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流眼泪,易伤感流泪是什么原因
在本期 「简单心理 WEEKLY」,你可以看到:
◍ 打工人一天的五种模式
◍ 人在疲倦时更易流泪
◍ 「抱抱」和「贴贴」的奇妙功效
◍ 复杂情绪的好处
01 「打工人的一天」的 5 种模式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者收集了超 11000 份有关员工日常工作经历的调查问卷,并根据工作的自由度,挑战
欢迎来到我为人民读文献栏目~
在本期 「简单心理 WEEKLY」,你可以看到:
◍ 打工人一天的五种模式
◍ 人在疲倦时更易流泪
◍ 「抱抱」和「贴贴」的奇妙功效
◍ 复杂情绪的好处
01 「打工人的一天」的 5 种模式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者收集了超 11000 份有关员工日常工作经历的调查问卷,并根据工作的自由度,挑战性,团队支持,时间压力等维度总结出了五种独特的日常工作体验模式。
1)摸鱼的一天:既没有积极事件唤起工作热情,也没有困难和阻碍,人们只是简单地度过这一天,大约占 10% 。
2)有毒的一天:工作自由度低,来自组织的支持也很少,且时间压力大,行事风格僵硬死板,充斥着与同事恶性的矛盾冲突,这种情况大约占 8% 。
3)平常的一天:工作中出现了平均水平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有一些让人产生工作热情的事,也有一些困难。这是最常出现的情况,大约占 34% 。
4)理想的一天:工作中有不少令人兴奋的积极因素,有一定挑战性,然而不会让人觉得难以完成,时间压力中等,且比较自由灵活,能够从同事、上司和组织得到足够的支持,这种情况大约占 30%。
5)危险的一天:工作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很多,像是「有毒」和「理想」的结合,员工们很可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良性的矛盾和争论,这种情况会在某个工作项目中周期性出现,大约占全部工作天数的 19% 。
▷打工人在不同工作体验模式中的状态
在整理出了五种模式后,研究者还探索了不同的工作体验会对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显而易见——人们在理想的一天中会表现出更高的创造性,而在「有毒」或「摸鱼」中的创造性最低。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认为自己在危机情况下的会展现出较高的创造性,但他们实际上的表现往往与这种预期不符。
虽然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工作体验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但更普遍的情况是某种类型的日子会维持一段时间。该研究的领导者 Alexander S. McKay 教授说:「无论今天有怎样的工作体验,关键是让明天成为理想的一天,而不是变成有毒或摸鱼的一天」。
02 人在疲倦时更易流泪
在经历了身心俱疲的一天后,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变得敏感爱哭。朋友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刷手机时偶然看到的一个广告,甚至家里的纸巾用完了这种小事都会让我们大哭一场。
我们为什么突然变「脆弱」了呢?
这要从我们的神经系统说起。强烈的情绪会激活中枢自主神经网络( central autonomic network ),它由两部分构成:交感神经系统(在我们感到危险和压力时激活「战或逃」反应),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帮助我们恢复平静)。
日常生活中,中枢自主神经网络向大脑释放情绪信号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会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冷静思考。但长期处在压力和疲倦状态,会导致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不断向大脑释放情绪信号,让前额叶皮层不堪重负,导致我们无法按照预期调节情绪,就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情绪反应——比如哭泣或者愤怒——进行调节,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
简单来说,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消耗了我们太多的情绪能量,让大脑无法以一种理性的方式控制情绪,此时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哭泣了。
这意味着哭并不一定是坏事,在一定程度内,眼泪是我们自我调节系统正常工作的信号。
03 「抱抱」和「贴贴」的奇妙功效
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过往研究显示,握手、按摩和拥抱这些身体接触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
近日,德国波鸿鲁尔大学 Gesa Berretz 及其同事发表在《PLOS ONE》上的新研究发现:拥抱可以缓解女性压力反应,哪怕仅仅「短暂地抱一下」。
为了探索拥抱的潜在减压效果,Berretz 及其同事对 76 名 22-30 岁的恋人进行了实验。研究者让他们接受了压力测试:将一只手放在冰水浴中三分钟,然后测量前后的压力指标(包括唾液、血压和皮质醇水平)。在测试之前,一半的恋人彼此拥抱 20 秒,另一半则没有拥抱。
结果显示,与恋人拥抱过的女性,对压力的皮质醇反应,远远低于没有拥抱的女性。
然而研究在男性参与者中没有观察到拥抱和压力反应之间的关联,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男女之间不同程度的催产素释放有关,因此短暂拥抱可能会更好地帮助女性减轻日常压力,并产生更高水平的愉悦感。
「抱抱」和「贴贴」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和亲密,在承受压力和疲惫时,不需要有所顾忌,片刻的拥抱也是我们难得的精神小憩。
04 「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复杂情绪的好处
一个朋友说,自己最近只有两种状态:生气 VS 不生气,以至于有点麻木。
「体会到复杂的感情,并为之命名」——这个过程叫「情绪澄清」,是个体情绪智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在《Affec Sci》的一项研究显示,更经常体验到复杂情绪的人,不仅更幸福,还可以「更科学地防疫」。
Vincent Oh 等人在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的高峰期对新加坡和美国的 1419人 发放问卷,用 21 个项目(如感恩、快乐)衡量积极情绪,用 20 个项目(如悲伤、恐惧)衡量消极情绪,并用 28 个项目(如苦乐参半、既兴奋又紧张)衡量复杂情绪,要求被试从 1 到 7 根据自己的最近两周的情绪状况进行评分,1 分为「完全没有感受到」,7 分为「经常且强烈地感受到」,并另外收集了他们的新冠预防方法。结果显示:
越经常感受到复杂情绪的人,更可能采用科学的防疫方式;
而那些对疫情过于积极或消沉的情绪,都可能会导致人们更多地相信「防疫谣言」——例如「喝蜂蜜对抗病毒」等等。
心理学家 Ekman 将人的情绪分为基本的六种:愤怒、恐惧、惊讶、厌恶、快乐和悲伤。试试用更多的词描述自己的情绪混合体吧:
比如「悲欣交集」,再比如「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
好啦,本期 weekly 就是这么多,希望你又得到了一点有意思的心理学知识。
我们下期再见!
?互动留言:今天,你处在打工人的哪种模式?参考文献
————————
Alexander S. McKay et al., Another day, another chance: Daily workplace experiences and their impact on creativit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21). DOI: 10.1111/jpim.12573
Berretz, G., et al. Romantic partner embraces reduce cortisol release after acute stress induction in women but not in men. PLOS ONE, 2022.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66887
Oh, V.Y.S., Tong, E.M.W. Mixed Emotions, but Not Positive or Negative Emotions, Facilitate Legitimate Virus-Prevention Behaviors and Eudaimonic Outcomes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COVID-19 Crisis. Affec Sci 2, 311–323 (2021). https://doi.org/10.1007/s42761-021-00045-x
theconversation:Why do we get teary when we’re tired or sick?
作者:三三、两可、多莉
编辑:江湖边
「简单森林」心理健康中心为你提供:
成年人、伴侣、家庭等类型的心理健康服务
陪伴你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关注森林服务号?,回复【情绪】免费领取测试
测一测你的抑郁、焦虑与压力水平
一个人在困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
“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这是现代许多年轻人调侃自己每天生活模式的口头禅。但是,这种不良的、无知的生活方式正在让他们付出代价。据统计,中国死亡率最集中的年龄段正在向30~40岁的人群逼近。
下面这9个亚健康危险信号,看看其中有没有你的影子?
感觉眼睛发酸、干涩
你感觉眼睛酸痛、发胀、干涩、视力模糊,别人看你也觉得眼睛无神,电眼魅力不再,这就是疲劳产生的作用。
头晕头痛,一副小愁容
经常头痛,看起来总是一副双眉紧锁的愁容,如果属于无病因的头痛,很可能就是疲劳。当疲劳出现时,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大脑是神经最集中的器官,紧张时神经会呈现兴奋状态,需要血液、氧气补充,长期紧张兴奋,大脑会出现供血不足,造成神经性头痛。
食量大增,改叫“大胃王”
突然食量增加,特别喜欢高糖和厚味食物,午餐必加一道甜点才能满足。这是为什么呢?
疲惫者特别爱吃甜点等碳水化合物,可能是因为此类食物能快速填饱肚子,疲劳也会降低自控力,更多地选择巧克力而非胡萝卜。
而且劳累时会扰乱体内血糖水平,导致身体产生更少的抑制食欲的激素和更多的刺激食欲的激素,结果造成了过量饮食。
记忆力下降
血液是大脑的营养来源,当长期饱食、吸烟、在污浊的空气中工作、持续感觉紧张和压力时,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脑细胞将产生疲劳,你会记不住事,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发脾气
为了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大家都不敢惹你了。不会“早更”了吧?!
别联想过度,你大概只是累了。疲惫的大脑会储存更多的消极记忆,我们累了的时候更容易闷闷不乐,科学家甚至认为,疲倦者的行为表现与抑郁症患者非常相似。
反应迟钝、决策力降低
劳累时,大脑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会出现缺失,使脑指挥身体的命令延缓,反应迟钝,运动技巧差,而且无法鉴别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结果最简单的决定被无限放大,变得犹豫不决。
心跳加快,感到气短无力
你觉得心跳加快,能感到咚咚的心跳,别人也感觉你说话没了底气。我们体内有一种物质叫儿茶酚胺,可以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
过度劳累时,神经会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使心搏出量增加,血压的收缩压增高,出现脉压变小,经常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肌细胞中毒,发生过劳死。
运动后疲劳感持续时间长
周末运动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一直腰酸腿软,几乎要到周五才好,这就是明显的疲劳状态。
疲劳时人肌肉力量下降,对运动不适应,运动后乳酸水平升高,运氧能力下降,体内新陈代谢慢,排出乳酸需要更长的时间,也进一步延长了疲劳感。
睡醒了还困,没精神
昨晚睡满了8小时,但早晨起来还是觉得困,人看起来也没精神。几乎所有的疲劳人群都经历了漫长的试图睡而不成眠、翻来倒去的梦境、不解乏的睡眠。
这是因为当大脑疲劳时,神经已经兴奋太久,甚至出现了功能紊乱,在进入睡眠时,神经不能放松,依旧在混乱状态,脑力也就不能恢复。
为什么人做梦也会哭
据有关资料介绍,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觉,有1/5的时间在做梦。假如—个人一生活75年,那么他就有15年是在做梦。你知道吗,人为什么会做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产生的根源其实就是大脑的活动,我们知道,人们的大脑在清醒时,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了不停的反应。到了晚上,人们疲倦了,于是进入睡眠状态,在睡眠过程的大部分时间里,脑波、眼球运动等和觉醒时的状态一样,只有身体肌肉处于抑制状态。这时候,白天经历过、见过或想过的事情就会再现在我们梦里。
做梦的内容往往跟白天或睡觉时所受到的刺激有关。白天对某一件事想得太多,夜晚睡觉时就会梦见这样的事,或者虽然没有想过某人某事,但是由于以前曾经经历过,晚上睡觉时部分大脑神经细胞会“回忆”往事,所以也会梦见这件事。
睡觉时,外界的刺激会使大脑作出不正确的反应,从而做各种怪诞的梦。另外,体内各器官的刺激和病理变化会引起梦中出现类似的情景,如大小便急了,便会梦见到处找不到厕所等等。
做梦是一种生理现象。正常的做梦,不会影响健康,但如果经常做噩梦或怪梦而影响了睡眠,则应该去看医生,进行及时的治疗。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人为什么要做梦,不做梦会有什么反应呢?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巴甫洛夫说:“做梦是一种痕迹刺激,并且大都是陈旧痕迹的兴奋”。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不过也有说法认为人的睡眠总是处于有节奏的循环中,即处于快动眼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交替之中。慢波睡眠是安静的睡眠状态,而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由于呼吸和心律不规则,人的眼珠也会快速转动。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
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
做梦的探索
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人类对做梦的较为严谨的科学研究始于17世纪。1886年,梦学专家罗伯特认为,人在一天的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无数的信息,必须经过做梦把这些信息释放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做梦是为了忘记”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一百年后的1980年代又开始重新流行。在罗伯特以后不久,又出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解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不停地产生着愿望和欲望,这些愿望和欲望在梦中通过各种伪装和变形表现和释放出来,这样才不会闯入人的意识,把人弄醒,也就是说梦能够帮助人排除意识体系无法接受的那些愿望和欲望,是保护睡眠的卫士。
弗洛伊德的理论从本世纪初一直流行到60年代,后来世界上对梦的研究慢慢地离开心理学领域,进入生物学实验室,做梦从此被视为是一种生物现象。法国里昂梦学实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米歇尔·儒韦是梦学研究的国际知名专家,儒韦1959年把有梦定义为“反常睡眠”。他通过脑电图测试发现,人每隔90分钟就有5~20分钟的有梦睡眠,仪器屏幕上反映的信号不同,显示了人在睡眠中大脑活动的变化。如果在脑电图的电波上显示无梦睡眠时把接受测试的人唤醒,他会说没有任何梦境;假如在显示有梦睡眠时唤醒他,他会记得刚刚做的梦。此外,研究人员采用X线断层摄像仪测试发现,大脑在有梦睡眠阶段的图像接近于清醒时的图像。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用仪器进行测试发现,做梦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鸟类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也都会做梦。70年代末,一位科学家通过老鼠实验发现,有梦睡眠还和记忆有关,做梦的老鼠比被剥夺有梦睡眠的老鼠更能记住经验,但是这一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人类,因为医生在治疗精神沮丧病人时用一种叫做单一氨氧化酶的抑制剂,这种药完全取消人的有梦睡眠,但却不会引起记忆紊乱。
法国梦学专家儒韦认为,做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他把老鼠有梦睡眠中发出的信号码进行比较,发现相同亲缘系统的老鼠有近似的信号码,这一理论又被前不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员布尔加的一项实验证实。布尔加对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发现生下来后就被不同地方的两个不同家庭分别抚养大的双胞胎竟然有相似的做梦经验,由此证明,人的梦境表现是遗传记忆。
另外,在刚刚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有一篇关于做梦研究的最新报告,报告的作者华盛顿神经科学研究院和马里兰州博才斯达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合作小组通过一台高性能神经断层摄像仪为十来个接受实验的人进行测试,发现他们在有梦睡眠阶段大脑皮层的这个特定区域的血液循环异常加快,研究人员们由此发现,大脑中负责看梦中景象和看外部视觉景象的视觉神经系统原来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报告说,看梦的内视系统被证实独立存在以后,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梦中会有扩大的情感,为什么能接受那些不合理的古怪情节以及紊乱的时空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