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及原因浅析论文,非洲猪瘟最明显特征
ASF在中国扩散的原因在ASF传入中国之前,ASF就为中国重点防控的外来疫病,且在ASF传入中国之初,全国高度重视ASF的防控工作,但却没能有效的阻止其全国范围内的蔓延,结合流行现状,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中国未实现对ASF感染猪群的快速诊断、彻底监测和及时报告扑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猪病十分相似,没有能够用来确诊ASF的特异性症状,且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测生物安全要求高且技术难度大,必须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才
文:阳晴 刘文丽 陈洁
ASF在中国扩散的原因在ASF传入中国之前,ASF就为中国重点防控的外来疫病,且在ASF传入中国之初,全国高度重视ASF的防控工作,但却没能有效的阻止其全国范围内的蔓延,结合流行现状,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中国未实现对ASF感染猪群的快速诊断、彻底监测和及时报告扑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猪病十分相似,没有能够用来确诊ASF的特异性症状,且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测生物安全要求高且技术难度大,必须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才能进行鉴别诊断,这些都加大了对ASF快速诊断的难度,另外考虑到我国国土辽阔,生猪养殖分散等实际国情,基层动物防疫技术不足,据农业农村部2018年度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对比工作结果,仍存在个别省级兽医实验室存在半定量项目检测能力不足、实验室操作不规范、样品编号错误等问题,难以实现全国范围的彻底监测预警。此外,ASF作为我国的一种外来疫病,国内生猪养殖者与兽医人员对ASF知识和防治经验匮乏,难以辨别ASFV感染猪群。加之存在较长的潜伏期(OIE规定家猪感染潜伏期为15天,但因宿主、毒株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感染猪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被察觉,疫情很难被及时上报,继而使得感染猪群很难得到及时的扑杀处理,导致10月份疫情发生频率为9月份的1.65倍,加大了ASF在中国的持续扩散的可能性。
2
(二)中国境内存在感染ASFV的猪肉产品随人的活动而在全国流通ASFV存活能力极强,可在各种猪肉产品中存活(见表2),因此存在感染ASFV的猪肉产品流通传播疫情的风险。
2018年8月初我国辽宁沈阳发生国内第一起ASF,疫点内生猪已经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且随后在2个月内未有疫情发生,经检测通过并于9月29日解除疫区封锁,但却在解除封锁的第1天后的半个月内陆续在省内非沈北新区的其他7个市区发生13起疫情,考虑到ASF潜伏期为15天,辽宁因存在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猪群导致10月份重新暴发疫情的可能性极小,同时在排查检测失误的前提下,只能是因为辽宁省内依然存在感染ASFV的猪肉产品,导致辽宁7个市区的疫点猪群再次感染ASFV,而9月26日,山西平遥县在排查疫情过程中发现有2户生猪肉经营店从辽宁外调4批次猪肉共51890.95斤,部分已销往山西4大市区,9月29日山西省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发布通告指出山西平遥市场局送检的来自辽宁省猪肉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也证实了辽宁省ASFV感染猪肉产品的存在,随着携带ASFV的生猪鲜肉在山西的流通,10月17日山西也发生了省内第一起疫情。可以预测,只要ASFV的感染猪肉产品(如未经检疫、未制熟的猪肉制品、猪肉香肠等)存在,它们就会被销售、携带或者邮寄等流通到全国各地,导致各个省份均存在隐藏的ASF疫情源,而不是只有辽宁沈阳一个源头,导致ASF在我国无规律且快速的传播扩散。
3
(三)养猪场仍在使用感染ASFV的猪血制品添加剂饲料。
在ASF传入我国的初期,防控监测的重点落在了生猪养殖场的隔绝卫生措施,调运等方面,而未充分对猪用饲料进行监管排查。2018年9月20日,黑龙江省监测出哈尔滨某公司经销的河北某蛋白饲科公司生产的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涉及黑龙江省16家饲料生产企业、养猪场、饲料经营者,又如11月9日,安徽青阳县发生疫情后,木镇黄山畜牧养殖有限公司送检的饲料样品中,检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经安徽省专家初步分析,带有病毒的猪用饲料可能是引起疑似疫情的主要来源。猪血制品添加剂饲料这一潜在疫情源的存在导致了ASF在我国的不断扩散。
4
(四)中国ASF疫情通过车辆或者其他设备间接传播实现长距离跳跃式扩散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5%的布氏杆菌病疫情、90%的口蹄疫疫情都是由活畜长途调运引起,生猪长距离调运也是ASF疫情跨区域传播的主要原因,内蒙古、河南的非洲猪瘟疫情均是跨省调运生猪引发的。一方面,生猪运输车辆有可能存在车厢壁及底部破损或存在间隙等运输设备问题,导致携带病毒的生猪粪便等感染物残留在运输途中,将疫情传播到途径地;另一方面,未消毒充分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以及未经清洗、消毒的车辆在进出生猪养殖场时也具有较高的传播疫情风险,可实现ASF由始发猪场到目的地的长距离传播。如2008年5月,俄罗斯某家猪场发生了ASF疫情,通过公路运输,使ASFV传播到1000km以外的列宁格勒。而我国由于受到饲料、劳动力等资源以及消费市场的导向,生猪养殖区域化布局明显,活猪调运数量大、环节多、频率高、范围广。
2017年,我国出栏生猪6.89亿头,其中跨省调运活猪就达1.02亿头,活猪跨省调运占比14.8%。“活猪到处运,病毒跟着跑”,ASF疫情在境内实现长距离跳跃式的传播。
5
(五)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从国内外ASF疫情高风险地区违规走私调运猪及产品。
随着我国非洲猪瘟疫情蔓延,21个省份生猪调运受限,部分主销区猪肉供应存在缺口,大量不法分子趁机从中企图牟取暴利。国外方面,走私冻肉行为更为猖獗,加大了ASF再次从国外传入的风险。例如广东9月连破3起走私案,查获冻肉1000余吨,案值4600余万元。国内方面,各省防控ASF疫情,严禁生猪跨省调运,在产销区极大的价格差产生的利润下,国内生猪交易市场中养殖户、屠宰企业、销售方、官方兽医等各方均有可能隐瞒疫情甚至违规贩卖生猪。有的养殖场(户)、生猪贩运人员非法调运生猪、甚至出售发病生猪,造成疫情扩散传播;有的官方兽医严重失职、徇私舞弊、违规出证为相关人员非法调运感染生猪提供了便利。国外冻肉的走私及国内感染猪群及猪产品的调运,加剧了ASF在中国的传播扩散。
6
(六)中国群众对ASF危害认知程度低,防控及生物安全意识薄弱ASF虽作为国家重点防控一类外来疫病,但国内ASF社会科普工作却未到位。群众防控及生物安全意识的薄弱是ASF在中国迅速蔓延的根本原因,政府宏观层面正确的组织管理与防控政策都较为充分完善,但群众微观层面却无视法律法规,不积极配合政府防控工作的开展与落实,ASF蔓延至整个中国只是时间上的事情。如饲喂泪水是ASFV的主要的传播方式,马耳他和意大利撒丁岛的ASF疫情最初就是由于给当地猪喂养了来自疫区的泔水所引起的,因此政府紧急出台相关文件禁止泔水喂养生猪,但在我国发生的前21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有62%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另外一般情况下大型养猪场防疫体系基本完善,饲养模式生物安全性较高,但也有大型养猪场相继发生疫情,这也折射出生猪养殖场高层管理人员防控意识薄弱,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具体防控措施未监管落实到位,在根本上难以控制ASF疫情在中国的进一步蔓延。
文章来源于网络,有疑问请联系小编~
非洲猪瘟屡禁不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何猪瘟在我国传播这么快?
非洲猪瘟病毒作为一种接触性传播的病毒,很多生猪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因此这也就给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是非洲猪瘟屡禁不灭的原因。为何猪瘟在我国传播这么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猪瘟病毒比较复杂虽然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对其展开研发实验,但是直到如今我国也没有研制出有效可控的的猪瘟疫苗出来,不光我国没有研制出来,就是放在全世界里,还没有任何个人和国家宣布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有关专家更是表示,猪瘟疫苗研发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没有疫苗的预防,猪瘟疫情目前只能采取化学防控,而化学防控只是治标不治本,总会出现纰漏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疫情一直屡禁不灭的主要原因。
二、和我国的养猪行业现状有关我国是养猪大国也是世界性的猪肉消费大国,全球一半的生猪都在我国饲养,养殖密度大,生猪调运比较频繁,人员流通广泛,造成猪瘟疫情防控难度加大。加上部分人群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不高,病猪处理的方式不够规范,在利润的驱使下,一些病猪肉很有可能会流向市场,导致疫情病毒的再次传播。
三、非洲猪瘟病毒处理的方式目前只要猪场感染了非洲猪瘟,就需要立即全面扑杀封锁做无害化处理。这是为了防止疫情再次扩散的最好处理方式,对相应的猪场也会做出一定的补贴。
不过由于非洲猪瘟疫情难以认证,或者一些地区猪瘟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对病毒的处理和销毁不够彻底,甚至有些地区还有放任和随意丢弃病猪的现象,导致猪瘟病毒消灭不能彻底,为后期病毒疫情爆发蔓延埋下了伏笔。
总结综上所述,非洲猪瘟病毒虽然可怕,但是病毒惧怕高温,只要超过60度就可以完全杀灭,之所以非洲猪瘟病毒在中国传播得这么快,我想就是以上所说的几种原因咯。非洲猪瘟一周年之际,衷心的希望非洲猪瘟在我国早日被清除出去,还我们一个干净养猪环境。
我国首次出现“非洲猪瘟",面对猪瘟该如何防控?
参考一下这篇文章
怕的非洲猪瘟来了,该如何防控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8月3日发布,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ASFV)。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当地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沈阳市已暂停全市范围的生猪向外调运。目前,该起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早在十年前就针对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和应急储备,OIE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的见证下与波兰国家兽医所共建实验室,引进相关诊断技术和材料,并于2011年申请并得到农业部兽医局的许可,进行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农医药便函[2011]596号)。
目前,已经完成成套非洲猪瘟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试剂盒的研发和储备,包括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OIE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的见证下与波兰国家兽医所共建实验室,引进相关诊断技术和材料,并于2011年申请并得到农业部兽医局的许可,进行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农医药便函[2011]596号)。目前,已经完成成套非洲猪瘟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试剂盒的研发和储备,包括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极强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非洲猪瘟疫或疣猪病。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致死率高、皮肤发绀以及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严重出血、妊娠母猪流产、水肿为特征。死亡率可高达100%。该病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要求报告的动物疫病,被我国农业部定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是猪的最可怕的流行病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高传染性、传播方式的变化多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缺乏特效疫苗。非洲猪瘟已经对全球的猪肉生产和贸易造成严重影响,2014到2017年,东欧和俄罗斯由于非洲猪瘟病死和扑杀的猪只达八十万头,2014到2015年,因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仅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四个国家的猪肉出口额下降达9.61亿元美元,在俄罗斯,2011年因非洲猪瘟造成的损失达2.67亿美元。
一、病原
非洲猪瘟由DNA病毒感染引起,以前曾被划入虹彩病毒科成员,但其DNA结构及复制方式与虹彩病毒差距很大,与痘病毒相似,199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它单独列为一个新的病毒科---非洲猪瘟(Asfarviridae)病毒科。2005年7月ICTV发表的最新病毒分类第八次报告,明确非洲猪瘟病毒在病毒分类中属于DNA病毒目录(dsDNA)、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ASFV也是目前非洲猪瘟病毒科唯一被认可的成员。与其他DNA病毒不同的是,ASFV是一种真正的虫媒病毒,能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推动物宿主中繁殖。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动物后,不产生中和抗体,因此只有一个血清型。最新的研究表明,非洲猪瘟有23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1于1921年首次在肯尼亚确诊后,主要流行于东非和中非,之后于1957年至1960年入侵欧洲,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流行。基因型II于2007年入侵格鲁吉亚,之后传入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摩尔多瓦、捷克、罗马尼亚。1971年该病首次传入古巴;1978年入侵巴西,至此美洲国家出现了疫情。
二、流行病学
ASFV只感染猪和野猪。发病猪和带毒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来源,野猪与钝缘蜱属软蜱是病毒的储存宿主。病猪在发热前即可排毒;有些慢性感染猪可终生排毒;病毒可在康复猪体内持续存在一年,排毒达6个月以上。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接触传播、经食物传播、软蜱叮咬等方式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有其他传播途径,研究显示ASFV近距离(2m以内)可通过空气传播。还有其他可能的潜在传播途径,如经鸟类和啮齿动物传播。各品种猪及不同年龄猪群的易感性没有差异。直接与感染猪接触后的潜伏期为5-19d,被感染蜱叮咬后的潜伏期不超过5d,5-7d即出现症状。
在非洲,ASFV可感染疣猪、丛林野猪和大森林野猪。多种野猪对ASFV易感,但通常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欧洲和北美的野猪对ASFV都易感,临床症状和死亡率与家猪的表现相似。但美国花斑野猪例外,其对ASFV不易感。不同毒株致病性有差异,ASFV超强毒株感染可导致猪在4~14d内100%死亡,病猪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大于108个病毒粒子/mL,主要侵袭淋巴细胞,导致淋巴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出血。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死亡率一般为30%~50%,低毒力毒株感染仅引起少量猪只死亡。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ASFV能感染人。虽然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但由于我国是养殖大国,猪的饲养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其入侵我国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一旦大面积传播,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三、发病机理
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之后,几乎在所有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病毒,病毒含量最高的组织包括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皮细胞如脾脏和淋巴结。ASFV引发出血性病变是由于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不是直接引起内皮细胞的损失。ASFV感染伴随着血小板减少,这可能是由于损伤血小板的生成或外周血管血小板的消耗引起。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
四、临床症状
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最急性型发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有些病猪的临床症状同急性型。病死率高达100%。急性型感染ASFV后潜伏期5-15天d,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体温升高(41-42℃)。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扎堆,耳、鼻、四肢、腹部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和出血点,末梢等部位皮肤出现发绀,甚至有出血块;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猪一般常在发热后7d,出现症状后1-2d死亡。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高达100%。亚急性型症状同急性型,但症状较轻,病死率低,持续时间长,仔猪病死率相对较高,病程5-30d。慢性型死亡率低,表现为呼吸道及肺炎症状,大部分猪感染后能康复,但终生带毒,病猪通常可存活数月,但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很难康复,病程2-15个月。
五、诊断
依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判断,由于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和猪瘟在临床上非常相似,如果没有典型的症状-特征性出血,仅从临床症状和肉眼病变几乎无法鉴别。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另外还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细菌性败血症、真菌毒素中毒和香豆素中毒等疫病相鉴别。实验室诊断有以下方法:由于该病多表现为最急性或急性病型,往往在特异性抗体出现之前已经死亡,因此,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在非洲猪瘟疫情诊断中就显得非常重要。病毒分离是最常用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但必须在P3实验室高度安全条件下才能进行诊断。另外,红细胞吸附和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琼脂扩散等血清学检查试验也可用于本病的诊断。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已经完成成套非洲猪瘟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试剂盒的研发与储备,包括常规PCR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正在大量生产,不同试剂盒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具备准确性高,时间短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确诊。兰州兽医研究所非洲猪瘟病原学(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血清学(抗体检测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鉴别诊断:ASFV病变与猪瘟十分相似。最急性型常以内脏器官的严重出血为特征。本病体温升高初期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急性型的最显著病变是脾肿大,可达原来的几倍,脾又大又黑,极软易碎。腹腔内淋巴结出血严重,类似血瘤,结肠黏膜、肠系膜等多部位发生水肿;本病没有疫苗和药物进行紧急接种和治疗。
猪瘟在体温升高时就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淋巴结呈大理石状;水肿病变不明显;当猪瘟大面积发生时,再用猪瘟疫苗紧急接种,能使疫情减轻。可见,非洲猪瘟通常是先出现体温升高,后出现其他症状,而猪瘟则随体温升高,几乎同时出现其他症状,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
六、防治方法
加强进口种猪和猪产品的检疫,坚决做好国际机场及港口的废物、垃圾的销毁处理工作。一旦有可疑非洲猪瘟发生,要采取果断的扑杀措施,严格封锁,彻底消毒。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23℃经120天仍存活。在热带,猪圈内的病毒至少可存活2周。有效消毒剂的种类较少。目前,最有效的消毒剂是10%的笨及苯酚。OIE推荐使用的其他消毒剂包括0.8%的氢氧化钠、0.3%福尔马林和2.3%的次氯酸盐等。生猪养殖者要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严禁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且有猪瘟类似症状的,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