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因素有哪些,院内跌倒不良事件分析
那时, 7月8号的下午四点左右,我和同事一起去住院部二楼检测核酸,路过住院大厅消防一楼门口时遇见的一幕。
我们远远地看见,他倒下又远滑。我心中纳闷,一个健康的儿童,看上去一块平整干净的地面,又无任何障碍物,孩子怎么会跌倒呢?孩子伤着了吗?这样的跌倒又由谁来上报案例?
我的目光正在寻找孩子跌倒的缘由,我的同事先我一步走近了现场,仔细一瞧,原来是一滩水,仅仅只有乒乓球拍
他,一个阳光少年,在某住院部大厅突然摔倒了,而他手中的饮料瓶甩得老远老远,这一跤摔得可不轻啊!
那时, 7月8号的下午四点左右,我和同事一起去住院部二楼检测核酸,路过住院大厅消防一楼门口时遇见的一幕。
我们远远地看见,他倒下又远滑。我心中纳闷,一个健康的儿童,看上去一块平整干净的地面,又无任何障碍物,孩子怎么会跌倒呢?孩子伤着了吗?这样的跌倒又由谁来上报案例?
我的目光正在寻找孩子跌倒的缘由,我的同事先我一步走近了现场,仔细一瞧,原来是一滩水,仅仅只有乒乓球拍那样小小的一滩水。
顺着水迹划出一条长长脚印痕迹。啊!明白了,孩子是踩到水上滑倒的,幸亏是一个机灵活泼健康的小男孩。要是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太太,或者是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恐怕,我们的病床上又躺下了一位无辜的受害者,医院又要摊上事儿了。
大厅一滩水、路上一个坑、地角线掉了一块砖、路上一块西瓜皮等等,这些可都不是小事啊!都是跌倒的罪魁祸首,更是导致生命安全的重要隐患。
记得九年前,某医院内科病房的一位保姆给病人泡脚,不小心水洒落在两张病床之间,还没有及时清理。恰恰就在此刻,邻床病人下床上厕所,踩了个正着,滑倒摔了一个股骨颈骨折,住进了骨科病房。出院后闹纠纷,官司打到了法院,双方都觉得委屈,消耗了极大的精力和时间。
七年前,一位近九旬肺癌晚期病人住院,他要去做磁共振检查,当时没有其他家人,只有80多岁的老伴在身边。护士再三叮嘱老太太不能去陪伴,有我们的师傅护送就可以,可是老太太偷偷地跟去了。
就在回来的时候,要经过一段户外的路段,师傅推车往前走,老太太紧跟其后,还一手扶着推车。就在即将到达病区门口的时候,老太太跌倒在地,从此再也没有站立起来。
事后找原因发现老太太倒下处,路面有碗口大小的一个坑,约3厘米深。事后,后勤部门立即修复了那个坑。但只要路过那儿,那位倔强而刚强的老太太的身影还会再一次闪现在我的眼前。她生命中最后的一次骨折,发生在这儿!
还有一位六旬的住院老人,夜间上厕所,她怕麻烦家人,也不想打搅护士。自己一个人,在黑暗中慢慢摸进厕所,哪料进门时,厕所门边有一块地角线的砖掉了,老人摔倒了,眉眼边磕破了皮,流着血。护士及时发现,并陪老人积极缝合治疗,所幸老人没有和医院产生纠纷。
如果,老人伤及了眼睛,或更严重些?又是什么后果呢?
以上,是我目睹儿童跌倒之后,反思中,突然间脑海中跳出的几个印象深刻的案例。
跌倒,的确不是一件小事,目前各家医院,几乎全院上下都非常重视,而且在医院里人人知晓要防跌倒,人人也知道怎么防跌倒,大多数人还知道有人跌倒后用什么样的流程处理。
但是,实际工作中,跌倒,还在屡屡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也许与我们大众的防范意识、个别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有效预防措施、监控方法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吧!
减少跌倒发生次数、减少因跌倒造成的伤害,是检验跌倒改进的重要指标。如果屡屡不能改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找原因。
首先是路的问题。
路面是否平整宽敞、是否坑坑洼洼或有破损、是否有水渍果皮等没有及时处理、路旁是否有障碍物等等。
其次是病房环境的问题。
病房宽敞、明亮、无台阶,地面无水迹,卫生间有扶手,床铺牢固,床栏齐全等。
三是安全提示标记问题。
尽管安全措施比较到位,但是也有安全隐患存在,每一个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有醒目标记提示,一次次提示病人谨防跌倒,一定比不告知要好。
四是宣教的问题。
病区对新入院病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我们有以往的经历和教训,尽管在不断改进环境和设施,仍然还有风险存在。比如半夜上厕所不喊家人就有跌倒的风险,比如地面有水迹很容易跌倒等要有针对性地宣教。
五是病人或家属自身的问题。
比如年纪大、视力障碍、行走功能障碍、口服特殊药物,手术后及生产后等,这些病人自身的问题,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告知和管理。
笔者认为,跌倒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简单,要去预防和管理,而要达到管理有效,更不简单。管理者必须周密思考,精心策划,措施有效,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精细的质量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
跌倒,严重危害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甚至关乎生命安全。跌倒,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单位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对于跌倒,应该纳入全民科普的层面。让民众人人知道预防跌倒,了解跌倒的危害性。至于医院就更加有责任和义务预防跌倒、宣传跌倒、有效管理跌倒。
民众来医院治病,也许是很平常的疾病。意外的是发生了跌倒,有的失去了生命;有的终身残疾;有的痛苦难奈。所以,医院、养老院、老人院等等要更加重视跌倒、预防跌倒、有效管理好跌倒,把跌倒伤害控制在最低水平。这是提升广大民众生活质量的有力措施。
作者简介文章作者:姚红梅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是什么?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原因分析:
病人:
①与疾病有关的感觉、平衡障碍。
②穿着不合适。
③年龄大。
④缺乏安全意识。
护士:
①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②交接班落实不到位,对病人病情掌握不全面。
③护士繁忙。
④对评估工具掌握不够。
整改措施
1、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模式共同履行管理和监控职责。
2、 落实跌倒/坠床的预防和管理制度。
3、填写《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和护理措施记录单》,要求落实预防措施,学习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
4、完善各项防护措施,床尾、腕带处放置醒目的跌倒警示标示,确保高危患者有醒目的警示标示。
5、护士长加强护士跌倒危险评估工具的使用培训,确保护士能正评使用分工具,动态的进行危险评估。
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处置预案
(一)、值班医务人员发现患者不慎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时应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如患者病情允许,同时将其移至病床,联系家属;
(二)、对患者受伤情况,当班医生应做初步判断,测量BP、P、HR、意识及判断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
(三)、科室负责人到场后,应问清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对此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四)记录事件经过及患者情况;
(五)、科室负责人及时组织讨论,查找原因,总结经验,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如何有效预防?
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30%—40%的人发生过跌倒,跌倒的最大危害就是发生骨折,好发部位依次为椎体,髋部和前臂远端,其中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率为20%-30%,又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发生髋部骨折的一跤,也称为“人生最后一跤’。
老年跌倒危险因素有哪些?
1.内在因素:
生理因素:身体机能的衰退,平衡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减退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疾病:肌少症,心脑系统疾病导致平衡功能,稳定性,协调性下降。
药物的副作用:精神类药品,心血管药物,降糖药,抗帕金森病药物,多巴胺类药物均可诱发跌倒。
心理因素:沮丧,抑郁,焦虑均可增加跌倒的风险。
2.外在因素:室内灯光昏暗,路面湿滑,通道障碍物,卫生间墙壁没有扶手,室外路面不平整等。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预防跌倒发生呢?
1.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均衡饮食,摄入适量蛋白质,尤其要注意钙质的补充,多食用富钙食品,建议每天摄入牛奶300毫升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多吃一些黑芝麻,海带,虾米,紫菜,鱼类和豆制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每天晒晒太阳,促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的骨骼沉积。
2.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含量,预防肌少症,运动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减少跌倒的发生。老年人可以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游泳,骑自行车,有人研究发现:长期骑自行车比散步更有利于预防跌倒;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长期坚持。
3.跌倒大部分发生在家里,所以家里一定要保持过道的灯光明亮,过道不放置杂物,孩子玩具及时收纳;卫生间墙壁多装一个或几个扶手,衣服和鞋子要宽松合体,老年人洗澡时最好选择坐位,客厅最好不铺地毯,如有地毯,一定要防止地毯卷边绊倒。
4.必要时使用拐杖或助步器:拐杖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使用拐杖和助步器,可有效防止老年的跌倒;另外,尽量不走不平整的路面,行走时不要性急,要把脚步踩稳慢行;高龄老人外出,要有家人陪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