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死前为何会流泪呢,咸丰的真人照片
然而,恭亲王万万没想到,秋日里等来的不是兄长的召唤,却是兄长的死讯,三十一岁,刚过而立之年,便撒手人寰了。
其实刚到木兰的时候,咸丰已经被查出患上了肺结核,症状是咳痰、咯血、消瘦、乏力等,这个病相当棘手,太医们一点把握都没有,面对如此窘境,是
咸丰十一年三月壬辰,“鬼子六”奕訢的奏折引起了咸丰皇帝的注意,奏折大意是想到热河来看看兄长,叩问起居,希望能够得到批准。咸丰看了以后,亲笔回信,内容如下:“别经半载,时思握手而谈。惟近日咳嗽不止,时有红痰,尚须静摄,未宜多言,且俟秋间再为面话。”
然而,恭亲王万万没想到,秋日里等来的不是兄长的召唤,却是兄长的死讯,三十一岁,刚过而立之年,便撒手人寰了。
其实刚到木兰的时候,咸丰已经被查出患上了肺结核,症状是咳痰、咯血、消瘦、乏力等,这个病相当棘手,太医们一点把握都没有,面对如此窘境,是个正常人就应该静养才对。可咸丰却不这么想,他挣扎了一会后选择了自杀。
这个自杀并不是跳井上吊这样的自杀,而是一种间接的自杀,帝王总有帝王的死法嘛:他借酒消愁,狂饮无度,使已经千疮百孔的肺更加不堪重负;此外,还天天不忘看戏、翻牌子,夜夜笙歌、荒淫无度,一连串的行为导致病情越来越重,秋七月癸卯,终于如愿解脱,离开了江河日下的大清国,徒留孤儿寡母在灵前哭泣。
皇帝这个职位多少人争着抢着求之不得,可咸丰反其道而行之,得知自己身患重症后,好好风流了一把,火急火燎地希望自己早日殉职。那么问题来了,咸丰干嘛想不开,非要如此呢?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妻儿考虑,祖宗把江山传给了你,就指望你这样?咸丰不是没有这般考虑过,只是实在是因为命苦,苦到让人绝望,抛家弃子。
大清洋务运动领导者恭亲王奕_,为何在咸丰灵前嚎啕大哭呢?
恭亲王奕欣,在咸丰灵前号啕大哭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要帮助当时的两个太后,所以说他当时在赶到避暑山庄,到咸丰帝的灵前以后,他就故意的哭,而他是想要见当时的慈禧和慈安太后。
因为当时的咸丰他去世以后,皇帝还小岁,咸丰他就安排八大臣去帮助皇帝去掌管清朝,而因为两个太后在知识和政治经验等等方面都不如这八位大臣,处处受到限制,因此两个太后他们就想要摆脱这种限制,于是就想到了远在天边的奕欣。
所以奕欣他在咸丰灵前的非常伤心,感动了八位大臣,他就趁这个机会去见当时咸丰皇帝的两个太后。其实一些对于咸丰帝并不是没有感情,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是存在于过去,因为奕欣的母亲对咸丰有抚养的恩情,因此两个人经常在一块生活,自然感情就深厚了,而因为当时奕欣他想要让咸丰当时的奕欣的母亲为太后,而咸丰就罢免了奕欣,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奕欣对于咸丰而言其实是有一定的怨恨的。
所以说当时的奕欣他之所以会在咸丰的灵前哭得那么的伤心的一个原因,确实是有手足情深的意思,但是更多的其实是在表演,因为他想要通过这个表演,让当时的大臣相信他,让他去见到慈禧和慈安,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他自己谋福利的意思。
清代恭亲王奕欣为何在咸丰灵前嚎啕大哭?
恭亲王奕欣到避暑山庄奔丧,不是应邀来的,而是硬要来的。八大臣按照咸丰的意思,拒绝奕欣前来奔丧,奕欣硬要来,必须给个理由,这理由还必须充分。不然八大臣一定会怀疑他别有用心。奕欣灵前大哭,哭得动情,哭得伤悲,显示他兄弟情深,这理由才够充分。
奕欣的效果达到了,他哭得太动情,在场的八大臣被他征服,也都跟着留下眼泪,于是在情感上站在了奕欣这边,哥哥宾天,弟弟应该奔丧,弟弟都这么伤心,嫂子更伤心,应该同意他去安慰一下伤心的寡嫂,这样他提出与慈禧见面,才没被拒绝,而到避暑山庄,他真正目的就是和慈禧见面。因此奕欣灵前大哭,就是叔嫂见面的敲门砖。
要说兄弟情深,那是过去,奕欣的生母是咸丰的养母,对咸丰很好。奕欣和咸丰年龄相仿,从小一起生活,的确兄弟情深。奕欣的生母对咸丰有养育之恩,奕欣请求咸丰为母亲上太后封号,咸丰罢了奕欣的官让他靠边站了,咸丰对奕欣有情吗?咸丰驾崩,不让最亲的弟弟奔丧,咸丰有情吗?让关系远的八大臣当辅政大臣,把最亲的弟弟排除在外,咸丰有情吗?慈禧为什么要联合奕欣搞政变,不就是连慈禧都觉得咸丰对奕欣做得太过分吗?
最是无情帝王家,咸丰对奕欣无情,奕欣哭咸丰,如果说有情也是怨怼之情,活人不与死人计较,怨怼之情和兄弟情深能一样哭法吗?奕欣在咸丰灵前嚎啕大哭,哭得动情,只能说明表演到位。咸丰是中国最后一个实权皇帝了!奕欣作为爱新觉罗最后可以改变家族命运的人!国家命运,皇族未来,随着咸丰的倒下就全落到奕欣身上了!奕欣一哭兄弟之死,二哭清朝的未来,皇位继承人年纪不足以领导这个国家,三哭咸丰却没有把国家的未来交到自己身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