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狮子为什么成为中国的神兽,民间传统泥塑狮子

狮子,古称狻猊,是世界上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广泛分布在非洲、西亚和南亚等地区。中国原本没有狮子,随着丝绸之路开通,这只大猫贴着“贡品”的标签来到中国,形成倍受推崇的狮文化。从猛兽到瑞兽,狮子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卖萌。
上图_ 达官显贵家宅内的石狮子
神兽护佑
在民间,狮子往往视作保护神。两晋文学家郭璞给《穆天子传》作注时,称:“狻猊即师子也,出西域。”表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知道有狮子这种猛兽了。《后汉书·章帝纪》中有明确地记载:“章和元年 (公元87年),月氏国

狮子,古称狻猊,是世界上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广泛分布在非洲、西亚和南亚等地区。中国原本没有狮子,随着丝绸之路开通,这只大猫贴着“贡品”的标签来到中国,形成倍受推崇的狮文化。从猛兽到瑞兽,狮子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卖萌。

上图_ 达官显贵家宅内的石狮子

神兽护佑

在民间,狮子往往视作保护神。两晋文学家郭璞给《穆天子传》作注时,称:“狻猊即师子也,出西域。”表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知道有狮子这种猛兽了。《后汉书·章帝纪》中有明确地记载:“章和元年 (公元87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这表明西汉时期狮子来到了中原。

狮子形象的普及,以唐朝为节点,逐步深入人心。唐朝以前,狮子主要分布在陵墓建筑中,扮演着陵墓装饰、镇墓兽和神道守护神的角色。《尔雅·释兽》第一次描述这种动物:“狻麑如虦猫,食虎豹。”狮子“食虎豹”的特征,使谈虎色变的人们找到了心理慰藉。

上图_ 唐代 孔雀石雕狮子摆件

唐朝时,狮子步入民间。江南地区将狮子和门神相结合,成了门狮的过渡形态。为此,寺庙、园林、官署、民居等建筑门口,人们纷纷摆放着走狮、蹲狮或立狮石雕。在西北地区,民间把食肉动物狮子视为牲畜的保护神,希冀威武有力的狮子能够驱邪避瘟。

狮子的守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北京西南部的卢沟桥建成,桥长266.5米,宽7.5米,是座11孔的联拱石桥。桥上有281个桥栏杆,雕刻着大小石狮501个。为此,当地流传着“卢沟桥上的石狮数目数不清”的说法。不善水的狮子,却变成镇水兽,足见人们对狮子的喜爱之情。不管是镇陵守墓,还是护民安宅,人们通过狮子寄托对和谐平安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崇狮文化存在的根本原因。

上图_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权势象征

狮子威风凛凛,自带王者气质。在自然界,狮子本身就是万兽之王,处于食物的顶端。进入中原后,狮子身为“贡品”,人们自然而然产生了敬畏之情。西汉时,观赏狮子是皇室贵戚的专利。西晋博物学家《博物志》记载:狮子行“至洛阳三千里,鸡犬皆伏无鸣吠”。狮子不怒自威的神态,跃然纸上。

唐朝建立后,狮子的权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夸大。唐太宗对狮子的使用进行了限制,他下令四川进贡的蜀锦必须绣上狮子图案,禁止平民仿造。《唐会要》、《宋会要》、《明会典》等规定,石狮只能摆放在皇陵神道和四门,普通官僚陵墓不得使用。

上图_ 唐代精美石狮子

明初,官府规定民居装饰不得用狮子图案。清朝建立后,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王公和一品官员府第的门狮头上可设13个螺髻。日本学者岩本公夫曾对北京地区6191对动物形状的门墩进行调查,发现狮形门墩只有37对,大多集中在皇族和官府门口。

除了陵墓和建筑外,历代对狮纹服饰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武则天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等饰以对狮子。”宋朝的朝服中“第六等、三梁冠,佩狮子锦绶。”明洪武年间,文武官员的朝服绣有飞禽走兽,其中二品以上武官绣狮子。清初的二品武官,朝服同样绣着狮子。正因狮子的特殊地位,民间视其为权力的象征,无形中深化了人们对狮子的仰慕之情。

上图_ 古代代表武官一二品的狮子

瑞兽代表

其实,狮子还是人们眼中的瑞兽。东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原,狮子形象得到新的发展。《大智度论》称:“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将佛祖比作狮子,可见狮子的重要性。北魏尊崇佛教,《洛阳伽蓝记》记述每年洛阳浴佛节前夕,长秋寺抬佛流行,“辟邪狮子,导引于前”。佛经中总结了狮子王有律已、持重、友爱等11种品格。狮子的品性和佛教的神性相得益彰,超凡脱俗。

唐宋时期,面目狰狞、性情狰狞的异域狮经过世俗化加工,成了威而不怒、温文尔雅的中国狮。在唐朝,民间借助“舞狮”来祈福攘灾,有人故意将花草做成狮子状,《云仙杂记》有载:“僧普寂大好菖蒲,房中以菖蒲种成鸾凤、狮子、仙人之状。”而宋狮融入狗的元素,用铃铛、红缨的配饰,逐步定型为民间理想中的“瑞兽”。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为五台山殊像寺文殊菩萨坐骑像(狮子像)题写了“瑞相天然”的匾额。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狮子足以跻身瑞兽行列。颇接地气的狮子,受到民间的欢迎,为狮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不竭动力。

上图_ 文殊菩萨的狮子坐像

文化标志

狮子的本土化改造,提升了自身的生命力。据《宋书》所载,刘宋时期,宗悫“闻狮子威服百兽”,以狮兵克制林邑象兵,从此以后,每逢军队凯旋或重大喜庆,舞狮成为必不可少的民俗。北魏崇尚佛教,《洛阳伽蓝记》有载每年浴佛节前夕,长秋寺抬佛流行,“辟邪狮子,导引于前”。

进入唐朝,狮子成了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家阎立本绘有《职贡狮子图》,画中有“大狮二,小狮数枚。虎首而熊身,色黄而褐,神彩灿然,与世所画狮子不同。”初唐文学家虞世南的《狮子赋》有云:狮子“践籍则林木摧残, 哮呼则江河振荡 。”乾陵前有一对蹲狮,高达3米,气势雄伟,神态肃穆。舞狮传入日本,风靡一时,《信西古乐图》真实还原了唐朝舞狮的盛况。

上图_ 红烧狮子头

淮扬名菜“红烧狮子头”,用肥瘦适中的猪肉剁成肉糜,配以荸荠,香菇等材料,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先炸后煮即成。这首菜不但味美多汁,而且状若“雄狮之头”,故名“狮子头”,体现了人们趋吉蹭福的心态。

“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内峰石林立,形似狮子,故此得名。“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绘有《狮子林图》,古朴传神,别开生面。清朝戏曲作家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说:“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据此狮子的造型有了标准程式。随着崇狮民俗的遍地开花,表明民间对狮文化的认可和肯定。

上图_ 明代画家周全笔下的《狮子图》 局部

西方的狮文化栩栩如生,徒具狮子的外形,中国的狮文化不只有公狮、母狮、幼狮等家族化特征,折射出“家文化”的特点,并且狮子不贪多、不虐杀,在民间赢得了远胜于虎豹的好感。来自异域的狮子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功落户中原,实现低开高开的跨越。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林移刚 《中国崇狮习俗初探》

【2】孙 红 孙田成 《弭邪赐福石狮子——中国狮子文化探源》

【3】杨玉荣 《狮的文化解读》

【4】石云涛 《汉唐间狮子入贡与狮文化》

【5】何 涛 《从历代石雕狮子造型看中华狮文化盛行之因》

【6】周国正 杨文涛 马逸清 《浅谈中国狮文化》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狮子为什么成为中国的神兽,民间传统泥塑狮子

作为外来猛兽的狮子,为何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意外地获得了重要位置?

作为外来猛兽的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位置非常重要的根本原因是历代帝王都非常喜欢,都被当做祥瑞的象征。狮子是大型的猫科动物,它是生长在非洲的,来到中国,进入宫廷被人们所喜爱,最早是可以追溯到西汉,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为了讨帝王的欢心。古代交通落后闭塞,狮子从非洲运输过来,基本都已经成年了,古代中国人是没有看到过幼年的狮子。

因为帝王喜爱狮子,宫廷出现专业的驯兽师,朝廷也给出相应的官职,帝王酷爱狮子,规定普通百姓不能使用任何带有狮子的图案的东西,狮子活在百姓的想象之中。唐朝之后,狮子走进民间,在建筑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狮子化为守门神的形象。金明三年,北京建造的卢沟桥上面有不计其数的狮子造型,栩栩如生,和蔼可亲。原本是不熟悉水性的狮子摇身一变成了镇水兽,不管是镇守皇家陵墓还是看家护院,狮子都代表着安定和幸福。

在唐朝,坊间借助“舞狮”祈福,“舞狮”的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给人们美好生活的希望。在中国南方,端午节的“舞狮”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着安康。从欧洲本土的狮子的形象来看,狮子本事凶悍的,但是中国的狮子形象确实憨态可掬,惹人怜爱。

由于古代狮子人们很遥远,画师也无法准确传神地描绘狮子的形态,宫廷画师根据传说和狮子的纹饰画出来的狮子没有了凶残,更多是与人们亲切的吉祥“瑞兽”。清朝康熙曾为南五台文殊菩萨像狮子的坐骑题匾,狮子再一次跻身祥瑞之兽的行列,为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搭建一座亘古不变的桥梁。

狮子为什么成为中国的神兽,民间传统泥塑狮子

狮子明明是外来猛兽,为什么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古时候的气候与今日拥有极大的区别。就算在河南都曾发生过大象的脚印,但狮子却自始至终未变成 神州的“原住民”。因此 中国古时候发生的狮子基本上都来源于海外,且主要是他国进贡。

中国与活狮子的触碰源起张骞连通塞北之途。据《汉书》记述,当古丝绸之路启用,“殊方脏东西四面而至”,小象,狮子,高加索犬,大雀之途迅速就亮相皇上的宫苑。加上进贡活狮比进贡狮子皮换得的盈利更高(明朝成化年间一头活狮可换来的赐予约是一张狮子皮的6.5倍),来朝的特使便更青睐于运输活狮。

因为路程悠长,为了更好地保证运载的通过率,也为了更好地赢得中国执政者的钟爱,特使们多挑选人力饲养的会完成一定狮子舞演出的猛兽。(相比于软毛繁茂的猛兽,母狮的观赏价值较弱。且母狮来华很有可能会消弱狮子的珍贵性,危害朝贡贸易。)也许她们考虑时带的或是小狮子,但待到达中原时小狮子也早已成长为了成年人狮子。因此 中国古代人基本上也没见过幼狮。

除此之外,狮子古时候除开有“狮子”之名,还称之为“师子”或“狻猊”。一开始,由于不曾见过狮子,大家将要其与身型,肉食性类似的老虎狮子并排,用代指老虎狮子大声喊叫的“虓”代指狮子。许慎即在《说文解字》里记述“虓,虎鸣也,一曰狮子”。

之后,大家又在《山海经》和《穆天子传》里得知了相近狮子的小动物,也就是食豺狼虎豹的“浅毛虎”狻猊。而由于狮子来源于西方国家,听说狻猊也生话在西方国家,因此 大家索性又将狮子相当于神话传说中的狻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4629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万丽淘金为什么非洲要巴结中国答案就在这里 下一篇: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非洲部落女性的生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