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为何缺粮食呢,非洲人的主粮以什么为主
·基础设施不足、种植技术落后、殖民遗留影响、经济模式问题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非洲面临粮食安全问题。
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共有7.2亿到8.1亿人在饥饿中挣扎,21%的非洲人口营养不良,是其他地区的两倍。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今年年初结束访问非洲五国后提出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帮助非洲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共同打造“丰收非洲”。
非洲和平发展离不开“仓廪实”,加强中非农业合作不仅能够促进非洲和平发展,也
【导读】
·基础设施不足、种植技术落后、殖民遗留影响、经济模式问题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非洲面临粮食安全问题。
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共有7.2亿到8.1亿人在饥饿中挣扎,21%的非洲人口营养不良,是其他地区的两倍。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今年年初结束访问非洲五国后提出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帮助非洲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共同打造“丰收非洲”。
非洲和平发展离不开“仓廪实”,加强中非农业合作不仅能够促进非洲和平发展,也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019年3月12日,在布隆迪西北部布班扎省宁加村,中国援助布隆迪农业专家组专家在中国杂交水稻示范田察看水稻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非洲为什么缺粮
非洲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曾经孕育过丰富多彩的农业文明。在古罗马时期,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地区一度成为帝国粮仓。
然而,这片古老的大陆如今却面临系统性缺粮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在疫情到来之前,2018年非洲处于高度粮食不安全状态的人口比例就已达21.5%,远高于9.2%的世界平均水平。非洲农业生产力水平仅为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三分之一。
这是2019年4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莫桑比克万宝莫桑农业园的水稻田。万宝莫桑农业园是中国在非洲最大规模水稻种植项目,极大地缓解了莫桑比克粮食短缺问题。新华社记者张宇摄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彭既明指出,非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基本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水稻只在雨季种植,农民基本靠天吃饭;其次,当地农民本身的农业素质和耕作水平较低,大部分国家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埃及等少数国家除外);第三,当地的水稻品种大多是传统的老品种,产量潜力不够,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慢,农民购买力低,对水稻的用肥量不足,所以水稻没有形成高产态势。
有专家指出,非洲农业之所以陷入如今的被动局面,一大原因是历史上外部势力干预导致农业文明中断、农业结构扭曲。
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人力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因素。然而自15世纪起持续四百多年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至少1亿左右青壮劳力,人口骤减使非洲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位。与此同时,奴隶贸易引发的冲突导致非洲经济处于瘫痪状态,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此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统治也是造成非洲农业生产扭曲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西方殖民统治者在非洲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作物(如棉花、咖啡、橡胶)的种植,造成非洲农业生产单一化,主粮生产遭到忽视。
非洲独立后,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将目光投向工业发展,将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辅助产业,在农业领域的不当政策伤害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认为,非洲粮食安全的挑战不仅来自与粮食相关的市场、自然灾害、疫情,也来自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洲国家忽视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和对农村发展的支持。
中非农业合作硕果累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中国与非洲稳步推进农业合作,合作内涵早已超出单纯的援助。
张振克表示,中非农业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对部分非洲国家的援助,1959年中国向几内亚提供粮食援助可视为中非农业合作的起点。中国上世纪70年代派出许多农业专家组前往非洲开展援助。1985年,中国水产总公司13条渔船开赴西非海域渔场作业,揭开中非农业合作崭新篇章。
他强调,中非农业合作对非洲提升农业发展能力至关重要,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和技术对非洲提升农业生产力和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有分析指出,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方向由单向援助转为多双边共赢,合作方式逐渐从以直接援助为主转为技术援助为主,从以官方援助为主转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为主。
借助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中非农业合作驶入快车道。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后,中国于2008年向35个非洲国家派遣约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帮助这些国家制定农业发展计划,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训技术人员。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后,中方为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超过20个。
杂交水稻正成为中非农业合作一大亮点。在许多非洲国家,水稻是主要或替代粮食作物。非洲国家饱受水稻生产不足和消费缺口之苦,严重依赖进口。但同时非洲又拥有扩大水稻产量的资源,如适合水稻生产的土地。
为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几内亚、肯尼亚和加纳等非洲国家,开展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已初见成效。得益于袁隆平团队的科研成果,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水稻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
2019年4月7日,在莫桑比克万宝莫桑农业园,农户在水稻收割现场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新华社记者张宇摄
位于莫桑比克的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集水稻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由莫桑比克政府拨划2万公顷可耕地供开垦,通过合作种植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开发8万公顷土地种植水稻。
马辛格是参与该项目的500多位合作种植户之一,也是当地传播中国水稻种植技术的“示范户”。他说,自己以前的种稻方式非常原始,不懂育苗、没有机械设备,只能靠天吃饭。后来他主动申请加入项目,承包了两公顷土地。参加项目几年来他最大的感受是,粮食产量有预期,收入也随之增加。
疫情下如何推进农业合作
多家联合国机构7月联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过去一年,非洲是饥饿人数增幅最大的区域。世界银行表示,新冠疫情可能在非洲造成严重粮食危机。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合作学院院长徐秀丽分析,新冠疫情从生产供给、贸易流通、经济需求等多个层面给非洲农业造成极大冲击,加上一直存在的政策、科技和资金短板,疫情下的非洲农业走入阴霾。
专家指出,面对疫情,中非双方应当审时度势,加强科技创新,拥抱数字化技术,积极深化多双边农业合作,缓解非洲粮食危机。
首先,结合中国市场巨大的农产品需求和非洲各国丰富的农产品类型,中非双方可以借助非洲自贸区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加强进出口合作。今年9月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通过线下展览推介和线上直播带货等形式,将来自遥远大陆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送入”千千万万户中国人家。同时,中方也可以鼓励相关企业在非农业投资,实现产能联动,加快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9月27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非洲商品展区,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非洲护肤品。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其次,中非双方可加强科技创新,探索数字化农业建设。一方面,中非可在新设备、新科技、新品种等领域加强合作,帮助非洲国家顺利开启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中非可积极探索数字化营销,促进中国跨境电商在非洲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徐秀丽指出,加强中非科技合作对于双方农业合作的发展至关重要。非洲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各国的科技投入偏少,而科技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和韧性,中国农业大学在坦桑尼亚长达十年的实践表明,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应用可使当地玉米产量稳定提高2-3倍。因此,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牵头支持非洲“科技兴农”“科教兴农”应是中非未来合作的重要发力点。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非洲许多国家缺粮的主要原因
非洲是一个缺粮的大陆。非洲人口占世界1/10以上,但粮食产量尚不足世界总产量的1/20,人均占有粮食300多斤,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2。约有4/5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上亿人营养不良,几千万人在忍饥挨饿。虽然许多国家独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但粮食增长缓慢,缺粮问题依然严重。然而,非洲生产粮食的条件却比较好,大部分国家过去粮食自给有余,如埃及、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都曾是粮食出口国。前后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非洲的粮食问题为什么仍未解决呢?
长期的殖民统治是造成非洲严重缺粮的最根本原因,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是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供不应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陆之一,比粮食增长速度还快,如上世纪70年代人口增加1/5以上,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1/10,人均粮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其次是非洲政局动荡不稳,风云多变,战争、内乱时有发生。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初至1980年,有36个国家发生了60次政变和100多次未遂政变,以及20多场各种武装冲突,许多国家社会动荡不安,罢工罢课等时有发生。战争、动乱导致农田荒芜,粮食减产,难民增加,连累邻国粮食供应也困难。
再次是非洲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非洲是世界上粮食单产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粮食生产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粮食就会减产甚至绝产。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每次旱、虫、鼠灾,都造成粮食歉收,大批人畜死亡。
第四是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有些国家尽管也提出口号,尽快实现“粮食自给”,但并未付诸实际行动,也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把发展重点仍放在某些农矿产品上。有些国家虽采取了一定措施,但由于新老殖民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挠,也没能很好实施。还有的国家制定的发展政策有损农民利益,农民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发展缓慢。
另外,因为生活水平低,食物中肉类和奶类少,增加了粮食消费量。加上经济落后,无力购买更多粮食,使粮食供应更加紧张。
非洲为什么粮食产量低?
非洲是一个缺粮的大陆。非洲人口占世界1/10以上,但粮食产量尚不足世界总产量的1/20,人均占有粮食300多斤,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2。约有4/5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上亿人营养不良,几千万人在忍饥挨饿。虽然许多国家独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但粮食增长缓慢,缺粮问题依然严重。然而,非洲生产粮食的条件却比较好,大部分国家过去粮食自给有余,如埃及、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都曾是粮食出口国。前后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非洲的粮食问题为什么仍未解决呢?
长期的殖民统治是造成非洲严重缺粮的最根本原因,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是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供不应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陆之一,比粮食增长速度还快,如上世纪70年代人口增加1/5以上,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1/10,人均粮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其次是非洲政局动荡不稳,风云多变,战争、内乱时有发生。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初至1980年,有36个国家发生了60次政变和100多次未遂政变,以及20多场各种武装冲突,许多国家社会动荡不安,罢工罢课等时有发生。战争、动乱导致农田荒芜,粮食减产,难民增加,连累邻国粮食供应也困难。
再次是非洲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非洲是世界上粮食单产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粮食生产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粮食就会减产甚至绝产。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每次旱、虫、鼠灾,都造成粮食歉收,大批人畜死亡。
第四是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有些国家尽管也提出口号,尽快实现“粮食自给”,但并未付诸实际行动,也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把发展重点仍放在某些农矿产品上。有些国家虽采取了一定措施,但由于新老殖民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挠,也没能很好实施。还有的国家制定的发展政策有损农民利益,农民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发展缓慢。
另外,因为生活水平低,食物中肉类和奶类少,增加了粮食消费量。加上经济落后,无力购买更多粮食,使粮食供应更加紧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