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劲客的销量「年销量不足19万台日产劲客何时能在沉默中爆发」
说起小型SUV,市场中炙手可热的车型主要集中在本田旗下的XR-V和缤智,还有吉利缤越、上汽MG ZS、长安CS35系列和比亚迪元等车型。不温不火的车型也有宝骏510、奕泽、宝骏RS-3和C-HR等。由于面临着紧凑型SUV的降维打压,以及小型SUV之
相比紧凑型SUV在市场中的风生水起,小型SUV细分市场的竞争压力,虽然说相对要小一些,但因其市场中存在的车型比较多,生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款热销车型外,很多处于“腰部和脚部”的小型SUV,其实活得也是相当的艰难,随时都有被抛弃的危险。
说起小型SUV,市场中炙手可热的车型主要集中在本田旗下的XR-V和缤智,还有吉利缤越、上汽MG ZS、长安CS35系列和比亚迪元等车型。不温不火的车型也有宝骏510、奕泽、宝骏RS-3和C-HR等。由于面临着紧凑型SUV的降维打压,以及小型SUV之间的“内斗”,导致不少小型SUV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处境。
其中,东风日产劲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为XR-V、缤智、MG ZS和吉利缤越的竞品,日产劲客基本上就是“鸡肋”般的存在。在过去的2021年,相比XR-V全年187776台的累计销量,缤智全年173899台的累计销量,吉利缤越全年144367台的累计销量,MG ZS全年138367台的累计销量。
可以说日产劲客的市场表现是相当的疲软,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只有18813台,月均销量在1567台。其中,去年12月销量为1319台,环比下滑38.02%,同比下滑40.56%。远远被吉利缤越、缤智、XR-V和MG ZS抛在了身后,成为摁在地上被摩擦的对象,还真是应了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如果说日产劲客与位于“头部”的小型SUV销量差距比较大,但相比位于“腰部”的比亚迪元、C-HR和长安CS35以及奕泽等车型,同样存在着不小的销量差距。2021年,比亚迪元累计销量突破了4万台,12月销量为8577台;长安CS35累计销量80152台,12月销量为2788台;丰田C-HR累计销量突破了4.27万台。
按说日产劲客的产品力也不是太弱,搭载1.5L CVT动力组合,拥有4312mm的车长,以及2620mm的轴距,NEDC综合油耗百公里为5.6L。标配5安全气囊、胎压报警、车身稳定控制、后驻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等,高配车型还增加了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360度全景影像和电动天窗以及定速巡航等。
相比XR-V、MG ZS和缤智等竞品来看,日产劲客虽然说算不上很有诚意,但也属于中游靠上的水平,市场表现方面最起码也应该与XR-V和C-HR看齐吧,但事实却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媲美缤智等竞品的市场表现,甚至还成为了奕泽和C-HR手下的败将,实在是颇为尴尬。
说实话,日产劲客之所以沦落为边缘化的尴尬,除了其在东风日产内部的地位低之外,还与其产品力不强有着一定的关系,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关日产劲客的制动系统、防侧滑故障和变速箱等方面投诉也是很多。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超越竞品的成绩,打铁还需自身硬,少一些圈套,多一些诚意,方为上策,你说呢?
温馨提示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归原作者所有。有趣有料有热度,从细微变化解读国内车市。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中部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车市速递
2022劲客销量为什么那么低
知名度不高。2022劲客销量由于缺乏宣传,知名度不高,所以那么低。劲客是东风日产旗下的小型SUV汽车,劲客的前脸使用了日产家族式的V形设计,格栅内部为六边形网格造型。为什么都不建议买劲客?
1、尺寸偏小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买车自然是尺寸越大越好,毕竟汽车除了自己代步以外偶尔还要应付家用需求,而日产劲客的定位只是小型SUV,车内空间在同级别车型中也算不上出色,在满载的情况下后排会显得比较拥挤和压抑。
2、配置不够丰富
作为一款落地十几万的车型,像倒车影像、无钥匙启动/进入、液晶仪表盘和LED大灯等配置只出现在中高配车型上,并且全系车型都没配备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和中央扶手,中控屏幕尺寸最大也只有8英寸,和同价位的国产车相比毫无竞争优势。
3、动力比较肉
日产劲客全系标配了1.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并分别匹配5挡手动和CVT变速箱,车辆最大马力只有122匹,峰值扭矩143牛米。虽然车辆初始阶段动力响应还可以,但是跑高速的时候动力储备就稍显不足了,难以满足消费者激烈驾驶的需求。
4、质量可靠性不足
虽然日产车的产品品质总体上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劲客这款车的2019款和2020款车型均出现了机油乳化的问题,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也不能让车主满意,同时还存在发动机异响、漆面起泡开裂等小毛病,使得消费者对这款车的信心大幅下降。
以上就是为什么不建议购买日产劲客的原因所在了,其实劲客这款车的综合表现并不差,只不过如今像自主品牌这样的竞争对手表现越来越出色了,相比之下劲客就显得不那么吸引人,日产想要让这款车销量重回巅峰,就必须让消费者看到更大的诚意才行。
文章评论