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软硬逻辑我们为什么要不停换手机

□都大伟
近日,苹果、华为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发布了自己的新款智能手机产品。从2G时代的数字化语音通信,到3G时代的多媒体通信,再到4G时代的全IP和5G时代的万物互联,人机的交互深度正在逐渐增加,愈发智能的手机产品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微型的计算机产品,因此它的演进遵循着IT产业的特定逻辑——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为什么一款智能手机刚推出时,价格这么高?为什么几年后,这款手机的价格会大幅度回落?为什么厂商要不断推陈出新,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要推

□都大伟

近日,苹果、华为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发布了自己的新款智能手机产品。从2G时代的数字化语音通信,到3G时代的多媒体通信,再到4G时代的全IP和5G时代的万物互联,人机的交互深度正在逐渐增加,愈发智能的手机产品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微型的计算机产品,因此它的演进遵循着IT产业的特定逻辑——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为什么一款智能手机刚推出时,价格这么高?为什么几年后,这款手机的价格会大幅度回落?为什么厂商要不断推陈出新,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要推出一款新品?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大意是:集成电路芯片内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番。英特尔公司用它几十年的产品历史,至少证明这一假设从20世纪70年代直到今天都是适用的——

1978年,英特尔推出了16位的8086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仅仅集成了不到三万个晶体管,因此它的性能当然也是极其有限的;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先后推出了80286、80386和80486处理器,这几款处理器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确实是大致按照摩尔定律中所说的“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加的;在Win7时代,英特尔推出的酷睿双核处理器,集成了近三亿个晶体管,如果把它跟1978年推出的集成了三万个晶体管的8086处理器相比,也是符合摩尔定律的。摩尔定律对摩托罗拉等其他造处理器的公司也同样适用。

有人说,我不是IT从业者,为什么要关心摩尔定律?其实摩尔定律关系到消费者的钱袋子。每隔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的晶体管数量会翻一番,换言之就是:今天刚刚推出的硬件产品的价格一定很高(因为芯片的研发成本很高),但这个价格理论上18个月后就会降一半,因为18个月后就会出现处理器性能优越一倍的计算机产品,而且此时厂商也已经把芯片的研发成本收回来了。

这一推导,对消费者当然是重大利好,但对IT厂商而言却是灾难性的。如果18个月后,某家厂商没有推出采取最新处理器的新产品,那么它可能就会面临营业额腰斩的危局——对此,谷歌前CEO施密特有过系统阐述。现实中,很多纯做硬件的公司,确实活得很艰难,很有危机感,总是感觉寒气逼近。

然而,吊诡之处,正在于此。几十年来,我们消费者真正购买过18个月前推出但今天价格腰斩一半的产品吗?恐怕微乎其微。有人说,可能是因为消费者没那么算计。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IT产业除了有摩尔定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有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安迪-比尔定律,后者这只大手,紧紧笼罩在IT生态链的上空,甚至控制着IT产业的基本活动。

安迪-比尔定律中的“安迪”,是指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就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计算机处理器市场上,英特尔公司几乎处于垄断地位(AMD公司可以勉强分一杯羹);在操作系统市场上,微软又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计算机制造商卖计算机,必须要搭配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特尔和微软就几乎主导了IT产业的动脉。这是安迪-比尔定律的前提条件。

那么,安迪-比尔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其实就是随着计算机语言的进步,微软的操作系统不断推出越来越大的新版本,对处理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微软会停止对旧版本操作系统的服务,许多应用软件也无法在旧版本操作系统上运行——譬如说,二十年前的联想昭阳笔记本,在那个年代可能花了数万元巨款买到,但如果一直用的是Windows98系统,那今天可能形如废铁。因此你总是要更新系统的,而更新系统就意味着也要更新处理器——那你就需要买新硬件了。

讲到这里,安迪-比尔定律可能有助于解答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手机用了很长时间后,会变得如此卡顿?其实可能是因为操作系统没有及时升级,或者新下载应用软件是基于最新操作系统和最新处理器设计的,旧马拉新车,有些吃力。所以18个月后推出的新版本处理器,本身速度确实很快,但这种“快”,用户很难感觉到,因为再快的速度,也会同期被更新、更大、更复杂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消耗掉。因此,用下面这句名言来形容安迪-比尔定律再合适不过:“安迪给予的,比尔都要带走”。

几十年来,IT产业在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软硬”逻辑:在IT产业的软件上游,以微软Windows为代表的操作系统不断推出新版本,大大小小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基于新系统推出新软件;在IT产业的硬件下游,以英特尔x86为代表的处理器,按照摩尔定律推陈出新,性能越来越好,但更好的处理器总是会“棋逢对手”,搭配上对处理器要求更高的软件。就这样,上下游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关系,共同维持着IT产业几十年来的动态平衡。

软硬逻辑我们为什么要不停换手机

很多人为什么喜欢频繁换手机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频繁换手机的人肯定不会是因为手机性能不足而更换手机。那么剩下的无非就是人的攀比心理在作怪了。别人有了你没有,就感觉低人一等。所以就各种买买买,并借此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就跟你爸妈经常跟你讲,谁谁谁家儿子结婚了。怎么你还没结婚是一模一样的,好像别人结婚了你也必须要结婚一样,丝毫不考虑你是不是真的想结婚,做好了结婚的准备。

软硬逻辑我们为什么要不停换手机

为什么有些人老喜欢换手机?

我觉得换手机的频率主要还是看个人的收入水准吧。如果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三五千的话,那么可能一两年才会换一部手机。但如果每个月的收入能有一两万的话,三五个月换手机就和玩儿似的,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
 


另外每次换什么品牌的手机,换什么价位的手机也需要考虑。现在红米最便宜的手机只要五六百块钱,就算收入不高的人,半年一换也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这类入门级的百元机性能一般,每年的新品升级空间也比较有限,就算年年换新,能够带来的体验提升也非常小。
 


而如果是五六千的华为手机甚至八九千上万元的苹果手机,一些高收入群体消费起来也会感觉到有些吃力。尤其是智能手机在超过一定的价格时候,所能够带来的体验提升同样是比较有限的。比如同样是高通骁龙855 Plus处理器的手机,有的型号不到3000块钱,有的型号却卖到5000块钱,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就在屏幕、拍照、充电等细节体验上,如果是对这些细节功能不是很在意的网友,可能选择3000块钱的手机就完全够用了。而如果是对产品功能要求较高的网友,可能需要花5000块钱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手机。假设这两类网友的收入相同的话,他们更换手机的频率肯定也不一样,3000块钱的手机就能满足的网友可能一年就能换一部新手机。5000块钱的手机才能满足的网友可能要18个月甚至两年才能换一部新手机。
 


 当然,由于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很快,手机用半年就想换新也很正常。比如2019年上半年还在流行升降摄像头和真全面屏,下半年就开始流行挖孔屏了。什么10倍光学变焦、90Hz刷新率、线性马达、双扬声器等技术应用层出不穷,2020年又开始流行5G。所以如果是手机发烧友的话,半年换一部新机也算正常。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网友平时比较马虎,手机买了用一段时间就摔了,或者掉进水里坏掉了,这种就属于意外的换机需求。不过建议这类网友最好不要选择太贵的手机,否则下次又用坏掉了会心疼。不过多久换手机比较好,最终还是要根据你的收入水平和手机的价格来综合考量。普通工薪阶层如果是用2000元左右价位的手机,一年一换就可以了。如果是买5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则建议18个月到两年一换比较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426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手机手电筒长时间开着会损坏手机吗,手机持续开手电筒伤手机吗 下一篇:苹果手机为啥电池那么小,为什么苹果手机电池容量越来越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