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中国援助南非600亿元新闻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力度有多大呢?就算不提那几十亿、几十亿的拨款,光是港口建设就有二十多个,铁路多达七条,遍布整个非洲,另外还有四十多个发电项目。
有人认为,中国有这钱,为什么不能搞国内建设、改善民生,非要去非洲搞“面子工程”?中国从中能得到什么实际收益呢?
西方对此也极为不看好,甚至认为中国是在“赔本赚吆喝”,这些援非项目是注定要失败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
近年来,中国的国内经济都越发阔绰了,因此我们有大量的资金用于了国际援助,尤其是我们的老朋友——非洲。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力度有多大呢?就算不提那几十亿、几十亿的拨款,光是港口建设就有二十多个,铁路多达七条,遍布整个非洲,另外还有四十多个发电项目。
有人认为,中国有这钱,为什么不能搞国内建设、改善民生,非要去非洲搞“面子工程”?中国从中能得到什么实际收益呢?
西方对此也极为不看好,甚至认为中国是在“赔本赚吆喝”,这些援非项目是注定要失败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
来自西方的质疑
西方世界为什么要对中国的援非项目提出质疑呢?这跟非洲的国情也是密不可分的。以中国花费35亿元援建房屋的安哥拉为例,安哥拉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和石油储量,但是长年处于内战,国内经济混乱。
内战结束后,国内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大多数安哥拉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低到什么程度?这里的预期寿命是世界上最低的,而婴儿死亡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要想援助安哥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属于社会基础设施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另一个原因则是西方世界始终认为非洲政府的腐败。很多国家都认为国际援助是理所应到的,甚至认为援助是全球化对于非洲损害的一种补偿,对援助的依赖性也一天天增强,而地方政府又把国际援助的大头揣入了自己的腰包,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越帮越穷。
自1990年代开始,援助提供国就开始面对该问题,并且自此一直在尝试设计一种不会助长腐败或腐败政府的援助方式。
例如,某些西方援助机构的选择是,如果某些政府明显存在腐败,他们就不再向其提供援助;或者尝试制定相关方案,帮助这类政府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这些措施都很不错,但减少腐败在任何地方都是艰难而缓慢的过程。西方世界不相信中国能做得更好。
从早期“赠与”到“援助扶贫”
针对种种质疑,《环球时报》首先刊发了长篇社论表了态:
“中国人还要清楚,大国一定要尽大国的义务,否则我们就不能在今天的位置上久留,更指望不了继续往前走。因为中国还有穷人,所以对外援助就是不道德的,这种思维是小农经济的逻辑,根本指导不了中国今天的宏大实践。发展中国的民生只能在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进步的大潮流中实现,而不可能是靠小算计孤立完成的。"
的确,在我国建国初期,西方的敌对政策迫使我国必须寻求较有利的外交空间来谋求自己的生存权利。为了赢得我国的国际地位,赢得第三世界人民的信任,我国大多数援非项目采用的都是完全的“赠与”行为,就拿坦赞铁路来说吧,我们出资出力,从1970到1975年花了五年的时间才将铁路建成。
而坦赞铁路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虽然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原工作组已经撤销,但每年中国专家组仍继续向坦赞铁路提供技术支援。
这条看似中国“赠”给非洲的铁路线,却为中国赢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971年,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进行投票表决,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投了赞成票,坦桑尼亚代表甚至穿上了我国的中山装参加投票。用毛主席的话说:这是非洲黑人朋友把我们抬进去的。
然而 , 实践说明 , 单靠无偿援助很难改变非洲贫困的现实。中国领导人也认识到 , 对于经济援助 , 根据历史经验 , 那种完全奉送的办法 , 对双方都不利。
因此 , 中国开始探讨对外贸体制和援外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援助扶贫,加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想法也就随之孕育而生了。
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
新时代的合作模式下,中国着力在于对于非洲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2000年起,非洲的基建资源订单就日益增加,大部分都有我国企业的融资。
2004年,中国就向安哥拉提供了45亿美元的资金建设,帮助当地盖房,办交通。而人安哥拉作为回报,也像中国提供了当地的石油供应。2008年,我国又向刚果共和国提供了90亿美元的援助,刚果则为我国提供了珍贵的工业原材料——钴,只要互惠互利,相互合作,双方就能得到共赢的双向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对安哥拉提供了多方面的援助,比如罗安达和几个外省都收到了在安华侨捐赠的大量防疫物资,中国企业协助修建隔离医院,中国政府向安哥拉捐赠多批抗疫物资和20万剂新冠疫苗,协助安哥拉建设四个“火眼”实验室,每天方便成千上万安哥拉人接受核酸测试。
安哥拉卫生部接待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两国合作建设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安哥拉还在中方协助下采购了大量防疫用品。这是两国人民间深情厚谊的体现。
不同于西方的援助模式
中国在非洲的援助投资模式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换取项目贷款,再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
而这种模式不仅给了非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了非洲国家政府更多的选择空间,因为中国的贷款往往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
为了保证这些贷款日后都能被正常收回,我国更是对很多项目的利息进行全免。2002年 6月底 , 中国与 3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 , 共免除债务 156笔 , 约 105亿元。
这样 , 无偿援助逐渐发展为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援外项目合作合资和无偿援助等多种形式。正如《环球时报》评论的那样:“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无还再借免谈。“
也许,中国会在经济上有少许的损失,但如果非洲国家违约,则需要承担诚信的责任,而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远比金钱更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该国的国际形象。
2003年我国又免除了非洲7.5亿美元的债务。埃塞俄比亚总理麦勒斯•扎拉维(Meles Zenawi)宣称,“中国减免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的模范性的努力是真正的团结和负责任的表现”。
所以一方面我们作为经济大国,必须要进行对外援助,另一方面则不能违背原则,保持我们的诚信。目前,我国已与从苏丹到南非的许多非洲国家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重要援助国,与超过40个非洲国家签订了贸易计划,并与许多政权发展了军事关系。
丰富的收获
那么,我们这在非洲尽做好事了。我们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好处没有?当然有,不仅有,好处还大的很呢。
首先就是丰富的资源矿藏作为交换,可以低价进口到我国了。
像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和加蓬,这些都是主要的石油生产国,还有世界上最富饶的矿藏,如今都可以廉价地进口到我国,这可大大解决了我国对能源的国内依赖啊!
据统计,我国从撒哈拉以南非洲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已经占到了28%,远远超过了美国的15%。与此同时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铜矿、津巴布韦的铂矿等矿物,也被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我国。
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中国的电讯巨头华为就拿到了为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提供移动电话服务的价值4亿美元的合同。
在赞比亚,中国投资者正在建设位于喀辅埃河乔治的一个价值6亿美元的水电站。在南非和博茨瓦纳,一座座宾馆和大型建筑也正在拔地而起。
中国的公司不仅帮助了塞拉里昂和安哥拉的经济复苏,也与南非,这个该地区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这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为广阔的商业前景。
借助这些项目和交换,中国通过对与非洲精英之间关系的长期投资建立了信任,建立了文化之间的纽带。从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批准了16个非洲国家作为中国游客的海外目的地,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津巴布韦。
与之而来的,还有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比于美国率领西方世界推崇的霸权主义,非洲领导人越来越将中国视作非洲大陆上的一个庞大力量,并向中国提供了贵宾通道。未来,相信我国还会与更多的非洲国家展开合作,真正将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贯彻到非洲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资料:
【1】《中国驻安哥拉大使张伯伦:谁说中国掠夺了安哥拉?》——上海侨报,2009年11月27日
非洲几内亚大会堂是中国哪年援建的?
几内亚大会堂设计 于1960年代初,于1967年建成竣工。由当时的建工部建筑设计院(现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几内亚大会堂是中国第一个大型援外高级民用建筑,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建筑面积24000m~2,设有一个2000座大会议斤、一个300座国际首脑会议厅和5个40~100座中小型会议室,可召开容纳50多国首脑的元首级会议。建筑同时容纳了几内亚民主党总部。
建国之初,中国连印度与非洲都比不上,现在凭什么冲击
第一,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充分的试错。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关于道路问题,中国犯下的错误最多,可以说世界上其他国家加起来都没有中国人失败的教训多。但是,中国每次犯下错误都能及时转身走向新的方向。中国走到今天,是不断试错的结果,也是不断改变的结果。如果那现在的世界和200年前的世界相比较,可以说中国是变化最大的一个。这几年有西方学者说中国只吃药不开刀,结果被中国学者怼回:中国最近几年的改革超过西方最近几百年的总和。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变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秘诀。第二,中国很幸运的完成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尽管民族主义被黑得很厉害,但是没有民族主义就无法把国家构建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首先是因为强大的文化和政治传统,但最终决定性的一战来自朝鲜战争。这一战树立了共和国的正统性,构成了国家凝聚力的来源,也树立了国家崛起的信心。在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中能够成功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极为罕见,一个失败的典型就是巴西,到现在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另外一个很奇特的部分成功的国家就是印度,它到现在还有15种官方语言。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凝聚力,不能完全动员起来,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情的。但是印度部分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中国这个头号大敌,但又不完全成功的原因在于,始终没机会赢过中国这个头号大敌。不过他们已经错过了建国之初这个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最好时机,到了现在国内矛盾已经充分积累起来,而且已经分裂太久,难以弥合了。
第三,建国之初苏联对中国的援建。由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换来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全力支持。这后来成为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现在的人很难理解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工业和技术水平,那是在2018年的现在,世界上80%以上的国家都达不到的。
第四,体制优势。中国现在的体制是经过反复改革而形成的。
1、在行政层面上执行力超强,这是世界公认的。虽然中国也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但那是你没见过国外。在俄罗斯有一个笑话;中国铁路腐败,结果铁路修到了拉萨;俄罗斯铁路比中国腐败十倍,结果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都没修通。
2、是在决策层面意见的沟通和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做得比较充分,基本不会出现某个政策造成严重的社会分裂。这和现在西方的民粹主义潮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一点是非常可笑的局面,因为在西方政治学先哲们(从亚里士多德到孟德斯鸠)的观点中,一致认为一人一票就是寡头政治,本质上是反民主的,宁可抽签猜丁壳都不应该投票。真正本质的民主是协商一致,也就是中国现在做的。也就是从西方古典政治学观点来说,中国才是民主国家,而美国恰恰不是。在西方,一人一票变成民主的代名词,是在二战期间才确立的,而且是在60年代末才真正实现的。
3、是中国实际上是一个精英官僚治理的体制,人才选拔、培养和权力更替机制都已经比较成熟。在中国的官僚体系中能力平庸的是很少的,国家领导人全都是千锤百炼的政治家,至少能力上没得说。绝不会出现做了几年生意就来当总统的情况。虽然经常有人在网上骂中国政府云云,但是世界上不存在这样一个牌局:某个人把把都输,结果赢了全部的筹码,另一个人把把都赢,结果输了所有筹码。中国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以如此少的本钱却在最后脱颖而出,只能说明中国实际上在绝大多数决策中是正确的,在绝大多数博弈中是胜利者。至于永远赢在嘴上,其实满盘皆输的国家是哪个?不妨看看日本!
4、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中国政治体制中权力的制衡。在法律上中国的国家主席其实是礼仪性元首,国家主席令是需要全国人大批准的。法律上的实权元首是总理,国务院令只需要总理署名。目前的双元首体制其实是制衡的结果,国家主席通过议会党团领袖的身份对国家政府首脑形成制衡。中国政治决策体制不是一言堂或所谓的独裁体制,而是由几个关键的委员会共同做出的决策。如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即使在决策阶段出现争议,也会在下发到执行阶段之前通过协商得到解决,不会影响行政的顺畅。所以不会发生政府和议会之间的严重对立,也不会因为派系之争而分裂政府。像美国动不动政府关门的就属于制衡过度,而像日本这种改革派首相被保守派废掉,保守派首相被改革派废掉,骑墙派首相被两派一起废掉的局面,纯粹就是中毒太深了。
第五,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会。二战之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自己,选择了首先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拉动轻工业的道路。然而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来说,发展中国家在总体成本上不如发达国家有竞争力,是必须依靠国家财政养起来的。结果发展了几十年之后亏损严重,这时又收了西方经济学家的蛊惑:你们那是体制不行,要私有化。结果一私有化,前几十年工业发展的成果自然就垮了。重工业一垮,轻工业一时又发展不起来,只能依靠出卖资源,世界经济一波动,大宗贸易下跌,整个经济就垮了,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矛盾爆发,国家陷入危机。而中国从80年代开始,在大力发展竞争优势强的轻工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重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结果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有产业链完整和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于是中国的轻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横扫全世界,不仅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市场的培育和技术的发展,而且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也很快发展起来了。很多人以为中国就是靠卖一件衬衫挣几美元,或者在一台Iphone里面挣几十美元,那要这么算的话中国凭什么赚了几万亿美元?靠卖一万亿件衬衫还是一千亿台iphone?当然不是,中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全部工业门类中都占据着巨大的份额。
尽管中国加入WTO的条件极为苛刻,但毫无疑问中国是本轮全球化的最大赢家,在某种程度上是唯一赢家。而且中国的崛起堵住了其它国家的上升通道。在工业4.0的时代,中国又是冲在最前面的,因为中国有人、有钱、有需求。而这一轮革命很有可能将世界上所有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彻底封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