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越来越多孩子自杀的深度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是2020年5月份在网上发的帖子。疫情结束准备开学了,一个小学生发帖询问,想自杀怎么办?
这是2020年贵州一个女孩自杀时留下的遗书,她说,“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父母的“爱”已变成“伤害”
提问:最近这样的新闻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自杀,其背后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解惑:身为父母一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最近,台湾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刷屏全网,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留美硕士的妈妈在结婚后,为了家庭放弃继续深造的大

这是2020年5月份在网上发的帖子。疫情结束准备开学了,一个小学生发帖询问,想自杀怎么办?

这是2020年贵州一个女孩自杀时留下的遗书,她说,“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父母的“爱”已变成“伤害”

提问:最近这样的新闻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自杀,其背后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解惑:身为父母一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最近,台湾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刷屏全网,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留美硕士的妈妈在结婚后,为了家庭放弃继续深造的大好机会,成为一名全职太太,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中。

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她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处处严格要求。

没有考好时例行责打、对女儿学习之外的爱好全盘否定、不断提醒她为家庭的牺牲付出。最终,在母亲变本加厉地苛责和越来越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女儿茉莉选择跳楼自杀,解脱妈妈对自己的束缚。

女儿茉莉选择跳楼结束生命

影片中的妈妈也许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原型,父母因幼时求学受阻,于是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名校;父母小时候物质过分匮乏,于是对孩子百依百顺……

虽然各自的做法不同,但背后的动机似乎都很类似,期待通过孩子的行为来满足自己未完成的愿望。但我们是否曾深思过,我们的行为可能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影片中的妈妈,一直事无巨细为女儿安排着学习和成长规划,希望女儿变得像她一样优秀,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在家安装多个摄像头,360°无死角,女儿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妈妈甚至觉得这世间再没有比她更了解女儿的了。

女儿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的心声,但只因为不符合妈妈的想法,换来的只有一句“没出息”。

她觉得养孩子就像在投资一样,她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夸耀的资本。

哪怕考得好了没有夸奖,只有不断的“否定”和“打击”,还美名其曰怕孩子骄傲.....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是一根根针,扎得女儿体无完肤。

妈妈将自己没有成为教授的愿望强加在女儿身上。茉莉喜欢文学,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她很有天赋,可妈妈认为,看小说是不务正业,作文拿最高分也没用,只有学好数学,以后读医科才是正途。

女儿茉莉小说获奖新闻

家长太过于在乎孩子的学习结果;太过于在乎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太过于成为一个“称职”、“成功”的家长。

就是在种种所谓的“我是因为爱你,我是为了你好”压力的逼迫之下,茉莉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也是导致很多孩子自杀最直接的因素。

孩子越努力,内心越迷茫

提问:好像选择自杀的都是那些平时表现很好的“乖宝宝”,反而那些叛逆的孩子不会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明明已经很优秀了,却选择了自杀,这些孩子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呢?

解惑:茉莉是众多孩子中的典型代表,她乖巧优秀,却不敢向父母说出心里话。“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这是他们从小就被灌输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会默默地向内承受着压力,直至心理崩溃。

其实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天赋优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不一定是父母心目中的那个人。

有时候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结果仍旧不如意,满足不了父母的需求。或者哪怕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内心特别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出现诸多心理问题。

就在前几天,一个北大的心理咨询师发出呼声:真的要救救孩子!他们带着严重的问题进入高校,进入大学,他们被应试教育,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残了......

有30.4%北大新生厌恶学习,只因得了“空心病”。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请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人生!

什么叫“空心病”?这些学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尝试自杀未遂后这样说到:“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迷雾的草坪,草坪上有井,但不知道在何处,所以有可能走着路就不小心掉进去了,在漆黑的井底我摔断了腿拼命地喊,我觉得我完全没有自我。这一切好难。”

虽然用词不同,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迷茫和困惑: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要到哪儿去,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往往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但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但他们完全是为了获得这种成就感、存在感、价值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但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经常会觉得自己疲惫不堪……而且你会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教育的缺失造成悲剧

提问:为什么现在人学历越高,学的知识越多,反而内心越脆弱?

解惑:现在的教育太过于重视知识层面的教育,反而忽视了精神、心理层面的教育。教育要满足三个层面的需求,其中身体层面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这一部分发挥科学的力量即可解决,科学的发展即是带给我们物质上的所需。

身体层面的需求得到解决了,其它层面的需求同样需要得到满足,尤其是物质文明越进步,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问题就越突显,尤其在心灵层面,将有更大的丰富的拓展。

其实教育分为三个部分,灵性A意识,大脑B意识,人体C意识,针对人开展的素质教育,也一定是针对这三种意识的同步提升教育。如果不是对这三大部分同步开展教育,使其同步提升,这种教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教育其实都只是针对大脑这一部分在做工作,虽然我们发明了很多方法,其实都是围绕如何快速有效地往大脑里面灌输知识而开展的教育。

但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不管人类发明的教育方法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不管你是形象记忆法、逻辑推理法,还有催眠法等等……

不管是用这种方法,还是那种方法,用任何方法灌输知识,都是让小孩能够快速记住知识、快速增加知识,然后快速掌握更多的知识。

如果这就是教育目的的话,那你永远都是落后的,因为将来我们的智能,不管你是什么知识,全世界、全人类的知识信息,我们用三秒钟就可以把它装进电脑里面去。

若人类教育就只是在大脑层面吸收知识多少上下功夫的话,尽管找到了各种快速记忆、快速学习的技巧,相当于我们还是在做电脑一样的工作。

如果这种方式称为教育的话,我们的大脑永远都会落后于机器人、永远都落后于智能电脑,那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又将在哪里体现呢?

所以人的尊严,一定体现在超越电脑、超越智能机器,而且是它们永远达不到的部分。这一部分正是生命的未知部分和神秘的部分,但对于这部分,我们目前却还没有正面对待它。

两千多年乃至于五千多年以来,包括直到今天全世界、全社会的大众教育,也都只是针对大脑B意识系统灌输知识。

这就相当于我们五千多年来人类所谓的给“电脑升级”,也都只是在给它装操作系统、各种功能性软件和资料拷贝。

但是我们慢慢会发现,电脑硬件不升级,就只是一味地装各种操作软件、装各种资料,那么装的操作软件、资料、信息越多、系统越大,电脑瘫痪得越快,必然是这样的。

我们站在人类的高度来看待一台电脑的性能,绝不是看给电脑装了多少软件,不是装的软件越多,就代表你的电脑越先进。首先,要有一个“电脑的人生规划”在里面,就是先要确定你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不能说你配置的电脑明明只是一般普通家庭办公用的,但是你却要把3D制作软件、制图软件、工程设计软件,视频制作软件……通通都装上去。一装上,电脑马上就死机,因为电脑内存空间容纳不了。

这就是为什么高材生会从清华大学大楼往下跳的原因,这就是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有天之骄子自杀的原因,因为我们人类教育就只知道一味地往大脑里灌输知识,根本就没有考虑大脑能不能承载得了,所以才制造出诸多悲剧。这就导致很高学历的人虽然读的书很多,但是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很有限。

教育面临重大转折

提问:现在哪怕是高校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解惑:我们现在面临教育的转折,而且这是必然的,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不管我们接受或不接受,这个时代都会这样发展,因为现在科学进步非常快,我们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极大的改变。所以也要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和教育方式。

网上还有这样的统计资料,他们做了一项调查研究,针对每年的高考状元,毕业走向社会五年之后都在做什么?

调查下来以后发现并不理想,这些过去的高考状元虽然读书很厉害,但是大学毕业后的表现却很平常,并没有几个表现出真正卓越的能力。

这就是社会现实,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在回避,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还有一份统计资料统计大学生毕业五年之后,他们都在干什么。

统计资料显示出非常可怕的教育资源浪费。这些大学生毕业五年以后,大多数都没有从事他所学专业的工作。

那就让人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了,我们花这么长的时间一步一步地培养人才,最后他们走进社会以后,却不是从事的本专业,而是另外的陌生行业,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很多学生高考时是盲目的,很多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去高考,很多学生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爱好、兴趣,学校关心的也是所谓的高考升学率,所以就给孩子们出主意,你报哪个专业、你考哪个学校、你填哪个志愿,容易被录取。

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教孩子们怎么样被录取,而没有考虑这是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不是你的爱好或兴趣所在?甚至有很多孩子,是为爸爸妈妈的面子而去读大学。

成年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小孩,我们喜欢将自身在过去那个时空点所总结的东西,强制性地用来绑架孩子,可见我们大人是非常霸道的,是有非常强的控制欲。

我们不愿意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经常打着爱他的名义、打着对孩子好的名义,用自身老掉牙的所谓经验,硬要将这些东西推销给下一代。

曾经有一个社会调查,对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家庭情况分析,评估这个孩子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这是一个38名学生的危机样本,其中50%竟然是来自于教师家庭,其余各种类型的家庭占另外一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为什么反而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教育观。

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可能是导致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所以这更加证明了,我们其实真的不懂教育。

教育要解决如何提升一个人满足自身生理、心理和灵性需求的能力,这方面的智慧在这几千年以来的人类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古圣先贤其实都已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例如老祖宗一直在强调要“道法自然”,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强调向自然学习,大自然的创造力真是极为神奇的,它使得生命的存在显得无比丰富,这就是创造的魅力,不仅仅是花草树木等丰富多彩、生机无限,在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亦各有各的美。

有一首诗就很有意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你看冬天下雪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下一场雪而已,那个雪花之美令人赞叹,每一片雪花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杰作。

那雪花之美真是别样的美,尤其是将雪花放大一万倍后,那美更是殊胜、庄严,每朵雪花都是对称的六瓣轮齿,造型极美。

整个天地自然之道,它的存在是非常活泼可爱的,非常有情趣、非常有情调的,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

可见,如果我们人就只是单一追求财富、单一追求物欲满足。那么我们的内在精神感受就很贫乏,人活出的这种感受、这种情趣就很单调。

那么我们在培养孩子上,尤其是现在出生的小孩,他们的灵性很高。我们如果能够遵循自然规律来教育,就能够保护好小孩的灵性不被过早丢失。

叛逆是因为找不到存在感

提问:孩子不听话、叛逆该怎么办?家庭教育真正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解惑:现在很多家庭出现了在小孩教育上的烦恼,就是小孩叛逆不听话,实质上小孩叛逆不听话,跟小孩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跟父母有关系。

因为我们在教育小孩时,由于喜爱而过度溺爱,很多父母把小孩的所有事情都替他做完了,这就导致小孩的自主性、能动性很差,使得他的个性价值得不到发挥,也就导致小孩没有存在感。

要他什么都听父母的,什么都由父母给他安排好,我们把他的存在感剥夺了,他就要造反。任何人都需要存在感,如果一个年轻人没有存在感,他一定会压抑,会导致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价值,他要么逃避现实、要么就彻底封闭自己。

而一个老年人若感觉自己没有存在感,他就一定跟你不厌其烦的唠叨。因为他怕不被重视,子女若不重视他们,他们就找不到存在感了。

所以家庭教育就是要解决好每一个人存在感的问题。我们过去的文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过去年纪越大的老人越受人尊敬。

因为他的体力、身体越虚弱、年纪越大,我们给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反而越高,每天晚辈给他请安、行李……这样他就有了存在感,而他一旦有了存在感,自然不会跟你唠叨了。

孩子其实也是一样的,也需要被重视,更需要在磨练当中体现他的力量和价值,需要有自身个性的发展空间。

所以一个小孩,只要他在14岁之前,没有感觉到存在感,那他一定会走叛逆的路线,一定要通过叛逆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因为这有一个自然原因在里面,我们人是每七年一个周期在演化。第一个七年因为小孩没法独立,所以他主要是依附于父母,尤其是依附于妈妈。

七岁之前的小孩很害怕离开父母,因为他没有独立性,连他的身体都是从妈妈肚子里面带出来的,所以他和妈妈的连接比较紧密。

所以在七岁之前的孩子最好不要被冷落,尤其是母亲不能将他一个人放在家里不管。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还没有建立起独立个性,他和父母实质上属于一种依附关系。

所以他要依附于父母,尤其是依附母亲而存在,要从这样的紧密关系中获得保护。否则,他就会没有安全感。

给到孩子安全感、存在感的同时还要给孩子更多的是爱,要更多尊重孩子的个性,更多去挖掘、引导孩子正面向上的乐趣,而不要过于强调或灌输金钱至上的理念。

不要从这个专业赚钱,或是那个专业不赚钱的角度去影响孩子的选择,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变成纯粹挣钱的机器人了。

而我们所认为的一切人之拥有,即所谓的得,那都只是一个概念,属于不相应行法,可见人们之所以对金钱执著,其实是迷在一个所谓的生存之需上。

教育的根本在于觉悟生命

提问:培养孩子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教育的关键在哪里?

解惑:我们今天的孩子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将来他们不会为生存而委屈自己,因为将来有智能机器人替他们干活,而且将来也没有钱了,将来全是虚拟货币,它变成了虚拟的数字,哪还有人为了生存如此疯狂去挣钱呢?那个时候,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活出自己。

所以我们对待孩子的培养,要更多从让他如何去觉悟生命上引导,因为只有觉醒的生命才能更精彩地活着,更精彩的绽放他自己。而且,像我们今天已经到科技高度发达阶段的人,也应该很精彩的去活出自我,更何况是孩子呢?

小孩子与自己的天性都是沟通的,只是我们不懂他们。更何况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讲过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不可强施自身欲,此为摧折根苗须。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欲望嫁接在孩子的身上,然后把一棵好好的幼苗活活地给摧残了,把愿望强加之,亦如同令他复制你。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有你的爱与情,他有他的命和运。所以只教孩子如何为人、为善道就可以了,这是真正道的教育,其它的其实不重要。

学习好坏莫操心,传道养道入善趣,培养福德为第一,其他科目任他去。真的不要管得太多啊,将孩子为人处世的根基打牢固就可以了。

我们要像陶行知学习,陶行知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有一天,一个学生到他办公室来报告说,某某同学在操场上拿石头砸人,陶行知听到报告马上就赶过去了,到现场,果然看见一个学生正在捡石头砸人,他立刻命令学生住手,学生马上停手了。然后陶先生说:你到我办公室去等着我。

过来了一会儿,陶行知回到办公室,一到办公室马上就从包里面掏出一颗糖出来递给先前用石头砸人的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学生虽然不理解,但还是将糖接过去了。

陶行知又说:刚才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你真听话,可见你很给老师面子,所以这是奖励你的,这学生一听心马上就放宽了。所以,教育要有效果,首先是要消除人心灵的紧张,因为人的心只要是处于紧张状态,他就会跟你对立,所以只要你没有消除孩子的紧张,你的教育是不会有效果的。

不管你的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第一件事就是消除他内心的紧张和对立,否则你给他的教育再好,他也听不进去。

就这样,这学生的心灵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然后,陶老师马上又拿出第二颗糖,说:这也是奖励给你的。这学生一下就好激动。陶老师说:我叫你到办公室等我,你马上就来了,你真配合,所以这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

然后第三个糖果又拿出来了,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刚刚都调查过了,你刚才之所以拿石头砸人,是因为有一个男同学欺负女同学,你是出于正义感才那样做,所以你这是打抱不平,你这种正义精神应该奖励。

所以就这么三颗糖下来,就已经把小孩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了,于是小朋友就说:老师啊,我再有正义感,也不能再用这种野蛮的方式啦!老师一听,马上又拿出第四颗糖出来,说:你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改正自己错误的能力真强,这颗糖也奖励给你!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就只是奖励,其实小孩是很有灵气的,他们都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们成年人老是认为孩子有问题,那是我们的心胸不够大,是我们的心量没有像天空那么宽广,就连自己所爱的孩子的一点小错误,我们都容纳不下,所以我们才会以失去理智的谴责口吻,或带着情绪批评的口吻去对待。

当一个人没有力量,才总是觉得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所以,要用爱心来教育孩子,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教育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的。

哪怕孩子真是像别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你也要去保护他、欣赏他,用爱、用慈悲去启发和培养教育他。相信在成就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在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有不妥请在后台联系我们,谢谢!

越来越多孩子自杀的深度原因究竟是什么

关于孩子自杀的新闻越来越多,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孩子的成长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健康不仅仅是指她们身体上的,更多的还是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综合起来就会影响到她们的行为,在网络上关于孩子自杀的新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应该让所有家长都警醒的事情。

一、学习压力太大

家长对于孩子的成绩都非常看重,因为这也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未来发展,但是不能只是一味的让孩子去学习,不让他放松。有的家长可能会恨不得把24小时分成25个小时,给孩子安排很多的辅导班,但是他们只考虑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考虑他们在情绪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因为当我们人有太大压力的时候,其实都是需要一定的抒发渠道,但是当我们没有办法或者是没有时间去抒发,就很有可能积压形成疾病,甚至会想到最大的解脱,可能就是采用自杀的方式。

二、家长的不理解

很多时候家长其实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做很多事情,但不考虑孩子是否能够接受,或者说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是否真的有好处,只是一味的给他们灌输这样的理念,这也是不正确的。而且有时候当孩子跟家长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家长只会一味的反驳他们,是哪里做的不对,想法完全不正确。但是家长更应该的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想。对于孩子来说,她们更重要的是想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肯定,如果只是一味的去责骂他们,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的时候,就会慢慢收起自己内心,这个时候再想要去跟孩子沟通,就会变得很难,而他也没有办法在家里面抒发自己的情绪,所以才有可能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甚至是自杀。

三、情绪积压的后果

而且也都是因为现在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情绪得不到抒发,所有的情绪累积积压到心上之后,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他情绪的变化,即便是一丝的变化,也不要放过,因为他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子的问题,有可能这就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越来越多孩子自杀的深度原因究竟是什么

为何有很多孩子纷纷跳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今,孩子跳楼的案例明显增加,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一,孩子找不到自己活着的目标与意义;二,孩子缺乏家庭关怀,并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三,孩子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心理素质不太行;四,网络普及以后,抑郁、厌世等负面情绪的传播范围增大,而自杀情绪会传染,思想还未发育成熟的孩子会效仿。

第一个原因,其实算是从哲学角度出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找到自己活着的目标与意义了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外界没有赋予他们存在的意义。孩子在上学、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存在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家中家人、学校师长、社会大众所赋予的。而孩子只有感受到这个世界积极、有趣、好玩,那么他才会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才会找到活着的目标与意义。

可如今,课业愈发繁重,攀比愈发严重,甚至校园欺凌现象也常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之下,孩子面临的是:只有成绩好,自己才能被他人看见;只有家庭环境好,自己才能不被他人歧视;甚至有可能会因为性格内向、自卑、懦弱等原因而遭遇同学霸凌……试想一想,孩子面临这些,如何能不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了。如果孩子能够得到足够的家庭关怀、师长关注、他人善待,那么他就不会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可如今的家长,工作很忙,对孩子缺乏陪伴,而且将孩子的成绩看得非常重,甚至将成绩当成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不仅是家长,还有学校和社会,学习成绩似乎是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因此,如今的孩子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课业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还得不到家长和学校、社会的关怀与理解,这令他们愈发难以承受。

第三个原因,算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如今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大多数孩子都没吃过什么苦,因此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不得过苦日子过来的上一辈。心理素质不行,孩子承受不住压力,便就动不动选择轻生了。

第四个原因,我觉得也需要重视。如今,互联网和电子产品普及,孩子很容易就接触到网络,接触到更多人的情绪。如果是积极的、阳光的情绪还好,但眼下的网络环境,多的是抑郁、厌世、自暴自弃的情绪。

甚至还有很多人将遗书发至网上,媒体平台也常扩大整个事件,扩散厌世情绪。要知道,孩子的思想还未发育成熟,而厌世轻生的情绪很容易传染。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一有不顺心,他第一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消极、厌世,严重者则选择轻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4139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美团什么意思登录不上去了,美团优选登录不了 下一篇:这就是为什么冬天不应该每天洗澡的原因,冬天不洗澡的好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