟:《美国与非洲关系》;
孙德刚:《美国在马格里布地区的军事存在》。
二战中,美军与德军首次在非洲较量为什么损失惨重?
1942年11月,自蒙哥马利赢得阿拉曼战役胜利后,非洲的主动权易手盟军,美国也积极介入到非洲的战事。很快,美英联军登陆非洲,从南方打击德国和意大利的“火炬行动”开始了。
这是美国首次向海外成建制的派兵,他们十分重视这次行动,组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特混舰队,整个舰队共由100多艘舰船组成,搭载2.4万名美军,他们的指挥官就是威名显赫的乔治.巴顿。
但是他们遇到对手不是德军,而是法军,这是怎么回事?
这还要从法国投降说起。1940年6月22日,随着德军绕开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短短36天其前锋直指巴黎,被彻底打蒙的法国政府宣布投降。但这一次,德军一改过去占领全境作为胜利的标志,而是扶持了一个亲德政府。
这就是二战期间,臭名远扬的维希法国政府。当然,德国人这么做的用意还是很长远的。一是,法国太大,德军没有多余的兵力去管理;二是,由法国人自己管理国家比他们去统治更加有效率和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成立傀儡政府,其在非洲的法属殖民地都在德国的控制之下。要知道,这可是1097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相当于1/3的非洲,并以此扩大德国在非洲的势力,对抗同盟国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不甘失败的英国在法国投降后,不但与维希政府为敌,而且拥立戴高乐建立自由法国政府,领导地下抵抗组织,不断地“制造麻烦”。更有甚者,为了自身安全还袭击过他们的舰队,这就是他们交恶、相互仇视的原因。
眼下,英美联军要登陆的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都是法属殖民地,其拥有20万的兵力,实力不容小觑。当然,驻守非洲的法军将领大部分也不愿做“亡国奴”,和德国人也不是一条心,但他们更讨厌“背信弃义”的英国人。
他们对美国人始终保持友好的态度。不仅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多次暗地表示愿意谈判。这可是“兵不血刃”的好机会,但联军中的英国人成为谈判的最大障碍。也就是说,美国人来可以谈判、投降;如果英国人来,则坚决抵抗。
“火炬行动”开始,美军第一次实战,并不顺利。
11月8日,巴顿的特遣队和英国远征军抵达集结地,并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在1700架战机的掩护下,600多艘舰船分成三路向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三个登陆点进攻,“火炬行动”正式开始。
登陆并不顺利,虽然双方军队高层在积极谈判,守军的抵抗意志大为削弱;但美英联军还是遭到守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尤其是巴顿率领的第3师在卡萨布兰卡的登陆遭遇到更加猛烈的阻击,第一次参加实战的美军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这种混乱的局面如果不立刻停止,根本不用等法军,自己就被自己打败了。此时,正是一名优秀指挥员发挥作用的时候,巴顿当即命令部队改由其他港口登陆,并要求各级指挥员迅速就位,组织部队按演习程序行动。
很快,滩头的美军从慌乱中开始有条不紊的进攻,终于建立了稳定的登陆场,大量的物资装备有序上岸。第一天战斗的不顺利,给了巴顿一记闷棍,更让他着急的是,另外两路的守军已向美军投降,而他这里却久攻不下。
就在他当晚熬夜制定计划,调整完兵力,协调好海军炮火,准备第二天一鼓作气拿下卡萨布兰卡时,两名法国军官打着白旗代表守军投降了。虽然美军以胜利告终,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实战经验,一度混乱不堪。
但是,首战的意义还是巨大的。一是,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了很好的实战经验,美军通过这场战役解决了许多问题;二是,这是一场很好的“热身赛”,锤炼了部队;更重要的是,登陆成功让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巅峰,成为盟军真正的主导者。
美军和德军的首次较量。
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不停的在撤退,就连希特勒的命令也不顾。1943年1月,终于退到了突尼斯,此时的他百感交集,无尽的荣耀和耻辱都留在了这片沙漠,国内对他的指责声让他坐立不安,而先前就嫉妒他的一些人,也开始落井下石了。
很快,他被免去总司令的职务,这让他更加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但是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始终坚守从哪里颠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不甘心就这么离开非洲。如今,美英两军从两个方向对突尼斯进行夹击,形势很不乐观。
突尼斯的战略地位终于引起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重视,居然从东线战场抽调3个装甲师和6个意大利师增援突尼斯,兵力达到了25万人。这让隆美尔哭笑不得,当初如果有着25万人,他早就将英国人赶出非洲了,怎么会有现在这种局面?
此时登陆的美军第2军按照艾森豪威尔的命令,向突尼斯进发。在与法国人进行的1、2天的战斗中,他们轻易而举的取得了胜利,这让美国大兵们信心满满和缺乏纪律性,许多人就像到非洲旅游一样,并没有对危险有充足的准备。
更何况,他们面临着补给线过长,物资弹药供应也遇到了困难。这些情况都被隆美尔捕捉到,他意识到,这是刹一刹美国人威风的最好机会。他要向全世界表明,即使经过3200公里的撤退,德军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强悍的战斗力。
就在美军是驻守还是继续进攻之际,隆美尔发起了突然袭击,他在战线上跑来跑去指挥战斗,受到鼓舞的德军官兵不负期望,快速穿插。尽管艾森豪威尔紧急增援,但依然无法阻挡德军的冲击,美军全线溃散。
就在隆美尔带领他的突击队勇往直前的时候,意大利人再次拖住了他的后腿,原计划在卡赛林会师的3个意大利师并没有按期赶到,甚至将配合作战的一个意大利师调走。最终眼看着美军巩固了防线,失去了最好的攻击机会。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反击,将美军第2军的3万多人打的丢盔卸甲,其中伤亡3000多人,被俘4000多人,缴获和击毁美军坦克近300辆。可以说,隆美尔以不到2万的兵力将对手一个军基本打残,成为美国难以忘怀的痛楚。
隆美尔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就连艾森豪威尔也直言不讳地承认:“骄横傲慢、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今天蒙受了耻辱,这是历史上我们最惨的败仗之一”。美军开始重新调整部队,不中用的人卷铺盖回国,乔治.巴顿接任第2军军长。
这可是两位战术家最好的“比武场”。但遗憾的是,隆美尔此时已经回国,再也没有回到沙漠。这对军事迷们来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大家认为他们之间谁的指挥更优秀?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美军在近一半非州国家驻扎部署,他们要干什么?
美军派遣在外面的特种部队,有14%都安扎在了非洲国家,你要问他们要干什么,他给你明面上的回答就是要练兵,希望这些特种部队能够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实战演练。
但是说实话,像这种军事机密,我们普通人怎么可能知晓呢?只能通过一些新闻报道来进行推测而已,目前非洲已经成为了,除了中东之外美国驻扎特种部队最多的一个国家了,完全就是第二大军事聚集地好吗?从2019年开始,美国就陆陆续续的往非洲国家开始输送精英特种作战部队。说白了能够把这样一个耗费了国家无数人力财力物力的作战部队放在非洲的话,那必然是有一定的考虑和一定的计划的。
问题是美国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将这些作战部队部署在非洲,按理说这么多的人在非洲的土地上进行活动,那么世界好歹也应该知道一星半点,美国到底想要干什么,或者说进行了哪些军事活动吧,可是所有的人几乎对于美国在非洲的活动知之甚少,甚至你问非洲当地人,当地人都跟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由于美国在非洲军事的透明度极其低,也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担忧,因为不知道美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也就害怕自己是不是什么时候会突然被美国咬一口。
根据报道,我们知道美军驻扎在非洲的那些人,平时的任务就是训练当地的部队,同时也可能直接参与当地的作战。所以说美军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通过现在美军在非洲国家的部署,就已经让人非常的担忧了。其实截止到2017年,美国的特种部队已经参与了13个非洲国家的斗争,可以看出现在美国已经把手伸到了非洲国家里面,这赤裸裸的完全就是想让非洲国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在近期美国还和波兰签订了协议,将增加在波兰的驻军直接增加了整整1000人,感觉美军现在在紧锣密鼓的密谋着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