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运动员如何训练,100米之王训练方法
世界记录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人仰望,还是……?
不不不,世界纪录存在的目的就是被打破!
2020年,前万米之王,至今活跃在赛场上的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所创造的5000米和10000米世界纪录分别作古。
2004年,当年22岁的贝克勒创造了12:37.35的5000米世界纪录,十六年后,24岁的乌干达运动员切普特盖在钻石联赛摩纳哥站,创造了12:35.36的新世界纪录,将原纪录足足提高了2秒钟,2秒基本上就是十几米的巨大差距
关注慧跑,助您轻如羽、跑无伤
世界记录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人仰望,还是……?
不不不,世界纪录存在的目的就是被打破!
2020年,前万米之王,至今活跃在赛场上的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所创造的5000米和10000米世界纪录分别作古。
2004年,当年22岁的贝克勒创造了12:37.35的5000米世界纪录,十六年后,24岁的乌干达运动员切普特盖在钻石联赛摩纳哥站,创造了12:35.36的新世界纪录,将原纪录足足提高了2秒钟,2秒基本上就是十几米的巨大差距。
2005年,贝克勒在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布鲁塞尔站刷新了自己保持的10000米世界纪录,成绩为26:17.53;
而就在昨天,切普特盖在兔子和Wavelight视觉配速引导系统助力下,打破男子万米世界纪录,成绩为惊人的26:11.00!
将世界纪录提高了将近6秒!
两项保持时间相当之久的世界纪录被切普特盖大幅度打破,预示着国际田坛又一位超级巨星已经诞生。
切普特盖不仅手握5000和10000米场地世界纪录,同时他还是公路5公里、10公里两项世界纪录持有者。
谈及非洲中长跑选手,大部分来自东非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而乌干达很少被提及。
乌干达与肯尼亚接壤,是非洲一个内陆国家,乌干达虽然纵跨赤道,因为海拔较高,年均温度22-25度,没有四季,只分旱季和雨季。
乌干达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但乌干达人民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因为自己是乌干达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切普特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这个国家最令人瞩目的运动员,他成为乌干达人民的骄傲。
切普特盖的训练
有多艰苦
整个乌干达只有一片标准400米跑道,而切普特盖并没有在这片场地上进行训练。
切普特盖大部分时间在一个周长415米的非标准的草地环形场地上进行速度训练,这片415米的场地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度差了两米,这就是切普特盖平时训练的主要场地,平时则在土路上进行长距离以及法特莱克跑等训练,可见训练条件有多艰苦。
为了参加8月中旬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摩纳哥站比赛,是在乌干达总统特批下乘坐飞机,切普特盖经过伊斯坦布尔中转才顺利才达到摩纳哥。
切普特盖是9个兄弟姐妹中的第二孩子,在他2014年参加的第一场国际比赛中——他就紧随NN跑团的另一名成员Geoffrey Kamworor在半程马拉松赛以及越野赛中获得第二名,这证明了他的巨大潜力。
2016年,他分别在里约奥运会5000米和10000米决赛中分别获得第八和第六名。
2017年他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个人PB,包括:
✓ 3000米(7:34.96)
✓ 5000米(12:59.83)
✓ 10000米(26:49.94)
在2017年伦敦田径世界锦标赛上他获得银牌,紧随英国著名选手莫法拉。
2019-2020年,切普特盖逐步展现他在这个项目上的统治地位,他也成长为中长跑领域的国际顶尖高手:
• 去年3月,他在丹麦奥胡斯获得了世界越野赛冠军
• 去年8月,他在苏黎世钻石联赛决赛中赢得了5000米
• 10月6日,他在多哈世界锦标赛上赢得了10000米冠军
• 12月1日,他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创下10公里的26:38世界纪录
• 2月16日,他在摩纳哥创下5公里的世界纪录12:51
• 8月14日,他在摩纳哥创下5000m的世界纪录12:35.36
在今年2月至8月之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他的训练也遇到很大难题。
他在他的家乡Kapchorwa与荷兰教练Addy Ruiter一起度过了难关。
当他不训练时,他承担着家庭和社区的职责。他说:“这既好又坏,这使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与此同时,我们却非常想念这项运动。”“
我在祖父母的房子里做了一些园艺。但主要是我在镇上的学校工作。这是一所小学,我在那里做了一些装修,例如粉刷墙壁。”
由于乌干达的新冠肺炎病例相对较少,到了五六月份禁闭令有所放松,切普特盖与他的伙伴一起恢复了正常训练。
他说:“老实说,我真的很想参加比赛。这是我喜欢做的事,跑步已经融入我的血液。”
切普特盖充满战斗欲望,他毫不掩饰他渴望打破伟大的贝克勒5000m世界纪录12:37.35,最终他实现了他的愿望,这进一步鼓舞了他的斗志,时隔两个月不到,他再次打破贝克勒的万米记录,向这位战斗力极强的运动员致敬!
用冉冉升起已经不足以形容,他已经是国际田坛如日中天的超级巨星。
非洲选手为什么
在中长跑领域人才辈出?
虽然体质和人种确实能产生运动成绩的差异,但是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黑人长跑选手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确实与其他人种存在本质差异。
过于强调天赋的结果是大大忽略后天训练的真正决定性作用。
那么,非洲选手称雄中长跑的原因有哪些呢?
1、从小每天上学往返十几里地
东非国家由于交通落后、贫困等原因,孩子们从小便习惯了跑步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比如学校,甚至更远。
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每天不停的奔跑,一方面打下坚实的耐力基础,二是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在后期的训练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上海体院教授,我国女子马拉松一姐李芷萱的教练李国强所认为的:我们的运动员从小到大,耐力的底子就比较薄,这跟非洲运动员小时候都是每天往返十几公里上学所打下的良好耐力基础相去甚远,所以即使进入专业队,我国运动员基础耐力也不够扎实。
而云南、青海、西藏等高海拔相对落地地区多产生耐力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小时候就是每天上山下山练就了基础耐力,其实是一个道理。
2、鸟一样的腿
当今世界最优秀的20名中长跑选手中超过一半都是肯尼亚的卡伦金人,该人种被称为“肯尼亚奇迹”。
他们普遍比较瘦小,下肢小腿部分细长,被形容为“鸟一样的腿”,有研究表明,小腿瘦削可带来每公里节省8%的能量消耗。
3、世居高原让他们心肺基础良好
由于东非居民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使得他们在缺氧状态下肌肉中的乳酸堆积更加缓慢;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世居高原的人红细胞较多,血红蛋白含量高,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携带更多氧气供应给肌肉组织;
另外,他们的毛细血管网络分布更密集,其作用是向氧气、肌肉扩散的速度更快,有了这些生理优势,就意味着与其他人相比,他们在长跑过程中吸入同样的氧气能够跑得更远。
4、长期在土路上训练,不伤膝盖还锻炼能力
事实上,我国马拉松国家队也常去非洲训练,收获很大,现在中国运动员去非洲的感受就是当地条件艰苦,吃的不好、住的不好、训练都是在土路上进行,这也许印证了我们的条件优越。
东非国家普遍贫穷,柏油马路很少,运动员都是在土路上进行,土路下雨后泥泞不堪更加导致训练不便。
但土路相比水泥路,缓冲更充分,所以对于膝盖伤害较小,且由于地面反作用力小,所以运动员不得不用更大力气拼命往前奔跑;
虽然土路看似落伍,但事实上也是很好的训练场地,但在我国,运动员想找土路训练恐怕也找不到了。
5、刻苦训练改变命运
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人在世界中长跑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为他们赢得了荣誉。
据统计,肯尼亚长跑运动员在2007年全世界各个比赛中共取得了780万美元的奖金收入。这也是他们参加跑步的根本原因。
如今,前往美国大学读书并获取奖学金以及参加各种比赛的奖金成为新一代肯尼亚人的强大动力。
肯尼亚人将跑步作为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如果跑步能挣钱,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尝试呢?”家长们的这个想法吸引人们投入到长跑中。
青少年将跑步作为自己的梦想,渴望能够通过跑步改变人生轨迹。因为几乎所有肯尼亚跑步运动员都来自贫穷的农村家庭,“要致富,就跑步”。
在肯尼亚,跑得比别人快,比赛中能获得名次也许就能让全家生活彻底改善。
6、肉食不多素食为主的饮食
肯尼亚人以粗玉米粉和一种混有豆子的主食为主,能量较为充足,此外他们也会吃牛肉以及鸡肉。
但总体而言,动物蛋白摄取量低,因此肯尼亚运动员体重普遍比欧洲运动员轻,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们在跑步时负担。
7、刻苦但真正科学的训练
目前在东非国家执教的世界著名教练有20多个,他们既有像帕特里克桑这样的本土优秀教练,也有像切普特盖的教练Addy Ruiter这样的白人。
高水平教练的训练为东非运动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训练,只有训练才是铸就伟大运动员的根本,其他都是辅助作用。
东非运动员的训练足够科学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充分的跑前热身:
东非运动员跑前几乎不做静态拉伸,而是以15-20分钟动态拉伸和慢跑结合进行;
该慢则足够慢,该快则必须快,目标明确的训练:
非运动员会采用低强度慢跑、法特莱克跑、间歇跑、冲刺跑等多种强度不同的跑法有机组合,但每次都必须有特定的目标,通常用“轻松”、“平均”、“强度高”来表示,正所谓轻松跑要更轻松,强度跑要更剧烈。
大多数运动员青睐山坡跑和山地跑,他们认为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腿部力量、爆发力等。
同时,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以团队训练为主,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训练足够累,但恢复足够好:
东非运动员会进行大强度训练,但同时也让队员有充分的恢复时间,以保证队员能从疲劳中及时恢复,下次训练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进去;
总结
东非国家能够主宰中长跑,除了社会条件与自然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和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得他们对生活、对跑步充满热情与憧憬。
如果你有机会看到一群瘦小的肯尼亚孩子赤着脚跑在田间小路,或是为了上学跑过一座座山头,你就会明白,他们可以笑傲世界最高水平的田径赛场,不只是靠着优秀的基因那么简单。
东非艰苦的环境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超级巨星,而我们的运动员其实训练和保障条件已经比黑人选手好太多,但却出不了成绩还缺乏足够的进取心……
你产生了怎样的启发?
说说你阅读本文后的思考?
好的10公里训练是提升你的专项耐力的重要训练方法。
我们为大众跑者送上中国马拉松队主教练,上海体育学院教授,中国女子马拉松一姐李芷萱主教练——李国强教授亲自主讲的10公里训练课程,同时附上由李教授审核的9周训练计划,你值得拥有。
《10公里成绩提升训练》课程及计划,将帮助你精进跑步知识、提高运动表现。
点击下方专栏卡片,查看课程
无论你是刚能完成十公里跑步不久的小白,还是有着跑步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这门课程都会适用于你。
你将学会如何改善缺陷、享受跑步的过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痛苦承受。
东非高原的人为何长跑快? ? ?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非高原在非洲东部,其北部是“东非湖群高原”,南部为“马拉维高地”,那里地势比较平坦,相对来说比较善于人类奔跑。有英国专家研究得出数据,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许多山区和农村,小孩子上学放学基本都是靠走或跑步完成的,,他们的奔跑能力基础很强。
二、 那里的海拔基本都在2000到2500米之间,长期的高原跑步锻炼可以大大增加他们体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和红细胞的浓度,进而加强氧气运送到肌肉的能力。不少人10多岁起就开始了在高原上参加系统的高强度训练,使得他们拥有很强的中长距离奔跑能力。
在高原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如果他们下到平原地区参加比赛,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年,田径界对中长跑训练都有了共识,要想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就需要到高原去训练。
三、贫穷,也是东非出中长跑天才的一大因素。通过跑步可以摆脱贫困,这对很多东非国家的年轻人来说是充满诱惑的。再加上他们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下长大,对于吃苦和克服困难,其承受能力相对是比较强的。
而那些通过跑步成为明星的田径运动员,又给了东非国家青少年们很好的示范,促成了这些年东非中长跑优秀人才源源不断涌现的一幕。
扩展资料:
长跑技巧:
一、起跑后要力争抢占有利位置。 鸣枪后立即跑出,应向跑道的内沿切线方向跑去,这样一个弯道会少跑3米多。适时加速、拉开,人多拥挤时可适当减速和换位。
二、靠近内突沿跑进,靠内侧跑。
三、合理调整好跑的节奏。 一般是跑二三步一呼气,跑二三步一吸气。随着跑速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也增加,可以采用跑一步一呼气,跑一步一吸气的方法。
呼气应该有一定的深度,约占肺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要着重呼气,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充分吸进氧气。呼吸一般用鼻子与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冬季练长跑或顶风跑时,为了避免冷空气和强气流直接刺激咽喉,应将舌尖上翘,微微舔住上腭。
四、“极点”的处理 。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使氧气供应暂时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再加上肌肉活动产生大量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走。因此,跑一段时间后,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四肢无力、跑速下降,产生难于继续跑下去的感觉,称“极点”。
五、采用领跑、跟随跑还是变速跑。 领跑法:如果在你这一组感到自己实力是最强,那么你就用“领跑法”。
跟随法:如果觉得自己水平一般,你可以用“跟随法”,跟随跑时要用自己习惯的步长,这样可以放松省体力。
变速法:如果你平时训练水平较好,而且常用变速跑法,那么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感和节奏感,采用“变速跑”跑进。
六、顶风时最好跑在第二、三位。
马拉松的黑色生意
2014年,仅在中国田协注册可查的路跑赛事数量就达到50场,其中包括26场马拉松,10场半程马拉松、2场超级马拉松以及12场十公里与趣味赛(数据截止至中国田协2014年10月份发布)。从历史最长久的北京马拉松、人数最多的厦门马拉松,再到服务最完善的上海马拉松,以及种种崛起的二线城市比赛,马拉松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了高端、时尚、流行的代名词。甚至有人将马拉松爱好者戏称为“任性的黑恶势力”,这种病毒般的跑步热,正以一种非理性传销态势席卷整个中国社会。
陶绍明,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在中国当下的马拉松热潮中,把它做成了一笔成功的黑色生意。依靠旗下“圈养”的80名非洲运动员,他垄断了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前三名,甚至可以操控北京马拉松这样王牌赛事的赛会纪录改写与否,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背后的奖金链……
马拉松这项源自于古希腊,最古的老运动,在其顶端的生态系统中,职业化程度之高,游戏规则之完善,是那些“门外汉”一般的中国普通跑者们绝对无法想象的。神圣的42公里又195米,也不过是一门生意而已……
黑色生意,揭秘马拉松顶端生态链
与美国相比,如今看来热火朝天的中国路跑产业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全年路跑赛事总量尚不足百场(涵盖注册和非注册)。但在美国,仅仅是在国际田联和美国田径协会报备的马拉松正式比赛,一年就高达900多场,如果加上那些半程或10公里等其他距离的跑步赛事,一年将近两万场。平均每天都有2场以上的马拉松正式比赛在美国国内同时开跑,还有50多场其他大大小小的业余比赛也在同时进行。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队受邀去美国参加跑步比赛。我们从旧金山开始一路向东直到丹佛,每个周末都有一场10公里正式比赛,机票食宿都由赛会负责,不仅给出场费,比好了还有奖金——这对当时刚刚走出国门参加商业比赛的我们来说很不可思议。”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陶绍明说,“那时,国内工资顶多一千来块的样子;但在美国,奖金就是一沓钞票,这种刺激是惊人的。而那时,非洲的跑步高手已经开始学会怎么从中赚钱了。”陶绍明,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
职业高手瞄准拥有高额奖金的顶级马拉松赛事,而次级选手就在每个周末转战美国各地抢夺各种10公里联赛的奖金。一场10公里商业赛,冠军奖金可达上万美甚至数万美元 ,一个万米高手跑上几场就十几万到手。而在当时的美国,这样的10公里联盟并非少数,喂饱职业选手确实有着肥沃的土壤。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马拉松及路跑赛事的商业吸引力甚至超过了奥运会和世锦赛,其杠杆正是可观的奖金数目和种类繁多的奖励办法。陶绍明说:“正常情况下,一个高水平运动员一年最合适的全马次数是两到三场,最多不能超过四场,不然很难保证成绩,跑再多也是在后面扫扫马路,没有任何意义。”
经纪人们根据运动员的情况与各大商业马拉松进行谈判。“商业马拉松除了用高额的冠军奖金来吸引顶尖高手,可观的出场费也是刺激手段之一。”陶绍明介绍说,出场费跟完赛成绩挂钩,如果成绩达不到合同标准,会按比例打折。这就需要选手对自己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整和规划,经纪人则帮助运动员向赛事组委会争取最低的“达标”成绩,以保证他们能赚取比例更高的出场费。
与中国运动员以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为目标赛事不同,职业马拉松选手会在全年比赛中进行权衡,挑选一到两场性价比最高的赛事作为目标,整年的训练和比赛计划都将围绕这一两场比赛来进行。这些比赛往往奖金丰厚、曝光度极高,完全不亚于奥运会或世锦赛,且问鼎夺取奖金的几率比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两年一届的世锦赛大得多。有些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都无缘奥运会,但完全不耽误他在马拉松的世界里养肥自己甚至全家。
当然,由于商业赛事多如牛毛,一些短距离的路跑比赛可以作为他们的奖金补充来源,此外,还能靠充当“兔子”(领跑者)和各种各样商业赞助合同赢取补贴。
一个优秀的职业跑步运动员,全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金,而最顶尖的运动员年收入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金以上,只不过这样的塔尖选手全世界不超过五六个人。
全世界的马拉松奖金都被非洲黑人领走了,奥运会和世锦赛也基本是他们的舞台。中国长跑远离奥运舞台已有些年头了,面对蓬勃发展的马拉松热潮,有人不免要问:中国马拉松选手何时登上奥运领奖台?
放到职业跑马圈里,以上完全是一个伪命题,在专业人士眼中,黄种人乃至白种人跑职业马拉松,只能是捡非洲黑人运动员剩下的。
“从马拉松项目的特点来看,他们(非洲选手)的身体条件比其他人种要好太多!”在陶绍明看来,非洲黑人的体脂比例、大腿小腿的长度比,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线粒体的数量和性能都比其他人种要优越,“血红蛋白的含量,中国男性为12-15g/L,而非洲黑人都在18左右,其血液的携氧能力高出我们许多。”
十年前,一些白人选手,如著名的妈妈级名将拉德克里夫等还能与黑人选手叫叫板,如今随着非洲“资源”的大量开发,长跑领域几乎已没有其他人种的生存机会。
马拉松名将拉德克里夫。
在马拉松经纪领域里,陶绍明虽是国内先驱,但在世界舞台他仍是个后来者。在国际田联注册的经纪人中,几个精英分子几乎垄断了整个马拉松顶端生态链,意大利医生罗萨就是其中一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罗萨来到肯尼亚以“圈养”的方式收纳了一批极具长跑天赋的黑人,到欧洲为其聘请专业教练,加上自己所具备的人体生物知识,罗萨把他们打造成了一群在全世界抢夺马拉松奖金的机器。
“那时我们去肯尼亚看他们训练,对我们的理念是颠覆性的。”陶绍明这样说。这个基于生化医学理论的训练体系,细化到将每一分钟运动员的心率、乳酸指标都能计算出来并进行精确控制。除此之外,他们训练的环境至少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原,一般生活在平地上的人,到海拔2400米时连走路都会呼吸困难,但他们一堂训练课可以从海拔1800米一直跑到2700米。这一系列训练理念和手段颠覆了当时中国体育人所崇尚的“三从一大”的观念,科学计划、高原训练也从那之后被引进到中国。全世界的马拉松奖金都被黑人领走了,在中国也不例外,有不少黑人运动员常年辗转中国各地参赛,依靠中国近年来井喷的马拉松热潮赚得盆满钵满。
在肯尼亚,跑步成为一条快速脱贫致富的道路。就像中国的打工潮一样,第一批靠跑步致富的选手带上自己的兄弟家人、表里表亲,统统进入到这些由欧洲经纪人打造的训练基地,这些身藏可怕跑步基因的“原材料”,一个接一个被送上马拉松职业选手的流水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商业马拉松赛事输出人才,一条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生产链条由此产生。
“现在,罗萨已经是肯尼亚的大人物,是肯尼亚总统的座上宾。”而类似的经纪人不仅仅只有罗萨一个,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其他非洲国家有着相类似的“生产线”。
在众多的马拉松冠军生产线里,陶绍明在肯尼亚的“TAO”训练营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存在也向国人揭秘了国际经纪人在职业马拉松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3年北京马拉松,前三名选手的完赛成绩全部突破由日本人儿玉泰介保持了27年的北马赛会纪录(1986年创造的2小时7分35秒)。”陶绍明说,这不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传奇故事,而是一起由组委会和经纪人“密谋”策划的新闻事件。2014年的北京马拉松因为严重的雾霾成为一个社会话题。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同时也是全球国际田联八大锦标赛之一,北京马拉松赛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随着中国各地马拉松的崛起,尤以同为金标赛事的厦门马拉松为例,大到大牌选手的邀请,小到赛事组织和服务水平,各方面都形成了竞争。2013年,为了突破尘封了27年的北马纪录,北马组委会有关人员在赛季初即向陶绍明寻求解决办法,作为中国唯一在国家队视野里的教练及经纪人,陶绍明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实际上,高水平教练甚至经纪人对自己运动员的成绩是可以做到精确预测的。”陶绍明很清楚,在整个马拉松精英圈里有哪些人具备破纪录的水平,他早早地找到了这些选手的经纪人表明了合作的意向,“我和他们接触,让他们把运动员带来北马,把破北马纪录作为共同的目标去安排各自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谁也不是傻子,破纪录是一项向人体极限的挑战,提高速度必须掌握好体能分配,加速的同时也要冒着体能不支的风险。为此陶绍明做出了牺牲自己运动员的决定,在最后阶段他指挥自己的选手带头拉速度,带领着第一集团和北马纪录线竞速——最终,是当年的北马前三名(沃尔德格贝里尔2小时7分16秒,基普耶戈2小时7分19秒,基普库加特2小时7分20秒)的成绩都突破了之前的赛会纪录,组委会以及所有参与事件的国际经纪人都得到了各自最满意的结果。
然而,尽管陶绍明的运动员最终无缘前三,但牺牲了一小部分利益,却为他赢得了圈内人士的极好评价,也为他在中国马拉松赛事圈内迈出了扎实的一步。这种多赢的模式在全世界的马拉松赛事中极为普遍,在商业化、市场化环境下,合作互利维持着职业马拉松生态系统的平衡,而经纪人则处于这条生物链顶端。
与中国的体育制度不同,大多数跑步运动员不属于协会与教练员管辖,真正管理运动员的是经纪人。经纪人是职业赛事的选手供应商,而运动员也依靠经纪人来安排比赛,经纪人是串联起职业比赛的关键链条,因此在职业体育圈内,没有经纪人的运动员很难生存。两届广州马拉松亚军切里莫就是陶绍明旗下的运动员。
以拿到两届广州马拉松亚军的切里莫(2012年和2013年)为例,他是陶绍明旗下的签约运动员,有一段时间不服从管理,陶绍明将其放回肯尼亚国内,不与其联系、不安排比赛,整整半年时间没有一家赛事公司邀请切里莫出外参赛,他没有一分钱收入,后来不得不低头再度找到陶绍明。
“当时我也很大方,他提出要带着他的表弟入行,他表弟实力其实很差,但我为了对与他继续合作表示欢迎,用自己的资源为他表弟争取到了几场比赛做‘兔子’的资格,他的表弟也因此赚了不少钱。”切里莫也最终服从了陶绍明的训练和管理。
现在,陶绍明旗下有大约80名非洲黑人运动员,这在职业马拉松圈子里只是很小一部分。不少经纪大腕在欧洲都有自己的训练基地,圈养着几百名非洲长跑运动员,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人居多,但肯尼亚势力更强,以单兵作战为主。在经济落后、以农耕为主的肯尼亚,一个长跑运动员可以养活一家人。在刚刚结束的广州马拉松中获得女子组冠军的艾格尼丝·杰鲁图·巴索希奥(2小时31分16秒)便来自肯尼亚,尽管没有跑进规定的达标成绩,无法获得高达4万美金的全额奖,但2万8千美金的冠军奖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中国目前的马拉松正式比赛,冠亚季奖金一般是4万、2万、1万美元,男女同酬。但冠军的4万美元是有成绩要求的,达不到一定的成绩要求(如男子可能要求进入2小时10分以内),是要打折扣的,比如广州马拉松,巴索希奥没达到要求就只有7折了。
巴索希奥明确表示,自己将拿这笔钱回老家买房子买地买牛买粮食种子,多余的则留给家人用以补贴家用——不难看出,在肯尼亚,长跑人才蜂拥而出也是有其特殊背景的。
而埃塞俄比亚则与中国的情况有些相像,有协会管理,有国家队组织,因此在奥运赛场上,有国家力量的埃塞俄比亚队更为强势,也更容易造就格布雷西拉希耶和贝克勒那样的民族英雄。加上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真正的全职选手反而并不多见。
广州马拉松男子组亚军选手丹尼尔·阿贝拉·维达约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就是一名IT工程师,他的大哥盖拉亨·阿贝拉是悉尼奥运会男子马拉松的冠军(两小时10分11秒),维达约是在哥哥的带领下才开始的马拉松道路,因此跑步只是他的爱好。
而被誉为中长跑之王的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也是因为崇拜偶像格布雷西拉希耶才走上长跑之路,如今他已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顶级连锁酒店王国,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马家军以及邢慧娜、孙英杰之后,中国的马拉松已经再难形成集团优势,在奥运会和世锦赛舞台上也完全失去了竞争能力,能在世锦赛上报得上名的顶多只有5个人,实力也仅仅达到前30名水平,发展职业化道路已经到了合适时机。
事实上,中国并不缺少人才,在许多职业经纪人眼中,阻碍中国职业马拉松发展的不是天赋和人种,更多的在于难以打破的全运会制度。
中国女子中长跑队在今年初聘请了69岁的长跑名教头意大利人卡洛瓦,而这个意大利老头不止一次质疑过国内锦标赛为全运会积分的制度,在他看来,这些锦标赛打乱了他为运动员制定的全年训练计划,“该放的比赛非要要求成绩,到了要抓成绩的时候却跑不出来。”这成了制约卡洛瓦教练掌握控制运动员训练的最大障碍。
同时也因为积分任务,很多运动员无力再去参加更多国际比赛,不仅失去了与高水平运动员同场竞技和交流的机会,而运动员个人也无法从国外商业赛事中获得额外的奖金和出场费。仅仅依靠地方队工资、国家队补贴和成绩奖金,对于以长跑为职业的运动员来说是不够的,至少与外国职业选手相比落差巨大,也不可能成为运动员永不衰竭的动力。
如果能够摆脱全运会积分的制约,向职业化道路发展,在商业赛事中摸爬滚打,中国中长跑队伍里也许也能走出个把“李娜”式的运动员,在非洲黑人垄断的马拉松世界里,在职业马拉松顶端的生态系统里争取一席之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