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跳动一定是面肌痉挛吗,什么样的面部抽动才是面肌痉挛
人体的神经系统跟器官、血管等组成了机体正常运行工作,相安无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的老化,血管、器官也都慢慢发生改变。人体血管随着年龄增长而开始松懈延长,变得弯弯曲曲,弯曲的血管有时会不小心碰到周围神经系统,并伴随着心跳每搏动一次,这跟血管就会对周围的神经造成一次压迫。
时间长了,神经表层的髓鞘就会局部磨损,造成神经触达混乱,就好像一根电线用久了,表层磨掉会引起绝缘性变差,暴露在外的铜丝就会跟周围发生短路,神经也一样。
如果
摘要:感到脸上经常抽搐、痉挛,可能是大麻烦!
人体的神经系统跟器官、血管等组成了机体正常运行工作,相安无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的老化,血管、器官也都慢慢发生改变。人体血管随着年龄增长而开始松懈延长,变得弯弯曲曲,弯曲的血管有时会不小心碰到周围神经系统,并伴随着心跳每搏动一次,这跟血管就会对周围的神经造成一次压迫。
时间长了,神经表层的髓鞘就会局部磨损,造成神经触达混乱,就好像一根电线用久了,表层磨掉会引起绝缘性变差,暴露在外的铜丝就会跟周围发生短路,神经也一样。
如果面部神经发生混乱,局部神经就会跟周围神经发生短路,导致面部活动增强,因此,人会出现眼皮跳动,或者是整个半张脸都在抽动。
面部经常抽动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面部经常出现抽动也就是面部神经抽搐,在医学上又被称为面肌痉挛。面肌痉挛会引起面部出现阵发性的不由自主的肌肉抽搐,发生因素可能跟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等相关,当患者被确诊为面肌痉挛后,最好要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生理因素
精神压力:当患者长期心理精神压力过大,或是长期熬夜,造成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就会引起短暂性的神经短路,从而发生面部神经抽搐;饮食原因:不规律饮食或进食大量生冷、刺激性食物,也会导致面部神经冲动频发,诱发患者发生面肌痉挛;病理因素
面部神经受到压迫:从大脑皮层到面部神经分支末梢的整个环节中,任何一个部位受到压迫性刺激,都可能会发生面部抽动;机械刺激:多见于桥小脑角区的肉芽肿、肿瘤以及囊肿压迫到面部神经也可造成面肌痉挛,这部分患者在面部神经抽搐病因中占比较小;神经递质紊乱:如果患者受到过严重外伤或是拔牙、寒冷等刺激时,痛感就会刺激到神经而引发神经递质的紊乱,因此也会导致面部神经抽搐。面肌痉挛常常是以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为主要特征,抽搐表现为阵发性且不规则活动等,可能会因为疲倦、精神紧张以及自主运动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波及整个面部,少数病人会在抽搐时伴有面部的轻度疼痛,个别病例也会伴有同侧头痛、耳鸣等。
原发性的面肌痉挛女性发病比较常见,大部分患者是在中年之后发病。
数据统计,面肌痉挛的发病率占到6-14人/10万,行走在大街上时稍加注意就可能发现这种患者。这种病多在中年后起病, 30~50 岁之间发病者较多,从性别比例上女性多于男性。
面部神经抽搐是慢性进行性发展的,可能有一部分患者在后期会出现侧面肌瘫痪或是萎缩,建议出现面部不自觉抽动时,尽快到就医检查配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面肌痉挛的危害不可忽视!影响美观。长期的痉挛抽搐会引起面部的变形扭曲,使得表情变得僵硬,影响外观;
影响视力、视野。当上下眼睑肌肉频繁抽动,会使眼睛睁不开,导致眼睛(眼裂)变小,从而会影响到阅读看报、看电视视力,在视野上可能会造成不敢过马路,开车受影响等;
面部功能减退。一侧的嘴角、上下唇、面部肌肉痉挛抽搐,引起面部变形,歪向一侧,病程进展到后期就会向颈部发展,抽搐频繁病程延长,会造成面部肌肉功能下降,例如,嘴巴“喝水喝汤”时包不住水,熟睡时侧面“流口水”;
影响睡眠。反复频繁抽搐,会造成面部酸胀、发紧,从而影响到睡眠,导致失眠等;
影响心理健康。面肌痉挛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患者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放大自卑情绪,特别是从事营销、教育、公职人员以及学生等,在面对面交流级或者是面对上级时,内心紧张引起面部抽搐更严重。因此,会给患者带来负面心理影响,造成患者避开社交活动,避开人群,直接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就业、上学等;
伴发其他疾病。有部分面肌痉挛的患者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
面肌痉挛有哪些治疗方法,能根治吗?目前,面肌痉挛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较为局限,除微血管减压术外难以获得根治效果。
一般疗法
利用眼罩、眼膏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结膜炎、角膜炎负发生,外出戴口罩,注意保暖。
药物疗法
皮质类固醇:推荐使用皮质激素的剂量,如泼尼松短程治疗:泼尼松口服30~60mg/d,1周后减量至停用;地塞米松5~10mg/d,一周后逐渐减量至停用,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糖尿病、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或不用。
抗病毒治疗:考虑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期患者,可以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阿昔洛韦每次0.2~0.4g,3~5次/d,伐西洛韦每次0.5~1g,2~3次/d,疗程7~10d。
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和甲钴胺等。
物理疗法
早期可用超短波、红外线、超声波治疗;恢复期可用低频电刺激、热疗等治疗;针灸可在发病1周后进行。
外科疗法
部分患者运用面神经管减压手术后有效,长期不愈者可考虑行面-舌下神经,面-副神经吻合术。
写在最后:
面肌痉挛最新的治疗方法就是遵医嘱不要病急乱投医,很多人做针灸,吃药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后还是通过手术治疗解决问题,因此要及时就医并配合治疗,切忌自己诊断乱治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