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南非可可豆,全球可可豆总产量

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荷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了一款特别的“饮料”,它由可可豆和各种香料混合制成,十分香甜,颇有经商头脑的科尔特斯询问了原材料后,立马把它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的某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
待到果实成熟,科尔特斯让人把可可豆磨成粉,加入糖和水等,做成了升级版“可可饮料”,查理五世一喝,赞叹不绝,于是“可可饮料”成为西班牙上流社会最流行的饮料,甚至还被皇室当成嫁妆,于是它传到了欧洲各地,经过人们不断加工,巧克力正式诞生,在当时,能吃得起巧克力的,非富即贵。
时至今日,巧

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荷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了一款特别的“饮料”,它由可可豆和各种香料混合制成,十分香甜,颇有经商头脑的科尔特斯询问了原材料后,立马把它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的某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

待到果实成熟,科尔特斯让人把可可豆磨成粉,加入糖和水等,做成了升级版“可可饮料”,查理五世一喝,赞叹不绝,于是“可可饮料”成为西班牙上流社会最流行的饮料,甚至还被皇室当成嫁妆,于是它传到了欧洲各地,经过人们不断加工,巧克力正式诞生,在当时,能吃得起巧克力的,非富即贵。

时至今日,巧克力再也不是贵族和有钱人的专属,而是大家都吃得起、买得到的美味零食,它那种丝滑、入口即化、苦中带甜的口感,让人爱不释手。

众所周知,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是可可豆,非洲则是最适宜种植它的地方,根据资料显示,全世界3分之2左右的可可豆都来自非洲,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很多人都理所应当的认为,非洲本地人一定吃巧克力吃到“腻”,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不但吃不起巧克力,甚至都不知道巧克力为何物。

第1个原因:采摘可可豆的雇佣费非常低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可可豆从生豆到成品出口的流程,一般来说,工人们要先把豆荚从树上摘下来,然后运到开阔处,将豆荚的木质外壳打破,挖出里面的可可豆。然后将生豆装进箱子里,用香蕉叶盖严实,接着放在高温、通风处,让它们发热发酵,期间工人们要不断翻动它们,3~9天后,可可豆完全干燥,苦味褪去,就可以卖给各大原料商。

这项工作虽然漫长枯燥,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但因为技术含量很低,加上非洲最不缺的就是廉价劳动力,所以农场主们为了节约成本,会把雇佣费压得很低很低,甚至经常雇佣当地的小孩,他们好管理,动作快,并且要求的报酬更低,所以一天下来赚的钱,不过够他们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哪里会舍得去买巧克力吃?

第2个原因:非洲可可豆外销价格低

首先我们要明白,可可豆并不等于巧克力,它不过是巧克力的原材料,要想把它加工成巧克力,需要经过各种复杂的工序,所以非洲人即使拼命种可可、摘可可、卖可可,也不过是赚个原材料钱。

在西非,被晾晒后的可可豆被中间商以1公斤7元的价格卖给各大品牌的巧克力原料商,这些商人再把可可豆处理包装,运到其他国家,可可豆便摇身一变,成了1公斤17元,然后再被卖给巧克力制造商,产出巧克力,最终价格从100克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所以说,非洲只是生产可可豆,并不代表就有吃不完的巧克力,对于大多数普通非洲人来说,放在精美包装袋里的巧克力,是如同奢侈品般的存在,他们哪里舍得花钱去买来吃。

甚至当年有记者跑去非洲采访这些可可豆采摘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巧克力”是什么,他们还以为外国人买可可豆是为了酿酒,当记者给了小孩子一些巧克力吃,他们露出了开心又惊讶的笑容,真是让人心头发酸。

南非可可豆,全球可可豆总产量

新兴市场正在挑战欧洲巧克力的统治地位——亚洲和非洲市场的崛起

如今,欧洲几乎不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轻工业而闻名。除了 汽车 和医疗设备行业,大多数出口导向型行业在几十年前离开欧洲,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经济体。然而也有一些例外:就比如巧克力制造业。

自从有可靠的统计数据出现以来,欧洲一直主导着巧克力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在欧盟内部,仅德国、法国和英国每年用于制造巧克力的可可使用量就超过了第二大消费国美国, 整个欧洲几乎占了全球巧克力出口的70%。 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 1961年开始收集数据以来,这个数字几乎没有变化。

与巧克力消费主要集中在欧洲不同的是,全球可可豆的生产和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 全球可可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来自非洲,在全球可可出口中所占比例甚至更高,其中大部分来自西非几个国家相对较小的土地,如科特迪瓦的可可产量仅占世界可可产量的三分之一。

与其他全球消费商品相比,巧克力的生产更依赖于横跨多个大陆的分散供应链。在一个集中化和垂直一体化对一个行业的生存越来越重要的时代,世界巧克力供应链怎么会是一个例外呢?它究竟是如何开始改变的呢?

部分原因在于可可本身的特质,可可的种植是出了名的挑剔。可可树原产于温暖而潮湿的亚马逊盆地,只能在赤道大约10纬度的范围内生长,那里的气温持续在21摄氏度以上,降雨量在1000至2500毫米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干旱和过度炎热或干燥的风,比如西非臭名昭著的哈玛坦季风,可以迅速大幅度降低大面积可可产量。此外,可可仍然需要人工收割,而在一个国家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很快就会使种植可可在财政上变得不可行。

在 历史 上,巧克力是作为一种饮料准备的。但这种商品只有在欧洲工业革命期间才真正普及开来。 在1815年到1879年之间,雀巢、瑞士莲和吉百利等公司的创新迅速将巧克力从一种千年前的苦味饮料转变为今天随处可见的又甜又便宜又方便的巧克力棒。

从那时起,欧洲一直是巧克力的中心,尽管最近的可可种植园也在数千英里之外。世界十大可可消费国中有六个都在欧洲。按人均计算,世界上最大的十个可可消费国都在欧洲。排名第一的是爱沙尼亚人在2015/16销售年度的人均可可消费量为6.8公斤。巧克力对欧洲也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根据粮农组织的最新数据,“巧克力产品”是欧洲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加工食品出口产品(192亿美元),仅次于“未注明其他用途的加工食品”(276亿美元)。

也就是说,还有其他地区大量生产巧克力供出口。北美是世界第二大巧克力出口国,以加拿大和美国为首,分别在2016年出口了359.5万吨和323.1万吨巧克力。亚洲不仅自己生产可可豆(几乎只在印尼生产),而且自己也越来越多地生产和出口巧克力。

尽管如此,欧洲在全球巧克力市场中的地位依然强劲。该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有效的生产和规模经济,而这反过来又鼓励进入全球市场和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在1970年到1990年之间,巧克力行业发生了200多起兼并和收购,而全球巧克力市场的大约50%是由17家公司供应的——其中大多数是欧洲公司。2017年,费列罗集团(120亿美元)、雀巢公司(88亿美元)、瑞士莲公司(41亿美元)和Pladis公司(28亿美元)的净销售额均超过10亿美元,按该标准衡量,它们已跻身世界十大巧克力公司之列。

东南亚许多地区的条件是可可种植的最佳条件。从 历史 上看,只是亚洲地区对这种 美食 的不熟悉,阻碍了该行业的大规模发展。然而,随着全球化继续改变该地区的经济,巧克力的格局也开始迅速发生变化。

对巧克力的需求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中产阶级的规模,而日本作为东亚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该地区第一个真正拥抱巧克力的国家。 2017年,日本明治株式会社和江崎格力高株式会社分别是全球第四大和第七大巧克力公司,净销售额分别为96亿美元和32亿美元。2015/16年度,日本消耗了1.763亿吨可可产品,在世界上排名第七,但人口下降和市场饱和不太可能成为全球巧克力生产商的目标。

相反,随着世界经济继续向东亚其他地区转移,以及整个地区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一些国家已经对巧克力产生了兴趣。到目前为止,该行业最大的发展前景是中国,它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当然, 在中国,“缓慢”意味着中国已经是全球第11大可可产品消费国,仅2009/10年度以来,中国可可产品的总消费量就增长了一倍以上。

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甚至拥有欣赏巧克力的文化和在国内生产和加工可可的能力,这对目前的产业结构构成了巨大威胁。 事实上,印度尼西亚是西非以外最大的可可豆生产国。虽然种植条件在印度尼西亚的许多热带岛屿中是最佳的,但可可在该国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进一步扩张的重大障碍。可可豆是劳动最密集的作物之一,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来保持低生产成本。中国和东亚其他地区的巧克力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可能赶不上印尼工资上涨带来的价格大幅上涨。

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翻一番,届时非洲大陆将成为唯一一个“人口大幅增长”的地区。此外,研究普遍认为,非洲的中产阶级只会继续增长,一些研究甚至表明,到2050年,非洲大陆将只剩下一个低收入国家。 鉴于巧克力是一种可靠的廉价奢侈品,到2050年,非洲每年生产的大部分可可豆可能仍将在非洲大陆上进行加工。

尽管非洲在全球巧克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在1961年至2016年间只增长了约0.9%,但该地区的巧克力出口总额在同一时期翻了一番。自那以后,非洲生产的巧克力的几个新品牌相继推出,该地区的增长潜力显然远未耗尽。印尼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已经面临着来自其他经济作物(如棕榈油种植园)和其他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与东南亚相比,西非在这两方面都很丰富。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在巧克力生产方面做出了无数的创新,大多数人都认为欧洲赢得了巧克力的桂冠。虽然欧洲巧克力的宏观经济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保持强劲,但有迹象表明,它的主导地位已经开始轻微削弱。

按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计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 这帮助欧洲及其巧克力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欧洲大陆主要生产商之间的激烈整合也使得生产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使得欧洲企业能够在新兴市场与新的竞争对手进行良好的竞争。

有效的市场营销和消费者对欧洲 历史 悠久的巧克力制造商的偏爱也将继续支撑这个行业。品牌和原产国保持着正相关关系,欧洲巧克力制造商肯定会从他们的感知质量中获益,尤其是在他们的高端巧克力中。2010年,美国食品巨头卡夫食品公司(现为亿滋国际)收购了拥有近200年 历史 的英国糖果公司吉百利(Cadbury),目的之一就是利用吉百利在海外的声誉。最后,新一代高端手工巧克力正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欧洲的标准和经验使其巧克力制造商处于有利地位,以攫取可观的市场份额。

从长期来看,非洲具有最大的增长潜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非国家毫不意外地将该地区的石油工业置于可可之上。因此,全球石油价格的持续暴跌可能会重新激起各国政府的兴趣,它们希望通过发展可可等其它原材料加工行业来实现制造业的多元化。如果非洲各国政府真的想实现经济多元化,并为本国人民提供薪资更高的制造业工作,巧克力生产显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行业。特别是西非,几乎所有的可可都产自那里,而且这里有许多非洲大陆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这里为巧克力生产商扎根提供了完美的条件。

南非可可豆,全球可可豆总产量

非洲人为什么不吃黑巧克力

楼主,巧克力都是很黑的。 非洲人的肤色也像巧克力那么黑, 因为害怕咬到自己的手指才不吃的。 当然,那只是脑筋急转弯里的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非洲人也会吃黑色巧克力的, 因为非洲人的肤色,跟巧克力的颜色还算是有差别的! 咬到手指的可能性比较小。 但是,非洲人几乎不吃巧克力, 因为非洲很热,巧克力会化的! 望楼主采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4497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打败狮子的动物,狮子妈妈和狮子爸爸 下一篇:摩西族女子为什么要割破自己的嘴唇,摩西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