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介绍济南的泉水,济南保泉护泉的措施
泉水边喝口大碗茶
体验老济南泉水生活
黑虎泉西边,大碗茶茶摊黄底红字的仿古旗招牌让人瞬间找到老济南的味道。一碗2元的大碗茶,老李一天最多要卖200多碗。在黑虎泉西边支上小桌椅,就地取黑虎泉水,闷泡茉莉花茶,
泉水复涌16年以来,令老济南人感到暖心的是,泉还在,和泉有关的生活还在。不论对新老济南人还是外地来济游客,泉水都能喝能玩能带走。大碗茶和泉水浴场保留了老济南人喝泉水茶、在泉水里游泳的生活,市中心的直饮水和环城公园的老济南生活更刷新了用泉的方式,济南的泉水向来与济南人相亲。
泉水边喝口大碗茶
体验老济南泉水生活
黑虎泉西边,大碗茶茶摊黄底红字的仿古旗招牌让人瞬间找到老济南的味道。一碗2元的大碗茶,老李一天最多要卖200多碗。在黑虎泉西边支上小桌椅,就地取黑虎泉水,闷泡茉莉花茶,金黄色的茶用青花瓷大碗盛放,这样的街边茶摊,不仅吸引了外地游客,也吸引很多老济南人带着儿孙前来。
“我们是经过这里就尝试喝一下,没想到便宜又好喝,很清香。不仅能看泉听泉,还能喝到泉水泡的茶,真切地体验一下济南人的泉水生活,非常有意义。”从北京来玩的一家人坐在茶摊边喝茶边聊天,对济南人的泉水生活很是羡慕。
家住附近的孙大爷特地带着孙子来喝大碗茶,不过,孙子对酸梅汤更感兴趣,大碗茶多留给了孙大爷。“我们小时候一到夏天路边就有大碗茶摊,一两分钱一碗,走累了就坐下喝一碗,也是茉莉花茶,也有酸梅汤。现在孩子们零食饮料多了,对这样的大碗茶可能不太习惯,但我还是想带他来体验一下,这毕竟是老济南的记忆。”
与泉为生,济南人泡茶有了好水,而且最爱清甜的茉莉花茶。今年90多岁的张家大院后人张汝铨老人还记得趵突泉里的茶棚,在趵突泉边支起,大碗茶、酸梅汤、糕点、雪糕都有,还有小玩具卖,人气很高。
他的儿子今年57岁的张迺骏还记得,虽然自己家里有泉水,但只要天热出门,黑虎泉边、半边街上、趵突泉边、西门桥旁都有茶摊,那时的茶摊多数也是泉水烧开泡的茉莉花茶,还有泉水泡的带着酸梅的酸梅汤。
“碗就是平常家里吃饭的普通大碗,非常的大众化,大碗茶一两分钱一碗,酸梅汤五分钱一碗,大碗茶大家都能喝得起。”张迺骏说,当时老济南人喝大碗茶,就像出门渴了买瓶矿泉水喝那样,主要是解渴。卖得便宜,不是一喝就半天的品茶,而是喝下后立马解渴喝完抓紧办事去,茶摊的人流动很快。“不是特别的便宜,但人人都喝得起。”张迺骏印象中,家家都通了自来水之后,这样的茶摊就少了。
好在,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很注意发掘和保留这样的老济南传统。2012年5月先从趵突泉试行开设大碗茶茶摊,当年端午以后又在黑虎泉、大明湖超然楼开设了茶摊,7月5日五龙潭内的老济南大碗茶开张,整个景区一年中就开了4个泉水大碗茶茶摊。
“在我小时候印象很深的就是济南街头的茶摊,泡好的茶杯上盖个玻璃片。后来我们景区就想尽量还原老济南当时的大碗茶。”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相关负责人说,景区当时策划推出大碗茶时,不仅在选址上考虑恢复一些以前泉边的大碗茶,同样选用茉莉花茶,用泉水泡,趵突泉边的大碗茶用了青花瓷碗,五龙潭茶摊的大碗就换成了一种粗瓷碗,更贴合老济南人的记忆。
老李说,现在大碗茶已经卖了七八年,除了冬天偶尔会间断外,一直坚持了下来。假期和周末人较多,周二三人比较少。天气炎热的时候酸梅汤更好卖,凉爽一些大碗茶就更受欢迎。“总体来说喝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前两年抖音让济南火了一把,年轻人来的很多。”老李说,黑虎泉旁的基础设施越完善,游客越来越多,也让老济南人熟悉的大碗茶更有人气,而且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也能体验到。
老济南八成从小游过泉水泳
泉水浴场让泉水游泳更安全地延续
今年经过42天的关闭,8月9日黑虎泉边的泉水浴场重新开放,6日上午,二十多人在浴场里游泳,他们多数是常客。这处泉水浴场不仅免费,而且有保安把门,有救生员在一旁守护。露天、十七八度的泉水是老济南人记忆中的游泳方式,这样徜徉在泉水中的生活在泉水浴场里延续,同样也吸引了外地游客。
6日上午从黑龙江来玩的一家三口在发现了泉水浴场后,马上转身买了泳衣,要体验泉水中游泳的感觉。“太凉快了,而且很干净,没想到还能体验到泡在泉水里的感觉。”一家人还和浴场里的济南人聊了起来。
在泉水里游泳是大碗茶之外,老济南人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女式大棉裤把两个裤腿和敞口分别捆住,往里吹起,鼓起来就是救生圈。”张迺骏说回想起小时候在家门口的王府池子游泳的事,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那么亲切好玩。
“4岁的时候就泡在泉水里游泳了,除了王府池子,那时候还去江家池子、大明湖游泳,也有的会到黑虎泉周边的泉池里游。那时候上小学的孩子,不论男女80%都会游泳,都是在泉水里游出来的。”张迺骏说,这得益于济南得天独厚的泉水条件,城中有水,而且是一池泉水,王府池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济南人游泳嬉戏的场所。
“小时候的王府池子还是方形的,比现在小得多,夏天人多的时候有一两百人在游泳,密得跟下饺子似的。”张迺骏说,后来王府池子向东扩了2米多,向北扩了两三米,向南扩了四五米,大得多了,游泳嬉戏的人也更多了。
不过,孩子时贪凉在泉水里泡太久,身上的湿气也重,甚至也有危险的时候。“小时候横渡大明湖去上学,结果被老师罚站,确实是很危险。你想,王府池子水最深的时候得有三四米,小孩才多高,我还差点被淹,好在那时候旁边游泳的大人多,给救上来了。”
天然的泉池与游泳馆不同,救生保障措施不到位,时不时出现溺亡事件。2005年《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出台后,就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的泉池内游泳、洗涮衣物。2017年修订后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则提出济南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泉池、泉渠及沿岸周边,设置泉水游泳池等场所,方便市民亲水。同时,明确除济南市人民政府设置的泉水游泳场所外,禁止在名泉泉池、泉渠内游泳。同时,该条例罚款由原先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提升至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这样一来,包括护城河、大明湖、王府池子在内的泉池、泉渠都禁止游泳。
“我的孩子学游泳就是在皇亭体育馆里,不再是在泉水里了。”张迺骏说。不过,济南并没有断了泉水游泳这一老济南的传统。2010年,在原先青年游泳馆的基础上,扩建了泉水浴场。这是一个全部使用泉水的露天游泳池,而且免费开放。在泉水浴场游泳的不少人都曾在王府池子等泉池中游过泳,泉池禁游后,转而到了新的泉水浴场。“ 外面的泉池确实危险,这里安全多了,而且水也一样清澈,一样凉快。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泉水浴场,让济南人能在露天的泉水里游泳,更感受到泉水和大自然。”
4点多起床穿大半个城市
也要坚持来打泉水
和泉水浴场一样免费的,还有济南黑虎泉旁的泉水和市中心的直饮水。每天在环城公园推着水桶打水的人络绎不绝,老中青都有。黑虎泉、白石泉、琵琶泉等流量较大的泉眼都是取水热门处。今年天下第一泉景区明确为了保护黑虎泉的虎头,禁止在泉池里取水,不过,可以在旁边的取水点取水。
6日虎泉阁西侧,家住纬十二路的一位大爷正在取水点接水。“一直喝这个水,做饭喝茶,烧开水喝茶就能喝出来泉水不一样。”他说,自己一般4点天不亮就来,那时候人少,水更干净。“我喝了有几十年了,一直在接这个水喝。从小就喝泉水,这个更甜。”大爷说,前段时间由于水位偏低,黑虎泉边的取水点暂停开放了,那段不能接泉水的时间,他感觉生活里缺了点什么,觉得很遗憾。“比我远的也有来接的,我知道有王官庄来的。”而每天,102路的首班车上,一半是用手推车带着水桶来接泉水的老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济南人喝的自来水也主要是地下水,那时候打开自来水就是泉水,所以不那么多人来接水。后来为了保护泉水,济南的自来水水源主要成了黄河水,但是喝惯了泉水,我们很多老济南人还是喜欢来这里接水。退休之后我已经坚持了五六年了。”正在接水的张先生说,以前洗衣服用的自来水也是用泉水,确实浪费,现在自己打的泉水只舍得喝水做饭。
记者了解到,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范围内共有取水点三处、直饮点六处。取水点分别位于黑虎泉东侧、虎泉阁西侧、青龙泉东侧,供市民用水桶提取泉水使用。趵突泉景区有直饮点一处,位于杜康泉;五龙潭景区有直饮点一处,位于玉泉附近。
为了防止大桶客大量取水,直饮水点目前通过二维码扫码取水,用矿泉水瓶接一瓶喝,或者用嘴接着龙头吐处的泉水喝是更被鼓励的泉水直饮方式,既不浪费泉水,又能让游人直接尝到泉水。
环城公园的四处直饮点,除了一处以荷花、荷叶为设计元素的取水台外,其余的“碧筒饮”等三处直饮点都通过人物、场景来还原老济南民俗,直饮点不但实用,更讲述济南故事。
“2017年9月左右这些讲述济南人与泉水有关的雕塑出现在了环城公园,而且因为和老济南人打水、送水、倒茶等相关,这几处的直饮水直接从雕塑中流出。”天下第一泉景区上述负责人介绍。
这些雕塑讲述着济南喝泉水的故事,形象逼真,吸引不少新老济南人和游客合影留念,接水品尝,已经成为泉城泉水文化的极佳推介。“我小时候济南的街头巷尾会有公用的自来水龙头,大家去挑水回家用,就很少看到这样的推车送水的了。我父亲他见过,推车送水是济南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张迺骏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实习生 梁乃方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智能机器人小壹,欢迎向我爆料新闻线索哦~
爆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可以直接点击上方“爆料”按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全省600多位记者在线等你来爆料!你提供线索,我们来曝光!
有什么措施解决了济南的泉水问题了么?
山东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遍布于全市近800处的天然涌泉,自古便使这座文化名城呈现“家家伴清泉,户户垂碧柳”的独特风貌。然而,超量开采地下水和连年干旱少雨严重破坏了济南的泉脉,曾一度大面积出现断涌或停喷的现象。据报载,自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一向被称为“波涛声震大明湖”的趵突泉竟然枯萎达两年之久;1999年3月2日,这泓名泉再次断涌,直至2001年7月,通过人工措施补给水源方能勉强复喷一段时间;2002年3月再次断涌;直到2003年的9月6日,沉寂了500多天的“泉城之冠”在人们的期盼下终于醒来!据统计,当天涌进趵突泉公园观泉的游客就达3万余人,有效地带动了公园周围的餐饮业及购物场所的经济效益。一年来,由于市领导对泉水涵养区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全面实施了“封井、节水、涵养水源”等有效措施,加之近年雨量较充沛,济南市民连同中外游客终于迎来了名泉复涌一周年的欢愉之日。 面对喜庆,济南人没有过分冲动。他们开始冷静地思索着:八方涌动的清流流向何方?面对复涌的清泉将如何“先观后用”;如何在保泉的基础上,让市民与游客喝上优质泉水,如何让中外游人真切体味“潇洒似江南”的泉城风貌……前不久,一些专家、管理人员和传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番剖析。 据有关部门近期统计,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日流量在12至14立方米。趵突泉和五龙潭泉通过西护城河一部分流进大明湖,一部分流入小清河,黑虎泉通过南护城河与东护城河流入小清河,珍珠泉群则通过曲水亭和百花洲汇入大明湖。按此流量粗略计算,大约9天就要流失掉一个大明湖。目前泉水资源只是利用了一小部分,泉水一旦流入护城河,也只能看到有人在涮拖把了。假如数泓清泉的观赏价值和利用价值仅限于此,那么每天10余万立方米的泉水经护城河、小清河流出济南市区,不免令人扼腕顿足! 山东地质勘测局教授、高工谷振峰认为,济南泉水的喷涌只要不低于警戒线的28米,泉水景观就不会受到影响。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自来水公司可以适量抽取地下水供市民与游客饮用。为保证景观和吃水两不误,可在四大泉水出口设监测装置,对泉水实施动态管理。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工刘继英认为,趵突泉、五龙潭泉群在水质和经济方面利用价值很高,应该建立蓄水工程,一方面增添了一处新景观;另一方面将水净化后,可供游人与市民长期饮用。 记者在济南趵突泉景点看到,公园东门的餐馆已利用上好的泉水推出了“泉水菜肴系列”,公园的几家茶社也增添了请游客观赏、请游客品饮“泉茶”等项目。为方便中外游人乘舟赏泉,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公园推出了“趵突泉、五龙潭画舫往复游览”项目,除节假日外,观赏趵突泉的游人购买五龙潭的门票,就可免费乘舟游览两园。这种既能在沿途观赏市容新貌又可与名泉尽情亲近的产品拉开了“名泉整合”的序幕。前不久,济南名泉研究会论证后提出,对王府池、曲水亭制定泉池泉亭保护规划,结合芙蓉街、县西巷改造,对这一带的泉水进行垒砌泉池、疏浚泉渠的保护和整修,通过拆除这一地段的违章建筑和有碍观瞻的物体,维修原有遗迹,“家家垂柳、户户垂杨”的古韵风貌将重新展现在游客眼前。 如今,济南人口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是“泉水申遗”和“泉水节”。不管今后这两种愿望能否能顺利实现,至少可以表明济南人的雄心壮志。最早提出举办济南泉水节是在1998年,然而第二年就遇济南连续4年干旱。尽管这期间,在市政府强制系列保泉工作的推动下,泉水有短暂的复喷,但不久又遭遇旱灾,政府举办泉水节的构想也只能随着名泉的停与喷之间起落。随着最近一年来泉涌的好势头,举办泉水节的呼声空前高涨,人大、政协的提案里也有不少涉及泉水节的问题。前不久,市园林局又将新版的泉水节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 济南市领导对此极为重视,马上邀请了专家学者针对泉水节进行了座谈,市政府办公厅、市旅游局等部门参与了研究策划,现已初步形成了泉水节的构想。 至于举办泉水节的必要性,他们认为,济南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是无可替代的品牌。为此,泉水节是提升泉城品牌的最佳选择。在“泉水节”的定位中,他们有如此构想:泉水节应办成市民的节日,把百姓生活和旅游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游人和市民营造娱乐休闲空间。在“泉水节”主要活动中,他们四点构想的其中之一就是,充实、提升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举办世界友好城市旅游交易会,组织旅游纪念品、商品展销,与各景区配套联动,开展“百万人游泉城”活动,在大明湖举办国际龙舟赛,举办花卉车大巡游及城市雕塑展等。 泉水“申遗”是与“泉水节”相继而起的热门话题。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旅游系主任吉小青说:630多个世界遗产中,没有泉水类遗产,因此,济南以泉水类申报世界遗产很有希望。他十分郑重地推出了自己“复制泉文化社区”的建议,希望将“泉文化”与建筑形式相和谐,把“泉文化”的外延由原先的泉水、泉景拓展到济南的古老建筑中,长期形成生活文化。用“泉水社区”的概念重新包装济南,定会吸引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多数专家认为,济南泉水申遗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而现在只是刚刚探讨研究申遗的可行性,并且一切工作都需要进一步考察论证,需要漫长的过程。建议市领导组建“中国泉水博物馆”和“中国百泉公园”,借以提升名泉的文化品位。“‘泉文化’涉及面很宽泛,能集中、系统地演示,其实很难。我们正在全力营造,争取让游人真切体味到‘泉文化’的真髓。”趵突泉年轻的办公室主任如是说。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名泉的保护,保持泉城特色,维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泉水补给区、出露区和名泉泉池、泉渠及其人文景观的保护。第三条 市名泉保护委员会负责名泉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园林管理局是本市名泉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名泉保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具体工作由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确定一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名泉保护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农业、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名泉保护工作。第四条 市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名泉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同级财政预算内安排名泉保护管理专项经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保泉职责。第五条 名泉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保泉与保源并举,保泉与泉水综合利用并重,保泉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弘扬泉文化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名泉的义务。
市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在名泉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规划第七条 市和有关县(市、区)应当编制名泉保护规划。名泉保护规划分为全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和十大泉群的保护详细规划。第八条 市名泉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全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和趵突泉泉群、珍珠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的保护详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
章丘市、平阴县、历城区、长清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分别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百脉泉泉群、洪范池泉群、白泉泉群、涌泉泉群、玉河泉泉群、袈裟泉泉群的保护详细规划,报经市名泉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编制名泉保护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论证,统筹兼顾,科学编制。
名泉保护规划应当在本条例施行后一年内公布实施。第九条 全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泉水补给区、泉水补给区内的直接补给区、直接补给区内的重点渗漏带以及泉水出露区的保护范围、基础资料、现状分析,泉水资源评价,名泉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第十条 编制名泉保护规划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依据名泉特征、水文地质地貌和历史沿革情况;
(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持名泉原有风貌;
(三)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维护良好的泉水生态环境;
(四)发挥泉水功能,科学合理利用泉水资源。第十一条 名泉保护规划公布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由原编制机关向原批准机关提出变更方案;原批准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变更方案并组织听证。批准变更的,按照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向社会公布。第十二条 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水利、林业、农业、气象、旅游等规划需与名泉保护规划相协调。第三章 管理第十三条 市名泉保护主管部门在统一管理中行使下列职责:
(一)调查名泉分布情况,建立名泉档案,组织设立名泉标志;
(二)调度收集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气象、供水、林业等与名泉保护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市政府提出保泉建议;
(三)拟订保泉应急预案;
(四)监督、指导全市名泉保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五)受理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第十四条 名泉泉池、泉渠及其人文景观的日常维护管理按照下列分工负责:
(一)风景名胜区、公园内的名泉,由风景名胜区或者公园的管理机构负责;
(二)单位用地范围内的名泉,由用地单位负责;
(三)居(村)民用地范围内的名泉,由居(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
(四)其他名泉由其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名泉保护管理部门确定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
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名泉保护管理部门应当与前款规定的责任人分别签订名泉维护管理责任书,落实日常维护管理责任。第十五条 在泉水补给区保护范围内,应当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育草,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合理拦洪蓄水,保持地形地貌,不得擅自取直、压实、垫高河道和沟谷,禁止建设污染水质的工业生产设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