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反对孩子玩手机,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玩手机
最近我在宣传“肯定式教养”理念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玩手机有着严重错误的认识。
在开始文章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肯定式教养”和“否定式教育”,因为有些朋友是刚接触这两个概念,不理解这两个概念,在下面阅读中就会遇到障碍。
所谓的“否定式教育”就是父母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然后给予否定,要求孩子从身上剥离这些缺点,从而达到让孩子优秀的目的。
而
写这样的标题可能又要挨喷了,不过这不是我故意起这样的标题,而是因为要想控制孩子避免沉迷手机,父母就真的必须这么做。
最近我在宣传“肯定式教养”理念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玩手机有着严重错误的认识。
在开始文章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肯定式教养”和“否定式教育”,因为有些朋友是刚接触这两个概念,不理解这两个概念,在下面阅读中就会遇到障碍。
所谓的“否定式教育”就是父母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然后给予否定,要求孩子从身上剥离这些缺点,从而达到让孩子优秀的目的。
而“肯定式教养”恰恰相反,它不关注孩子缺点不足,而是关注孩子表现好的一面,肯定表扬孩子,强化孩子好的行为,让孩子越来越好,当然也就达到了让孩子优秀的目的。
宣传的肯定式教育过程中,我经常举得一个例子就是孩子玩手机问题,教父母如何用“肯定式教养”理念帮助孩子做到有节制的玩手机,关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而不要监督控制孩子。因为我用的是“肯定式教养”的方法,这种方法颠覆了父母以往的“否定式教育”教育理念,父母不理解是正常的,但是评论里有一种言论却让我感到震惊。
很多评论说:孩子自控力差,肯定是难以控制玩手机的,因此“肯定式教养”是行不通的,只有父母控制才有效。
我想这大概也就是父母喜欢采用“否定式教育”理念的背后原因吧:因为不相信孩子的自控力,所以只能靠父母的控制来管教孩子玩手机。
但我很想问下这些父母:难道自控力是天生的?等到孩子长大了就自然具备很强的自控力了?
自控力来自于哪里按照这些父母的逻辑,显然自控力应该是天生,不用父母专门的培养,等到孩子长大的一定程度就自然具备了很强自控力。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具备自控力时,就要给予父母的监管控制。
这种逻辑正确吗?只能说是部分正确。
首先,自控力确实跟人的年龄有关
因为自控力是人一种理智的表现,主要受人的大脑额叶控制,而大脑额叶的确实是逐渐成熟起来的。下图是一个人的额叶发展曲线,可以看到,人的额叶一般在24岁左右才完全成熟。因此我们说孩子自控力差,这话没毛病。
小孩子也确实自控力差,动不动就又哭又闹的,坐也坐不住,上蹿下跳的。而人在成年后自控力就好多了,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自己,不让自己被本能所轻易的控制,表现得更加理智。
但是,自控力的发展就跟后天完全没有关系了吗?肯定不是。
自控力来源于人的大脑额叶,而大脑遵循的是“用进废退”原则。通过“用进废退”,大脑的神经完成突触修剪,有用的、常用的神经被保留下来,而那些无用的就会被修剪掉。换句话说,自控力是可以像人的肌肉一样被锻炼的,用的越多,额叶中神经就连接得更多,神经更粗大,信息传递速度更快,因此自控力也就变得更强。
而“否定式教育”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控力吗?显然不能,因为“否定式教育”是父母在监督控制孩子,这是一种外力,根本就不会锻炼到孩子的自控力。什么活都父母帮孩子干了,还能锻炼到孩子吗?因此“否定式教育”无助于孩子自控力的发展的,对于孩子的自控力没有一点作用。
很多父母可能抱着这种想法:暂时控制孩子,等孩子自控力发展起来,长大他们就可以自己控制了。
送你俩字:呵呵。
你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做到有效的自我控制玩手机了吗?你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相信孩子长大了就可以有节制的玩手机呢?真不知道父母的这种自信来自哪里。
况且这种“否定式教育”理念,不仅无助于孩子的自控力成长,还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控力。
你想啊,父母从小就贬低孩子的自控力,说“你自控力怎么这么差,就不能遵守约定玩手机”。孩子在这种长期否定之下,他们对自己的自控力还有信心吗?甚至说,不用父母批评指责,只要父母提醒孩子,孩子就会看到自己自控失败。因此孩子肯定也会觉得自己确实像父母说的那样自控力很差,因此也就丧失自控力信心,这叫“习得性无助”。一旦孩子产生这种心理,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就彻底堕落了。
这也是为什么“否定式教育”下的孩子容易沉迷手机的根本原因,父母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提供自控力,反而打击孩子的自控力。看似父母很努力,做得也很多,但其实做的越多错得也就越多。
你越是提醒监督孩子,对孩子的自控力伤害就越大,孩子将来沉迷手机的可能性就越大。
总结
也就是说,面对孩子玩手机问题,“否定式教育”就是死路一条。也许有的孩子确实自控力先天基因很强,长大了可以自我控制,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毁在父母的“否定”上。你要觉得孩子确实有这个天分,那你可以继续采用“否定式教育”。
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唯一正确出路就是利用“肯定式教养”,表扬孩子的自控表现,让孩子对自己的自控力产生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最终实现自控,避免将来孩子沉迷手机。
当然,我们不提醒并不代表完全的放任,这其中是有区别。要真的啥都不管,要父母还有什么用?
限于篇幅,对于具体如何用“肯定式教养”理念解决孩子沉迷手机问题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具体的操作方法我很早之前就已经发布在我《肯定式教养》专栏里了,就是第27章,在我的同名公众号里也有更新,感兴趣可以去学习下。
孩子沉迷手机时不要制止他,否则父母永远无法解决孩子的沉迷问题
现在孩子正在过寒假,孩子玩手机应该是一个大问题。
当父母看到孩子沉迷手机时,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教训孩子“玩多久了,还不休息下”,“不是说玩15分钟吗?都玩多久了”,“你学习要有这个劲头就好了”。
你是不是这样?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控制的玩手机,然后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但孩子的表现往往不能如父母的愿望,他们是反过来,把更多心思放在玩上,而不愿意去学习。父母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这样,因此父母就忍不住地提醒孩子,监督孩子。
再比如说,孩子写作业磨叽,父母就指出孩子“磨叽”的问题,要求孩子不再磨叽;孩子看手机时间长,父母就指出孩子长时间沉迷手机,要求孩子注意控制时间;孩子做题粗心,父母就指出孩子粗心问题,要求孩子避免粗心……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在这样的教育孩子。
这样的教育方式被我称之为“否定式教育”,就是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消灭它。缺点不足没有了,孩子自然也就变得优秀了。从古至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父母都是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
但很遗憾,这样的“否定式教育”注定是无效的。
你可能想象不到,父母最擅长的“否定式教育”,实际上是最无用的教育,甚至还不如父母不教育,因为“否定式教育”不仅无效,还有很强的副作用。换句话说,父母越是这样教,只会促使孩子变得越差。
为什么“否定式教育”是无效的?
首先,“否定式教育”是违背人心理规律的
“否定式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否定”,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否定它们,然后父母想方设法地从孩子身上切除掉这些“缺点不足”。问题是,谁喜欢被别人否定呢?
你作为一个成人,喜欢被别人说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好吗?肯定不喜欢,孩子也一样。这也就注定了父母的这样的教育很难赢得孩子配合。
其次,难道孩子喜欢有这些缺点不足?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想犯这样的错误吗?他们想沉迷手机、想磨叽、想粗心吗?他们并不想。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通常来说是因为他们生理发育不成熟,或者不具备某项技能。因此,父母只是指出来,期望孩子自己改变是不现实的,孩子也没有这个能力。
那为什么“否定式教育”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差呢?
如果“否定式教育”只是没有效果,那也无伤大雅,大不了就跟没教一样呗。但语言是力量的,对孩子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既然没有好的影响,那就只能有坏的影响了,不可能没有任何效果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父母总是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时,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关注自己的缺点,然后他们可能会努力下,试图改正这个缺点。但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往往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这些缺点不是孩子想改就能改的。但是孩子认识不到这一点,其实就连很多父母都没看到这一点,不然他们也就不会批评指责孩子了。
正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孩子就会觉得即使努力了也没有改变,于是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控制力不行,总是控制不住地看手机,最终他们也就放弃努力,彻底的破罐子破摔了。换句话说,孩子从内心产生了自己不行的自我认知,而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
不仅如此,因为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局限性,只看到孩子屡教不改,于是父母也肯定会很恼火,觉得孩子是烂泥扶不上墙,因此容易对孩子生气发火,亲子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孩子就会变得比较叛逆。
亲子关系一旦恶化,就很难扭转。孩子就会故意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越是说不要玩手机,孩子就偏要玩。
“否定式教育”是不是不仅没有改善问题,反而让问题更加恶化了呢?
那怎么办?父母难道眼睁睁看着孩子沉迷手机而不管?由着孩子自由发展?
如果父母真的没有什么能力,只会“否定”孩子,那还真不如啥都不说,由着孩子自由发展,可能取得的效果比你会更好。但是真这样,那有没有父母也没啥区别了。
但幸运的是,世界上不止这一种教育方式。与“否定式教育”理念相对应,就是“肯定式教养”。
自从认识到“否定式教育”理念的问题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避免“否定式教育”理念的局限性。经过多年的思考总结,结合积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我提出了“肯定式教养”的理念。
所谓的“肯定式教养”与“否定式教育”理念相反,它不关注孩子的缺点不足,而是关注孩子的优点,表现好的地方,通过肯定和表扬,使得孩子的优点长处越来越突出。自然而然的,缺点不足就相对得越来越少。
还是以孩子玩手机为例。
假如父母总是关注孩子沉迷手机的时候,批评否定孩子,孩子就会陷入自我否定中,觉得自我控制力不行,最终不再尝试控制手机,孩子最终也就被手机所奴役。
但是假如我们转变思想,用“肯定式教养”的理念,不关注孩子沉迷手机的时候,而是表扬孩子遵守约定,有节制地看手机,那么孩子会更多的看到自己表现好的时候,也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看手机,就会更加能力去控制自己,孩子就会成为手机的主人。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尽管我们没有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但是孩子一样克服了自己的缺点不足,做到了有控制的看手机。
而且,因为“肯定式教养”不用批评否定孩子,因此孩子更容易配合父母,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父母也不用整天生气。
这就是“肯定式教养”的威力,不仅解决了孩子的问题,而且避免了孩子叛逆,还让家庭更加和谐。这样的教养方式是不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
当然,“肯定式教养”理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操作起来也有一些难度。比如说孩子一直沉迷,很少有效控制,父母即使想表扬也很难有机会,那怎么办?
因此“肯定式教养”也是需要一些具体的技巧和方法,限于篇幅,这些我都写在我的《肯定式教养》专栏里了,感兴趣的可以认真学习下。
孩子沉迷手机时不要制止他,如何做才正确呢?
现在孩子正在过寒假,孩子玩手机应该是一个大问题。
当父母看到孩子沉迷手机时,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教训孩子“玩多久了,还不休息下”,“不是说玩15分钟吗?都玩多久了”,“你学习要有这个劲头就好了”。
你是不是这样?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控制的玩手机,然后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但孩子的表现往往不能如父母的愿望,他们是反过来,把更多心思放在玩上,而不愿意去学习。父母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这样,因此父母就忍不住地提醒孩子,监督孩子。
再比如说,孩子写作业磨叽,父母就指出孩子“磨叽”的问题,要求孩子不再磨叽;孩子看手机时间长,父母就指出孩子长时间沉迷手机,要求孩子注意控制时间;孩子做题粗心,父母就指出孩子粗心问题,要求孩子避免粗心……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在这样的教育孩子。
这样的教育方式被我称之为“否定式教育”,就是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消灭它。缺点不足没有了,孩子自然也就变得优秀了。从古至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父母都是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
但很遗憾,这样的“否定式教育”注定是无效的。
没有效果的“否定式教育”你可能想象不到,父母最擅长的“否定式教育”,实际上是最无用的教育,甚至还不如父母不教育,因为“否定式教育”不仅无效,还有很强的副作用。换句话说,父母越是这样教,只会促使孩子变得越差。
为什么“否定式教育”是无效的?
首先,“否定式教育”是违背人心理规律的
“否定式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否定”,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否定它们,然后父母想方设法地从孩子身上切除掉这些“缺点不足”。问题是,谁喜欢被别人否定呢?
你作为一个成人,喜欢被别人说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好吗?肯定不喜欢,孩子也一样。这也就注定了父母的这样的教育很难赢得孩子配合。
其次,难道孩子喜欢有这些缺点不足?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想犯这样的错误吗?他们想沉迷手机、想磨叽、想粗心吗?他们并不想。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通常来说是因为他们生理发育不成熟,或者不具备某项技能。因此,父母只是指出来,期望孩子自己改变是不现实的,孩子也没有这个能力。
那为什么“否定式教育”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差呢?
如果“否定式教育”只是没有效果,那也无伤大雅,大不了就跟没教一样呗。但语言是力量的,对孩子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既然没有好的影响,那就只能有坏的影响了,不可能没有任何效果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父母总是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时,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关注自己的缺点,然后他们可能会努力下,试图改正这个缺点。但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往往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这些缺点不是孩子想改就能改的。但是孩子认识不到这一点,其实就连很多父母都没看到这一点,不然他们也就不会批评指责孩子了。
正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孩子就会觉得即使努力了也没有改变,于是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控制力不行,总是控制不住地看手机,最终他们也就放弃努力,彻底的破罐子破摔了。换句话说,孩子从内心产生了自己不行的自我认知,而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
不仅如此,因为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局限性,只看到孩子屡教不改,于是父母也肯定会很恼火,觉得孩子是烂泥扶不上墙,因此容易对孩子生气发火,亲子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孩子就会变得比较叛逆。
亲子关系一旦恶化,就很难扭转。孩子就会故意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越是说不要玩手机,孩子就偏要玩。
“否定式教育”是不是不仅没有改善问题,反而让问题更加恶化了呢?
那怎么办?父母难道眼睁睁看着孩子沉迷手机而不管?由着孩子自由发展?
如果父母真的没有什么能力,只会“否定”孩子,那还真不如啥都不说,由着孩子自由发展,可能取得的效果比你会更好。但是真这样,那有没有父母也没啥区别了。
但幸运的是,世界上不止这一种教育方式。与“否定式教育”理念相对应,就是“肯定式教养”。
最理想的教育方式——肯定式教养自从认识到“否定式教育”理念的问题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避免“否定式教育”理念的局限性。经过多年的思考总结,结合积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我提出了“肯定式教养”的理念。
所谓的“肯定式教养”与“否定式教育”理念相反,它不关注孩子的缺点不足,而是关注孩子的优点,表现好的地方,通过肯定和表扬,使得孩子的优点长处越来越突出。自然而然的,缺点不足就相对得越来越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