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测血压是不是对心脏不好,心脏不好跟血压有关系吗
偶然间,在一个国外的研究结果中发现:经常测血压可以增强心脏在缺血性损伤中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意味着,当心脏遭遇了供血不足、动脉痉挛、甚至心梗的情况,也有机会活下来。
到了这里,我们不禁又再次自豪了一下:
上个世纪,发明了心肺复苏技术的沙法医生不仅在急救医学、重症医学和灾害医学领域都是先驱人物,更是在1961年为匹兹堡大学创办了该校著名的麻醉医
近些年,频发的中青年猝死事件,让大家都不禁担心自己的身体。尤其是那些事业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优秀的人,可能就因为一时的忽视健康而一切归零。
偶然间,在一个国外的研究结果中发现:经常测血压可以增强心脏在缺血性损伤中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意味着,当心脏遭遇了供血不足、动脉痉挛、甚至心梗的情况,也有机会活下来。
到了这里,我们不禁又再次自豪了一下:
上个世纪,发明了心肺复苏技术的沙法医生不仅在急救医学、重症医学和灾害医学领域都是先驱人物,更是在1961年为匹兹堡大学创办了该校著名的麻醉医学部。横跨多学科,堪称大神。
作为麻醉医生,不得不顶礼膜拜和自豪。这一次,又是与麻醉有关。可见,麻醉与生命是多么的息息相关!
有人说:这与麻醉有什么关系呢?
这涉及到一个概念——心肌预处理。心肌预处理是指心肌反复短时间暴露在缺血、吸入麻醉药或其他应激下,可缓解随后的长时间缺血引起的损伤,从而使心肌梗死面积减小,改善损伤后心肌功能。
随后是多久?研究给出的结果是12至24小时。
如果大家搞不清楚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心脏经常缺血或者接触吸入麻醉药或者经常受打击,承受能力会变强。
这就相当于,一个经常有病的人,一般情况下还能活很久;而从未得过病的人,可能一得病就比较严重。
这方面从免疫角度也可以解释:当一个人反复接触少量抗原,其免疫力毋庸置疑的强。
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们值得推荐的,就是远程缺血预处理。这个办法,无论从方法的有效性或者培养好习惯等方面都值得推荐。
远程缺血预处理,是在远离心肌的组织床进行,如手臂或腿的骨骼肌,通过血压袖带反复充气,促使机体非特异性神经递质或激素释放保护心肌。
简单地说,多测量血压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拿血压不当回事。每天应当测血压这个事,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了这样的研究,希望那么懒得测量血压的朋友要养成监控血压的好习惯。
最后,我们再次提醒大家:血压高不是小事。高血压在无形之中破坏大血管、破坏小动脉、破坏心脏……,而且一旦破坏几乎不可修复。因此,多测量血压、控制血压吧!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测量血压的意义?
高血压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患病率仍在上升,如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它的危险性。持久、有效地降压必须建立在正确监测血压的基础上。除了在医院就诊时测血压外,患者还会进行血压的自测。现在,许多人家中都自备有血压计,以便主动参与血压观察。那么,如何看待此事?如何将此事做好?就此问题,谈几点意见。自测血压对健康人有何好处
● 有利于及早发现高血压年龄愈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愈高。而许多早期高血压病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健康的中老年人常测血压,如每1~2个月测一次,有助于及时发现新出现的血压异常。
● 有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约有10%的健康人,在医院测血压总是“超标”,而在家中自测却又正常,故称之为“白大衣高血压”。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诊室测血压时,身在医院、面对医生,难免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因此引起血压向上波动。而自测血压时,身在家中、面对亲属,无心理压力,血压亦平稳如常。但近来有资料表明,有“白大衣高血压”者虽非高血压患者,但以后患高血压病的可能性却较大,因此还是应该多加小心。
●对某些中青年人也大有益处对于超重、肥胖、特别是大腹便便而又感觉颇好者,可通过自测而及时发现血压是否升高或有升高趋势。如果让那些发现有血压异常者再做进一步检查,常会发现他们往往还有“一揽子”的其他代谢异常,如高血糖、血脂紊乱、高尿酸,等等。据此,医生会诊断他们患有“代谢综合征”。血压升高是该综合征出现较早的一个征象。现已明确,代谢综合征是英年早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
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好处更多
●可为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人们的血压经常起伏波动,而患者就诊时由医生所测的血压,实际上是很长时间内的一个瞬间值。如果将平时自测血压的数值记录下来,并提供给医生,会让医生对患者的情况多一份了解。
●可为医生提供患者在家中、自然状态下的血压情况观察表明,患者在诊室中经医生测量的血压和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往往不同:常常是前者高于后者。哪一个更可靠?研究表明,二者相比,自测血压值与以后是否患心脑血管病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或者说,自测血压值可更好地预测以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状况。故结论是,在家中自测的血压比在诊室中测量更可信。现有的共识是,应鼓励患者自测血压。毫无疑问,这也特别有利于更准确地监测服药的降压效果,有助于医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可增加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意识这种自我监测可提高患者对疗效的关注;减少不按医嘱服药,治疗随意,我行我素的现象。
如何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首先要选择一台好的血压计。由于是家庭自用,故以电子式半自动血压计为好,其操作简单易掌握。但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定期带到医院,请医生帮助,将其与水银柱式血压计测的结果做核对;二是要用得到政府批准生产,测量结果可信的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虽准确,但操作不易掌握;加之老年人易有听力障碍,准确判断更显得困难些。此外,水银还有污染环境之嫌。还应提及的是,血压计袖带的大小要适当,肥胖或消瘦者应分别使用特制的大号或小号袖带,不可凑合,否则也会使测量结果不准。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 检查前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
2. 检查时心情平静、放松,不说话。
3. 采取坐位者应背靠椅背,下肢着地,双腿不交叉。平卧位亦可。
4. 进行测压的右上臂要裸露,置于心脏水平,将袖带缚于上臂中段。
5. 至少应测两次,每次间隔1~2分钟。如两次结果相差较大,应再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何时测量血压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 首先要了解血压正常与否的诊断标准众所周知,在诊室中诊断血压升高的标准是140/90毫米汞柱。而在家中自测时,该标准为135/85毫米汞柱。这就是说,自测血压为135/85毫米汞柱或以上时,提示血压未达正常指标。首次发现者,应去看医生了。
● 选择适当的测压时间一般而言,宜在清晨服药前、傍晚,以及有头昏、头痛、颈部僵硬等不适症状时测压。我们的血压经常波动。绝大多数人血压昼夜波动的规律是:在早晨5~10点及傍晚4~8点左右血压较高,形成两个高峰,而早晨更高些。在中午及深夜血压较低,形成两个低谷,深夜更低些。因此,如早晨服药前的血压达标,傍晚血压也正常,那么全天血压应大体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血压控制良好。反之,说明高血压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强调服药前测血压是为了观察前次服药的效果。至于在有症状时测血压,是为明确该症状是否与血压不正常有关:是由于血压控制不佳,继续升高?还是由于降压过多或过快而太低了?
治疗有效,血压平稳后可减少测压次数,如每周或每两周,甚至每月测一次。
要注意避免自测血压的副作用
自测血压可能产生以下副作用。
一是未经医生同意,自行改变治疗方案,而这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某位患者,就诊时血压170/100毫米汞柱。医生为他开了降压药。告诉他:血压逐渐下降,可自测血压,两周后复诊。该患者服药9天后清晨血压为150/95毫米汞柱。“怎么还不正常?每天吃一小片药,剂量太小了吧?”于是将药量加倍服下。中午时觉头晕、乏力、极度虚弱。急送医务室,测血压85/60毫米汞柱。看来导致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血压降得过低,起因是操之过急,擅自加药。须知必须逐渐降压。尤其在高龄、血压升高显着、高血压持续时间长者,降压更须从缓。还有的患者自测血压正常后就停服降压药,结果导致短期内血压又显着上升。要知道:您现在的血压正常是前些天服药的结果。为了明天、后天血压正常,今天就必须服药,否则血压又将升高。总之,因自测血压有变化而对治疗方案有疑虑时,应咨询医生,不可自做主张更改治疗药物。
二是总惦记着测血压,影响了正常生活秩序。如某位患者遵医嘱服降压药后,每天测血压10多次,甚至半夜时也要起床量血压。其理由是:①高血压很重要,我要看血压究竟降了没有;②担心吃药后引起低血压、脑缺血;③担心夜间血压过低,发生意外而不知道;④我的血压总在变化,每次测量都不太一样:如在餐前餐后、活动与否,上午下午、白天晚上等等,均不同;⑤稍有不适,就担心与血压有关。显然,测血压已成为她的精神负担,过度思虑已使其处于焦灼状态。与其这样,不如不再自测血压,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医生,认真听听医生解释;并定期到医院,让医生替自己测血压。
为什么要把血压控制在“120/80”之下?
因为文中提及成年人的理想血压是应该把收缩压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80毫米汞柱以下(而不是过去的140/90),有读者询问为什么要降到这么低?
血压常识ABC:
心脏收缩把血液从心脏泵到血管里时产生的压力叫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脏放松时血液对血管还保持的压力叫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
血管轻微堵塞,血压有点增高,进入高血压前期;
血管严重堵塞,形成高血压。
高血压对身体危害极大,是中风,心脏病,心肾衰竭和失明的主要原因。
美国心脏协会血压新标准(单位:毫米汞柱,注意“和”与“或”之间的区别):
· 正常 :收缩压 < 120 和 舒张压 < 80
· 偏高 :收缩压 = 120 - 129 和 舒张压 < 80
· 高血压前期,1期 :收缩压 = 130 - 139 或 舒张压 = 80 - 89
· 高血压,2期 :收缩压 = 140 - 180 或 舒张压 = 90 - 120· 高血压危险(需要立即看医生),3期 :收缩压 > 180 或 舒张压 > 120
回答为什么要用“120/80”的标准问题,还要回到几年前的2015年9月11日。在那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旗下的美国心肺血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宣布叫停自2010年开始的 SPRIN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收缩压干预研究)。 该收缩压干预研究有9300多名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参加,原定于2017年结束。
叫停这类干预研究通常有两种可能:
一是干预组的效果反而不如对照组,或干预组出现明显的干预副作用。10多年前被叫停的女性雌激素干预研究就属于这类情况,当时女性雌激素干预研究开始不到数年,科研人员就发现了用雌激素的干预组患乳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
二是干预组效果还未到期就已经看到了非常明显的结果。如果研究再继续进行下去,也不会再出现明显不同的结果,而早一点结束研究让公众知晓结果,则可以使更多的人马上受益。
所幸的是,这一次SPRINT(收缩压干预研究)被叫停是属于后者。 SPRINT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降低高血压标准是否能够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之前美国的高血压标准也是收缩压高于140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如果收缩压介于120-140mmHg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则属于“高血压前期”。 按140/90的标准,当时美国成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率为33%,即:约7900万美国人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前期人群则高达590万人。
说起高血压的标准,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标准,并非没有争议。上世纪50年代降压药问世,让大家看到了降血压的好处,但具体要降多少,其实医生心里也没有底。以收缩压为例,很长时间人们的认为是:正常的收缩压应该是100 年龄,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变硬,血压只有增高才能把足够的血打到头部以保证脑的供血。舒张压因此一直是确定是否为高血压的主要标准。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好像是一座城市的交通系统,不断地把氧气和营养运进来,把废物排出去。
1967年的一项研究确定了降压的好处,即心脏病和中风发生率下降。但第一个收缩压的标准的研究直到1991年才发表,虽然在流行病的研究中,一般都以收缩压120mmHg来作为是否为高血压的分界线,但实践中的标准划分却是众说纷纭。例如,美国心脏协会对60岁以上人群收缩压的高血压标准是140mmHg 或更高,而在2013年12月份,美国心肺血研究所为这一人群所定的标准竟然是150mmHg,结果标准一出,马上受到抨击,就连标准委员会内部也未能达成一致,12名制定标准委员中,竟有5人公开反对,认为标准定得太宽松。
很早就有人尝试如何测量血压,图为早期的研究者利用动物做实验。
也许是受到不同标准争议和困惑的影响,SPRINT研究旨在确定如果把收缩压标准下降到120mmHg的可能影响。研究人员把9000多名50岁以上的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把血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另一组则控制在120mmHg以下。结果6年不到,“降低标准”的效果已经很明显:120mmHg组比140mmHg组的心脏病、心衰和中风发病风险下降了30%,死亡的风险下降了25%!
第一个“现代”血压计是意大利发明家Scipione Riva-Rocci在1896年发明的
可以预计,SPRINT的研究结果将会对高血压的标准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把收缩压降到120mmHg以下将是50岁以上人群的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SPRINT研究中所使用的干预完全是药物,有些人竟同时服用3种以上的高血压药物。俗话说药有三分毒,最理想的干预(尤其是高血压前期)还应该是生活方式的干预。
科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点:
抽烟
体重超重或肥胖
饮食中吃盐太多
缺乏运动
酗酒
压力太大
遗传
年龄
肾脏病
甲状腺亢进
常常失眠等
收缩压,舒张压,心跳(从上到下)和抽香烟支数直接有关,抽的越多,指标越高。
越是肥胖,越是血压高(右图上虚线为收缩压)。
“柴米油盐”“盐大力粗”——盐与人类进化以及人类 社会 的发展紧密相关,中国在西汉时期,东台先民就已经开始“煮海生盐”。
但过多地摄入盐会导致高血压已经被人类大量的科学研究所证明,而77%过度摄入的盐来自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
“虚线是销售下跌,实线是我上升的血压!” – 高血压也和精神压力有关
众所周知,中国当前的高血压形势十分严峻,15岁以上人群患有高血压的占24%,更有甚者,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13年的报告称:
2004年,中国高血压患者约为2.2亿人,2010年已经上升到3.3亿人,增幅惊人!
约60%(1.6 亿)的中国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血压控制率只有50%
更多的年轻人进入高血压患者行列,青少年血压偏高已经达到15%左右
抽烟,吃盐太多(中国北方地区尤为明显)和缺乏运动是中国人患高血压人数高达几亿的三大主要因素。
美国早期的香烟广告直指医生、女性和儿童;也是用明星和美女来做代言。
从1964年美国政府开始正式向烟草宣战以来,经过50多年的努力,抽烟危害已经完全被美国公众所认识,抽烟人数也越来越少了。
在没有保鲜条件的漫长的过去,盐,成了人们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该少于500毫克(半克;1克=1000毫克),而中国人每天平均摄入盐竟然高达16-20克!
除了戒烟控盐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对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就是运动了!
所幸的是,2019年9月5-6日,捷足先登的上海(由上海市 体育 局和上海市卫生 健康 委员会共同启动,上海 体育 科学研究所主办,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就专门组织了对高血压运动干预的“体医融合”培训。上海市 体育 局副局长赵光圣、中国康复第一人、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北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陈歆、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William Brian Farquhar(威廉·布莱恩·法夸尔)教授和世界顶级心脏康复专家Barry A. Franklin(拜瑞·富兰克林)等大咖都参会并做了演讲。
Farquhar教授指出,如果使用2017版的高血压标准,中国成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率将会翻倍,达到46.4%!他还指出,不是每个高血压患者都需要服药,但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应该通过非药物干预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运动降压效果最显著的是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单次的有氧运动后,血压马上可降低大约5-7mmHg。Farquhar教授还对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的高血压的运动FITT干预原则做了介绍:
Frequency(频率): 每周中的多数天要运动,最好每天运动;
Intensity(强度): 低,中,高强度运动;
Time(时间): 一天进行超过20-30分钟,或者一周累计超过90-150分钟的运动;
Type(类型): 进行有氧、阻力训练或者神经运动,柔韧训练。
那么,对于上点年纪的人来说,有没有比较柔和的能有效降血压的运动方式呢?
有!Farquhar教授推荐了两个中国老百姓熟悉的运动,瑜伽和太极拳!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对降血压的效果已经被大量的科学研究所证明。
中国 养生 方法中的太极拳和站桩也被证明能够帮助降低血压。
心脏康复大师Franklin教授“一球在手、快乐康复”在培训上与学员们的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