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面具是神秘与现实华丽与质朴超幻与本真等等的碰撞与结合
但对于中非人民来说,面具是一个神秘与现实、华丽与质朴、超幻与本真等等的碰撞与结合,既是他们与超自然对话的方式,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之一。
展出的所有面具,均来自非洲的中部区域,展厅的布局也按面具的大体形状、颜色和材质划分为11个风格区,如乌刚果(UKONGO)风格区。
这一风格区所在
从比利时、荷兰、美国等地博物馆(比利时皇家中非博物馆、亚利桑那凤凰城乐器博物馆等)和欧洲重要艺术收藏家相借来的中非(刚果地区)面具展品,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面具也许只是非洲神秘存在的一种形式。
但对于中非人民来说,面具是一个神秘与现实、华丽与质朴、超幻与本真等等的碰撞与结合,既是他们与超自然对话的方式,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之一。
展出的所有面具,均来自非洲的中部区域,展厅的布局也按面具的大体形状、颜色和材质划分为11个风格区,如乌刚果(UKONGO)风格区。
这一风格区所在位置最靠近非洲西海岸,该地区大多面具由一块木头雕刻而成,类型有强壮的男性、生育能力强的女性以及可怕的祭祀者等。
当中,大多数的人脸面具有很强表现力,观众可以通过面具的特点判断它们所代表的角色。
非洲面具的历史
面具在非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南非的史前岩画中,就发现有佩戴面具跳舞的妇女形象。
围绕着祈雨仪式、婚丧嫁娶仪式、播种丰收仪式、成年仪式、巫术仪式等各种神秘的宗教活动,非洲人民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面具。除了宗教仪式外,非洲部落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用到面具。
在展出的众多面具中,面具的神态以及大小各有不同,或怒目而视,或荒诞诡谲,令人观赏之余却也着实摸不着头脑。
据现场人员介绍,本次特展展出的最大的面具,是20世纪初来自苏克族的一副成人礼仪式所用的面具,该面具被认为是最高老的也是巫力最大的,只有在族人成人礼仪式的专职人员才能佩戴它,同时也是亚卡族人和苏克族人所使用的最大的木质面具。
非洲面具在造型上大致可分为一般面具、面具顶饰、盔形面具、肩荷式面具、装饰性面具等,多以人面、动物或人面与动物相结合的造型为主。
面具形象千差万别,但其中造型最丰富、艺术表现力最强的面具,还是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和中非地区,如科特迪瓦、尼日利亚、马里、几内亚、喀麦隆等都是面具普遍盛行和发展的地区。
一般来说,出于佩戴方便的考虑,非洲面具雕刻多采用软质木料,有的面具完成后还会用植物或矿物颜料染色。
【班巴拉族面具】
非洲的班巴拉族是马里最大的民族,最出色的面具当属“契瓦拉”羚羊顶饰。这类面具只能够顶在头上,而不能用来遮挡面部。“契瓦拉”是班巴拉族神话传说中的祖先和崇拜的英雄,是文明的传播者。
每年到了播种、收获季节,人们便会穿上五彩衣服,头戴羚羊顶饰,成双成对地在农田中载歌载舞以向契瓦拉祈祷或庆祝丰收。这类面具一般有水平和垂直两种造型方式,有的与人像或其它动物形象相结合,风格简练夸张,充满动势与力量之美,表面多雕琢有精美的花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